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投促会:服务外包产业将迎全新发展时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04:4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将为服务外包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1] - 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大幅增长,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1] - 服务外包产业正沿着数智化方向迈进,不断开发应用场景[1]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达22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 3%[2] - 2024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1626亿元,同比增长11 8%[2] - 知识流程外包与信息技术外包形成双轮驱动格局[2] 行业活动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将于7月23日至25日在武汉召开,主题为"数智赋能,开创未来"[1] - 博览会设置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专题展区,集中展示数字服务及服务外包企业新技术、新产品[1] - 拟邀请美国、欧洲等传统离岸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别是东盟、中东地区等新兴离岸市场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参会[1] 技术应用 - 业务流程智能化方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客服、智能流程自动化操作,实现客户咨询的快速响应与精准处理[1] - 人力资源外包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招聘、薪酬管理等事务的智能化运作,提高管理效率[1] - 智慧医疗、跨境服务、数字内容创作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拓展了服务贸易的内涵与外延[2]
深桑达A: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25
业绩预告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800 万元–8,500 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789.14 万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2,300 万元–11,000 万元,上年同期亏损:8,944.86 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861 元/股–0.0747 元/股,上年同期亏损:0.0333 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1] - 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 33 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1] - 组建国际业务部,加大在海外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及相关产品销售领域的市场开发力度 [1] - 改善产品及服务结构,提升高价值项目的业务占比 [1] - 狠抓经营管理,在项目收款、费用压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 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 - 聚焦主要客户群体核心功能需求,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创新方面优化研发投入 [2] - 加大在关键行业的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参与若干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及运营 [2] - 新签合同额特别是自研产品新签合同额均呈现增长,经营亏损较上年同期相应缩减 [2] 其他说明 - 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 [2]
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快讯· 2025-07-14 21:31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开盘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道指跌0 15% 标普500指数跌0 11% 纳指涨0 02% [1] 加密货币概念股 - 受比特币行情提振 加密货币概念股上涨 Strategy涨近3% [1] 热门中概股 - 热门中概股普涨 金山云涨近9% 公司全面接入Kimi-K2模型 [1] - 蔚来汽车涨近5% 理想汽车涨约2 5% [1]
股价六年不涨!“AI卖水人”澜起科技转战港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21:20
公司资本运作与业务转型 - 澜起科技于7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由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计划港股IPO [1] - 公司2013年美股上市14个月后私有化退市,2019年转战A股科创板成为首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 [1] - 美股上市前后从消费级电视机顶盒转向内存互连芯片,科创板IPO前后借津逮服务器布局AI服务器国产化 [1] - 此次港股IPO明确押注"运力芯片"市场,试图在GPU主导的AI基础设施中寻找新机会 [2] 市场地位与产品布局 - 公司是全球最大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之一,2024年市场份额达36.8% [1] - 产品组合包括DDR系列内存接口芯片和PCIe Retimer、CXL MXC等高性能运力芯片 [1] - 全球第一的内存互联芯片供应商,全球前二PCIe Retimer供应商,全球首发CXL MXC芯片 [3] - 内存互联芯片解决CPU高频计算与内存低速访问间的"剪刀差"问题,新业务芯片提升GPU服务器带宽和资源配置效率 [3]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4年营业收入3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2% [3] - PCIe Retimer、MRCD/MDB、CDK三类芯片2024年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速超8倍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26.33亿元(同比+58.17%),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85.5%-102.36%) [4] - 内存互联芯片上半年销售24.61亿元(同比+61%),三类新芯片收入2.94亿元 [4] 战略失误与市场表现 - 错误押注基于英特尔CPU的AI服务器国产化,津逮服务器在GPU架构下丧失市场 [2] - 2019年上市首日股价88.71元/股,2024年7月14日仅82.71元/股,较2020年峰值跌约三分之一 [5] - 津逮平台收入从2021年8.45亿元、2022年9.37亿元萎缩至2023年上半年0.05亿元(同比-98%) [6] - 英特尔减持和解禁洪峰压制股价,直至找到"运力芯片"新方向 [6] 行业趋势与未来战略 - AI大模型提升算力需求,互连解决方案对数据中心性能与可靠性影响日益凸显 [4] - 内存接口芯片迭代加速,技术代际进步加快 [4] - 运力成为AI算力系统基石,互连重要性将持续增长 [7] - PCIe/USB Retimer市场规模2024-2032年CAGR预计达46.8%,CXL内存扩展市场规模将达150亿美元 [8] - 运力芯片市场空间远大于内存互联芯片,打造第二曲线势在必行 [7][8]
【IPO前哨】又一“老大”赴港上市,澜起科技有何看点?
搜狐财经· 2025-07-14 21:09
公司概况 - 澜起科技(688008 SH)是一家市值947亿元人民币的A股上市公司 计划赴港IPO 募集资金用于互连类芯片研发 商业化能力提升 战略投资及营运资金 [1][2] - 公司采用无晶圆模式 处于IC产业链中游 上游为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服务商 下游为内存模组制造商及服务器OEM/ODM厂商 客户包括三星电子 SK海力士 美光 英特尔和AMD等 [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2019年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 在DDR4/DDR5内存接口芯片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2021年实现DDR5芯片量产 2023年量产PCIe 5 0/CXL 2 0 Retimer芯片 [10] 业务结构 - 公司拥有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2024年收入33 49亿元 占比92 04%)和津逮服务器平台(2024年收入2 80亿元 占比7 68%) [4][6][7] - 互连类芯片包括内存接口芯片(RCD DB) 内存模组配套芯片(SPD PMIC TS)和高性能运力芯片(MRCD/MDB CKD PCIe Retimer CXL MXC) 2024年毛利率62 99% [6][7] - 津逮服务器平台包括津逮CPU及数据保护芯片 2024年毛利率4 75% [7] 市场地位 - 公司在全球内存互连芯片市场份额达36 8% 排名第一 领先于瑞萨电子(36%)和Rambus(20 5%) [7] - 在PCIe Retimer芯片领域 公司市场份额10 9% 排名第二 落后于Astera Labs(86%) Astera Labs市值158亿美元 股价一年上涨166 39% [8] - 内存互连芯片和PCIe Retimer市场均高度集中 前三大厂商合计份额分别超过93%和96 9% [7][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26 33亿元 同比增长58 17% 归母净利润11-12亿元 同比增长85 50%-102 36% [1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DDR5内存接口芯片出货量上升 PCIe Retimer等高性能运力芯片收入大增(上半年2 94亿元 达2024年全年4 23亿元的70%) [13] - 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营收14 11亿元 同比增长52 12% 环比增长15 47% 增速略低于第一季度 [13][15] 技术发展 - 公司技术里程碑包括:2013年DDR4"1+9"架构成为国际标准 2021年DDR5芯片量产 2022年推出全球首款CXL MXC芯片 2025年送样PCIe 6 x/CXL 3 x Retimer芯片 [10] - 公司曾于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4年被浦东科技投资以每股22 6美元私有化 [11]
常山北明: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8:13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范围为9,000万元至1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的亏损25,404万元大幅收窄[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2,000万元至13,00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2,038万元亏损显著改善[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0563元/股至0.0626元/股,上年同期调整后为亏损0.1589元/股[1]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业务收入实现稳健增长[1] - 2024年11月实施的资产置换(置出纺织业务)对本期净利润产生6,634万元的正面影响[1][2] - 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主要系政府补助金额下降所致[2] 财务数据调整 - 公司追溯调整上年同期财务数据,因2024年11月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能投发展和智慧产业的控制权[1] - 上年同期调整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62万元,调整后为25,404万元[1]
2025年保险行业AI应用全景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14 17:54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正经历数字化与AI驱动的深度转型,从传统业务模式向智能化、生态化升级 [1][2] - AI技术已渗透保险全价值链,包括销售、核保、理赔、中后台管理等核心场景,实现降本增效与价值创造 [24][30] - 生成式AI有望为保险业带来700亿美元生产力提升,金融行业大模型在保险领域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13][22] - 行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达670亿元,大数据、云、AI为主要投入领域 [18] - 政策支持加速"保险+AI"模式发展,推动行业从效率工具向战略中枢升级 [16][6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保险原保费收入从2019年4.3万亿元增至2024年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0%,2024年增速回升至11.2% [10] - 预计2026年原保费收入突破6.3万亿元,寿险、财产险、健康险为主要增长驱动 [3][10] - 保险科技投入增速达14.6%,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2025年将突破670亿元 [18] 技术应用场景 销售环节 - AI推动销售从"人海战术"向全流程智能体系转型,覆盖获客、需求分析、产品推荐等环节 [35] - 生成式AI与垂直知识融合提升服务个性化,推动代理人向专业风险顾问转型 [35] - 典型案例:i云保通过MPRC行销培训系统实现销售全流程数智化 [47] 核保环节 - 多技术融合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核保时效缩短至分钟级,复杂案例采用人机协同模式 [39] - 动态风险画像通过语义分析医疗文本提取风险因素,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动态预警 [39] - 典型案例:平安人寿实现秒级核保与智能反欺诈全流程改造 [50] 理赔与后服务 - AI赋能报案、查勘、定损到核赔全流程,通过多模态识别、知识图谱提升效率 [40] - 构建"保险+服务"生态闭环,典型案例:商涌科技服务8000万人健康险生命周期管理 [53][54] 中后台管理 - AI重构风险管控、资源调度与决策支持体系,实现全链路穿透监测与智能合规审核 [32] - 众安信科构建覆盖保前、保中、保后的全链路AI应用体系,包括产品开发助手、销售机器人等 [56][57] 技术架构 - 边缘计算应用于UBI车险和反欺诈模型训练 [26] - 机器学习(含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用于智能定损、动态定价优化 [26] - 生成式AI(含NLP、LLM)实现智能客服、自动化保单生成、精准营销等 [26] - 知识图谱与计算机视觉分别应用于反欺诈网络构建和自动化理赔 [26] 发展趋势 - 从单点工具向集中化智能体中台转变,形成覆盖全流程的智能决策中枢 [60] - 从"产品销售"向"保险+服务"生态转型,构建跨行业服务网络 [63][64] - AI在风控领域呈现双面性:提升反欺诈效率但带来算法偏见与合规挑战 [66]
Q3怎么投?美银“最强三选股”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7-14 14:16
核心观点 - 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拥有重要市场或业务催化剂的公司 [2] - 2025年下半年AI、网络基础设施与品牌消费三条主线将继续为市场提供动能 [10] 市场环境 - 上半年市场波动加剧,标普500指数从4月低点反弹并创历史收盘新高 [2] - 美银将标普500指数年终目标下调至5600点,较当前点位低约11% [2] - 美联储预计2025年维持利率不变,2026年降息100个基点 [2] 重点个股推荐 Cisco Systems(CSCO) - 目标价76美元,较当前股价有10%上涨空间 [3][4] - 2025年第三季度网络业务环比增长3.2%,受益于云计算与企业端需求 [4] - AI与云计算提升网络性能与安全能力的战略重要性 [4] Levi Strauss(LEVI) - 目标价21美元,较当前股价有10%上涨空间 [3][6] - 销售动能强劲,中国市场风险极小,批发渠道改善明显 [6] - 品牌在核心牛仔系列和新兴生活方式产品线中蓄力增长 [6] Datadog(DDOG) - 目标价150美元,当前股价已突破目标价至155.15美元 [3][8] - 产品需求良好,深度参与AI长期增长浪潮,新产品发布频繁 [8] - 2025年第三季度执行力强劲,营收与利润有望超预期 [8]
有职校分数超211高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17:04
职校发展现状与趋势 - 职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达87所,2025年新增36所[8] - "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将扩围至220所,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提质升级[9][10] - 职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等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2][13] 职校教育模式创新 - "本升专"现象兴起,本科毕业生通过高职院校回炉提升职业技能,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专科专业招收135名本科毕业生[6][7] - 产教融合深化,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与库卡机器人共建"库卡学院",培养140余名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14] - 科教融汇成为新方向,职校参与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专业设置瞄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14][15] 职校人才输出价值 - 我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521万人增至2020年1765.3万人,职校是现场工程师重要供给方[12]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戴胜军通过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节约超1000万元成本[12] - 广东拥有7所职业本科大学,数量全国第一,与区域制造业发达程度高度匹配[15] 职校社会吸引力变化 - 部分职校录取分数线超211高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广东物理类最低分559分(超本科线117分)[18]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录取到602分高分考生[18] - 职教高考制度推进,未来将向普高和中职学生平等开放,强化技能素养考察[19]
前5个月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 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改善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22
行业增长表现 - 前5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4.8和1.6个百分点 [1] - 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 [1] - 5月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3亿台(+5.5%),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6.8%) [1] - 前5个月集成电路出口量增长19.5%,智能芯片、算力服务器等保持稳定增长 [2] 增长驱动因素 - 技术突破:集成电路、光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智能手机迭代和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依赖底层技术 [1] - 市场需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新业态涌现,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化 [1] -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稳增长方案与"两新"政策,推动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 [3] - 资本活跃:投资并购提升产业链韧性,形成规模与技术双重优势 [3] 细分领域亮点 - 智能网联汽车带动智能座舱、激光雷达、车载显示等电子产品收入增长 [2] - AI服务器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单项目采购规模可达数千台,金融、医疗领域转向"上智"需求 [3] - 消费级AI终端(智能手机、智能PC、无人机、智能汽车)和行业智能化转型共同推动市场扩容 [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智能工厂普及率达60%(高于制造业均值12个百分点),生产自动化、设备数字化和数据采集领先 [6]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产品性能跃升,加速技术产业化 [5] - 数字化转型纵向贯通产业链、横向赋能多行业,形成协同发展生态网络 [5] 技术突破方向 - 半导体工艺/材料国产化率提升,先进计算、高端存储、移动通信设备技术攻关突破 [3] - 折叠屏、AI终端等消费电子产品持续创新,智能手机保持技术引领 [3]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提升全球竞争力 [1] 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回暖叠加国内数字消费稳定增长,行业全年将保持增长 [1] - 企业聚焦高端新兴消费领域,加强国际化布局,政策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 - 需突破集成电路等技术瓶颈,提升整机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