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能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美光科技:HBM 产能提升可能对利润率造成压力,但其股票仍值得买入
美股研究社· 2025-03-25 18:5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光第二季度业绩公布后股价负面反应,虽收入增长但利润率担忧致股价下跌,公司前景有机会也有压力,目前估值合理增强买入评级 [1][3][8] 业绩情况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38.3% 至 80.5 亿美元,DRAM 销售额同比增长 47%,NAND 销售额增长 18%,计算和网络收入环比增长 4%、同比增长 57%,存储收入下降 20%,移动收入下降 30%,嵌入式收入下降 3% [2] - 毛利润增长 162.6% 至 30.5 亿美元,营业收入从 2.04 亿美元增至 20 亿美元,利润率同比增长近 18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 [2][3] 前景预期 - 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为 86 亿至 90 亿美元,DRAM 和 NAND 销售额将增长,非 GAAP 毛利率预计降至中值 36.5% [4] 面临压力 - NAND 定价压力来自在华市场竞争,DRAM 受 PC 市场和智能手机疲软及在华客户使用 DDR4 技术影响,HBM 芯片需求需持续投资且利润率上升有阻力,HBM 需求下滑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3][5] - 汽车行业艰难影响供应商,NAND 在汽车行业销售和定价因竞争和行业动荡面临压力,芯片功能强大对需求有短暂影响 [5] 发展机遇 - DRAM 节点转换提供机会,1 - Beta 节点位密度高,公司为 1 - gamma 节点生产加速,可实现更高位密度 [6] 估值与评级 - 考虑 2025 财年收益,公司目前估值合理增强买入评级,若股价下跌且收益预期无实质变化买入理由更充分 [8] - 分析师预测 2025 财年和 2027 财年 EBITDA 增幅为 2.4%,自由现金流因 HBM 资本支出要求下降,2026 财年公司应处于净现金状态 [8]
功率芯片巨头,裁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5 09:27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日经,谢谢。 由于电动汽车市场增长不力导致产能过剩,功率半导体生产商(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关键部件)正 在缩减员工数量并推迟投资。 日本瑞萨电子计划裁员数百人,并推迟了原定于今年年初开始的大规模功率半导体生产。截至 12 月 的三个月里,该公司的制造设施产能仅为 30% 左右,低于上一季度的 40% 左右。 功率半导体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家用电器的效率,与人工智能芯片一起被视为半导体行 业的增长动力。全球企业竞相建立产能,为电动汽车市场的腾飞做好准备,但 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宣布计划裁员 1400 人,并将另外 1400 人迁移到 别处。排名第二的美国安森美公司也计划大规模裁员,而瑞士意法半导体公司则表示,将通过提前 退休的方式削减员工数量。 裁员范围已扩大至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的晶圆基板制造商 Wolfspeed 已宣布裁员约 1,000 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日本三垦电气原计划去年增加电动汽车电源模块产量,但将这一扩张计划推迟了两年。住友电气工 业公司已放弃新建半导体材料工厂以及在现有工厂增 ...
光伏“抢装潮”里的生死时速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4 20:44
公司股价异动 - 明牌珠宝股价在3月7日至3月19日期间从4.89元上涨近64%,最高触及9.35元,期间出现6连板后又连续暴跌 [4][5] - 公司公告称经营正常,无未披露重大事项,但旗下光伏公司日月光能近期火速复工,可能与股价异动相关 [5] 光伏行业现状 - 分布式光伏抢装潮导致组件价格短期上涨,0.7元/W组件缺货但0.8元/W可立即发货 [8] - N型电池片价格全面上涨,M10/G12R/G12电池片均价分别达0.295元/0.32元/0.30元每瓦,预计3-4月排产突破60GW [10] - 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全球需求约600GW但供给达900GW,已有12家新军宣布减产或退出 [17][18] 日月光能经营情况 - 公司原计划3月复工但截至2月底无复产迹象,3月14日仍无实质进展,近期突然复工 [5][6][7] - 作为光伏跨界企业,主要给天合光能代工,禀赋薄弱且依赖大客户 [12] - 母公司明牌珠宝已为其提供15.7亿元担保,占净资产50.6%,近期又新增2000万元担保 [19][20] 母公司经营状况 - 明牌珠宝2024年归母净利润2000-3000万元,同比下降81.14%-87.43%,扣非净亏损1.4-1.5亿元 [23] - 珠宝主业受金价上涨影响业绩承压,同时光伏业务亏损拖累整体业绩 [22][23] - 公司2023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20GW电池片项目,当时市值仅30亿元 [16]
美国财长演讲:“用关税反击”中国产能过剩
日经中文网· 2025-03-10 10:49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的经济政策框架 - 将放松金融监管、关税和经济制裁定位为三大重要支柱 [1] - 强调关税是修正国际经济体系平衡的工具 认为美国强劲消费吸收他国过剩供应 军事力量弥补他国防务不足 [1] - 指出美国未获足够回报导致财政赤字 现状不可持续 [1] 对华贸易政策立场 - 主张用关税反击中国产能过剩导致的低价出口 称其为"良好政策" [2] - 将关税导致的物价上涨视为"一次性调整" 不认为会持续传导 [1][2] - 提出通过对等关税应对非关税壁垒 [2] 金融监管改革方向 - 批评拜登政府过度监管阻碍经济增长与创新 呼吁放宽金融监管 [2] - 建议调整雷曼危机后的资本监管框架 使其适应当前经济需求 [2] - 反对过度收紧补充杠杆率(SLR)监管 避免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能力 [2] 地缘经济制裁策略 - 指责前政府对俄制裁宽松 称将"竭尽全力"推动乌克兰和平谈判 [2] - 明确加强伊朗制裁的意图 [3] - 区分对待友好国家 要求其增加安全事务负担分担 [2] 政策基调延续与调整 - 减税计划作为支撑三大支柱的基础 但未透露细节 [3] - 延续竞选时削减赤字 放松监管 增产原油的框架 更突出贸易政策权重 [3] - 市场对加墨关税的担忧曾引发股价暴跌 但特朗普暂缓对墨加税 [2]
对恒生科技指数的看法
雪球· 2025-03-02 12:08
行业周期与投资逻辑 - 上世纪90年代电视机普及阶段,四川长虹作为指标股在1996-1997年带动大盘上涨,被视为蓝筹股,但后续熊市中领跌并长期未创新高[2][3] - 2007年基建投资逻辑下,宝钢股份和冀东水泥被长期看好,但钢铁行业后期因产能过剩导致股价低迷,直至2016年供给侧改革[5][6] - 中国中车代表高铁产业链崛起,但转入熊市后长期低位震荡,未形成持续上涨趋势[8] 新能源与科技行业案例 - 新能源行业曾因化石能源短缺预期被长期看好,但隆基绿能等公司股价走势未达预期,行业后期出现产能过剩[9][10] - 恒生科技指数在牛市初期表现强劲,但后续呈现宽幅震荡,创历史新高概率较低[13][14] - 科创板因历史包袱较轻,相比恒生科技指数更具投资吸引力[15] 医药行业与老龄化趋势 - 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被视为朝阳行业,但生物医药板块股价走势未完全反映这一预期,部分个股长期震荡[11][12] 市场行为模式总结 - 牛市热点板块通常经历暴涨后暴跌,若无时代红利支撑,后续多年以宽幅震荡为主,如中国中车的大A形震荡或隆基绿能的梯形震荡[10][13] - 部分公司通过业绩改善或技术红利突破历史新高,如东方财富在2015年暴跌后于下一波牛市创新高[10][12]
总裁离职,电池大厂润阳还在“重症监护”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2-26 23:09
阿尔法工场Green . 以下文章来源于阿尔法工场Green ,作者善渊 聚焦清洁能源行业,提供最新的绿色能源公司资讯、技术创新和ESG行业趋势。 作 者 | 善渊 来源 | 阿尔法工场Green 导语 :唐骏设计的剧本,并没有成功在润阳身上演出。 新位置 情人节当日,业内传出,润阳股份总经理唐骏已离职。 润阳股份对此表示,此为正常的人事变动。 其实唐骏离职,业内早有预料。 2024年9月,"白衣骑士"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悦达)对润阳股份增资10亿元,成为后者新 的实控人。 控股权易主,润阳股份的管理层也随之经历了调整。 原董事长陶龙忠职务变更为总经理。润阳股份新董事长,则由悦达董事长张乃文兼任。 没有 董事长"降格"为总经理,而原来担任总经理角色的唐骏,自然需要有新去处。 如今看来,唐骏未能在悦达入主后的管理架构中找到位置。 此时曝出"离职"传闻,距离唐骏入职润阳还不到一年。 据笔者了解,润阳上市无望、短期内公司经营状况难有重大起色,以及本人早有去意,是唐骏离职 的主要原因。 此前有消息传出,唐骏将入职捷泰新能源。唐骏本人则称,目前处于休息状态。 笔者从光伏圈内人士了解到,唐骏"下一站"是一家规模不算 ...
7大锂电企业暴雷、破产丨复盘2024
起点锂电· 2025-02-03 13:42
锂电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截至11月国内装机量前4企业市占率达81% 三元电池前4市占率超89% 磷酸铁锂前4市占率81.6% [3] - 储能电芯环节10强垄断99.3%全球出货量 前4企业占比超70% 近1年超3500家储能企业进入异常经营状态 [3] - 行业加速出清 2023年松下沈阳工厂/捷威动力等停产 2024年订单缩减+回款周期延长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4] 国内暴雷企业案例分析 负极材料领域 - 旭明新能源因债务破产 注册资本仅300万元 人造/天然石墨市场80%份额被前十企业占据 头部企业贝特瑞产能49.5万吨/年 杉杉股份国内布局70万吨产能 [7][9] - 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贝特瑞2024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下滑49.44%/50.81% 杉杉股份净利润暴跌98.07% [9] 正极材料领域 - 合纵科技控股股东40%股份被司法拍卖 涉及2.86亿元逾期借款 公司前三季度亏损1.81亿元 证监会处以400万元罚款 [13][16][20] - 旗下湖南雅城拥有1.5万吨钴系产品产能 但股权分散风险突出 前十大股东均为自然人 控股方持股仅11.86% [18][21] 锂电池制造领域 - 安福国锂负债1900万元 40套设备拍卖仅82.3万元 实缴资本70万元不足注册资本1.2% 股东5930万元出资未追缴 [23][24][26] - 桑顿新能源破产重整 总负债37.93亿元 2023年亏损5.24亿元 曾为国内软包电池三强 6GWh产能因技术路线更迭失势 [30][31][32] 海外明星企业败局 技术路线偏差 - Ambri累计融资超14亿元 液态金属电池成本为锂电1/3 但F轮3亿美元融资失败 因密封件技术缺陷+量产难度大 [35][40][41] - Northvolt获1073亿元融资 瑞典工厂年产能仅1GWh 550亿美元订单停滞 宝马因交付延迟终止合作 [52][55][57][58] 经营策略失误 - Moxion Power户储电池负债1-5亿美元 账户余额不足20万美元 盲目扩张致资金链断裂 中国厂商低价竞争加速其出局 [43][47][48] 行业结构性特征 - 产能过剩背景下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维持优势 如尚太科技推动负极材料两极分化策略 新产品量产成为破局关键 [10] - 欧洲市场本土化受阻 中韩企业海外布局挤压Northvolt等欧洲初创企业生存空间 未来中外合资模式或成主流 [59]
经济运行的成本、约束与优化
中国经济运行成本分析 - 中国经济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增速放缓,从1980-2010年平均10%以上降至2011年后告别两位数增长[3] - 生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2000-2020年全国平均房价增长8.94倍至10425元/平方米,商品房用地价格增长100多倍至569.7万元/亩[3] - 制造业薪酬水平2000-2023年上涨13.9倍至14674美元/年,达泰国2.9倍、越南2.8倍,导致广东等省份出现劳动力净流出[3] 债务成本问题 - 宏观杠杆率从2008年141.2%升至2024年300%,企业部门杠杆率从95%升至174.3%,居民部门从17.9%升至63.5%,政府部门从28.1%升至60.3%[9] - 2024年300万亿元有息债务按3%利率计算年付息成本达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杠杆率174%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9][12] - 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规模6万亿元仍不足,需扩大超长期国债发行,2035年国债余额增加50万亿元可使中央政府杠杆率维持在50%左右[35][38] 经济增长约束因素 - 投资模式难持续: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基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高铁等基础设施总里程已占全球40%以上[13][14] - 居民收入占比低:2023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44%低于全球60%平均水平,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十年维持在30%[14][15] - 出口增速放缓:2024年出口增速5.9%但价格指数下跌15%,2025年受美国加关税影响将下行[17][18] - 民间投资萎缩: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但民间投资增速-0.1%,民企上市公司利润占比仅16%[21][23] - 老龄化加剧财政压力:2013-2023年财政对社保补贴增长223%至24271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年均增速15.5%远超GDP增速[24][26][30] 降本增效对策 - 优化债务结构:扩大中央政府杠杆率(目前22%)置换地方债务,利用中央信用降低融资成本[31][34][35] - 财政支出转型:提高消费乘数(以旧换新乘数1.9-2.1),减少基建投资(乘数小于1),发展服务业(就业占比50% vs 美国80%)[40][41] - 事权财权改革:将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从86%降至接近西方国家水平(中央政府支出占50%以上),公共服务事权划归中央[39][40] - 扩大公共消费:中国公共消费率较全球低0.8个百分点,提升至平均水平可释放1.1万亿元/年空间[44][45]
最大客户为宁德时代 这家企业IPO获准注册
起点锂电· 2025-01-07 17:16
基于行业扩张趋缓以及上市政策缩紧,2024年锂电行业IPO企业数量相较2023年大幅下降。赶 在年末,宏工科技IPO终于迎来新进展。 近日,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宏工科技 ) 通过注册,准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据悉,宏工科技创办于2008年,主要从事粉料、粒料、液料、浆料等散装物料的自动化处理产 线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设备用于电池匀浆、电池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医药、橡胶 塑料等行业。 本次公司拟IPO募资5.32亿元,计划用于智能物料输送与混配自动化系统项目、研发中心建设 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01 客户覆盖锂电头部企业 2015年,宏工科技开始宏工科技开始把资源大幅投入新能源领域。凭借在精细化工、食品行业 多年的物料处理技术及经验积累,宏工科技2016年进军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锂电正负极材料 一站式解决方案,此后又进入新能源匀浆领域,营业规模快速提升,享受到行业发展红利。 其营收从2019年的2亿元,上涨到2023年的32亿元,4年时间约翻了15倍。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1-9月,宏工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5.79亿元、21.78亿元、31.9 ...
对话宁高宁:企业家不是头衔、官职,"entrepreneur" 是创造和冒险
晚点LatePost· 2024-10-17 16:47
企业家与管理思想 - 宁高宁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变革,强调组织创新与活力 [2][3] - 提出"五步组合论"管理思想,包括选经理人、组建团队、发展战略、形成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与评价 [4] - 认为企业本质是效率和创新,资本是手段,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创新发展才是关键 [8] 行业战略与转型 - 华润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行业集中度提升,如啤酒、地产、水泥、电力等行业,形成规模效应 [11][12] - 华润置地从住宅扩展到商业物业,建立万象城,通过收租平滑市场波动,提升城市品位 [20][21] - 中粮推行"全产业链"战略,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实现国际化 [5] 资本市场与并购 - 华润置地是首家凭借内地业务在港上市的地产公司,上市过程推动红筹监管规则完善 [16][17] - 并购成功核心在于目标一致、市场化、人性化,保持负债比例65%左右和利息覆盖倍数3倍左右 [43][46] - 当前中国企业并购应注重技术升级和协同价值,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45] 宏观经济与政策 - 建议中国政府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带动投资和消费潮,认为中国债务水平低于美日,有较大政策空间 [31][32] - 中国经济潜力仍强,可维持高于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率,建议以就业为经济主要目标 [32][33] - 产能过剩反映创新不足,企业需通过效率提升和技术升级应对内卷 [35] 管理原则与实践 - 企业是浑然一体的生命,各部门协同如人体器官,战略与执行需通过人连接 [39][41] - 90%的传统管理原则仍适用,如德鲁克强调的创新和GE的国际化、团队管理理念 [46][47] - 经理人70%靠天赋,30%靠培养,优秀领导者能改变组织氛围和效率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