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5月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6 16:09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 5月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促进需求扩大、生产增长、预期改善和活力释放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和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带动作用显著 [1] -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 增速比1-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2] - 4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 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2] 消费领域表现 - 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信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6%-53% [1] - 上述四类商品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 [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消费需求释放 [1] 投资领域表现 - 前5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3%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 [1] 工业生产情况 - 5月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6% [1] - 5月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1] - 5月份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1] - 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等产品生产受消费需求带动增长 [1] 未来政策方向 - 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 - 政策重点包括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动力活力 [2]
平稳运行!重要经济数据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6:05
消费市场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创年内月度新高[1] - 1-5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2%,增速较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假期消费对服务业的拉动效应显著[1] - 汽车、家电、电子等大宗消费品在以旧换新政策和"618"促销推动下需求持续释放[6]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较1-4月回落0.3个百分点[2] -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7%,降幅较1-4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仍是主要拖累项[2] - 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劲增长8.5%,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2] 外贸表现 - 5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4.8%,进口下降3.4%,贸易顺差扩大[2] - 1-5月累计出口增长6%,进口下降4.9%,部分受"抢出口"行为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影响[2] - 对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显著,机电产品出口扩大抵消劳动密集型产品放缓[3] 工业生产 -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1-5月累计增长6.3%[4]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增长85.9%,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5%[5]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4] 产业升级 - 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5] - 智能化产品需求扩大带动相关制造业快速增长,如机器人减速器产量翻倍[5]
5月经济顶住压力平稳增长,政策带动消费增速创年内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4:14
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 5月经济维持平稳运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出口部门维持韧性 [2]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 [2] - 1-5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2%,较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假期消费对服务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2] 投资与出口表现 -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较1-4月回落0.3个百分点 [3] -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7%,降幅较1-4月扩大0.4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 [3] - 5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4.8%,进口下降3.4%,1-5月出口增长6%,进口下降4.9% [3] 生产端数据 -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1-5月同比增长6.3% [4] - 5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4]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增长85.9%,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9.5%,机器人减速器产量增长1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5% [6]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稳步推进 [6]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智能化产品需求扩大带动生产快速增长 [6] - 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汽车、家电、电子消费等大宗品领域焕新置换需求释放 [7]
5月国民经济运行特点如何?国家统计局答每经问:生产需求总体稳定,市场销售增长加快
搜狐财经· 2025-06-16 13:39
经济运行特点 - 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6.3%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创去年以来新高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对工业生产贡献率达54.3% [4][8] 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产品制造业增长显著,分别增长9%、8.6%和9.1% [4][9] - 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1.7%和27.8% [9]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分别加快1.6和0.9个百分点 [8][9] 消费与内需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服务零售额增长5.2% [9]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和网售促销推动市场销售增长加快 [8] - 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和假日出行带动服务业增长 [8] 外贸与外部环境 - 对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机电产品出口扩大 [10] - 外贸多元化发展支撑贸易增长,体现产业体系齐全和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 [10] 政策与创新动能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增强消费活力和生产增长 [11]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4% [12]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12]
5月中国经济展现较强韧劲,消费增速大幅回升
第一财经· 2025-06-16 13:34
宏观经济政策 -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宏观政策留有后手 可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 [1]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节 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1] - 宏观政策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带动生产增长和转型升级 [1] 消费市场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 增速较4月回升1.3个百分点 [1][3] - 1-5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2% 较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 带动家用电器(53%) 通信器材(33%) 文化办公用品(30.5%) 家具(25.6%)等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4] - 假日消费态势良好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6.4% 餐饮收入增长5.9% [4] - 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 直播带货 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成熟 银发经济 首发经济 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涌现 [4] 工业生产情况 -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环比增长0.61% [6] - 装备制造业(9%)和高技术制造业(8.6%)增速快于工业整体水平 [6] - 汽车制造业(11.6%)和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10.2%)增长较快 [6] -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3D打印设备(40%) 集成电路(11.5%) [6] - 企业效益预期改善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 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长8.6% [7]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 较前四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 [1][10]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 [10]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6% 制造业投资增长8.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7% [10] - 5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超4400亿元 创年内新高 [10] 外部环境与政策应对 - 中美经贸磋商取得新进展 有利于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1] - 面对复杂环境 关键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11]
一图速览5月经济数据!涉及房地产、外贸等(附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2:11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总的来看,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 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 力。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需求扩大内生动能尚需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仍需稳固。 国家统计局解读: 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部分指标继续改善 今年以来,受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全球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我们看到全球贸易增长也在放 缓,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我国进口的增长。同时,部分国家加码贸易限制性措施,也对我国进口产生一 些不利影响。还有,今年国际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滑,特别是能源价格。 在部分商品进口额下降的同时,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进口保持增长,前5个月机电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 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进口额分别增长69%、7.3%。下阶段,随着国内需 求不断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有序扩大,中国大市场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大机遇和更多选择。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正处在准备阶段 当前,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正处在准备阶段,主要是组建普查机构,研制普查方案,开展普查 ...
国家统计局: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
第一财经· 2025-06-16 11:05
经济发展态势 - 二季度以来经济顶住压力实现稳定增长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为下阶段经济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1] - 1-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均较一季度加快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3%的较快增长 [1] 政策支持与调控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节 [2] - 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有力增强消费活力 带动生产增长 促进转型升级 [2] -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留有后手 可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 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2] 创新动能与产业升级 - 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2] -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方兴未艾 [2] - 1-5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2] - 1-4月份规模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4% [2] 外部环境与应对 - 中美经贸磋商取得新进展 就解决彼此经贸关切达成原则一致 有利于经贸关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 外部环境仍复杂严峻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3] - 需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3]
国泰海通 · 晨报0616|策略、海外策略
大势研判 - 继续看好中国股市上升趋势,外部疑云不足以趋势性阻断中国股市,中国的确定性是稳定和阶梯式上升的重要基础 [1] - 经济形势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已被充分认识,新技术、新消费等商业机会涌现,这是结构趋势的积极转变而非短期现象 [1] - 利率降至低位,长期国债收益破2%,存款利率破1%,中国股市无风险利率实质性降低,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下降 [1] - 宏观政策及时得当,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重视投资者回报,推动经济社会风险评价降低,股市预期和微观流动性进入上升趋势 [1] 经济预期转变 - 股市预期是一个区间而非单点,区间的上移/下移决定股市走向,当前预期区间下限极低,上限正在打开 [2] - 中国经济症结看似在房地产,但药方不在房地产,2025年以来国防科技、DeepSeek、国产一英寸大底突破等供给创新推动需求创造 [2] - 新老经济资本开支摆脱下行局面进入分化上升,商业机会与经济预期出现积极转变,这是过去2-3年不具备的 [2] 人民币与资产重估 - 美元指数持续走弱触及近三年低位,美元信用回落有利非美货币及资产表现 [3] - 中国国力强大、政策前景稳定、多边合作积极,构成人民币稳定性,人民币从贬值预期转向稳定甚至升值将推动中国资产重估 [3] 投资主线 - 金融与高分红:受益国内无风险利率下行和长期稳定假设,推荐银行、券商、运营商、高速公路等 [3] - 新兴科技成长:中美竞争转向科技与生产力竞争,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军工、机器人等 [3] - 周期消费复兴:看好国内供需偏紧的周期品如有色稀土、化工,以及供给驱动的新消费如零售、化妆品等 [3] AI应用与港股 - 当前宏观背景与2012-2014年相似,经济基本面弱复苏,AI应用等产业亮点纷呈 [5] - 2023-24年AI应用浪潮0-1阶段硬件端业绩确定性更高,2025年以来大模型降本增速驱动AI应用步入加速阶段,软件和内容应用领域更受益 [6] - 港股科技中软件服务及传媒等下游软件和内容端行业总市值占比56%,A股仅24%,港股互联网企业占比接近50%,A股仅3% [7] - 港股科技企业在AI领域具备技术先发优势,资本开支和云业务收入强劲增长,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落地,估值仍有抬升潜力 [7] 其他行业趋势 - 综合展业的期货龙头优势将更为突出 [10] - 文具/文创IP化形成趋势,提供情绪价值 [10] - 新增专项债发行加速,实物工作量待提升 [10]
宏观周报:中美就落实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框架-20250615
开源证券· 2025-06-15 21:43
国内宏观政策 - 经济增长方面,中办、国办印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自贸区试点推广,听取房地产新模式和好房子建设汇报[11][12] - 基建与产业方面,聚焦多领域改革,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推动国有资本集中[13][15] - 货币方面,必要时或降准释放流动性,6月6日央行开展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4.2万亿元[16][17] - 消费方面,多地加强以旧换新活动监管,湖北国补活动持续到2025年12月31日[17][18] - 金融监管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细化新保险合同准则,期货交易所重点管理高频交易[19][21] - 贸易方面,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达成框架,央行、外汇局支持福建两岸金融市场建设[22][26] 海外宏观政策 - 伊以冲突升级,6月13日以色列空袭伊朗,伊朗反击,伊朗退出与美国核谈判[27][28] - 特朗普贸易政策,将钢铝及其衍生制品关税从25%提至50%,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准备签署美英贸易协议关键部分[27][28] - 欧央行降息,6月5日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欧央行接近降息周期尾声[28] 风险提示 - 国内外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国内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7]
【固收】本周窄幅波动,表现好于权益市场 ——可转债周报(2025年6月9日至2025年6月13日)(张旭)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4 22:12
市场行情 - 本周转债市场窄幅波动,中证转债指数涨跌幅为0%,中证全指变动为-0.4% [3] - 2025年开年以来,中证转债涨跌幅为+4.7%,中证全指数涨跌幅为+1.3%,转债市场表现好于权益市场 [3] - 高评级券(AA+及以上)本周跌幅最少,为-0.11%,中评级券(AA)为-0.44%,低评级券(AA-及以下)为-0.38% [4] - 大规模转债(债券余额大于50亿元)涨幅最大,为+0.43%,中规模转债(5至50亿元)为-0.39%,小规模转债(小于5亿元)为-0.34% [4] - 超低平价券(转股价值小于70元)涨幅最大,为+0.10%,其他平价券均下跌 [4] - 涨幅前30的可转债主要来自化工(5只)、医药生物(4只),跌幅居前的30只可转债主要来自计算机(5只)、机械设备(3只)、电子(3只)、汽车(3只) [4] 转债价格、平价和转股溢价率 - 截至2025年6月13日,存量可转债共472只,余额为6620.41亿元 [5] - 转债价格均值为121.63元,分位值为81.0% [6] - 转债平价均值为93.35元,分位值为66.9% [6] - 转债转股溢价率均值为30.0%,分位值为60.3% [6] - 中平价转债(转股价值90至110元)的转股溢价率为24.3%,高于2018年以来中位数(19.8%) [6] 可转债表现和配置方向 - 经贸谈判、基本面、宏观政策是当前转债市场重要影响因素 [7] - 可关注提振内需、国产替代等领域正股绩优的转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