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侧AI
搜索文档
华创证券:维持地平线机器人-W(09660)“推荐”评级 目标价12.4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6:45
公司财务与业务表现 - 华创证券调整地平线机器人2025-2027年核心预测:方案出货量分别400万套(+38%)、504万套(+26%)、700万套(+39%),营收分别36.2亿元(+52%)、58.5亿元(+62%)、83.9亿元(+43%) [1] - 1H25公司车载J系列芯片出货量198万套同比翻倍,支持NOA功能的J5/J6芯片出货98万套同比增5倍 [2] - 1H25公司基础ADAS/整体ADAS解决方案市占率达45.8%/32.4%,位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奇瑞星纪元ET5首搭地平线HSD智驾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11月上市 [1] - HSD是基于征程6P芯片(560TOPS)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是继华为后领先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1] - 征程系列芯片已量产突破1000万片,公司预计未来3-5年HSD量产目标达1000万 [1] 市场拓展与合作 - 公司在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与博世、大陆、大众等国际客户建立深入联系 [1] - 1H25公司新增近90款车型定点,超15款搭载中高阶ADAS方案的车型量产上市,J6B已获两家日本车企定点 [2]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于2025年3月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5月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 [3] - 恒指季检调整中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数量保持30只不变,因个股权重上限8%重置,被动资金流入对部分个股产生积极影响 [3] - 公司是港股稀缺的AI类标的,配置价值与风险偏好均在上行 [3]
供给缺口持续存在,美股存储龙头再度大涨,集体创下历史新高
选股宝· 2025-09-19 08:58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隔夜美股存储公司大幅上涨 美光科技和闪迪涨幅超5% 西部数据涨幅超4% 均创历史新高 [1] - SK海力士高层强调AI订单将持续增长 2030年前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 - 全球DRAM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HBM出货动能强劲 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 [1] - 三大原厂DDR4停产导致利基DRAM供给缺口持续存在 [1] 技术发展与创新 - 高密度DRAM架构成为长期解决方案 头部厂商持续升级DRAM制程 [1] - 平面制程接近物理极限 3D DRAM成为新发展方向 [1] - 4F2结构是单元垂直化关键技术 三星开发垂直通道晶体管DRAM SK海力士推进垂直栅极DRAM [1] 定制化存储应用 - 定制化存储成为端侧AI优选方案 南亚科目标2025年底完成验证 2026年导入量产 [2] - 应用领域涵盖AI服务器 AIPC AI手机 AI机器人与AI汽车 [2] - 兆易创新子公司青耘科技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AI手机 AIPC 汽车 机器人等领域客户拓展顺利 [2] 产业链相关公司 - HBM产业链涉及壹石通 联瑞新材 [3] - 存储芯片领域包括恒烁股份 佰维存储 江波龙 德明利 [3]
AI需求旺盛带来存储芯片“缺货潮” 美光暂停报价,国内厂商将全线涨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0:43
存储芯片价格动态 - 美光科技暂停所有DDR4、DDR5、LPDDR4、LPDDR5存储产品报价并取消协议客户价格 潜在价格上调幅度达20%至30% [1] - 兆易创新Nor Flash已全线涨价 普冉股份SLC NAND供需紧张且预计三季度、四季度涨价 [1] - 东芯股份利基型存储芯片销售价格逐步回升 SLC NAND需求自二季度起回升且价格呈上涨趋势 [5] 存储市场供需分析 - 2025年4月起海外原厂停产DDR4、LPDDR4X等旧制程DRAM产品 导致供需天平向卖方市场倾斜并引发二季度起涨价潮 [3] - NAND供给格局优化 头部厂商减产或退出(如三星2021年退出)造成市场供不应求 [6] - 2024年全球服务器NAND Flash bit需求增长99.5% 2025年预计保持高速增长 [4] AI驱动的存储需求增长 - AI创造庞大数据量冲击全球数据中心存储设施 Nearline HDD出现供应短缺并推动QLC SSD出货可能于2026年爆发性增长 [4] - 生成式AI多模态发展推动科技企业加速数据中心建设 带动DDR5 RDIMM、eSSD等高性能存储产品需求增长 [4] - AI服务器对高性能存储的强劲需求是eSSD与RDIMM产品价格持续上行的主要原因 [4] 技术发展与行业应对 - 江波龙布局数据中心高性能存储产品 拓展CXL2.0、MRDIMM等新型内存并发布SOCAMM2产品以应对AI工作负载挑战 [4] - 普冉股份收购珠海诺亚长天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权 间接控制拥有2D NAND及SLC NAND产品的SHM公司 [5] - AI处理发展重心可能从云端向手机、PC等终端载体转移 利基市场(Nor Flash、SLC NAND)或因此受益 [4][5] 市场趋势与预测 - AI推理需求增加促使闪存涨价酝酿 存储行业需求可能从企业级向利基市场扩散 [3][6] - 北美云服务商服务器建置需求强劲 推动DRAM与NAND Flash供不应求且合约价延续上涨动能 [4] - SLC NAND供需关系紧张 Nor Flash价格策略随行就市且头部厂商涨价时将跟进 [1][5]
新股消息 | 广和通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9:28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55,342,2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于2025年9月18日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 产品包括数传模组 智能模组及AI模组 [4] - 公司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包括端侧AI解决方案 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其他解决方案 [4] - 产品覆盖汽车电子 智慧家庭 消费电子及智慧零售四大应用场景 [4]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 [4] - 以2024年持续经营收入计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15.4% [4]
北京60后大哥卖芯片:年入54.1亿,全球第一,港股上市
36氪· 2025-09-18 11:38
公司近期动态与财务表现 - 9月15日,北京君正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其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截至发稿日A股市值为396.79亿元 [1][7] - 公司营收在2022年至2024年间经历波动,从2022年的54.1亿元降至2023年的45.3亿元(降幅16.3%),再降至2024年的42.1亿元(降幅7%),但计算芯片业务在2024年逆势增长43.9%,从7.7亿元增至11亿元 [26] - 收入高度集中于大客户,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21.9亿元,占总收入51.9%,其中最大客户贡献8.2亿元,占比19.4% [25] 公司核心业务与产品组合 - 公司采用无晶圆厂模式,核心战略构建在“计算+存储+模拟”三大芯片领域的全方位产品组合 [1][2] - 计算芯片作为设备的大脑,包括自主研发的CPU和专为AI任务设计的NPU,应用于智能安防摄像头、扫地机器人、AI翻译笔等设备 [3][19][24] - 存储芯片作为设备的记忆,专注于为汽车、工业等严苛环境提供高品质的DRAM、SRAM和Flash [4][20][21][24] - 模拟芯片作为设备的感官,包括LED驱动和Combo芯片,用于汽车灯效控制、智能家电触控等 [5][6][22][23][24]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由刘强博士于2005年创立,核心团队源自国产首个CPU研发项目“方舟”,2011年5月31日成为国内嵌入式CPU芯片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8][10] - 成立约一年后推出首款CPU产品“Jz4730”,随后通过与步步高、好记星、诺亚舟等教育电子企业合作确立市场地位 [9] - 随着智能手机崛起,公司于2013年战略转型,退出平板与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终端芯片领域 [11][12][13] - 2020年,公司以72亿元交易总价收购北京矽成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进入车载存储芯片领域,收购后营收从2019年的3.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1.7亿元,增幅达538% [14][15][16] 市场地位与产品出货量 - 公司芯片产品累计出货量达27亿颗,其中汽车电子芯片累计出货量10亿颗 [17] - 在2024年全球市场排名中,公司利基型DRAM全球排名第六,在中国大陆总部企业中位列第一;SRAM全球排名第二,稳居中国大陆企业首位;NOR Flash全球排名第七,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三;IP-Cam SoC全球排名第三 [26][27][28][29] - 在细分车规级市场中,公司SRAM位列全球第一,利基型DRAM排名第四,NOR Flash排名第四 [26][27][28] 行业未来机遇 - 端侧AI设备出货量从2020年的2480万台爆炸式增长至2024年的3.11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1%,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亿台,年复合增长率31.0% [31] - IP-Cam SoC芯片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7.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5%;全球机器人市场在2024至2029年间预计以13.1%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 [31] - 3D存储技术是未来关键赛道,3D DRAM市场2024年规模约3000-4000万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飙升至超过7亿美元 [35] - RISC-V作为一种开放、免费的指令集架构正在崛起,能降低芯片设计成本、实现高度定制,并有助于技术自主 [36][37][38][39]
上证零距离|AI驱动“芯”速度,兴业基金等机构解析ETF布局之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1:43
文章核心观点 - 端侧AI驱动半导体行业增长 炬芯科技等公司业绩显著提升 行业处于加速成长期 [1][3][5] - 半导体估值方法需结合发展阶段 PS估值和终局法适用于高研发投入企业 [7][8][11]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成为布局科技成长红利的高效工具 兴业基金相关产品覆盖核心资产 [11][12][1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端侧AI处理器芯片出货量攀升 销售收入实现倍数增长 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持续放量 [3] - AI与手机/耳机/眼镜等终端结合是大势所趋 产业处于成长加速期 投资机遇显著 [5] - 本轮半导体需求由AI拉动 GPU/TPU算力芯片/数据中心模拟芯片率先爆发 [6] - 若AI PC/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放量落地 产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5] - 大模型带动GPU/存储等半导体需求增长 下游去库存接近尾声 行业处于向上周期 [5] 公司业绩与表现 - 炬芯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4.49亿元 同比增长60.12% 归母净利润0.91亿元 同比增长123.19% [5] - 拥有端侧AI芯片的公司上半年均取得不错业绩 [5] 估值与投资研判 - 电子半导体产业呈现高估值高研发投入特点 与产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7] - 高研发投入导致业绩波动 但确是行业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核心 [8][10] - 非盈利类公司可参考PS估值法或终局法 从市场空间和产业占比角度进行远期估值 [11] - 指数化投资是把握科技成长红利的重要方向 科创板指数产品提供高效布局工具 [11] 科创板与指数产品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近590家 总市值约10万亿元 开市六年综合价格指数过去一年涨幅超108% [12][13] - 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样本超570只股票 市值覆盖度近97% 表征性优于现有宽基指数 [13] -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通过完全复制法跟踪指数 具备高仓位低费率优势 [13] - 兴业基金围绕红利价值和科技成长进行哑铃式布局 覆盖上交所核心资产及部分深交所资产 [13] - ETF投资透明资产覆盖度广 可充分享受板块上涨收益 科技成长ETF等产品将持续推出 [14]
港股异动 | 蓝思科技(06613)涨超4% iPhone 17预购需求强劲 机构看好供应链高景气
智通财经· 2025-09-17 13:44
公司股价表现 - 蓝思科技股价上涨4.55%至27.1港元 成交额1.46亿港元 [1] iPhone 17需求表现 - 全球iPhone 17交货时间延长 标准版和Pro Max机型增加8天 [1] - 中国大陆市场交货时间平均增加17天 达到27天等待期 [1] - iPhone 17标准版/Pro/Pro Max计划产量同比增加25% [1] - iPhone Air产量为iPhone 16 Plus的三倍 [1] 供应链影响 - iPhone热销带动供应链高景气 结构件与散热等价值量提升环节供应商迎业绩弹性机遇 [1] - 苹果3年硬件创新加速周期开始 端侧AI软件和生态创新值得重视 [1] - 建议重点关注蓝思科技等供应链标的 [1]
AI大模型厂商加速导入硬件入口,端侧AI产业链投资机遇可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1:18
大模型技术发展趋势 - 全球主流大模型通过算法优化与数据积累实现快速迭代 核心表现为能力增强与推理效果优化两大维度[2] - 2024年2B参数量的大模型MiniCPM能力与2020年GPT-3 175B大模型能力接近[1][2] - 大模型压缩和量化技术不断提升 知识密度持续增大 终端搭载模型能力值逐步增强[2] 端云协同架构演进 - 大模型规模化扩展需依赖云端和终端协同工作 通过云端搭配终端进行AI计算工作负载分流[1][2] - 端云协同带来成本 能耗 性能等方面优化[1][2] - AI处理发展重心有望逐步从云端向手机 PC等终端载体转移[1][2] 终端硬件生态布局 - 谷歌Gemini入驻三星 可通过分享屏幕和相机画面进行即时互动[3] - 阿里与荣耀达成AI战略合作 覆盖出行导航 旅游服务 本地生活 移动办公 电商购物 电影演出等多个核心服务场景[3] - 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系统 高阶AI功能预计2026年春季推出[3] 终端硬件技术升级 - SoC集成NPU提升本地算力 存储向高带宽低延迟演进[5] - 散热技术从石墨片向超薄VC均热板演进 电池往高容量高效率方向升级[5] - 快充功率有望进一步提升[5] 市场规模与形态创新 - 2025年中国AI手机市场份额预计达到30%左右[3] - 端侧AI终端形态从AI向各类产品发散 AI眼镜偏向视觉交互 AI耳机偏向音频交互[5] - OpenAI计划打造创新AI硬件[5]
端侧AI飞轮效应可期!消费电子ETF趋势上涨,均胜电子再度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9-17 11:0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18%[1] - 多元金融 电工电网 煤炭等板块涨幅靠前 贵金属 电脑硬件跌幅居前[1] - 消费电子ETF(159732)上涨0.45% 成分股长盈精密上涨12.05% 均胜电子与科博达涨停 三环集团上涨6.90%[1] 消费电子板块分化 - 胜宏科技下跌6.71% 鹏鼎控股下跌3.00% 显示个股表现显著分化[1] - 消费电子ETF跟踪国证消费电子指数 覆盖50家A股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1] - 持仓集中于电子制造 半导体 光学光电子等高关注度板块[1] 苹果新品发布影响 - 苹果于9月10日发布8款新品 包括四款新iPhone 三款新AppleWatch及AirPods Pro 3[1] - 发布会主题为"AweDropping" 展现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能力[1] AI技术驱动趋势 - 端侧AI模型性能及端云协同模式趋于成熟 推动AI功能落地[1] - AI大模型厂商积极布局硬件入口 加速应用场景拓展[1]
扎克伯格豪赌AI眼镜主导“后智能时代” 即将携800美元的“Celeste”亮相Connect
智通财经· 2025-09-17 10:49
产品发布 - Meta预计在年度Connect大会上发布内置显示屏的高端AR+AI智能眼镜 零售价高达800美元 代号为Hypernova 将以Celeste之名推出 右镜片配备小型数字高清显示屏 支持紧急消息通知和高质量翻译等基本AI功能 [1] - 新款智能眼镜先进程度可能远低于去年展示的Orion原型眼镜 [1] - 预计同时发布首款智能腕带 允许用户通过手势控制智能眼镜 还将展示更新迭代的Ray-Ban系列 可能配备更高端摄像头 更强电池续航和更多元AI功能 [2] - 新款Ray-Ban设备起售价为299美元 Oakley运动风格眼镜售价399美元 [2] 产品定位与战略 - 智能眼镜是Meta迈向真正增强现实与AI融合的里程碑产品 公司计划将先进AI大模型与可穿戴设备融合 挑战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主导地位 [1][4] - 产品需与包括iPhone在内的主流智能手机配合使用 但未来机型预计内置显示屏并具备完整AI超级助理功能 基于Meta独家AI大模型 [5][6] - 公司将通过新软件工具包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智能眼镜开发平台 以吸引全球应用开发者参与开发生态 [3] 市场前景 - 800美元定价可能导致短期市场份额可忽略不计 分析师认为产品笨重且设计非大众友好 初期销量将相当低 [2] - Counterpoint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同比增长60% 2025-2029年维持超过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8] - 2025年上半年国际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AI智能眼镜占比达78% 高于2024年上半年的46%和2024年全年的66% AI细分市场规模年增长超250% [11] 技术架构 - 智能眼镜配备集成NPU的SoC 先进摄像头和音频组件 借助设备端AI算法 端侧AI及Llama云端大模型实现照片视频捕捉 音频播放和广泛应用场景 [7] - 端侧设备通过边缘计算和5G网络实时处理数据 与云端AI大模型交互 实现语音交互 实时翻译 增强现实导航和情境信息叠加等生成式AI功能 [7] 行业趋势 - 行业进入后智能时代 智能手机需求增速放缓 AI智能眼镜等新型可穿戴设备渗透率激增 形成智能手机需求见顶与AI消费电子崛起的混战格局 [4] - 2024年底后涌现一波AI智能眼镜产品 包括供应链参考设计和眼镜品牌商业化产品 2025年智能手机领军企业将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 更多消费电子公司可能在2025-2026年进入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