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授权
搜索文档
颖通控股冲刺“中国香水第一股”,高度依赖品牌授权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9:19
上市进展 - 颖通控股于2024年7月18日首次递表港交所主板,2025年2月7日二次递表,2025年6月9日通过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 [3] - 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3]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品牌授权产品销售与分销及市场部署服务,业务起源可追溯至1987年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管理72个外部品牌,包括Hermès、Van Cleef & Arpels、Chopard等 [3] - 1999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涵盖眼镜及入门级高端香水 [3] - 渠道网络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含超100个自营POS及8000多个零售商POS [7] 财务数据 - 2023-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 [6][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 [6] - 香水业务收入占比从88.5%降至80.9%,护肤品和彩妆占比分别提升至7.3%和10.9% [6][7] - 2025财年渠道收入占比:零售商48.6%、分销商30.4%、直销20.7% [7] 募资用途 - 发展自有品牌及收购外部品牌 [5] - 扩展直销渠道包括拾氛气盒门店及自营专柜 [5] - 升级数字化CRM系统、中台系统及财务运营系统 [5] - 提升企业知名度 [5] 行业背景 - 中国香水市场2023年零售额261亿元,预计2028年达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 [9] - 公司2022年因某奢侈品牌授权到期未续约导致收入减少4.25亿元(占25.5%) [9] - 截至2025年3月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7.8% [9]
全球最大的“卖商标”公司ABG,正在加码中国
观察者网· 2025-06-11 17:40
公司动态 - ABG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 位于南京西路商圈兴业太古汇 面积近2000平 设有五间沉浸式展厅和专属Style Studio等空间 [1] - ABG是全球最大的体育和娱乐授权公司 旗下品牌在15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13,000家门店和40万个销售点 全球年销售额超过320亿美元 [1] - ABG旗下拥有42个知名品牌 包括Reebok、Champion、Nautica等 并通过合资企业掌握8个奢侈品牌和轻奢品牌 [2] 市场布局 - ABG在亚太区营收达40亿美元 美国总部营收200亿美元 上海总部设立被视为瞄准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 [3] - ABG已在首尔设立办公室 曾于2011年在香港注册公司 但于2020年解散 [3] - 公司正在亚太区总部落实"联名合作部门" 计划加强与中国本土品牌合作 [7] 合作伙伴关系 - 与百丽时尚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推动Champion品牌在大中华区业务升级 百丽已获得其服装品类全渠道运营权 [4] - 与宝尊电商成立合资公司 负责Hunter品牌在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销售 近期已开设三家新店 [4] - 与香港联亚集团合作运营Reebok、Nautica和SPYDER品牌 但2024年销售表现均低于预期 [6] 品牌表现 - Reebok 2024年收入下降17% 主要由于品牌重塑过程中销售表现低于预期 [7] - Nautica 2024年收入下降11% 欧洲批发业务收入下降6% 但零售及电子商贸收入增长 [7] - SPYDER 2024年收入减少10% 净亏损收窄 店铺数量减少至48间 [7] 发展战略 - ABG计划将中国合作创造的产品反向推广至美国、欧洲等其他市场 [9] - Roxy品牌已与安踏展开联名合作 发布首个功能生活方式胶囊系列 [7]
起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到并部分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年报监管工作函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04:0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2.25%,但扣非前后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和-0.61亿元,连续5年亏损 [2] - 直营模式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87.47%,主要得益于线上业务拓展和联营门店数量增长 [9][10] - 第四季度营收占比超4成,主要因库存清理、线上业务倾斜及品牌授标收入调整 [12][13][14] - 主营业务毛利率增长主要因商标授权业务核算调整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19][20][2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38亿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3.01亿元,会计师连续3年出具保留意见 [37][38] -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因市场环境变化及信息化需求不符 [45][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27亿元,其中经销模式1.94亿元(毛利率48.83%),直营模式1.27亿元(毛利率40.25%) [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6亿元,占比42.53%,关联方销售占比22.78%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234万元,净利润亏损约200万元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3.03%,管理费用降22.19%,财务费用降44.45%,研发费用降26.92% [11] 业务模式分析 - 直营业务增长驱动:唯品会平台销售增长6371.94%,抖音平台增长351.64%,联营门店新增68家 [9][10] - 品牌授标业务2024年收入1425.83万元,调整为主营业务收入,在手订单含税2400万元 [14][33]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1176.82万元,同比增长130.72%,主要因线上业务备货 [24][27] 应收账款与减值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5.38亿元,账面价值2.38亿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3.01亿元 [37] - 按迁徙率模型测算预期信用损失率,较账龄法更谨慎 [40] - 会计师无法评估减值计提合理性,连续3年出具保留意见 [37][41] 募投项目进展 - "智慧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投入2330.60万元,因技术迭代及经济效益不足放缓 [45] - "婴童用品销售网络建设项目"未投入,受新生儿数量下滑及线上竞争影响搁置 [46] - 募集资金余额1.48亿元,存放于专户 [49] 监管关注事项 - 交易所要求说明收入确认方法、关联交易公允性、跨期收入及毛利率增长合理性 [3][6] - 公司回复称收入确认符合会计准则,未见跨期或突击确认收入情形 [16][18] - 会计师核查认为直营业务增长具备可持续性,毛利率差异具有特殊性 [12][23]
21深度|南极电商欲撕“吊牌之王”标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8:38
公司战略转型 - 南极电商正试图从"卖吊牌"的品牌授权模式转向自营模式,推出保暖衣、防晒服、POLO衫等新品类,并计划进军羽绒服市场[1][17] - 公司将业务划分为时尚系列授权服务、战略合作授权服务及自营零售三大板块,其中自营零售以南极人男装、女装、内衣品类为主[17] - 公司采用白名单邀约制提高客户准入门槛,加大稽查力度,并对家纺、童装等品类进行收缩[17] 品牌授权业务发展 - 南极电商从2008年开始推行"品牌授权"模式,授权供应商使用商标生产产品,授权经销商销售产品[4] - 2019年"南极人"品牌在各电商平台GMV达271.38亿元,同比增长52.86%,多个细分类目在阿里和京东平台GMV排名第一[5] - 2020年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贡献收入约13.27亿元,占总收入的31.8%[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24.75%至33.5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3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1] - 2021-2023年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收入逐年下降,分别为7.47亿元、3.88亿元、2.35亿元[16] - 2024年自营货品销售收入1.89亿元,占总营收的5.61%,2025年第一季度仍亏损1363万元[20] 营销与渠道布局 - 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公司投入2亿元投放南极人系列广告,聘请谢霆锋担任代言人[1][19] - 截至2025年4月,南极人线上店铺数量近1000家,其中400家为2025年新开,年底预计恢复到2000家左右[17] - 公司已在上海环球港、上海仲盛广场开出线下快闪店[1] 多品牌布局 - 公司在"南极人"品牌外,还收购了"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17] - 2021年与全球知名品牌"C&A(中国)"合作,2022年收购百家好系列78件商标及贝拉维拉品牌[17] 移动互联网业务 - 2017年公司收购时间互联科技,2021-2024年其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贡献营收占比均超77%[21] - 时间互联是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内置应用市场的商业化合作伙伴,2024年取得苹果及虎牙核心代理[21]
跨国巨头飞利浦,为何沦为了“贴牌大王”?
36氪· 2025-05-19 19:18
在《南极人:我们不生产保暖内衣,我们只做吊牌批发商》一文中,正解局解读了利用贴牌赚钱的商业模式。 最近,有读者反映,跨国巨头#飞利浦 的很多产品,也是贴牌。 正解局查询了相关信息后发现,飞利浦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由代工厂生产,部分品类甚至已被授权给了其他企业。 换言之,拿到授权的企业,直接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贴上飞利浦的牌子。 作为最为国人熟悉的国际品牌之一,飞利浦一度是"高档进口"、"质量保证"的代名词。 曾经的跨国巨头,为何沦为了"贴牌大王"? 此后,飞利浦不断拓展产品线。 1927年生产收音机,1939年推出电动剃须刀,1949年销售电视,1963年推出小型盒式磁带,1982年推出吐司机,1994年推出咖啡机,1997年与 索尼公司合作推出DVD,2018年推出空气炸锅……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像飞利浦这样,推出如此之多的家电。 因此,飞利浦被称为"小家电之王"。 飞利浦第一款剃须刀Philishave 7730 飞利浦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在多个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持续推动社会进步。 1891年,飞利浦在荷兰创立,靠生产碳丝灯泡起家,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灯泡生产商之一。 飞利浦的灯泡广告 越干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