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中概股多数走低
凤凰网财经· 2025-07-11 21:4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道指跌0.54%,纳指跌0.32%,标普500指数跌0.43% [1] - 加密货币概念股SharpLink Gaming涨超8%,Bit Digital涨超3% [1] - AMC院线涨超7% [1] - 中概股方面,爱奇艺涨超2%,蔚来、拼多多涨超1% [1] - 金山云、京东跌超3%,中通快递、贝壳跌超2% [1] 全球贸易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对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分析师警告这将大幅推高药品价格并侵蚀药企利润率 [2] - 特朗普宣布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美加贸易战大幅升级 [3] - 特朗普计划对几乎所有尚未加征关税的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 [4] - 美国将从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的关税 [4] 公司动态 - 金山云联合金山办公正式发布金山政务AI一体机,实现"AI+政务办公"场景应用突破 [5] - 梅赛德斯-奔驰印度公司4-6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0%至4238辆,创历史新高 [6] - 奔驰高端汽车销量增长20%,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57%,占公司总销量8% [6] - 阿里已在澳大利亚、巴西、中东、英国开展即时零售业务,主要通过速卖通与当地平台合作 [7] - 小鹏汽车向44名员工授出91万股限制性股份单位,无需股东批准 [8]
阿里已在澳大利亚、巴西、中东、英国开展外卖等即时零售业务
快讯· 2025-07-11 19:39
全球化即时零售业务拓展 - 公司在澳大利亚、巴西、中东、英国等地推出"小时达"即时零售业务 [1] - 业务主要由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负责 [1] - 采用本地平台互相打通的合作模式 [1] 区域合作伙伴选择 - 澳大利亚与两家最大的亚洲超市Ebest和Umall合作 [1] - 巴西与当地零售巨头Magalu合作 [1] - 中东选择本土商超Othaim作为合作伙伴 [1] - 英国与Hungry Panda平台达成合作 [1]
锅圈(2517.HK):万店规模奠定龙头地位 爆品×会员×新渠道构建三维护城河
格隆汇· 2025-07-11 19:3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立于2015年,专注于供应链管理并持续布局线下门店,截至2024年底拥有10150家门店(加盟店10135家,自营店15家),覆盖全国31省 [1] - 2022年以3.0%零售额市占率位居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首位 [1] - 自建6大单品工厂(牛肉/丸滑/底料/水产/滑类/酸汤专厂),实现核心食材自主生产 [1] - 2024年核心经营利润同比+3.1%至3.11亿元,计划5年新增1万家门店强化规模效应 [1] 行业增长与市场格局 - 中国在家吃饭餐食市场规模2022-2027年CAGR达20.7%,2027年预计达9400亿元 [1] - 2022年CR5仅11.1%,行业格局分散 [1] - 三线以下城市预制菜渗透率不足25%(一线城市35.2%),乡镇等下沉市场为核心增长引擎 [1] 竞争优势与护城河 - 爆品策略:99元毛肚自由套餐2024年销售额破5亿元,抖音曝光62.1亿次 [2] - 会员生态:截至2024年底注册会员4130万人(同比+48.2%),预付卡沉淀资金9.9亿元(同比+36.6%) [2] - 渠道创新:2024年抖音总曝光量突破62.1亿次,24h无人零售模式逐步落地 [2] 盈利预测与业务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71.83/80.36/90.80亿元,归母净利润3.40/3.96/4.63亿元 [2] - 对应PE估值为25/21/18x [2] - 线上渠道收入增加,与线下门店联动形成即时零售体系 [2]
资金动向 | 北水狂买美团超7亿港元,连续16日加仓中芯国际
格隆汇APP· 2025-07-11 19:10
南下资金流向 - 净买入美团-W 7.15亿港元、中国平安5.23亿港元、香港交易所2.55亿港元、中州证券1.83亿港元、国泰君安国际1.7亿港元、中芯国际1.03亿港元 [1] - 净卖出小米集团-W 7.38亿港元、泡泡玛特3.51亿港元、阿里巴巴-W 1.83亿港元、腾讯控股1.76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16日净买入中芯国际共计95.2904亿港元 连续5日净买入美团共计41.3174亿港元 连续2日净卖出小米共计11.1681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州证券涨47.5% 净买入2.29亿港元 成交额85.75亿港元 [4] - 国泰君安国际涨1.3% 净卖出0.13亿港元 成交额83.76亿港元 [4] - 美团-W涨1.2% 净买入4.02亿港元 成交额23.18亿港元 [4] - 中芯国际涨2.2% 净卖出1.47亿港元 成交额21.18亿港元 [4] - 泡泡玛特跌4.1% 净卖出3.51亿港元 成交额20.68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持平 净卖出1.10亿港元 成交额19.89亿港元 [4] - 小米集团-W涨0.8% 净卖出7.07亿港元 成交额18.75亿港元 [4] 公司动态 - 美团与中石化易捷达成战略合作 打造"易捷速购"品牌入驻美团闪购 聚焦即时零售领域 [5] - 中国平安H股自4月初最大累计涨幅达35% A股达25% 保险股成为主动权益基金增配对象 [5] - 国泰君安国际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15-5.95亿港元 同比增长161%-202% 主要受益于核心业务收入大幅上升 [5] - 中芯国际可能受益于英伟达计划推出中国特供AI芯片 短期提振半导体板块情绪 长期强化国产替代逻辑 [6] 技术指标 - 部分个股MACD金叉信号形成 显示上涨趋势 [7]
三大平台把外卖卷成红海,消费者躺赢背后藏着更大战局
搜狐财经· 2025-07-11 18:13
外卖平台竞争态势 - 低价竞争仍是外卖平台争夺用户的主要手段 美团在7月5日投放"0元购"外卖红包券 单日订单量突破1.2亿 创历史峰值 [1] - 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一季度已表态要继续加大补贴投入 市场估算美团每月补贴金额近200亿元 [1] - 美团2025年4月推出闪购消费品牌 6月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 [1] 京东外卖业务发展 - 京东外卖上线四个月 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 [6] - 京东启动"双百计划" 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标杆品牌 聚焦品质外卖 放弃部分下沉市场 [6] - 京东外卖消费者中40%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 公司认为做外卖比买流量更划算 [7] - 京东2024年营销费用达470亿元 其中三分之二用于获客 部分费用转向外卖业务 [7] 阿里即时零售布局 - 淘宝闪购上线2个月 在100亿补贴基础上再增加500亿补贴 补贴首日餐饮品牌生意环比增长170% [12]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日订单超8000万 其中非餐饮订单1300万 日活跃用户超2亿 [13] - 阿里调整组织架构 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 由蒋凡统一管理核心电商业务 [13] -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增长超预期 对淘宝活跃度和用户规模有积极影响 [13]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7800亿元 同比增长20% 占网络零售额4.2% [14] - 消费者在不同平台间频繁切换 忠诚度显著降低 对商品品质和配送服务要求提高 [17] - 即时零售购买品类从餐饮扩展到全品类 平台需平衡多样化需求与成本控制 [17] 公司战略差异 - 美团采取激进补贴策略 同时拓展即时零售业务 [1] - 京东以外卖为切入点 最终目标是完善供应链体系 [6] - 阿里通过淘宝闪购整合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 产生协同效应 [12][13][14]
外卖大战中,花8.95元买一瓶葡萄酒!价格被压榨,市场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7-11 17:24
外卖平台价格战 - 淘宝闪购和美团展开激烈竞争,推出"满25减21""满18减18"等无门槛外卖券 [2] - 淘宝闪购上线第三天启动"冲单日",目标冲击1亿订单 [2] - 美团临时调整策略主动出击应对竞争 [2] 平台运营数据 - 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突破2亿 [4] - 美团完成1.2亿订单量,APP一度出现宕机 [4] 葡萄酒市场动态 - 淘宝闪购出现8.95元的国产葡萄酒(超市正常售价约30元) [5] - 在百亿补贴支持下,多个平台葡萄酒价格下限降至10元左右 [5] - 即时零售赛道中葡萄酒等预包装产品增长显著 [9] 供应链与价格 - 10元可能是葡萄酒零售价格的极限,涉及原料、酿造、包材等成本 [9] - 大型综合超市(世纪联华、酒小二、物美等)主导低价葡萄酒销售 [7] - 低价策略主要由国内大厂(长城、威龙)或不知名国外品牌支撑 [7] 消费行为变化 - 即时零售满足"所想即所得"需求,替代传统储备物资习惯 [10] - 上海等城市餐饮酒商启动"即时销售",临时购酒需求增加 [10] - 线上购买降低试错成本,超低价引流效果显著 [12]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信息透明化终结了进口葡萄酒暴利时代 [13] - 市场从"扩张"转向"效率",价格竞争加剧 [13] - 未来可能形成分级消费市场,区分餐酒和精品酒 [15] 企业案例 - 烟台希雅斯葡萄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产品参与低价竞争 [5] - 该公司曾作为"2019第100届糖酒商品交易会"指定用酒 [5] - 目前仍在招聘葡萄酒销售、酒水主播等岗位 [5]
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深氪
36氪· 2025-07-11 15:35
淘宝闪购的战略布局 - 淘宝闪购在7月5日对外卖行业发起冲锋,内部预估单量达7000万单,目标挑战美团外卖9000万的日订单量 [6][7] - 淘宝闪购此前在6月23日日单量已突破6000万,获得高层500亿资金加码支持 [7] - 淘宝闪购的战略目标不仅在于餐饮订单,更希望通过近场电商拉动零售订单增长,反哺远场电商 [8] - 淘宝闪购是"淘宝小时达"的升级版本,引入饿了么外卖供给,占据淘宝App首页一级流量入口 [13] - 淘宝闪购从原计划618上线提前至4月30日上线50个城市,补贴预算从几十亿增至100多亿 [13][14] 美团应对策略 - 美团在7月5日下午紧急召回员工应对淘宝闪购的冲锋,核心团队在恒电总部成立作战中心 [18] - 美团观察到淘宝闪购补贴策略:上午重点补贴非餐订单,用餐高峰期转向餐饮补贴 [18] - 美团在2-3小时内将原计划分区域逐步开展的补贴集中在全国铺开,包括"0元购"和"满18减18"等 [19] - 美团骑手在7月5日高峰期单均配送费从4.7元提升至至少10元 [20] - 美团当天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导致服务器限流,出现短暂支付异常 [21]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是此轮外卖大战的搅局者,通过免佣、骑手福利等策略快速提升单量,从500万单增长至2500万单 [10] - 淘宝闪购在5月26日突破4000万单,仅用20多天达到京东2个多月的成果 [15] - 7月5日当天美团和淘宝闪购合计亏损超过10亿,对比美团外卖2024年每单利润约1.5元 [28]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7月5日合计创造2亿订单的行业新纪录 [26] -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加剧,美团原定2025年实现的1亿单目标在2024年已接近完成 [29][30] 业务发展动态 - 淘宝闪购在五一期间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仅用6天,远超内部预期的十几天 [14] - 阿里在5月下旬开始探讨淘天和饿了么业务整合,618后宣布饿了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15] - 美团闪购计划到2027年闪电仓数量达10万家,GMV目标2000亿 [22] - 淘宝闪购正在加速整合近场零售供给,包括与农夫山泉等品牌合作优化供应链 [23] - 淘宝闪购计划将每周六打造成"超级星期六",美团也计划在夏季达成更高订单峰值 [34]
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深氪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11 14:58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在7月5日发起对美团的冲锋,内部预估单量达7000万单,而美团日常单量约9000万单 [8] - 京东在2024年快速崛起,单量从500万跃升至2500万,成为行业搅局者 [12]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7月5日当天合计订单突破2亿单,创下行业新纪录 [30] 淘宝闪购的战略布局 - 淘宝闪购是"淘宝小时达"的升级版,整合饿了么供给并占据淘宝App一级入口 [15] - 公司高层加码500亿资金支持,目标不仅是餐饮订单,更要拉动零售订单增长 [8][9] - 产品上线时间从原计划618提前至4月30日,覆盖50个城市 [15] - 补贴金额从几十亿临时提升至100多亿,首战6天突破1000万单 [16] 美团应对策略 - 美团在7月5日下午紧急启动全国性补贴,包括"满18减18"和膨胀红包等 [22] - 骑手单均配送费从4.7元提升至10元以上,并设置跑单奖励机制 [23] - 公司底线是"订单量绝不能输",临时调整原有补贴节奏 [21][22] - 当天订单峰值导致系统短暂崩溃,出现支付异常情况 [24] 业务整合与组织调整 - 阿里在5月探讨淘天和饿了么整合,6月正式将饿了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17] - 淘宝闪购零售条线员工通宵备战,美团业务人员提前入驻商家办公室 [10] - 美团闪购负责人与外卖业务负责人共同指挥7月5日的防御战 [21] 即时零售发展前景 - 美团目标是到2027年闪购GMV达2000亿,闪电仓数量10万家 [26] - 淘宝加速整合近场零售供给,如农夫山泉的仓店资源和品牌专区 [27] - 行业认为非餐需求不具排他性,多家平台都有机会 [35] -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设2025年日单1亿目标,2024年峰值已达9800万单 [32][33] 运营数据表现 - 淘宝闪购6月23日单量已超6000万,5月26日突破4000万单 [8][17] - 7月5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淘宝闪购后续宣布超8000万单 [30] - 两大平台当天合计亏损超10亿,对比美团外卖日常单均利润1.5元 [31][32] 市场竞争态势 - 淘宝选择"闪购"命名而非"外卖",意在争夺用户心智 [15] - 美团感谢阿里出手制衡京东,但很快意识到淘宝才是主要对手 [19] - 双方计划将每周六打造成新促销节点,美团也瞄准更高夏季峰值 [38]
京东健康,究竟是刘强东手里一张什么牌?
搜狐财经· 2025-07-11 12:11
京东健康的核心表现 - 2024年全年总收入达581.6亿,年度盈利41.57亿,同比增幅94% [1] - 市值约千亿港元,相当于京东集团三分之一规模 [5] - 医药B2C市场份额领先,阿里健康同期营收仅305.98亿(2025财年) [5] - 2024年一季度在医保线上支付带动下增速达25.5% [8] 即时零售战略布局 - 618期间京东买药会场UV达去年同期3倍 [14] - 推出"京东买药秒送"服务,2023年升级后抢占北京医保线上支付试点 [9][11] - 用户对买药服务更关注履约速度和货品质量而非价格 [15] - 当前医药O2O市场美团市占率70%,形成三强混战格局 [11][17] 技术赋能与大健康生态 - 推出"京医千询"大模型,开发AI营养师等C端应用 [18][20] - AI医生产品矩阵覆盖全科/营养/药剂/心理/宠物等场景,部分服务好评率超97% [22] - 医疗大模型聚焦C端导流,规避临床场景的隐私和幻觉问题 [21] - 智能化硬件销售优势显著,血氧仪等产品曾出现卖断货现象 [24][26] 健康消费新趋势 - 减肥调理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 [26] - 布局GLP-1类药物赛道,中国在研药品占全球115/280款 [28] - 拓展健康食品/可穿戴设备/银发健康等全场景品类 [23][24] - 营销保健和医疗器械板块成为618重点展示领域 [23] 市场竞争态势 - 医保线上支付推动行业扩容,2023年B2C医药电商规模663亿(+15.3%),O2O规模430亿(+30%) [12] - 与美团展开药店资源争夺,平台通过流量分配影响商家选择 [14] - 外卖领域采取佣金战但难持续,转而巩固医药即时零售主阵地 [14][15]
中国超市百强榜单出炉:永辉跌出前三,胖东来暴涨 76%,9000 亿背后藏着行业大分化
36氪· 2025-07-11 11:5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达9000亿元,同比增长0.3%,门店总数2.52万个,同比下降9.8%,反映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1] - 42家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家企业门店数量增加,14家企业实现销售额与门店数双增长,行业分化加剧[1] - 前10企业销售额占TOP100总规模的66.6%,头部聚合效应显著,沃尔玛以1588.45亿元销售额领跑,同比增长19.6%[15][33]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沃尔玛、大润发、盒马稳居前三:沃尔玛销售额1588.45亿元(+19.6%),山姆会员店线上订单占比45%,付费会员超500万;大润发销售额764.16亿元(+0.3%);盒马销售额750亿元(+27.1%)[2][4][9][12] - 盒马首次跻身前三,永辉下滑2位至第四,华润万家下滑3位至第七,联华和物美各上升1位至第五、第六[13][15] - 头部企业通过业态创新巩固优势:沃尔玛山姆SKU精简至4000个,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占比35%;大润发升级Super业态与M会员店;盒马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4][5][7][9] 细分业态增长亮点 - 会员店与折扣店成增长引擎:Costco销售额87亿元(+58.2%),胖东来销售额80.94亿元(+76.0%),奥乐齐销售额翻倍至20亿元(+100%)[25][26][29] - 区域深耕企业表现突出:比优特销售额73.54亿元(+36.3%),信誉楼销售额73.16亿元(+4.4%),胖东来单店效益爆发式增长[21][23][25] - 社区团购与即时零售崛起:盒马"30分钟达"、京东到家协同线下超市,推动线上销售占比提升[30] 区域市场与数字化转型 - 华东地区为核心战场,聚集沃尔玛、大润发、盒马等头部企业;华南地区钱大妈以"不卖隔夜肉"定位抢占社区生鲜市场[30] - 数字化进入全产业链阶段:沃尔玛物流成本降15%,盒马线上订单占比超60%,永辉有机蔬菜等品类销售额增30%[31] - 未来趋势聚焦品质升级、全渠道运营与行业整合,中小超市需在供应链或区域深耕中建立差异化优势[31][32] 腰部与尾部企业动态 - 腰部企业分化显著:物美销售额578.97亿元(+24%),京客隆销售额25.61亿元(-15.5%),传统区域超市受电商冲击明显[11][18][52] - 尾部企业"以店冲量":第100名天津劝宝超市销售额4.8亿元(门店359家),行业竞争转向效率比拼[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