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呵呵,美国人抱怨:把稀土矿卖给中国后,无法再从中国买回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04
中国稀土进口格局 - 2025年1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稀土矿2.35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33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9.33% [1] - 从美国进口的稀土矿平均到岸价仅为19.07元/千克,总交易金额约4.46亿元人民币 [2] - 除美国外,中国还从刚果共和国、布隆迪、泰国等国家进口少量稀土矿,但数量远低于美国 [2]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美国稀土储量约190万吨(以稀土氧化物计),为全球第七大稀土资源国 [3] - 美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主要将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含量不低于50%)低价出口至中国 [3] - 美国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存在明显技术短板,导致其国防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面临供应链压力 [3][6]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掌握了17种稀土元素的高纯度分离技术,纯度可达99.999%以上 [7] - 中国承担全球约90%的稀土冶炼分离任务,重稀土加工能力高达98% [7] - 中国在稀土永磁材料等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2025年前三季度对美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下降24.4%但全球份额保持稳定 [7] 全球稀土竞争态势 - 美国正通过《国防生产法案》等政策工具加速稀土替代技术研发,欧盟和日本也在开发稀土回收技术以降低对华依赖 [10] - 稀土分离提纯是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中国在此领域的优势难以在短期内被超越 [10] - 中国通过加强战略储备、优化产业链布局和推动高端研发,正在全球稀土格局中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10][13]
协鑫集成: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8:56
公司行动 - 公司决定主动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1] - 终止发行后,公司将资源更聚焦于技术创新迭代、产品性能提升、降本增效与全球市场渠道的深化布局 [1] 行业背景 - 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及结构性调整的局面 [1] 项目进展 - 自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公布以来,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与相关中介机构等一直积极推进该事项的各项工作 [1]
告别“躺平”!英特尔打响复兴战
格隆汇APP· 2025-10-24 18:28
公司历史与战略转折 - 公司曾凭借x86架构垄断82%的CPU市场,是PC时代的绝对王者[3] - 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公司固守高毛利PC芯片,管理层因认为智能手机芯片利润不足而放弃移动芯片布局,错失移动时代发展机遇[3] - 2018年危机全面爆发,AMD锐龙芯片重夺份额,台积电5nm制程量产时公司10nm工艺仍陷良率泥潭,2023年微软Surface Laptop改用高通芯片标志着“Intel Inside”从旗舰产品消失[4]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36.5亿美元,毛利率为40%,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3美分,三项核心数据集体超预期,终结了一年半的同比下滑颓势[2] - 公司现金储备达309亿美元,较年初增长47%,并偿还了43亿美元高息债务[2][10] - 公司获得了来自美国政府、英伟达和软银的共计159亿美元注资[2] 管理层改革与成本优化 - 2025年3月新任CEO上任,针对公司存在的大企业病进行改革,员工总数从11万计划削减至7.5万,约有3.5万名员工离职[5][6] - 公司为离职员工提供12个月薪资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并与业内公司合作开设“人才通道”以减轻裁员冲击[6] - 通过出售Altera获得43亿美元、减持Mobileye获得9亿美元,并外包非核心封装测试业务,年节省233亿美元运营成本,资金被重新投向18A制程研发和AI团队等核心领域[7] 战略合作与资金注入 - 美国政府通过芯片法案等途径注资89亿美元,获得公司9.9%股权,成为最大股东[9][10] - 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双方约定由公司为英伟达代工芯片,英伟达开放GPU技术,并联合开发“x86+GPU”AI服务器方案,计划于2026年量产[10] - 软银注资20亿美元,资金专项用于日本熊本工厂扩建,以聚焦汽车芯片生产[10] 产能状况与技术发展 - 公司面临“甜蜜烦恼”,AI服务器CPU需求暴涨60%,AIPC订单增长41%,但10/7工艺产能不足,部分客户转向AMD,订单已排到2026年底[12] - 调整俄亥俄州“超级工厂”建设节奏,优先保障18A制程的Fab52工厂投产,该工厂满产后预计年产120万片晶圆,将新增30%先进制程产能[12] - 公司实施“差异化保供”策略,优先满足AI服务器、AIPC等高端需求,推动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升至52%,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12] 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 - 公司重启“20%自由时间”制度,允许工程师探索本职外的创新,历史上酷睿芯片便诞生于此制度[15] - 研发的高数值孔径光刻技术将晶体管密度提升至每平方毫米2亿个,EMIB-T先进封装技术成本比台积电CoWoS低20%-30%[15] - 公司将AI芯片收益投入“半导体人才计划”,在10所高校设立奖学金,重点扶持女性和少数族裔[15]
荣盛石化: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及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17:17
证券日报网讯荣盛石化(002493)10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公司通过技术 创新、绿色转型及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推动转型升级。"纵"向延伸,持续巩固炼化一体化 资源集成和规模化效应,并充分挖掘"炼化一体化"方式的"降本增效"优势和"油转化"潜能,持续提高运 营效能。公司现金流优异,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业务经营和财务稳健,短期、长期偿债资金安排妥 当。后续会持续关注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把控偿债风险,结合外部环境与经营状况,强化现金流管理, 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维持合理负债水平。 ...
亚太森博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齐鲁晚报· 2025-10-24 17:13
创新中心建设与启用 - 公司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整合多方资源,汇集各类电气设备,高标准打造现代化竞技平台与实训环境 [1] - 创新中心通过百分百利用公司升级、维修淘汰的电气设备,经过闭环管理机制,使废旧设备重获新生,成为核心教具 [1] 核心实训项目与技术应用 - 创新中心规划了19个核心实训项目,内容直指生产一线关键技术瓶颈,涵盖发电机、继电保护、PLC控制等多个领域 [2] - 创新中心引入AI与大数据分析,构建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预测设备故障概率、预估剩余寿命等功能 [2] -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开发出适用于制浆造纸行业的设备健康评估模型,大幅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 [2] 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 - 创新中心作为技能大赛核心载体,通过修旧利废整合专业设备到培训教具中,保障赛事活动顺利开展 [3] - 大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效激发职工学习热情,推动打造技术过硬的产业工匠队伍 [3] - 创新中心将发展竞赛活动,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并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4] 未来发展规划与行业影响 - 创新中心将持续修旧利废,节约教学设备采购费用,降低成本,并为设备改造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支撑 [4] - 将深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建立评估体系和预测模型,优化设备运转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4] - 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扩大实训项目范围,融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元素,打造成为行业电气实训标杆平台 [4] - 创新中心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旨在发展成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5]
嘉元科技(688388.SH):公司HVLP铜箔未直接送样AMD公司
格隆汇· 2025-10-24 15:33
公司业务与供应链 - 公司为电解铜箔生产企业,产品主要供应给中游客户等制造商,再由其加工后供应至终端电子设备厂商 [1] - 公司HVLP铜箔未直接送样AMD公司 [1] 技术战略与产品研发 - 公司持续深化"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技术战略 [1] - 在高端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实现多项突破,HVLP铜箔产品正在客户验证阶段中 [1] - 公司将持续开发契合市场趋势的新产品,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 [1] 产品结构与竞争力 - 公司计划逐步提升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 [1] - 公司将有效提升产品品质,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1]
医疗器械行业成长逻辑重塑 迈瑞医疗持续加码国际化
江南时报· 2025-10-24 12:10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药监局将完善法律标准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审评审批质效,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今年前8个月北京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同比增长21.5% [1] - 医疗器械海外市场空间是国内的数倍,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的公司估值相应提升 [1] 行业发展趋势与成长逻辑 - 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成长逻辑已逐步拓展到国际化和技术创新,估值迎来重塑 [1] - 国际业务空间更为广阔,未来医疗器械公司的国际业务占比将超过国内 [2] - 部分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已实现从跟随模仿到领跑全球的跨越,正在国际上逐步崭露头角 [2] 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成果 - 迈瑞医疗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达50%,较2021年的40%提升10个百分点,海外收入成为公司增长核心引擎 [1] - 公司在海外拥有64家子公司、5个研发中心,产品进入全球Top 100医院中的80家 [2] - 迈瑞医疗现已跻身全球Top30医疗器械企业,多个产品线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全球化业务布局形成坚实基础 [2] 公司业务拓展与并购整合 - 在IVD和生命信息与支持两大核心业务中,高端客户数量持续攀升 [2] - 2021年收购芬兰HyTest解决耗材上游核心原材料问题,提升IVD耗材质量 [2] - 2023年收购德国DiaSys深化IVD业务布局,完善海外供应链、丰富产品类别,持续深化海外本地化建设 [2]
以技术平台驱动三大场景突破|瑞浦兰钧品牌日发布多款战略新品,落地能源全链路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 2025-10-24 10:49
储能产品线 - 发布392Ah储能电芯,作为全场景通用方案,通过提升单颗容量有效减少电芯数量以降低系统成本和提升安全性[4] - 推出588Ah超大容量储能电芯,旨在满足工商业及电网级场景对更大容量和更长生命周期需求[4] - 发布Powtrix® 6.25MWh储能系统,整舱能效高达95.5%,支持2A主动均衡并适应-40°C至60°C宽温环境,通过整舱燃烧验证实现无热失控扩散[5] 乘用车动力电池 - 推出问顶®增混4C超充电池,实现平均4C、峰值6C快充速度,10分钟可补能80%,并拥有4500+次长循环寿命[7] - 问顶®增混4C超充PACK的BMS系统占用空间大幅缩减67%,整包体积利用率突破70%,系统能量密度达140Wh/kg,电芯间温差控制在5℃以内[10] - 发布问顶®新型固液混合电池,采用固液共态电解质体系以平衡能量密度、安全性与循环寿命,其中问顶®锰电池即将量产[10] - 针对eVTOL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场景推出问顶®固液混合高镍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强倍率输出能力[12] 商用车动力电池 - 推出集成600kWh超大电量的新一代F电池箱,具备1.5C直充能力,通过4倍GB/T31467国家标准振动测试及72小时IP68防尘防水测试[13] - 全新S箱电池簇通过无簇架设计将电量从400kWh提升至455kWh,有效压缩整包高度并提升装配灵活性[15] - 辰星超充LFP268Ah电池具备最大持续4C超充能力,15分钟补能240公里,温控≤50°C且温差≤3°C,可帮助客户5年内实现30万元增收[15] - 辰星长寿命LFP324Ah电池将寿命从8年120万公里提升至10年150万公里,相较行业平均寿命提升30%[17] - 辰星三元锂电池中,800kWh系统可减重约1.5吨,1.8年回本,五年累计增收约20万元;1000kWh系统减重2吨,回本周期缩短至1.5年,五年增收达30万元[17] 资源与战略 - 依托母公司青山实业的全球资源掌控与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确保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原料的稳定产能支撑和成本可控[19]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双轮驱动,旨在持续拓宽商用动力电池的技术边界与盈利空间[19]
AI赋能+迭代升级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进行时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0:32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其中8月份同比增长9.9% [1]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1] -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1] AI赋能与智能创新 - 《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4] - TCL华星通过系统级低功耗显示技术矩阵及LTPO自适应分区刷新技术解决AI手机算力提升带来的功耗问题 [5] - TCL华星构建“1湖1模3平台”AI架构,制造环节缺陷漏检率下降85%,研发环节效率提升超90% [5] - 海能达将AI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实现警情处置秒级响应,并在低空通信领域实现飞行器实时监控 [6] - 海能达10米无损AI识别技术可快速识别人脸、车牌信息,AI功耗技术显著增强设备续航能力 [6]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TCL华星为小米17旗舰系列提供屏幕发光材料实现3500nits峰值亮度,并采用Real RGB技术使功耗降低26% [7] - 海能达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供应链安全稳定,核心物料国产化率已突破80%,性能较进口产品提升15%以上 [8] - 海能达构建多层级防护体系应对供应风险,并与头部供应商签署保供+联合研发协议 [8] 行业竞争生态构建 -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依法治理低价竞争行为 [10] - 海能达强调规范竞争和优化产能,反对“重价格、轻价值”的同质化竞争,累计申请专利3428项 [10] - TCL科技通过并购乐金显示中国及广州公司100%股权巩固行业头部格局 [11]
长城 Hi4 技术体系斩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喜报传遍都江堰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0:23
2025年10月,长城汽车《混动四驱智能越野系列乘用车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 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成为行业内混动领域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自主品牌。长城Hi4技术体系 在荣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后,特别致信都江堰致敬"千年分水智慧",引发地方媒体与用户社群广泛共 鸣。这份特殊的"致敬"与都江堰景区管理局"让千年分水智慧在汽车领域焕发新生"的回信,形成了跨越 技术、文化与情感的传播闭环,成为中国技术"讲好故事"的新范式。 打通底层逻辑,传承千年智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新故事,千年之前,李冰父子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哲学,在都江堰构建 了"鱼嘴分水、宝瓶控流、飞沙堰排沙"的系统性工程,无需外力即可实现水流的智能分配。千年之后, 这一东方智慧的底层逻辑,被长城Hi4技术体系"打通",并运用在汽车工业上。至此,一场跨越两千多 年的对话,让一项汽车技术突破跳出了专业圈层,成为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国民话题。 从原理上来说,Hi4技术体系中的Hi4-Z恰似汽车领域的"都江堰技术"。与都江堰的治理逻辑一样,其通 过双电机多挡串并联构型,智能分配发动机与电机的动力输出,在城市通勤时以电驱为主实现"0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