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修复

搜索文档
对话经济学家洪灏:股市短期会反弹,长期上涨所需基本面未变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23:09
市场动态与投资策略 - 全球资本市场经历数十年不遇的恐慌,美股最高蒸发超6.5万亿美元,A股单日市值蒸发7.6万亿元,港股遭遇历史第二大单日暴跌[2][3] - 港股短期可能出现技术反弹,但并非长期上涨行情的开始,需关注经济基本面是否边际改善[3][6] - 投资决策应关注极端估值情况,而非日常估值水平,极端高估值时需逆向操作[8] 中美贸易与关税影响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中国同步反制,全球贸易链条面临断裂风险[3][7] - 美国经济在持续加高关税面前可能比中国更脆弱,因其制造业竞争力不足而非中国制造过于强势[7][8] - 贸易赤字是全球性平衡问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将全球经济带入困境[7] 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政策 - 中国房地产需求可持续,年新建住宅销售面积约8万亿平方米,支撑未来5-10年发展[10] - 广义赤字率已达8%,政府可进一步扩大公共投资至10%以上以刺激经济[10] - 外资对中国市场配置处于近十年最低点,但国内市场资金足以推动行情,无需依赖外资流入[10][11] AI技术与行业前景 - AI行业是规模游戏,赢者通吃,云计算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其他公司变现路径尚不明确[12] - 中国AI公司短期内难以盈利,需避免过度炒作,应审慎看待技术落地与盈利模式[12] - 企业增长应聚焦盈利而非估值倍数,需改变低价竞争模式,探索差异化盈利路径[12] 港股与A股市场表现 - 港股受AI技术创新利好刺激,恒指走出持续10周上扬行情,但需区分估值修复与基本面重估[3][6] - A股和港股在关税冲击下大幅跳水,但国家队进场稳定市场,南下资金大规模买入ETF[8] - 市场底部不断抬高,长期趋势向好,但短期波动仍存,需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10]
经济学家洪灏:股市短期会反弹,长期上涨所需基本面未变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23:09
文章核心观点 - 洪灏对中国资产价格走势保持谨慎乐观,认为中国股市长期上涨基本条件不变,港股会有技术反弹但非长期上涨开端,市场处于大级别拐点,经济基本面改善需自身努力,对AI炒作持谨慎态度 [3][4][8] 分组1:市场现状与走势 - 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新关税政策,4月9日全面生效,致全球资本市场恐慌,美股多日暴跌,最高蒸发超6.5万亿美元 [3] - 4月7日A股和港股经历“黑色星期一”,全市场收盘跌停个股逾2900只,A股总市值一天蒸发7.6万亿元,港股遭遇历史上第二大单日暴跌 [3] - 4月8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4月9日中国政府回击,反制升级 [4] - 今年1月中旬后,港股受DeepSeek引发的AI技术创新利好刺激,带动科技企业和恒指走出近10周上扬行情 [5] - 4月7日港股抹平今年以来所有涨幅,随后中国系列政策组合拳发布,港股连续两天小幅上涨 [9] 分组2:洪灏对市场的看法与建议 - 提醒投资者面对美股无序暴跌稍安勿躁,不要轻易参与美股反弹 [3] - 认为中国股市长期上涨基本条件是基本面不会持续变坏、房价进一步止跌回稳,行情上涨需“慢慢熬过去” [4] - 不认同今年一季度市场对AI科技的过度炒作,认为中国在AI领域能否杀出血路有待考证 [8] - 表示港股接下来会有技术反弹,甚至可能创新高,但并非长期上涨行情的开始 [8] - 认为特朗普关税新政将全世界带到沟里,美国贸易赤字是因自身制造缺乏竞争力,增加关税无法改变中国相对优势 [9] - 指出市场在当前位置应有技术反弹,国家队将出手稳定市场,利率存准将下调,促消费政策将出台 [10] - 建议投资者判断极端值后做出投资决定,在市场有怀疑时可能有逆向投资机会 [10][11] - 认为全球政治格局和科技进步带来大级别拐点,科技行业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11] - 表示美国经济在持续加高关税面前可能比中国更脆弱 [11] 分组3:资产重估与经济修复 - 认为很多人对资产重估概念理解错误,当前是估值修复而非基本面重估,基本面重估是长牛根基 [12] - 批评卖方预测上证指数突破历史高点是“张口就来”“割韭菜”行为 [12] - 指出经济修复阻力在于新信贷周期扩张和替代房地产的产业,政府需给市场设定预期 [13] - 认为三四线城市房价只要不出现断崖式下跌能慢慢熬过去,人口会往一二线城市聚集 [13] - 表示从短期反弹到长期上涨行情,经济基本面不要边际更坏即可,市场底部在不断抬高 [13] - 认为中国房地产需求可持续,能支撑未来5 - 10年发展,今年一、二月房价小幅度回弹,房地产稳住需不边际更坏 [14] - 建议中国广义赤字率应提高到百分之十几,国债发行时资产端上涨,债务投资回报高于成本则可行 [14][15] - 指出外资对中国市场配置处于近十年最低点,中国市场上涨不依赖外资,内资可推动市场 [15] - 认为居民存款不会大规模投入股市,投资应在不同经济周期进行资产配置 [16] - 表示外汇储备约3.2万亿美元未变,美元进入弱周期,中国市场走出来时,部分外汇资金会回流推动市场上涨 [17] 分组4:AI与企业发展 - 认为AI盈利不是一蹴而就,是规模游戏、赢者通吃市场,中国产品通过付费模式盈利较难 [18] - 对中金认为AI技术进入实际应用和盈利关键期的观点持谨慎态度 [18] - 指出中国公司应改变竞争模式,用差异化方式赚钱,如杭州六小龙公司另辟蹊径杀出条血路 [19]
板块配置|六大主线板块当前处在什么位置?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9 08:19
六大主线板块当前运行情况及配置建议 科技板块 - AI板块股价和估值分化显著:上游算力基建环节(AI芯片、液冷、AIDC、电源)PE-TTM中位数处于2020年以来75%分位以上,而端侧硬件及下游应用估值仍处低位 后续催化点包括端侧AI新品发布、大厂多模态模型更新、国产算力进展及车展智驾助推 [2] - 机器人板块一季度充分演绎:机械零部件领涨(精密行星减速器、轴承涨幅翻倍),电控/机械/传感环节PE-TTM普遍超历史75%分位 需更强催化如1X预售、Figure量产或华为机器人进展维系资金吸引力 [2] - 自主可控板块或成短期避风港:关税扰动及技术"卡脖子"背景下,具备国产替代高确定性的技术壁垒企业受关注 [2] 消费板块 - 板块级机会未至:25个细分方向中14个PE-TTM低于历史25%分位(集中在必选消费),但短期缺乏强刺激政策 建议聚焦个股α机会,板块级配置或需等待2025Q2行业压力见底窗口 [3] - 一季度表现分化:个护/宠物/教育领涨,零食/纺织制造/种业/家居承压 [3] 医药板块 - 底部特征凸显:12个细分方向PE-TTM均低于历史中位数,其中9个低于25%分位 创新药一季度涨幅超30%,CXO/生物制药上游跟涨,医药分销/疫苗/中药落后 [3] - 政策催化密集:集采优化、商保支付推进、丙类药品目录落地或驱动年中前独立估值修复行情 [3] 新能源板块 - 估值与股价双低:18个环节中近半数PE-TTM低于历史25%分位(光伏、锂电池环节为主) 储能PCS(+45%)和电驱电控(+26%)涨幅靠前但逻辑来自AIDC/机器人而非板块自身 [4] - 高切低潜在受益方向:需关注供给侧产能政策指引及产业链价格变动 [4] 红利板块 - 防御属性仍存:一季度消费型红利>垄断型红利>能源资源型红利(均负收益),中证红利/万得全A PE-TTM处于2010年以来27%分位 股息率/国债收益率比值从3.92降至3.45但垄断型红利商业模式优质 [5] - 需警惕EPS波动风险:若市场全面衰退,银行/消费类红利或更具韧性 [5] 出海板块 - 业绩韧性突出:一季度板块涨幅8.1%,PE-TTM 18.5x显著低于历史25%分位(21.8x) 预喜占比92.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33.8% [6] - 关税扰动不改长期趋势:中企海外产能估值溢价趋势或强化,技术独占性制造业企业调整后配置机会显现 [6] 综合配置建议 - 短期分化加剧但需保持定力:科技关注自主可控与AI事件催化,消费聚焦必选改善个股,医药把握政策驱动修复,新能源低位待催化,红利优选垄断型,出海布局技术独占性企业 [9]
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跃居第一!公募基金TOP20榜单刷新
搜狐财经· 2025-04-08 11:37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披露完毕,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成第一大重仓股,电池新能源领域多家公司上榜基金全部持股TOP20,比亚迪市值超宁德时代,二者业绩表现不同,港股是重要配置方向,多家车企上榜基金持有港股TOP20且交付数据良好,按持股占流通市值比统计电池新能源领域部分公司上榜TOP20 [1][3][5][7][10] 公募基金重仓股情况 A股重仓股 - 2024年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成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总市值1785.75亿元,被2861只基金持有 [1][3] - 2024年基金全部持股TOP20中,电池新能源领域紫金矿业、比亚迪、北方华创上榜,分别排第13、17、20位 [3] 港股重仓股 - 2024年港股是公募基金重要配置方向,前四大重仓股市值超200亿元 [7] - 2024年基金持有港股TOP20中,5家车企上榜,小米集团、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分别排第4、8、9、17、18位 [7] 公司市值与业绩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 - 2025年3月17日收盘,比亚迪市值1.16万亿元,宁德时代市值1.13万亿元,比亚迪自2018年6月15日以来市值首超宁德时代 [4][5] - 2024年宁德时代营收3620.13亿元,同比降9.70%,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15.01%,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21.79% [5] - 2024年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同比增29%,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34%,全球销量427万辆,同比增41%,刀片电池装机量近200GWh [5] 其他公司 - 按持股占流通市值比统计,2024年基金持股占流通市值比TOP20中,电池新能源领域科达利、三一重能、晶科能源上榜,分别排第6、12、13位 [10] 车企交付数据 小米汽车 - 3月交付量超29000辆,1 - 3月累计交付超69000辆,公司有信心达成35万辆全年交付目标 [7] 吉利汽车 - 3月新能源销量119696辆,同比增167%,1 - 3月累计销量339200辆,同比增135% [7] 理想汽车 - 3月交付36674辆,同比增26.5%,1 - 3月共计交付92864辆,同比增15.5%,截至2025年3月31日历史累计交付量1226736辆 [8] 小鹏汽车 - 3月交付33205辆,同比增268%,连续5个月交付量破30000辆,1 - 3月累计交付94008辆,同比增331%,环比增2.7% [8] 长城汽车 - 3月新能源车型销售25174辆,同比增15.04%,1 - 3月累计销售62558辆 [8]
中金:维持香港交易所(00388)目标价435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4-08 09:39
文章核心观点 中金维持香港交易所目标价435港元及跑赢行业评级,基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1Q25收入、费类业务收入和盈利同比环比均有增长,市场交投活跃推升主营费类业务收入,保证金规模或环比下行但海外债市景气提振外部投资收益,政策博弈有望支撑市场活跃度和港交所估值修复,建议关注配置价值 [1][2][3][4] 分组1:盈利预测 - 预计1Q25收入同比+31%/环比+7%至68.3亿港币,剔除投资收益及杂项收入后费类业务收入同比+47%/环比+10%至56.5亿港币,盈利同比+36%/环比+7%至40.5亿港币 [1] 分组2:市场交投与主营费类业务收入 - 1Q25港股ADT同比+144%/环比+30%至2,427亿港币,南下ADT同比+255%/环比+41%至1,099亿港币,占港股同比+7ppt/环比+2ppt至23%,北上ADT同比+44%/环比-17%至1,911亿元/占A股7% [2] - 股指衍生品ADV同比+6%/环比+3%至90.8万张、个股期权同比+50%/环比+23%至96.5万张 [2] - 商品LME ADV同比+7%/环比+11%至74.2万张 [2] - 1Q25完成IPO 15家、融资额182亿港币(同比+279%/环比-43%),截至季末处理中上市申请家数104家、同比+31家/环比-3家 [2] 分组3:投资收益情况 - 预计1Q25投资收益同比-15%/环比-5%至11.4亿港币,同比降幅高因同期外部权益投资收益及息差高基数 [3] - 1Q25 6M HIBOR(移动平均)/平均1M HIBOR环比-7%/-10%,成本端利率降幅大或推动保证金息差边际提升,但4Q中后期以来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比例受波动率下行影响下降,或致保证金规模环比下行 [3] - 1Q25境外债券市场相对景气,主要债券ETF股价表现环比显著改善,港交所稳健外部投资策略或受益 [3] 分组4:政策与估值 - 当前港交所1 - yr forward P/E交易于近三年/五年36%/24%分位,随市调整后估值回归历史相对低位 [4] - 境内外政策预期博弈有望催化市场交易活跃,4月以来日均成交额3,440亿港币,4月7日单日成交额6,209亿港币打破历史记录,为港交所盈利提供支撑 [4] - 潜在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港股市场深化改革等有望提供估值修复催化,建议关注港交所配置价值 [4]
精准抄底,三日暴涨23%
格隆汇APP· 2025-03-26 17:31
作者 | 深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全球股市,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的高低切换中。 切换的方向,主要是从欧亚为代表的底部反转、价值重估叙事,切换到衰退担忧缓解的,以美股为代表,顺带日韩印等市场中。 在上周末的文章中,我们也有提及到全球市场有可能出现高低切换,但措辞还是略显保守。 特斯拉周一暴涨12%,强化了高低切换这个事实。 到底,这一次切换会持续多久,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总体看法 01 先看看最近主要投行的观点。 高盛公布的截至3月21日当周的新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连续第二周抛售欧洲股票,主要是该地区的金融、材料、能源和工业企业股票。报告 称,在过去五周中,对冲基金整体上有四周持有更多欧股空头而非多头头寸。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发布报告称,他们认为"七巨头"的前景正在改善,这也将有望对美股整体走势带来提振,强劲的季节性数据、较低的利率和 超卖势头指标支持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预测,即从5500点开始可押注其反弹。 3月18日,高盛集团的CTA策略师库伦-摩根(Cullen Morgan)发表观点,CTA目前做空美国股票的资金达到300亿美元(几周前还做多500亿美 元 ...
按兵
猫笔刀· 2025-03-20 22:22
央行利率决策 - 美联储维持美元利率在4.25-4.5%不变,2025年利率预期为3.9%,2026年预期再降50个基点至3.4%,远期利率预期为3% [1][2] - 中国央行维持LPR不变,一年期3.1%,五年期3.6%(实际房贷利率执行约3.3%),主要因银行息差低至1.52%(低于1.8%警戒线)且经济与房市暂稳 [1][3] 股市表现 - A股成交1.44万亿,量能萎缩,市场中位数-0.38%,消费板块疲软(中证白酒指数四连跌回吐上周涨幅) [4] - 港股恒生指数-2.23%,恒生科技指数-3.4%,南下资金罕见净卖出4亿(此前日均百亿净买入),核心科技股(阿里140港元、小米50+港元、腾讯500+港元)估值修复完成 [4] - 上证指数3408点滞后于恒生24000点对应常规水平(3600点),显示A股特有抛压压制 [4] 公司动态 - 拼多多四季度营收1106亿(低于预期1160亿),利润298亿(超预期285亿),交易服务收入少60亿,反映互联网行业转向精细化经营收缩市场投放 [4] - 瑞银与大和分别上调腾讯目标价至676港元(原593港元)和670港元(原565港元) [5] 行业政策与热点 - 上海将出台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海洋经济板块涨1.4%,涵盖可燃冰、海上风电等细分领域 [5] - 欧盟启动8000亿欧元防务预算(排除美国军火商),或带动中国军工板块对欧出口机会 [5]
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点评:中长期资金助力价值发现
浙商证券· 2025-03-16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作为高股息、低估值、低持仓的优质股份行,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入市,估值有望修复[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 - 中信银行当前盈利能力领先股份行平均,但较头部银行招行仍有差距,24Q1 - 3 ROE 10.14%,优于其他股份行平均的 9.95%,但较招行的 15.38%仍有差距,其盈利能力劣势主要来自零售业务,在对公领域有较大优势[1] - 未来中信与招行盈利能力差距有望收窄,归因于零售、对公业务盈利能力差行业性收窄以及中信银行加杠杆能力打开,盈利能力收窄有望带动估值差距收敛,截至 2025 年 3 月 14 日收盘,招行 2024 年 PB 估值为 1.09x,中信银行为 0.57x[1][2] - 零售和对公盈利差距收窄,零售业务投放利率下行、减值压力上行,综合盈利能力下降,对公业务行业“反内卷”带来利差水平企稳、减值压力平稳,综合盈利能力平稳,测算新发放按揭贷款经济利润约 53bp,新发放 10 年期企业贷款经济利润约 78 - 114bp,24H1 中信银行对公分部税前 ROA 较招行高 65bp[2] - 高级法实施有望打开中信银行加杠杆空间,当前招行实施高级法,中信银行实施标准法,资本计量方法差异使中信加杠杆空间有限,若高级法顺利落地,有望支撑中信与招行 ROE 差距收窄[2] 交易面 - 中信银行高股息、低持仓,且转债转股扰动消退,受益于中长期资金流入[3] - 股息维度,截至 2025 年 3 月 14 日收盘,中信银行 2024 年股息率 4.74%,高于四大行平均的 4.57%和上市银行平均的 4.49%,且分红比例潜在提升,中短期中信集团计划提升分红比例,中信银行有望跟随,中长期可转债转股、高级法推进后资本压力改善,为分红提升奠定基础[3] - 持股结构,24Q4 末,中信银行主动型公募基金重仓持股数目仅占自由流通股的 1.1%,重仓市值仅占公募基金整体持仓的 0.02%,主动筹码较少,且可转债于 2025 年 3 月 4 日摘牌,转债转股交易面扰动消退[3] - 险资举牌有利于推动中信银行价值发现,监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本次险资“举牌”有助于低估值、高股息、优质上市银行价值发现和估值修复[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中信银行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0.69%/0.97%,对应 BPS 为 13.30/14.12 元,给予 2025 年 PB 估值 0.70x,对应目标价 9.31 元/股,现价空间 30%[5] 事件概览 - 3 月 12 日,瑞众人寿增持中信银行 300 万股,每股作价 5.9439 港元,总金额为 1783.17 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 7.44 亿股,最新港股持股比例为 5%,占中信银行总股本 1.3%[9]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5,896|213,646|214,187|220,285| |(+/-) (%)|-2.60%|3.76%|0.25%|2.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7,016|68,576|69,052|69,722| |(+/-) (%)|7.91%|2.33%|0.69%|0.97%| |每股净资产(元)|12.30|12.58|13.30|14.12| |P/B|0.58|0.57|0.54|0.51|[10] 报表预测值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资产负债表相关(百万元)|...|...|...|...| |利润表相关(百万元)|...|...|...|...| |主要财务比率相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