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上半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呈现“稳、进、新、畅”四大特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7 08:02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1] - 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1] - 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3] 农业生产情况 - 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夏粮总产量14974万吨,同比下降0.1% [2] - 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猪肉增长1.3%,牛肉增长4.5%,禽肉增长7.4%,羊肉下降4.6% [2] - 牛奶产量增长0.5%,禽蛋产量增长1.5%,生猪出栏36619万头,增长0.6% [2]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2] - 商品零售额217978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27480亿元增长4.3% [2] - 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1191亿元增长6.0%,占社零总额24.9% [2] - 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4] - 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 [4] 价格指数变化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上涨0.4% [2] - 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其中鲜菜下降5.3%,粮食下降1.3%,鲜果上涨2.7%,猪肉上涨3.8% [2] - 衣着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2] 产业发展亮点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 [6] - 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保持较快发展,新动能持续累积 [3] 对外贸易情况 - 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7% [2] - 上半年进出口增长2.9%,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6] 政策支持与展望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7] - 下半年消费政策将继续加力,刺激消费补贴政策陆续出台 [4] - 服务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显示良好发展势头 [6]
从7.2%的出口增速看中国经济韧性
人民日报· 2025-07-17 07:43
出口增长表现 - 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长7.2%,展现出经济韧性,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 [1] - 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20% [1]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规模连续32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5] 行业创新与竞争力 - 出口增长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 [1] - 义乌商户通过苦练内功、加强创新、提升品质、增创品牌应对外部挑战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1] 区域外贸表现 - 深圳1至5月出口下降8.6%,东莞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4%,出口增长11.2% [5] - 去年同期东莞出口下降3.4%,显示区域外贸波动性 [5] 企业经营策略 - 企业面对外部压力保持从容,如华为任正非强调"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 [4] - 义乌商户通过扩大外贸"朋友圈"和提升产品竞争力应对客户撤单 [4] - 深圳、东莞政府为企业提供务实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5] 长期发展理念 - 行业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自身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5] - 企业依靠奋斗和坚韧打拼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4] - 通过波浪式发展和曲折式前进实现长期增长 [5]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渔光一体 万亩水域“点绿成金”
央广网· 2025-07-16 21:43
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南部,占地9238亩,紧邻西太湖,充分利用当地鱼塘资源,实现现代化渔业与光伏技术结合[1] - 项目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预计2025年底全面并网,年均提供绿色电能7.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4.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6万吨[1] - 目前已投入建设1400亩高标准苗种环育区,养殖品种包括鲈鱼、鳜鱼、河蟹、青虾及大西洋鲑、进口锦鲤等高端鱼种[1] 经济效益 - 项目实现"一亩地两份收益",通过光伏发电与生态养殖双重创收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1] - 项目建成后预计创造2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雇佣周边居民40余人从事水产养殖和环境养护工作[2] 技术模式 - 采用低密度生态养殖技术,虽然亩产较低但养殖周期长,产品品质优于高密度养殖[1] - 项目被描述为"光伏板下的智能鱼工厂",结合高科技育苗养鱼与光伏发电技术[2] 产业延伸 - 规划开发休闲农旅板块,利用西太湖区位优势及"光伏矩阵+生态鱼塘"景观,打造集垂钓、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旅目的地[2] -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渔光旅"复合型产业生态[2]
壶关农商银行召开上半年经营分析暨下半年业务工作推进会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45
公司经营分析 - 壶关农商银行召开上半年经营分析会,总结上半年经营管理情况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1] - 上半年公司围绕省行党委要求,把握"三期叠加"战略机遇,遵循"六个实现"经营逻辑,深化作风建设,夯实业务基础,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3] - 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敢于担当创新,为全年收官战奠定基础 [4] 发展战略 - 公司提出四大重点工作方向:化险清收、转型发展、作风建设、履职能力提升 [3] - 化险清收方面将推进存量风险贷款攻坚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两大专项行动,树立"向风险要效益"理念 [3] - 转型发展方面聚焦服务地方经济主线,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信贷投放,优化资源配置,严控成本费用 [3] 内部管理 - 公司将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 - 要求提升员工履职能力,弘扬"背包精神",强化思想引领、责任担当、实干精神和专业素养 [3]
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6 18:35
展会概况 - 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于7月16日开幕 主题为"美味漳州、香约龙海" 展期4天 [1] - 展览面积达4.8万平方米 吸引359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参展 [1] - 现场设置六大展区 包含164个特装展位和277个标准展位 [1] - 展品覆盖焙烤糕点 休闲零食 肉制品 冻干食品 酒水饮料 果蔬制品 水产加工品 保健食品 罐头制品 食品机械 包装设计 原辅材料等全产业链 [1] 产业数据 - 漳州食品加工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 拥有752家规上企业 2023年产值达1338亿元 [2] - 食品出口总值累计293亿元 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2] - 龙海区拥有近千家食品企业 产业产值超600亿元 [2] - 龙海休闲食品产业入选省级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预制菜产业入选全国百强基地 [2] 发展战略 - 龙海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锚定"厦门湾南岸中心城区"目标 打造国际休闲食品名都 [1] - 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提出三点发展建议: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多维度提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格局 [2] - 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 [2] 创新举措 - "龙食云展"线上食博城平台正式上线 30家企业携80款产品入驻 [2] - 首次开设线下"探厂选品"活动 吸引100多家经销商参与 达成超亿元意向订单 [2]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重视建筑行业投资新机遇
长江证券· 2025-07-16 17: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指出城镇化发展转向稳定发展期并部署重点任务,结合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指示,未来增量资金值得期待,应把握城市更新机遇,重视建筑板块优质行业龙头及全链标的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阶段,还部署了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8] 事件评论 - 会议为第五次城市工作会议,前几次分别在1962、1963、1978、2015年召开,各有不同侧重点 [13] - 对比2015年会议,本次首次提出城镇化发展转变,未提棚改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具体部署也有不同 [13] - 当前投向城市更新资金有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社会资本方面多省份设专项资金,未来社会资金和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拉动城市更新建设 [13] - 2025年城市更新加速转型,催生全产业链机遇,推荐中国建筑,关注华设集团等设计公司,中国中铁等企业及安徽建工等地方建工和供应商企业 [13]
2025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16:50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GDP达66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其中一季度增长5.4% 二季度增长5.2% [1] - 四大宏观指标呈现"稳"态势:GDP增速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0%-5.4%区间 CPI 6月转正增长0.1% 核心CPI回升至0.7% 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 - 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8%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31.2% [3][4] 消费市场特征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二季度增速5.4%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4] - 消费六大特点:服务消费加快 假日消费拉动增强 升级类消费增速提升 绿色消费成新风尚 "中国游""中国购"升温 新消费模式涌现 [4] - 消费政策持续加力 下半年补贴政策陆续出台 城乡消费升级空间广阔 [4][5] 投资与产业结构 -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稳定 投资结构改善 但受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影响名义增速波动 [5]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战略性新兴服务业1-5月营收增长近10% [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接近2.7% 1-5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万件增长12.8% [6] - 新能源汽车增长超30% 锂电池增长53.3% 太阳能等"新三样"保持高增速 [7] - 传统产业加速"互联网+"改造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融合推进产业升级 [7] 服务业与出口结构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 对增长贡献率超60% 景气指数持续高于50% [8] - 出口多元化成效显著 对单一国家贸易依存度降至个位数 [8] - 新产业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 新动能持续积累 [8][9] 政策与增长支撑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下半年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9] - 高质量发展积累新动能 经济再平衡提升可持续性 [8] - 国际机构普遍对下半年经济持乐观预期 [9]
二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结构更趋合理
第一创业· 2025-07-16 15:04
经济增长情况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2024年回升0.3个百分点,二季度同比增长5.2%,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季调后环比增长1.1%,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2][7] - 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8%,高于市场预期,上半年同比增速为6.3%,仅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2][8] 投资与消费数据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8%,低于预期,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有回落[3] -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4.8%,低于预期,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为5.0%,较一季度高0.4个百分点[3] 贸易数据 - 6月出口同比增长5.8%,进口增速1.1%,贸易顺差1148亿美元,上半年贸易顺差为5860亿美元,同比增速达35%[9][11] 经济结构改善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二季度贡献率52.3%,略有提升;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上半年达60.1%,较一季度回升1个百分点[4][18] 价格指数与就业 - 6月CPI同比为0.1%,核心CPI为0.7%,二者同比差距扩大,服务业价格变化起决定性作用[20][23] - 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持平,上半年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29] 房地产情况 - 上半年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有不同表现,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增速为 - 6.2%[30][31] - 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回升,国房景气指数为93.6,较5月回落0.1个百分点[31]
上半年新旧动能加速切换,内外需平衡改善
交银国际· 2025-07-16 14:53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展现较强韧性,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内外需平衡仍待优化,内生动力需加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需进一步巩固[1][2] 各部分总结 宏观经济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2季度同比增长5.2%,较1季度稍有放缓但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三大需求协调性较1季度明显改善,内需贡献增长,外需有韧性,6月数据呈分化态势[1] 工业生产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6月当月增长6.8%,制造业增长7.0%,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上半年分别增长10.2%和9.5%,新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季度产能利用率74.0%,工业利润前五月累计下降1.1% [2] 消费市场 - 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长5.0%,6月当月增长4.8%,较5月回落,消费升级品类和“以旧换新”政策涉及品类表现亮眼,服务消费需求稳步恢复,下半年期待政策提振[3] 投资情况 - 2025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6.6%,制造业投资增长7.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民间投资下降0.6%,6月投资增速回落,未来新动能方向有投资增长空间[5] 房地产市场 - 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降3.5%和5.5%,6月数据不佳,各线城市房价有调整趋势,供给端数据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1.2%,期待政策推动回稳[6] 对外贸易 -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2.9%,出口增7.2%、进口降2.7%,贸易顺差扩大,6月数据持续改善,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需关注贸易政策扰动[7] 社融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流动性结构和信贷结构有积极变化,体现金融支持政策效果[8]
非银行业中期策略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 保险行业、证券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保险行业 - **行情复盘**:2025年以来保险行业指数波动大,投资端有压力,负债端新业务增长受去年基数影响;除国寿外,新华、仁宝、平安、泰宝实现正增长,新华因业绩增速领先、分红水平高、一季度业绩优领跑行业;机构持仓显示主动权益基金对保险行业低配,配置类资金定价权提升及投资需求驱动有望补齐配置短板 [1][2][3] - **经营业绩**:一季度规模金利润和净资产增速表现分化,规模金利润同比增速回落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2021年以来上市险企美股股利稳中有增,24年净利润正增长致现金分红比例下降 [3][4] - **负债端情况**:产险保费稳健增长,综合成本率改善,得益于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业务结构和大灾减少;寿险新单表现分化但新业务价值增速高,受益于新业务价值率提升;2025年开门红以储蓄型产品为主,24年9月普通寿险预定利率下调致Q3新单同比增速高;银保渠道落实政策,新单和新业务价值普遍增长 [5][6] - **监管影响**:人身险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落地,万能险新规出台,有助于引导险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防控利率风险、防范利差损;23 - 24年下调预定利率缓解负债成本,今年预定利率或再次下调 [7][8] - **资产端情况**:利率中枢下行和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新增资产和到期资产再配置压力大,主要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下降;未来上市险企或通过增长利率债、拉长资产久期和加大OCI类高股息股票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 [8][9] - **投资建议**:建议优先关注基本面稳健且具贝塔弹性的保险板块,震荡市优先关注太保,权益市场向好时关注新华和中国人寿;保险负债端延续改善,监管与险企转型共振有望压降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风险,资产端投资业绩有不确定性但贝塔属性显著、分红稳健、基金持仓低,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14][15] 证券行业 - **政策面**: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过去一年多证监会出台五十多项制度规则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生态;24年4月降公募基金交易佣金,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公募基金改革有序推进 [9][10] - **市场表现**:机构对证券行业低配,主动权益基金一季度末重仓持股比例仅0.37%,较沪深300权重低配6.29个百分点,沪深300中券商指数标的全部低配;年初到6月20日,非银金融行业涨跌幅排名25位,证券行业跑输沪深300 7.75个百分点 [10][11] - **行业基本面**:一季度市场景气度回暖,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规模净利润增长78%,42家上市公司中36家实现正增长,前10大券商规模净利润增速84%;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是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收入占比合计65%且影响力增大;投资业务因A股市场一季度结构性行情表现好,部分券商加大方向性投资带动收入增长,债券市场波动大,自营规模延续增长,部分中小券商抓住机遇实现高速增长,大券商投资收入更具韧性 [11][12][13] -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业务结构均衡、基本面有韧性、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更受益的头部券商,如中信、华泰、银河、中金;证券行业内在稳定性增强,全年基本面有望稳健增长,但需关注权益市场波动和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保险行业产险中车险坚持包型合一、强化费用精细管理,非车险主动优化业务结构控制风险敞口 [5] - 证券行业一季度上市券商中,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上半年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