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
搜索文档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创新企业家座谈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3:06
 会议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主持召开创新企业家座谈会 强调企业家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弘扬企业家精神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及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做贡献[1] - 企业家应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突出价值创造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1] - 企业家要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原创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实现领先突破 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排头兵[1] - 企业家需坚守初心服务社会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 强化行业自律 抵制非理性竞争 加强产业链协作 有序推进国际化布局 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   参会企业与行业 - 座谈会参会企业负责人来自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医药等领域[1] - 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公司及所在行业发展情况 面临的困难问题 并提出政策举措建议[1]
 大韩商工会议所报告:过去十年,中企营收增速6倍于韩企
 环球时报· 2025-09-24 07:02
 全球2000强企业格局变化 - 过去十年全球2000强中国企业数量从180家增至275家增长52.7% 韩国企业数量从66家降至62家减少6.1% 美国企业数量从575家增至612家增长6.5% [1]   企业营收增长对比 - 韩国全球2000强企业合计营收从1.5万亿美元增至1.7万亿美元增长15% 中国企业营收从4万亿美元增至7.8万亿美元增长95% 中国企业营收增速达韩国的6.3倍 [2]   行业增长驱动差异 - 中美两国增长主要由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引领 中国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比亚迪快速扩张 能源和制造业领域涌现新全球领军企业 [2] - 韩国增长主要来自制造和金融领域企业 包括SK海力士KB金融集团韩亚金融集团和LG化学 新入选企业以金融公司为主如三星证券 [2]   中国企业成长动因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 为本土企业提供成长土壤和试错空间 支持企业通过规模化及成本效率优势走向全球 [4] - 中国通过强有力产业政策对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大规模支持 依托完整全产业链优势催生具全球竞争力颠覆性企业 [4]   产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催生世界级企业 技术实力正挑战韩国关键产业包括钢铁和显示器 [3] - 中国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进行巨额投资 有望在这一未来关键产业领域超越美国 [3]   韩国企业生态挑战 - 韩国每年仅0.04%小企业能成长为中型企业 1%至2%中型企业能发展为大型企业 需调整政策推动各行业快速涌现颠覆性初创企业 [3] - 政策应更多奖励企业增长而非施加监管限制 优先扶持具发展潜力项目为韩企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3]
 四部门发文“力挺”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从六方面部署13项重点任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21:11
 政策核心目标 -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1]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1]   重点任务部署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和万米深地、千米深水、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1]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聚焦化石能源发电装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核能装备[2]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聚焦构建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存储技术体系,包括储能装备、氢能制储输用装备[2]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聚焦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领域[2]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聚焦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升级[2] -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包括能源装备绿色发展和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3]   支持与保障措施 - 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将创新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1] - 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3]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3] - 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提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的措施[3]
 宝丰能源:以新时代使命担当 引领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7:48
 行业战略地位 - 现代煤化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产业 在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下承担能源自主可控的压舱石作用[1] - 以煤替代石油生产高端化工材料 可缓解石油对外依存度并填补高端化工产品进口缺口[2] - 宝丰能源在宁夏宁东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年产520万吨聚烯烃[2]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 - 突破23项国际领先核心技术 煤制烯烃单厂规模等五项指标全球之最 空分装置等三项指标全国之首[3] - 采用6.5MPa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提升产气效率 原料煤消耗量同步下降[3] - 应用DMTO-Ⅲ技术使单套装置产能达100万吨 单位甲醇消耗降至全球最优水平[3] - 杭氧定制11万Nm³/h空分装置搭载国内最大压缩机组 推动大型空分压缩机组国产化替代[3]   绿色低碳转型 - 建成全球规模领先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 以风光融合绿电生产纯度99.999%高纯绿氢[6] - 创新绿氢耦合煤化工模式 通过绿氢替代化石原料生产绿色甲醇/绿氨/绿色烯烃[6] - 从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 为行业提供清洁能源+产业应用一体化减碳方案[6]   智能化升级 - 打造全感知全连接全场景全智能先进级智能工厂 融入AI/大数据/5G/物联网技术[7] - AI智能配煤平台优化原料配比 降低原料成本并提升转化效率[7] - AI+智慧物流平台提升物流周转效率30% 大幅降低运输成本[7] - 构建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安全生产管控体系[7]   社会贡献 - 2021至2024年底累计纳税109.18亿元 重大项目投产新增就业超7000人[8] - 累计现金分红111.93亿元 每股分红从0.32元提升至0.46元[8] - 通过燕宝慈善基金会累计奖励资助43.08万名西部学子 捐资总额50.38亿元[8] - 已有27.68万名学生毕业就业 在科技强国乡村振兴等领域建功立业[8]
 调研速递|宝色股份接受招商证券等8家机构调研,透露海外市场拓展等重要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9 18:25
 公司调研活动概况 - 2025年9月18日下午14:00至16:30 宝色股份在南京市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景明大街15号公司会议室接待8家机构现场调研 包括招商证券 中信证券等 [1]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刘义忠 副总经理高英杰 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周建文等管理层 [1]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以来海外市场拓展稳步推进 外贸订单占比持续提升 [1] - 承接国际知名能源企业电站项目核心设备订单及国际头部石化公司PTA化工项目关键设备订单 [1] - 正积极跟进多个国家和地区化工 能源领域潜在项目 为外贸业务增长提供支撑 [1]   深海科技业务布局 - 国家将深海科技列入新兴产业 深海装备向高技术化发展 高性能耐腐蚀特材高端非标压力容器需求增加 [1] - 作为特材非标装备制造领先企业 在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有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 [1] - 将积极布局深海科技领域 参与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 [1]   下游行业需求状况 - 新能源 石油化工 化工领域下游需求整体压力较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低位 回暖不明显 [1] - 煤化工 精细化工 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及深海装备市场需求旺盛或快速增长 [1] - 公司将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 [1]   盈利增长战略 - 围绕国内市场 外贸市场和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三大板块构建盈利增长点 [1] - 国内市场把握战略机遇深化合作布局新兴领域 [1] - 外贸市场依托技术与品牌优势开拓目标市场 [1] - 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跟进订单参与预研把握海洋经济机遇 [1]   产品与技术特点 - 产品设计需根据客户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进行 对安全性可靠性成本控制要求高 [1] - 产品特殊性体现在材料应用 核心技术是特种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 [1] - 通过多年研发积累形成技术优势 [1]   原材料管理策略 - 主要原材料为钛 镍等特种材料制成的板材及其复合板 [1] - 采用订单式生产和以销订购采购模式 锁定采购价格与成本 [1]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水平和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 [1]   控股股东战略定位 - 控股股东宝钛集团以公司为装备设计制造板块核心 [1] - 公司是宝钛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窗口 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 - 利用双方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链水平 带动高端新材料推广应用 [1]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国家双碳和制造强国战略 深化传统行业竞争优势 布局新兴产业 [1] - 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1] - 推进从以制造为中心向制造加服务模式转型 打造高端装备综合服务商 [1]
 聚光科技硬核亮相BCEIA:40+展品全矩阵,国产仪器实力圈粉
 仪器信息网· 2025-09-12 11:58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聚焦生态环境 工业制造 高校科研与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 提供国产化 数智化系统解决方案 [3] - 公司携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 吉天仪器亮相BCEIA 2025展会 集中展示智慧实验室板块的明星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5]   展会参与及产品展示 - 公司设置10大展区 展出40余款展品 展台人潮涌动 院士专家及行业嘉宾与技术团队就智慧实验室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国产化实践进行深入交流 [7] - 吉天仪器展出台式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系统 采用离子富集技术 适用于农产品风味解析 产地溯源 工艺优化 过程监控及安全检测等领域 [8] - 谱育科技展出多款高端质谱产品 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 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质谱流式细胞仪 产品体系完备 性能卓越 满足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制药 食品 环境 材料 临床等多行业领域需求 [15]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公司Calibus 5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仪荣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2025年度分析测试仪器创新奖 该产品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最快可在1秒内完成高精度分析 突破钢铁碳元素检测瓶颈 [27][28] - 产品此前已获202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及杭州市制造业首台(套)产品等荣誉 [28]   行业认可与奖项 - 公司及旗下谱育科技 吉天仪器共同荣获BCEIA优秀合作伙伴奖 彰显国产高端仪器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关键支撑与引领作用 [24][26] - 谱育科技SFLO系列全光谱流式细胞仪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奖 专为个人型实验室设计 [20][21]   市场推广与用户互动 - 公司同步推出云上Citywalk直播 吸引超2万观众在线观看互动 技术专家围绕质谱技术突破 前处理自动化升级及实验室数智化集成进行深度解读 [30] - 公司围绕制造强国 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 持续深耕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 以更智能 更可靠 更适配的国产高端仪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33]
 河南大学项目迎来关键进展
 央视网· 2025-09-05 18:48
 项目进展 - 河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项目成功突破正负零关键节点并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1] - 项目团队集中资源推动各环节压茬衔接以应对工期紧任务重结构复杂等挑战 [1]   项目定位与功能 - 项目位于开封市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是集工程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1] - 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河南大学工程训练水平 [1] - 将为河南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后备力量 [1]   战略意义 - 项目为国家制造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在地方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1]
 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及服务指引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20:30
 政策发布背景与意义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9月4日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和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及配套承保理赔服务指引 [1] - 该举措是保险业贯彻落实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行动 旨在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并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1] - 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的制修订工作彰显保险服务科技强国的责任担当 有助于精准对接生产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推广应用阶段的风险保障需求 [1]   保险产品结构创新 - 首台(套)保险示范条款包含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安装测试期间责任保险及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共五个主险条款 [1] - 首批次新材料保险示范条款包含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共三个主险条款 [1] - 生产企业可与保险公司根据技术成熟度 应用场景 历史赔付水平等风险特征自主协商投保险种和保险费率 [1]   保障范围扩展与升级 - 保险保障范围覆盖首台(套)生产企业在货物运输 安装测试 验收交付后三个阶段 以及新材料生产企业在货物运输 验收交付后两个阶段的相关风险 [2] - 新增货物运输阶段保险保障 通过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覆盖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和联运运输中的货运风险 [2] - 新增安装测试阶段保险保障 将传统由设备制造企业自行承担的安装测试风险纳入保险范围 切实回应科技企业核心需求 [2]   行业服务标准化 - 首次制定与示范条款配套的服务指引 填补行业统一实务规程空白 [2] - 服务指引对风险评估 投保承保 保费缴纳 批改退保 理赔报案 查勘管理 责任核定 快赔预赔等全业务环节提出明确自律要求 [2] - 该指引对规范保险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2]   未来发展方向 - 保险行业协会将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 提升保险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 [3] - 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行业自律工作 深化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的实施应用 [3] - 推动保险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服务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并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3]
 科技创新奏响制造强国建设“三重奏”
 科技日报· 2025-08-28 13:44
 地球大气氧含量演化研究 - 南京大学联合中外科研机构通过建立高分辨率硫酸盐硫-氧同位素数据记录,揭示地球大气氧含量经历三次显著跃迁,分别发生在古元古代(24亿-21亿年前)、新元古代(约10亿年前)和古生代(约4.4亿年前)[1] - 研究通过沉积碳酸盐岩内微量硫酸根的硫-氧同位素(Δ³⁴O)连续记录古大气氧含量变化,为理解生命起源与地球宜居性演化提供关键地球化学指标和理论基础[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覆盖过去近30亿年的Δ³⁴O演化记录[1]   高端制造技术突破 - 山西太钢研发出厚度0.025毫米、精度1微米的掩膜版用精密箔材,填补光刻工艺关键耗材行业空白,全球独家生产手撕不锈钢材料[2][13]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两周年,累计18架执飞20余条航线,覆盖国内16个城市,运输旅客超205万人次[3][14] - 中铁装备自主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中铁1459号",配备换刀机器人使换刀效率较人工提升5-8倍,刷新我国出口海外盾构机开挖直径纪录[3][16]   制造业创新数据指标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3%[4][17] - 截至2024年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7.2万件,为"十三五"末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70%[4][17]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万亿元,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4][19]   智能化制造升级 - 全国建成超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覆盖41个工业大类,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6.2%[4][19] - 宝武钢铁应用盘古大模型优化热轧工艺参数,预测精度提升5%以上,年化经济效益超千万元[4][19] - 拓斯达工业机器人通过大模型集成实现无代码完成码垛、喷涂等复杂任务,与工程师语言交互[4][18]   绿色制造与能源转型 - 山东东营开建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总投资超百亿元,实现全产业链零碳[5][22] - 新疆木垒建设全球最大压缩气体储能电站,利用二氧化碳压缩膨胀技术实现清洁能源储存[5][22] - 截至2024年底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430家,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20%,实现用地集约化与能源低碳化[6][23]   电力系统技术创新 - 湖北投运"充换岸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秒级调频系统,整合126个充电站、11个换电站、1个港口充电站和4个储能站,瞬时最大调频能力27千瓦[11] -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项目2号火电机组(660兆瓦)采用超超临界技术,实现超低排放并投入商业运行[12]   生态治理科技创新 -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过"深栽浅埋"种植技术将造林成活率从50%提升至90%,累计治理沙地超200万亩[12] - 通辽市实施"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涵盖努古斯台50万亩、阿古拉75万亩、茂道吐75万亩项目区[12]
 宝丰能源上半年净利超73% 负债率38.34% 内蒙古烯烃项目产量贡献占比近50%
 环球网· 2025-08-27 19:47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57.17亿元 同比增长73.02%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9.89亿元 同比大增92.74% [1] - 有息负债率38.34% 远低于行业均值 [1]   内蒙古项目运营优势 - 年产能300万吨 成为全球最大煤制烯烃厂 [3] - 项目投产是推动业绩跃升的关键因素 [3] - 连续稳定生产6500小时 日均产出聚烯烃9000吨 [4] - 预计2025年实现工业产值约300亿元 纳税超30亿元 [4]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 采用6.5MPa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实现氧气及原料煤消耗量双下降 [3] - 应用第三代DMTO技术 单套烯烃装置产能超100万吨 [3] - 吨烯烃产品甲醇单耗大幅降低 经济性显著提高 [3] - 全部采用国产化装置设备 23项达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3]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开创性利用"风光融合"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绿氧 [3] - 通过"以氢换煤"方式大幅降低碳排放 [3] - 为现代煤化工绿色转型提供示范路径 [3] - 解决社会就业近6000人 成为区域经济强大助推器 [4]   行业引领与战略意义 - 构筑穿越周期的"资金堡垒" 为战略扩张留足空间 [1] - 实现"量利双升" 树立煤化工高端化低碳化转型新标杆 [1] - 通过产业规模+技术突破+绿色创新三维融合重塑行业未来图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