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再掀高潮:“免费奶茶”热搜第一 有商家周六爆单10倍 骑手凌晨送货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3 11:25
外卖平台竞争动态 - 美团在7月12日率先发动大规模促销活动,发放大量免费饮品券和食品券,覆盖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主流品牌[1] - 美团12日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5亿单,超过上周六同期的1.2亿单[2] - 淘宝闪送和饿了么计划在7月13日发起反击,上周六曾宣布订单数超过8000万单[3] - 京东近期在外卖市场表现低调,存在感较弱[5] 商家运营情况 - 沪上阿姨某门店12日出单量超2000单,远超平时周末的200单左右[2] - 蜜雪冰城某门店12日出单超800单,上周同期为400单,平时周末仅100多单[5] - 茶百道某门店12日出单超600单,塔斯汀汉堡出单超1000单,均远超以往周末[5] - 商家与平台共同承担促销成本,利润较薄但可获得更多流量扶持[2] 骑手收入变化 - 美团骑手7月周末日收入增长111%,超过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逾500元[5] - 部分骑手单日收入超过800元[5] - 尽管部分商品免费,平台给骑手的配送费未减少[5] 行业分析师观点 - 互联网分析师认为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秒送三大平台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形成三赢局面[6] - 即时零售成为新战场,头部平台竞争激进补贴下利润端或将受影响[7] - 尽管外卖业务数据创新高,资本市场仍担忧利润,4月以来港股阿里巴巴跌16.61%、美团跌22.98%、京东跌21.42%[6]
0元购!外卖"大战"继续
Wind万得· 2025-07-13 06:16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将在未来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 补贴方式包括发放大额红包 免单卡 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 [5] - 京东外卖投入超100亿元 美团通过"0元喝奶茶""满25减20"等补贴形式刺激订单量 [5][6] - 阿里推出"超级星期六"促销节日 未来100天内每周六发放总额188元外卖消费红包 [3] 补贴效果数据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从5月2日1000万单增长至7月5日8000万单 增长7倍 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单 [5] - 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超2亿 [5]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7月5日突破1.2亿单 [8] - 京东外卖截至6月27日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8] 行业格局变化 - 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破万亿元 用户规模超5.92亿人 [11] - 市场长期呈现美团和饿了么"双寡头"格局 2025年京东加入形成"三足鼎立" [11] - 2025年行业进入"品质消费升级"阶段 平台注重供应链优化 配送效率提升 食品安全监管等 [11] 机构预测与观点 - 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阿里外卖业务亏损410亿元 京东亏损260亿元 美团EBIT减少250亿元 [8][15] - 甬兴证券认为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全品类供给和履约稳定性 [15] - 东吴证券指出优惠主要针对20元左右价格带 利好茶饮和低价快餐 [16] 促销活动细节 - 美团发放28元减11元优惠券 淘宝闪购发放满30元减14元 满30元减16元等红包券 [2] - 使用优惠券后多数奶茶咖啡等饮品价格在10元以内 [2] - 美团和淘宝优惠力度相当 包括满38减18 满15减15等 [16]
京东(JD):核心零售延续增势,坚定投入外卖协同主业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2 22: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京东供应链壁垒稳固,优势带电品类需求释放,服饰、日百等新品类布局驱动核心零售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扩展即时零售高频消费场景,协同拉动主站用户活跃度,探索酒旅、海外等新业务需求,布局长期新增长极;考虑外卖业务扩张及UE表现对利润的影响,下调FY25 - 27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采用SOTP估值法,给予京东零售FY25年11xPE,对应目标价45.2美元/股,较当前上行空间45%,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1,084,662、1,158,819、1,309,433、1,420,217、1,493,471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6.8%、13.0%、8.5%、5.2% [5] - 2023 - 2027E Non - GAAP归普净利润分别为35,200、47,827、23,538、42,638、55,403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7%、35.9%、 - 50.8%、81.1%、29.9% [5] - 2023 - 2027E调整后每股收益分别为20.87、31.14、15.51、28.10、34.95元,ROE分别为7.9%、10.1%、4.7%、7.7%、8.8% [5]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11、7、14、8、6倍,市净率分别为3、3、3、2、2倍 [5] 25Q2业绩前瞻 - 预计25Q2收入同比增加15.2%至3357亿元,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43.2亿元,对应调整后净利率为1.3%;下调FY25 - 27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5/426/554亿元 [6] 京东零售业务 - 预计Q2京东零售收入利润延续Q1增势,25Q2京东零售同比增长14.7%至2949亿元;带电品类GMV持续受益以旧换新实现双位数增长,非带电消费及服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3P生态不断完善,服饰品类增长亮眼,日百用户消费心智逐步提升;预计25Q2京东零售OPM保持平稳 [6] 京东外卖业务 - 京东外卖日订单峰值突破2500万单,截至7月8日上线4个月,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品质外卖京东以45%份额据行业第一;通过高频场景消费需求激活用户活跃度,5月京东APP用户月人均使用次数达47.9次,同比提升51.1%;考虑外卖UE尚处优化通道,预计影响集团利润表现,Q2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43.2亿元,同比下滑70%,NPM达1.3%;预计公司持续布局外卖等高频场景需求,探索酒旅等新业务,单均UE持续改善 [6] 海外业务 - 京东持续拓展欧洲线上零售,在伦敦地区试运营全品类在线零售品牌Joybuy,并扩充当日和次日达服务;扩充鲜果直采,完善海外品类;全球售“海外包邮区”已扩展至新、马、泰、日、韩等9个国家 [6] 合并损益表 - 展示了2023 - 2027E营业收入、营收成本、毛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数据 [16]
马云刘强东杀入2万亿赛道,京东阿里绝不能输,美团则想赢更多
搜狐财经· 2025-07-12 19:31
京东进军外卖市场 - 京东于2025年2月正式进军外卖市场,推出"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主打品质商家、0佣金和骑手社保三大策略 [1] - 4月京东上线"百亿补贴",刘强东承诺京东外卖净利润永不超过5% [1] - 京东外卖业务快速起量,4月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6月1日达到2500万单 [2][3] - 截至618,京东已拥有12万全职骑手和150万家入驻餐饮门店,日订单稳定在2500万单以上 [3] - 京东凭借品质电商心智和达达骑配体系快速实现从0到1的跨越 [4] 美团应对策略 - 美团除为骑手补上"新职伤"保险外,反应相对平淡 [5] - 4月12日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不必过于在意 [6] - 4月15日美团闪购品牌正式独立,定位"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实现"30分钟送万物" [6] - 美团闪购从餐饮外卖延伸至全品类,引领行业效率革命 [7] 阿里加入战局 - 4月淘宝闪购上线,6月23日饿了么与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8] - 整合后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超过6000万单 [8] -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补贴500亿元,相当于阿里4成利润 [13] - 7月5日淘宝闪购日订单突破8000万单,盒马获得一级流量入口 [15][16] 即时零售市场格局 - 美团2021年提出"即时零售"概念,从外卖转向"万物到家" [20] - 美团闪购2023年规模达1750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4000亿元 [21] - 美团形成以闪购、小象超市、美团优选为核心的业务布局 [22] - 美团闪购横向品类扩张,小象超市聚焦农货,美团优选收缩提质 [23][24] - 美团闪电仓数量达3万个,计划2027年做到10万个 [24] - 美团闪购非餐类日订单突破1800万单,618期间用户超1亿 [24] - 小象超市农产品销售额预计超200亿元,前置仓升级至800平 [24] 三强竞争态势 - 京东最初将外卖入口置于二级入口,后提升至首页秒杀之后 [29] - 美团在1.2亿日订单中强调外卖订单破亿,淘宝则强调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28] - 京东阿里将外卖作为跳板,即时零售才是未来主战场 [29] - 美团有意区分外卖和即时零售,外卖是基石,即时零售是增量 [27][28] - 京东拥有物流供应链优势,阿里手握饿了么和零售第一资源 [31] - 美团"30分钟送万物"对传统零售形成降维打击 [32] - 京东阿里对即时零售的投入是对传统零售阵地的守护和反击 [32][33]
外卖大战又爆了!0元奶茶点到爆单,小龙虾一口价16.18元,上海点午饭3.4元吃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9:23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美团外卖、淘宝闪购(饿了么)等平台在7月12日再次发放外卖大额券,延续上周末的外卖狂欢 [1] - 美团外卖提供"0元喝饮品"、"0元喝瑞幸"等优惠券,淘宝闪购提供满18.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等大额优惠券 [4][7] - 实际支付金额极低:茶百道中杯茉莉奶绿仅需0.01元,原价19元的奶茶最终支付1.2元 [5][7][9] - 京东外卖推出每晚10万份16.18元品质小龙虾的促销活动 [17] 消费者与商家反应 - 消费者积极参与"0元购"活动,免费奶茶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2][3] - 多家奶茶品牌如沪上阿姨、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因"0元购"活动出现爆单现象 [11] - 部分商家因订单量过大选择下线商品,如蜜雪冰城下线冰鲜柠檬水,店员面临巨大压力 [27] - 消费者反馈等待时间延长,部分门店夜间仍排长队 [27] 外卖骑手与平台数据 - 外卖骑手单量激增,部分骑手日收入超千元,最高达1700元 [25][26] - 美团7月5日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 [30]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 [31] - 美团App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出现短时服务异常 [26] 行业竞争与市场动态 - 阿里巴巴计划发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增强资金储备 [32] - 高盛预测美团日均单量将从7800万单上升至8600万单,阿里从4400万单上升至6200万单 [34][35]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行业前三市场份额从82%下降至67% [38] - 平台通过补贴争夺市场份额,短期内行业整体盈利承压 [34][35] 行业专家观点 - 即时零售本质是履约能力,适合小家电、3C等品类,大型家电难度较大 [33] - 线下商家通过与线上平台合作获取流量,前置仓可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35] - 平台竞争增强商家话语权,商家可利用不同平台政策争取利益 [36] - 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壁垒 [37]
爆了!周末外卖战又开打! 大额券“满18.8减18.8”,小龙虾一口价16.18元,0元喝奶茶点到爆单,有茶饮店忙到闭店
凤凰网财经· 2025-07-12 19:16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7月12日再次发放大额外卖优惠券,包括"0元外卖"兑换券和满减券,如满2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等 [1][5][7][9] - 消费者可通过优惠券实现0元购或极低价格购买奶茶、咖啡等商品,如原价19元的奶茶仅需支付1.2元 [13] - 京东推出"一口价16.18元吃小龙虾"活动,但需整点抢购 [19] 商家和骑手影响 - 大量优惠券导致商家订单暴增,如北京一家沪上阿姨门店订单堆积至400多杯,部分门店被迫闭店 [21][22] - 外卖骑手单量激增,成都某骑手一天可跑200单,收入超千元 [29] - 美团在7月5日出现宕机,当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 [29] 平台战略调整 - 美团转变打法,主打"神枪手"等优惠频道,加强与品牌合作 [24] - 淘宝闪购计划未来100天每周六发放188元外卖红包,试图打造"超级星期六"促销节日 [17][24]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在7月7日实现日订单超80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 [29] 行业竞争格局 - 此轮补贴大战呈现长期化趋势,平台更注重供给侧升级和B端赋能 [30] - 美团采取防守策略,淘宝闪购依托阿里系流量积极进攻,京东外卖聚焦"品质堂食"寻求突破 [31] - 补贴大战的根本目标是通过高频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电商和旅游等高利润业务 [30]
疯狂星期六,“免费奶茶”爆了!外卖战升级,摩根大通提问:值得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7-12 17:03
行业竞争态势 -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宣布投入500亿人民币用于外卖和即时零售补贴,引发行业激烈竞争 [9][10] - 美团和京东分别宣布多项补贴计划作为回应,京东计划一年内投入超过100亿人民币 [10] - 竞争导致订单量激增,美团日订单量达1.2亿单,阿里巴巴(淘宝闪购及饿了么)日订单量达8000万单 [10] 公司战略与行动 - 阿里巴巴试图打造"超级星期六"促销节日,未来100天内每周六发放188元外卖消费红包 [8] - 美团在周末送出多个线下咖啡茶饮通兑券,需消费者自取 [5] - 京东推出"秒送"频道,单份品质小龙虾仅售16.18元,每晚10万份 [2] 市场数据与预测 - 摩根大通预测乐观情景下,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GMV将达4万亿人民币,行业利润810亿人民币 [13] - 悲观情景下,市场GMV可能仅为2万亿人民币,终端价值减半至3380亿人民币 [15] - 当前市场份额:美团45%,饿了么21%,京东5% [16] 财务资源对比 - 阿里巴巴2025财年自由现金流接近1000亿人民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近6000亿人民币 [11] - 摩根大通认为阿里巴巴在消耗战中占据财务优势,对美团和京东构成显著竞争压力 [11][14] 短期与长期影响 - 短期盈利承压,预计未来3-6个月阿里巴巴、美团和京东股价将面临压力 [14][18] - 摩根大通下调阿里巴巴2026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22%,2027财年11%,美团2025年营业利润预期15% [20] - 即时零售对美团是100%增量业务,但对阿里巴巴和京东传统电商业务将产生56%的蚕食效应 [16]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反应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低价甚至免单的咖啡奶茶订单晒单 [1][5] - "免费奶茶"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显示消费者对补贴活动高度关注 [9] - 上海沪上阿姨等知名奶茶门店在中午时段已出现爆单现象 [8]
周末,“外卖大战”再起!
证券时报· 2025-07-12 12:50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淘宝闪购和美团再次发放外卖大额优惠券,包括"满15元减12元""满25元减14元""满38元减18.8元"等,使用后多数奶茶、咖啡等饮品价格降至10元以内 [1] - 蜜雪冰城相关饮品使用优惠券后价格更低,1元以内可购买草莓摇摇奶昔、雪王大圣代等 [4] - 美团和淘宝闪购官方微博预告周末外卖狂欢活动,淘宝闪购推出"超级星期六"188元大券包 [7] 平台补贴效果与数据 - 淘宝闪购宣布500亿元补贴计划,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包括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等 [8]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从5月2日1000万单增长至7月5日8000万单,增长7倍,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单,日活跃用户超2亿 [8] - 京东外卖自2025年2月上线后采取"0佣金"政策和"百亿补贴"计划,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覆盖350个城市,150万家餐饮门店入驻 [8] 行业竞争与监管 - 外卖大战曾引起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9] - 监管部门要求平台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公平有序竞争,维护各方权益 [10][11] 券商观点 - 甬兴证券认为即时零售平台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全品类供给和履约稳定性,外卖补贴利好高频、低客单的咖啡茶饮消费 [11] - 东吴证券指出美团和淘宝优惠力度相当,主要面向20元左右价格带,茶饮和低价快餐受益明显 [11]
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外卖还在大战?
虎嗅· 2025-07-12 09:44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2015年外卖行业三巨头(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通过补贴战争夺市场份额,美团单月补贴达2亿元,饿了么达1亿元[2] - 2020年后行业转向利润导向,但2025年7月淘宝闪购发起新一轮补贴战,单日订单总量达2亿单(美团1.2亿单,淘宝闪购8000万单),单日亏损超10亿元[6][7][8] - 行业竞争目标从"餐饮外卖服务层"升级为"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层",争夺商品流通的默认配送网络[25][26][28] 主要参与者的战略动机 - **京东外卖**:通过高频外卖业务低成本获客,2025年订单量从4月500万单快速增至6月2500万单,倒逼阿里提前应战[36][37][38] - **淘宝闪购**:阿里为整合分散业务资源,将原计划618上线的项目提前至4月30日,合并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形成协同[38] - **美团**:被动防御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二季度预计营收增长减速且利润同比下降,通过补贴维持市场领导地位[39][40] 行业底层逻辑变迁 - 2015年竞争核心是构建"数字化美食广场"的服务层,美团通过聚合用户/商家/骑手形成网络效应[15][16][17][18] - 2025年竞争焦点转向控制"即时配送公路网"的基础设施层,即时零售涵盖餐饮/日用品/药品/电子产品等全品类[24][27][28] - 行业估值逻辑质变:即时零售战略价值超越餐饮外卖,成为电商巨头必争之地[29][30][31] 市场竞争影响 - 商家端:7月5日茶饮咖啡门店普遍爆单,部分因产能不足临时关闭外卖,但获得超预期流水增长[49][50] - 骑手端:单日配送费从平日4.7元/单涨至10元/单,部分骑手日收入超千元,但面临单笔配送时长近3小时的极限压力[50][51] - 消费者端:补贴使20元内午餐成为常态,但对平台战争认知从"见证创新"转变为"薅羊毛工具"[47][48] 行业长期趋势 - 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补贴战反映增长停滞焦虑而非行业活力[35][54][55] - 竞争终局将是形成本地生活"唯一操作系统",通过用户习惯固化实现垄断[56][58][59] - 即时配送履约网络成为城市基础设施,30分钟送达从增值服务变为默认标准[45][46]
水饮柜为何总在店铺C位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24
便利店行业核心竞争力 - 便利店的核心优势在于满足消费者"即时满足"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无法被电商平台轻易复制[1] - 水饮产品在便利店的周转周期仅2-3天,远高于电商平台的全链路周转效率[1] - 单店日均售出300瓶水饮、单瓶均价3元计算,每天产生近千元现金流,成为店铺现金流的稳定支点[1] 即时消费场景分析 - 消费者愿意为充电宝、雨伞、创可贴等应急商品支付明显溢价,因其解决了紧急需求[1] - 心理账户理论解释消费者将紧急需求花费归为必要成本,优先考虑确定性而非价格[1] - 品牌商每年为便利店投放专用冰柜,单台补贴达千元,看重其触发即时消费决策的能力[2]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平台虽提供"30分钟达"服务,但仍存在骑手接单、交通拥堵等不确定性[2] - 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提供的即买即得确定性,在解决突发需求方面仍具不可替代性[2] - 水饮凭借高频、刚性需求特性和强劲资金周转能力,成为便利店的核心品类[3] 行业发展趋势 - 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已超越单一售卖功能,成为城市应急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3] - 满足用户即时迫切需求的能力是便利店常年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