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越南公开征求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意见建议
商务部网站· 2025-11-01 00:40
经济发展目标 - 2026至2030年年均GDP增长目标设定为10%以上 [1] - 到2030年人均GDP目标达到8500美元左右 [1] 社会发展目标 - 力争2030年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8 [1] - 目标居民平均寿命约75.5岁,其中至少68年为健康寿命 [1] - 贫困率按多维贫困标准每年计划下降1%至1.5% [1] 人类发展指数现状与进展 - 2023年越南人类发展指数为0.766,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全球排名第93位 [1] - 人类发展指数从1990年的0.499提升至2023年的0.766,增长幅度达53.5% [1] 贫困标准与减贫成果 - 越南采用多维贫困标准,综合考虑收入、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社会服务 [2] - 2021至2025年多维贫困标准为农村地区月收入不低于150万越盾,城市地区为200万越盾 [2] - 全国贫困户比例从1993年的58.1%降至2024年的1.93%(约60万户) [2] - 2024年贫困与相对贫困户合并比例为4.06%(逾120万户),比2023年下降1.65个百分点 [2] - 多维贫困比例从2021年的4.4%降至2025年的1.3% [3] 医疗卫生发展 - 越南人民平均寿命从1945年的约38岁提升至目前的74.5岁 [3] - 全国医务人员数量达43.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14名医生 [3] - 全国共有1645家医院,包括34家中央级医院和近500家省级医院 [3] - 计划于2030至2035年逐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 [3] 教育发展计划 - 计划自2025至2026学年起,为全国2200多万名学前至高中阶段公立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费 [3] - 超过100万名非公立学生将由国家财政按公立标准补贴 [3] 发展战略与增长模式 - 确立新增长模式,以科技、创新和国家数字化转型为主要动力 [4] - 以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4] -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能源转型以及人力资源结构与质量转型 [4] - 重视吸引并重用人才,大力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发展 [4]
增产驱动Q3利润超预期!埃克森美孚(XOM.US)坚持扩张路线 圭亚那、二叠纪盆地产量创新高
智通财经· 2025-10-31 20:41
财报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调整后利润为81亿美元 每股1 88美元 超过分析师预期的每股1 82美元 实现连续六个季度利润超预期 [1] - 营收为853亿美元 略低于预期的877亿美元 [1] - 自由现金流从上年同期的113亿美元降至63亿美元 主要因报告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收购造成压力 [1] 产量与运营亮点 - 第三季度油气日产量总计达480万桶油当量 高于第二季度的460万桶油当量 [5] - 圭亚那油田日产量突破70万桶油当量 日产能25万桶的Yellowtail项目提前四个月投产 [6] - 二叠纪盆地日产量攀升至创纪录的170万桶 部分得益于24亿美元的增长性收购 [6] 战略发展与资本配置 - 公司持续推进多个扩张项目 计划启动的十个新开发项目中已有八个投产 [5] - 计划到2029年前在圭亚那再增三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船 使日产能提升至近150万桶 [9] - 圭亚那与二叠纪盆地的项目在油价低于每桶35美元时仍可实现盈亏平衡 [9] - 本季度支付42亿美元股息 回购51亿美元股票 并将第四季度股息上调4%至每股1 03美元 [9] - 维持200亿美元的年度股票回购计划 低债务水平为投资多元增长项目提供支持 [5] 行业环境与竞争态势 - 第三季度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8 17美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3% [1] - 布伦特原油正经历五年来最剧烈的年度下跌 欧佩克+试图通过释放更多原油重夺市场份额 [5] - 竞争对手雪佛龙同样公布超预期三季度利润 得益于原油产量增长 股价盘前上涨1 4% [2]
粤电力A(000539):煤价下跌支撑盈利,电价预期提振静待拐点
国盛证券· 2025-10-31 15:0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粤电力A维持"买入"评级 [4][5]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上网电价同比显著下行,导致存量发电项目收入降幅超过成本降幅,新投产项目增量收入小于增量成本 [1] - 煤价显著下行支撑盈利修复,环渤海港动力煤(5500k)三季度均价降至672.58元/吨,同比降低180元/吨,降幅达21.09% [2] - 广东省2026年电力交易机制基准电价和浮动范围保持不变,容量电价提升至165元/千瓦/年,中长期电价预计触底 [3] - 公司作为广东省属电力龙头,煤价下行叠加广东省电价触底,后续业绩有望反弹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77.17亿元,同比减少11.29%;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减少60.2% [1] - 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5.76亿元,同比减少11.33%,环比增加15.97%;归母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减少2.25%,环比增加32.7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平均上网电价为473.34元/千千瓦时,同比下降59.92元/千瓦时,降幅11.26%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8.95/632.93/682.80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6.84/11.83/14.63亿元 [4] 发电量与能源结构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完成上网电量885.72亿千瓦时,同比持平 [2] - 煤电、气电、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上网电量分别为618.7、189.4、38.0、31.1、3.8、4.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变化-3.61%、0%、+10.83%、+80.57%、+13.51%、+9.40% [2] - 单三季度完成上网电量352.06亿千瓦时,环比+19.89%,同比+0.2% [2] - 风电控股装机容量389.50万千瓦,占比9.60%,新增风电装机50.00万千瓦;光伏控股装机容量457.45万千瓦,占比11.28%,新增光伏装机69.36万千瓦 [3] 新能源项目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能源转型项目,在建新疆克拉玛依等光伏项目合计装机容量91.5万千瓦,在建山西、甘肃等风电项目20万千瓦 [3] - 完成决策拟建的项目67.2万千瓦 [3] 估值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13/0.23/0.28元/股,PE分别为38.0/22.0/17.8倍 [4]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收盘价4.95元,总市值25,988.91百万元 [5]
Quarterly information as at September 30th, 2025
Globenewswire· 2025-10-31 14:00
核心观点 - 公司在前九个月实现稳健收入增长,并确认2025年业绩展望 [1][3] - 公司业绩受到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两大结构性趋势的强劲支撑 [3][5] - 公司通过成功的并购整合和活跃的并购策略,在分散的市场中实现有针对性的扩张 [2][3][5] 财务业绩 - 前九个月营收达75.187亿欧元,同比增长5.4%,其中收购贡献增长3.6%,有机增长2.2% [5] - 第三季度营收增长4.7%,其中有机增长1.8% [5] - 德国市场营收增长5.0%,西北欧市场营收增长6.5% [5] - 2024年和2025年的收购在前九个月为营收增长贡献了2.55亿欧元 [5] - 公司预计EBITA利润率将持续扩大至至少7.6% [5] 业务驱动与市场表现 - 高压业务呈现高度积极的潜在趋势,订单量和订单储备强劲 [5] - 尽管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疲软,法国市场表现出强大的韧性 [5] - 中欧市场确认了预期的积极拐点,增速显著加快,主要得益于大量高压订单储备逐步转化为收入 [5] - 德国和荷兰的项目按计划以更稳健的节奏推进 [5] 并购活动与战略 - 2024年创纪录的并购活动贡献了约8亿欧元的营收,其整合进展顺利 [5] - 2025年至今已签署五项补强收购,涉及波兰、瑞士、荷兰和奥地利市场,代表1.33亿欧元的年营收 [5] - 活跃的补强并购策略得到健康机会管道的支持,目标是在高度分散的市场中进行扩张 [5] - 强劲的总增长推动营收突破100亿欧元大关,其中包括进一步的有机增长和活跃的补强并购 [5] 公司背景 - 公司是欧洲能源和通信领域多技术服务领域的独立领导者 [4] - 公司拥有55,000名员工,致力于经济脱碳,支持能源转型和负责任的数字化转型 [4] - 2024年公司实现合并营收99亿欧元,合并EBITA为7.12亿欧元 [4]
中国宝安前三季度营收增超14%,核心子公司贝特瑞表现亮眼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3:13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12亿元,同比增长14.87%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83亿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59.73亿元,同比增长29.68%,但归母净利润为3944.63万元,同比下降79.19% [2]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904.23万元,同比下降58.31% [2]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565.7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22% [2] 核心子公司贝特瑞业绩亮点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达45.47亿元,同比激增40.70% [2]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高达7.68亿元,同比增长14.37% [3]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增长61.98% [3] - 凭借业绩表现重回北交所市值首位 [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构建了覆盖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三元正极、固态电解质的全系列产品矩阵 [4] - 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氧化物电解质已实现百吨级订单交付,匹配电芯装机量超1GWh [4] - 锂碳复合负极材料获客户认可,硫化物电解质性能达到应用标准 [4] - 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深度协同,精准匹配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三大核心市场需求 [4] 全球化产能布局 - 印尼年产1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8万吨已稳定投产,二期进入试生产阶段 [4] - 摩洛哥5万吨正极与6万吨负极项目稳步推进,形成辐射东南亚、欧洲及非洲市场的产能网络 [4] - 海外产能持续释放为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4] 行业前景与市场地位 - 贝特瑞被定位为“全球锂电池材料领导者” [4] - 随着硅基负极商业化加速,预计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8万吨,公司作为该领域领军企业有望享受技术升级红利 [4] - 公司新能源板块的利润贡献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显现出“营收稳增、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5] - 在能源转型与产业整合机遇下,公司有望依托核心子公司的技术与产能优势实现集团价值重估 [5]
甘肃能化三季度稳步推进能源转型,多项目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1:3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19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4.02亿元,同比增长10.36%,显示经营回暖迹象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受煤炭销量与价格波动影响有所承压 [2] 煤炭主业发展 - 公司扎实推进靖煤、窑煤公司8对主力生产矿井智能化高效率运行 [1] - 景泰白岩子煤矿、天宝红沙梁露天矿已建成投产,天宝红沙梁矿井正在建设中 [1] - 窑街深部扩大区煤炭资源开发前期工作有序实施,不断壮大资源储备和发展后劲 [1] - 天宝公司红沙梁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已启动地面储煤棚建设 [2] 电力板块进展 - 兰州新区2×1000MW火电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和多项前期招标工作,强夯工程已于9月底开标 [1] - 新区热电联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一号机组已于10月完成首次点火并进入整套启动准备阶段 [1] 化工板块建设 - 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一期已投入试生产,各单元竣工验收有序推进 [2] - 项目二期工程气化单元土建完工,尿素造粒塔主体建设完成,建设节奏紧凑高效 [2] 财务与资金状况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51.71亿元 [2] -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发行首期5亿元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为2.00% [2]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偿还有息负债、补充流动资金及重点项目建设 [2] - 公司总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4.17%,达到347.54亿元,资产负债结构基本稳定 [2] - 公司在建工程同比增长明显,反映其在产能扩张与绿色转型方面的持续投入 [2] 战略与展望 - 公司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布局"双轮驱动战略 [3] - 将继续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庆阳等地重大煤电及热电项目建设 [3] - 致力于提升绿色开采与低碳运营水平,增强综合能源供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 - 随着多个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公司未来有望逐步释放增长潜力 [3]
增速倒数,能源大省再提“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08:13
各省份最新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截至目前,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份均已公布前三季度GDP数据。 从GDP增速来看,共有19个省份跑赢全国5.2%的平均增速,甘肃以6.1%的增速暂时领跑全国,福建与全国增速持平。此外,还有10个省份跑输全国大盘, 青海、海南及山西增速排名倒数,分别为3.7%、3.9%及4.0%。 具体到山西,前三季度规上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5.6%,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在煤炭工业持续回落的同时,山西非煤工业也未能形成有力支撑,前三 季度增速仅3.9%。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转型步伐对山西而言已是迫在眉睫。 实际上,早在2019年,山西就成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山西不断推动煤炭产业向智能化攀升、产品向高价值跃迁,风电、光伏、氢能等新 能源加快布局。 有媒体统计,在202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型"一词共被提及24次。山西方面表示,其经济持续回升基础还不牢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科技创新支 撑不足,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摆脱对煤炭"两个过多依赖"仍需艰辛努力。 从最新数据看,山西转型发展不乏亮点。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1.6倍 ...
财经观察:“核能时代落幕”,德国电力靠什么保障
环球时报· 2025-10-31 06:44
德国放弃核电的决策与背景 - 德国于2023年4月16日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成为第一个放弃核电的主要工业国家 [1][2] - 放弃核电的决策可追溯至2000年,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促使德国下定决心,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曾迫使关闭计划推迟 [2] - 核电已为德国提供约60年的电力,但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就存在抗议活动,主要担忧在于核废料处理问题 [1] 对电力供应和能源结构的影响 - 核电站关闭后,德国电力需求不得不依靠煤炭发电来满足,导致碳排放量远高于必要水平 [2] - 2023年4月至6月,德国进口电量达185亿千瓦时,创下1991年以来单季度进口电量的纪录 [4] - 目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占德国电力供应的近57%,煤炭发电占20%以上,燃气发电约占16% [6] -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依赖天气,德国能源供应不稳定,2023年9月德国生产34.4太瓦时电力,同时进口1.88太瓦时电力,主要来自法国、丹麦、荷兰和挪威 [6] 经济影响与企业反应 - 自2011年以来,德国用户已额外承担了570亿欧元的用电成本 [4] - 能源危机重创德国经济,德国经济已连续第三年陷入衰退,2024年7月企业破产数量达12年来最高水平,预计全年超过2.2万家企业申请破产 [5] - 高昂的电价导致能源密集型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东欧甚至亚洲,“德国制造”成本显著上升 [5] - 未来25年,德国为能源转型支出的金额可能达到约5.4万亿欧元,被警告将给企业带来过重负担 [5] 欧盟层面的分歧与计划 - 欧盟将核能归为“绿色能源”,认为其有助于系统脱碳并提供负担得起的电力 [2] - 欧盟各国计划到205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8吉瓦扩大到109吉瓦,预计需要投资2050亿欧元用于新建核电站,外加360亿欧元用于延长现有反应堆寿命 [3] - 2023年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总发电量的24%,法国以核能为主要电力来源,与德国在核能政策上存在显著分歧 [3] 替代方案与争议 - 德国政府计划投资200亿欧元新建装机容量高达20吉瓦的燃气发电厂,以逐步淘汰煤炭并维持能源供应稳定,但欧盟方面计划仅批准新增不超过12.5吉瓦 [7] - 有研究估算,新建燃气发电厂计划将使电力用户每年额外支出高达1200欧元,专家指出燃气发电厂运营成本非常高,发电成本可能达每千瓦时15到20美分 [7] - 德国核协会等行业机构呼吁重启核反应堆,认为核电可以替代燃煤发电而不危及供电安全,并警告当前政策正导致去工业化和对电力进口的依赖 [7]
南方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0
更"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 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源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实 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10月29日至31日,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 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期间,海南省政府与南方电网对外发布《海南 清洁能源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将全力推动海南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行地,支撑海南自 贸港、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论坛上,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白 皮书》,系统梳理展现"十四五"时期南方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实践。5年 来,南方电网创新提出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清洁低碳供给格局 基本形成,数字电网载体作用充分发挥,绿色互动消费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储能规模利用质效齐升,电 力市场体制机制带动取得突破,技术装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示范平台带动效能全面凸显。 能源转型呈现新气象 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如今 ...
中集安瑞科(03899.HK):受益能源转型的清洁能源装备龙头 天然气与氢氨醇协同发展
格隆汇· 2025-10-31 04:2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122.9亿增长至2024年的247.6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 [1] - 2022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5亿、11.14亿、10.95亿元,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5.62亿,同比增长15.6% [1] - 公司整体毛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4.5%,高于2024年同期的14.3% [1] 天然气业务 - 全球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LNG船队扩张带动燃料需求增长,但加注配套缺口突出 [1] - 公司LNG运输加注船份额保持全球领先,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新签相关订单金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 [1] - 国家与地方政策协同发力,为绿色航运保驾护航 [1] 氢能与绿色甲醇业务 - 公司自2006年起开展氢能业务,产品覆盖氢能储、运、加等各细分领域,是国内首家拥有液氢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2] - 全球绿色甲醇比例不足1%,但产能增长迅速,公司覆盖其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一期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 [2] - 公司焦炉气制氢联产LNG业务模式成熟,已投资建设鞍钢、凌钢、首钢水钢三个项目,预计到2027年可形成20万吨氢气及100万吨LNG产能 [2] 液态食品业务 - 全球液态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专注液态食品「交钥匙项目」解决方案,客户覆盖主流啤酒白酒企业 [3] - 公司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墨西哥绿地工厂于2025年1月投产,南通固态发酵一期车间已投产 [3]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14.98亿、17.37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62元、0.74元、0.86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