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致性价比
icon
搜索文档
新车看点 | 走极致性价比路线,不到20万元起的小鹏G7尝试复制P7+的爆款案例
观察者网· 2025-07-07 09:49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小鹏汽车正式发布智能纯电SUV小鹏G7,售价19.58万—22.58万元,上市期间下定额外赠送价值1.7万元的配置 [1] - 小鹏G7预售价格为23.58万元,但正式上市时通过新增长续航版本将最低起售价降至20万以内,与小鹏G6价格区间产生重合 [3] - 公司采用与P7+类似的实用主义产品策略,旨在打造满足最多用户需求的极致性价比产品 [3] 产品设计与空间优化 - 小鹏G7在与G6轴距相同条件下,通过加长前悬和后悬、改善溜背造型进一步增大车内空间 [3] - 前排和后排纵向空间分别达到1062mm和1035mm,即使身高190cm乘客头部空间也有余量 [13] - 配备819L超大后备箱和42L可水洗前备箱,5人满载时仍能轻松装载行李 [13] 配置与技术亮点 - 全系标配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电动调节、20扬声器音响系统、方向盘加热等丰富配置 [5][12] -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单颗算力达750TOPS,超过英伟达Thor-U的700TOPS [5] - 采用高通骁龙SA8295P座舱芯片,Ultra版额外搭载图灵AI芯片实现本地端座舱VLM大模型功能 [13] 智能驾驶与安全性能 - 采用纯视觉方案,Max版搭载双英伟达OrinX芯片,Ultra版搭载双图灵AI芯片,智驾算力达1500TOPS [15] - 车顶静压强度超过10吨,整车扭转刚度达41600N·m/deg,AEB功能可实现130km/h最高刹停速度 [17] - 搭载14项主动安全功能,采用钢铝混合车身和前后一体铝压铸技术 [17] 动力与续航表现 - 全系搭载800V高压SiC平台和5C充电倍率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峰值功率最高达451kW [15] - 长续航版电池容量68.5kWh,CLTC续航602km;超长续航版80.8kWh,CLTC续航702km [15] - 全系配备218kW单永磁同步电机后驱,零百加速时间6.5s [15] 市场竞争环境 - 20-25万纯电SUV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品包括乐道L60、极氪7X、智己LS6等 [7] - 相比竞品,小鹏G7优势体现在性价比、宽敞空间、丰富配置和智能驾驶功能 [7] - 雷军在小米YU7直播中推荐着急用车的用户关注小鹏G7,可能吸收部分小米外溢订单 [7]
柠檬价暴涨,压力给到蜜雪冰城
盐财经· 2025-07-06 17:48
柠檬价格暴涨 - 黄柠檬和香水柠檬价格大幅上涨,北京华联超市两粒装150多克黄柠檬零售价8元,平均每个4元,较去年同期的2.99元上涨167% [5] - 全国黄柠檬批发均价从4月14日的7.5元/千克跳涨至6月下旬的26.88元/千克,涨幅超250%,创历史最高峰 [7] - 部分柠檬品种较去年同期涨价3~5倍,电商平台柠檬价格从去年15元/5斤涨至今年55元/5斤,涨幅267% [5][7] 涨价原因 - 国际方面:土耳其因霜冻暂停出口,西班牙因干旱减产25%,导致国际供应缺口扩大 [7] - 国内方面:占全国产量70%的四川安岳遭遇干旱和倒春寒,预计全年产量同比下降30%以上 [7] - 需求端:茶饮店柠檬采购量环比增长200%,蜜雪冰城等品牌单店日耗柠檬超50千克;家庭自制柠檬水需求同比增长35% [8] 茶饮行业影响 - 中小品牌面临困境:有品牌将柠檬茶从9.9元涨至12.9元后销量腰斩,部分被迫下架产品 [10] - 蜜雪冰城加盟商面临压力:柠檬成本从去年6元/千克涨至20元/千克,但柠檬水售价仍维持4元/杯 [11] - 加盟商利润空间压缩:单杯柠檬水原料成本从0.9元涨至约2.5元,扣除其他成本后利润几乎为零 [14] 蜜雪冰城应对策略 - 坚持不涨价:柠檬水年销超10亿杯,占销量15%~20%,维持4元/杯价格保持品牌定位 [14][19] - 原料采购成本上升:柠檬采购价从200元/件(15千克)上调至255元/件,涨幅27.5% [18][23] - 供应链布局:在四川安岳等五大生产基地直接与果园合作,采购量占安岳总产量近50% [22] 未来展望 - 柠檬供应缺口预计持续至2025年9-10月,待新果上市后市场供需将逐步平衡 [25] - 蜜雪冰城2025年预计需采购5.2万吨柠檬鲜果,成本压力将持续数月 [21][25]
奇瑞再战小车,这次胜算几何
36氪· 2025-07-01 10:27
行业动态 - 纯电A0&A00级小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五菱宏光MINI EV、五菱缤果、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长安Lumin和一汽奔腾小马等 [1][3] - 1-5月纯电小车市场总销量达777740辆,其中比亚迪海鸥销量233126辆,五菱宏光MINI销量167068辆,吉利星愿销量164460辆 [4] - 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通过技术迭代和极致性价比策略(售价5-8万元)重塑市场格局,带动行业进入精品化时代 [5][7] 奇瑞战略调整 - 公司推出奇瑞多米并计划明年发布全新QQ,旨在重建QQ序列纯电小车矩阵 [3][8] - 内部组织架构重组,成立QQ事业部和iCAR事业部,分别负责小车和大车业务 [12][15] - 此前产品策略摇摆导致资源分散,现需加速追赶吉利、比亚迪等竞争对手 [17][18] 产品表现 - 奇瑞现有车型销量疲软:1-5月QQ冰淇淋销量13144辆,eQ1小蚂蚁销量9200辆,大蚂蚁仅1069辆 [4] - 多米定位过渡产品,轴距和设计较小蚂蚁、QQ冰淇淋有提升,但明年全新QQ才是重点 [8][10] - iCAR品牌聚焦A级及以上车型,iCAR 05计划下半年发布,V23将转移至新工厂生产 [15] 竞争分析 - 吉利星愿以6.98-9.88万元售价+410公里续航+智能配置(如540度全景影像)成为爆款 [5] - 比亚迪海鸥凭借7万级定价+DiPilot 100智能驾驶辅助+2500mm轴距设计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7] - 五菱通过宏光MINI EV四门四座版和缤果形成产品组合,强化市场吸引力 [10] 市场趋势 - 纯电小车消费从功能导向转向品质体验导向,技术普惠使5-8万元车型具备智能化和长续航特性 [7][10] -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海外市场潜力大,但奇瑞因前期资源倾斜不足面临追赶压力 [21] - 长城欧拉近期换帅,显示传统车企正重新重视该细分市场 [19]
从城中村刨冰摊到千亿茶饮帝国:蜜雪冰城创始人晋升河南新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6-25 00:4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张红超1997年用3000元在郑州创立"寒流刨冰"小摊 经历四次搬迁和跨界失败后 2005年凭借1元冰淇淋引爆市场 [4] - 弟弟张红甫2007年加入 形成兄弟分工模式:哥哥负责产品研发与供应链 弟弟主导品牌扩张 [4] - 从城中村小摊发展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数量第一的企业 实现草根逆袭 [5]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99%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而非加盟费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中94.3%为商品销售 毛利率32.4% [7] - 加盟商单杯毛利率约55% 形成"薄利多销"循环 自建供应链使成本比行业低20%以上 [5][7] - 2024年累计售出90亿杯饮品 明星产品冰鲜柠檬水(4元/杯)和冰淇淋(3元/支)占据消费者心智 [5] 供应链优势 - 自建五大生产基地和27个智能仓库 核心原料100%自产 物流覆盖全国97%县级行政区 [5][7] - 河南温县基地年产50万吨原料 自供率达60% 单杯奶茶成本压缩至1元以下 [7] - 冰淇淋粉厂和柠檬种植基地使核心原料自给率超60% 形成成本护城河 [7] 市场扩张战略 - 2018年进军东南亚市场 借助OPPO/vivo经销商网络 海外门店超4700家 [7]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10个百分点 2024年虽收入波动但仍具竞争力 [7] - 扎根河南1亿人口下沉市场 享受农业大省的原料成本优势 [9]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创始人张氏兄弟以1179亿元身家成为2025年河南新首富 超越牧原秦英林等传统食品巨头 [2] - 新财富榜单显示日用消费品行业贡献53位百亿富豪 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仍是财富沃土 [11] - 与泡泡玛特王宁(1460亿元)的排名交替 反映消费赛道内需潜力 [11] 品牌与文化价值 - "雪王"IP和洗脑神曲塑造90后/00后心中的"国民品牌"形象 [15] - 疫情期间坚持原料不涨价 河南水灾捐2200万元 西藏地震捐1000万元 建立社会责任形象 [13] - 创始人张红甫提出"农民式"商业哲学 强调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而非盲目高端化 [13]
新消费·新价值|从港股三朵金花爆发看中国新消费崛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3 21:0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在中国新消费浪潮中,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犹如"三 朵金花"绽放2025港股市场。它们分别从潮玩、茶饮、黄金饰品三大细分赛道崛起,以市值暴涨的亮眼 表现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掀全球潮玩热潮 泡泡玛特的情绪价值生意经 泡泡玛特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大增165%至170%。具体来看,中国区收 入增长95%至100%,海外收入则增长475%至480%。在股价表现上,6月16日泡泡玛特总市值逼近3700 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较2024年3月低点累计上涨超10倍。 如同Labubu不是2024年"横空出世"一样,泡泡玛特海外业务也不是突然"遍地开花"。早在2018年,泡泡 玛特已经成立海外事业中心,2023年其海外营收已达10.66亿元。2024年是泡泡玛特前瞻性海外布局全 面兑现的一年,其线下门店数量增至130家(含合营),机器人商店达到192台。在越南、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国家,泡泡玛特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同时在全球多地的地标性位置如英 国牛津街、法国卢浮宫等地成功开设线下门店。 国际业务增长也离不开线上 ...
从隔夜柠檬到菌群超标,投资者对蜜雪冰城的宽容还剩多少?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凭借极致性价比和强大供应链在香港市场扩张,但面临食品安全问题挑战[31][38][55] - 公司股价在食品安全事件后仍保持韧性,2024年营收248.3亿元(同比+22.3%),净利润44.5亿元(同比+39.8%)[36][52][53] - 海外业务遭遇挫折,2024年海外门店净增为负,同店销售下降35%,投行下调评级[60][61][64] 市场扩张 - 2023年内地42个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包括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5][7] - 香港市场具有高消费力,2024年1-9月港人在深非现金支付达90亿元(同比+100%)[1][2] - 香港运营成本高昂且监管严格,食品合格率达99.9%,青菜需6道检测程序[8][12][14] 食品安全事件 - 香港门店冰冻甜点被检出大肠菌群170个/克(超标70%),总菌量75000个/克(超标50%)[24][26] - 香港法规要求每克不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或50000个细菌,违者最高罚1万港元及监禁3个月[25][29] - 涉事门店已停售并销毁问题产品,这是继315隔夜柠檬事件后的又一次食品安全问题[30][36] 商业模式分析 - 产品均价个位数,4元柠檬水6元甜筒覆盖下沉市场,全球门店突破4.6万家[40][50] - 通过自建供应链优化成本,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上市3个月股价累计涨幅160%[50][51] - 营销策略独特,以"雪王"IP打造品牌形象,上市仪式采用卡通形象引发关注[42][48] 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率32.5%,每股基本盈利12.32元(同比+41.4%)[52][53] - 6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期间股价仅下跌3.68%,报523.5港元[37] - 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但投行认为估值过高,下调评级[51][60] 发展挑战 - 需平衡扩张与品控,加盟模式带来管理难度,部分区域存在同店竞争[67][69] - 海外市场复苏乏力,在印尼越南面临本土品牌和中国同行激烈竞争[64][65] - 发布ESG报告承诺"从田间到舌尖"绿色价值链,但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品牌信誉[56]
被奶茶做局!播放破亿的古茗之歌要把Z世代变成Good世代?
新消费智库· 2025-06-16 19:05
品牌营销策略 - 古茗通过洗脑主题曲《Goodme》在抖音爆火,与蜜雪冰城成为唯二拥有主题曲的茶饮品牌,瞄准年轻消费者并擅长玩梗[7][9] - 品牌通过店员手势舞、达人共创(如音乐博主田一名变装演唱)及素人UGC内容(如小学生编舞、广场舞更新歌单)实现裂变传播,点赞量最高达千万级[13][16][20] - 公司从"畏手畏脚"转向主动制造话题,模仿迪士尼和泡泡玛特成为"情绪捕手",强化品牌鲜活感和社交货币属性[23][26] 产品与运营创新 - 推出"5A鲜活标准"强调食材、工艺等五大维度,并发布三款极致性价比产品:1元冰水、2.5元柠檬水、7.9元鲜牛奶,带动堂食消费并冲击便利店价格带[25][33] - 计划开设"鲜活主题店"强化品牌形象,同时控制扩张节奏,专注单店经营质量而非盲目追求万店规模(当前门店数9920家)[30][31] - 供应链管理能力被视作核心优势,使其成为中端市场(10-20元价格带)唯一能与蜜雪冰城比拼性价比的品牌[28][30] 行业竞争格局 - 茶饮行业呈现两级分化,古茗定位中端市场,目标超越蜜雪冰城成为第一,但需先稳固第二位置并突破3万家门店规模[28][30] - 创始人王云安提出奶茶是"喝水习惯的消费升级",类比元气森林,计划通过品牌力拓展北京、上海等高线城市[34][36] - 公司采用"线上造势-线下体验"闭环策略,将UGC内容系统化纳入品牌叙事,实现从声量到销量的转化[26][27]
平价日料,正在狂奔
36氪· 2025-06-06 10:32
日料行业复苏趋势 - 日式料理首店热度显著回升,2024年一季度占比同比飙升185.01% [1] - 多个知名日料品牌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首店,如鸟贵族、京都御握丸、四代目菊川等 [1][3] - 日料品牌扩张步伐加快,寿司郎已在国内13个城市开设81家门店,肉肉大米日翻台率高达22轮 [5] 品牌扩张与运营策略 - 日料品牌普遍选择一线、新一线城市A类商圈开设大店,如寿司郎进驻朝阳大悦城等核心商圈 [7][8] - 品牌注重高效门店运营和稳定供应链,实现极致性价比 [6] - 肉肉大米背靠日本物语集团,该集团在中国市场已运营5个品牌,包括蟹的岡田屋等知名品牌 [8] 消费趋势变化 - 日料市场向大众化转型,大众化档次占比从20.00%上升至41.18% [9] - 当前日料门店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下价格带,占比高达88.78% [9] - 性价比日料更受欢迎,如寿司郎"8元一盘"活动、鸟贵族全场18元定价策略 [11]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行为 - 日料品牌注重小红书等年轻化平台营销,寿司郎小红书账号拥有67万粉丝 [11] - 消费者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品牌和更安全的食材,如肉肉大米以70元提供类似omakase体验 [13] - 精致日料品牌面临挑战,去年杭州客单价400元以上倒闭餐厅中日料占一半 [1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日料品牌需在性价比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供应链能力支撑产品性能 [17] - 市场逐渐回温,消费者选择更加谨慎,品牌需提升运营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17] - 价格成为重要因素,但非单纯追求低价,而是价格区间内的极致化产品性能 [17]
2025年618,你一定要关注的10个新趋势
36氪· 2025-06-04 07:54
618大促新趋势分析 1 中国制造出海加速 - 618成为中国商品出海新跳板 阿里国际站"美国专场"上线 抓住中美贸易政策调整的90天黄金窗口期 [3] - 外贸订单激增 部分商品关税高达145%仍被抢购 义乌工厂加班赶制订单 有商家单月弥补关税损失并收获大单 [3][4] - 中国供应链优势凸显 响应速度和规模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淘宝登上多国APP下载榜前二 [6][7] 2 电商平台规则简化 - 淘宝天猫取消跨店满减 改为"官方立减"和"商品直降" 抖音推"一件立减" 京东主推直接降价和补贴 [9] - 平台规则趋向"傻瓜式"简化 告别复杂优惠计算 未来将更注重用户友好型设计 [12] 3 极致性价比回归 - 消费者转向理性消费 综合考量价格/品牌/质量/服务等因素 追求"价值优化" [13] - 源头工厂和ODM/OEM品牌受关注 "XX平替"成社交媒体热点 中新经纬报告显示商品质量和售后成关键指标 [13][14] 4 个性化定制崛起 - Z世代推动非标品市场发展 定制化T恤/刻字首饰/手绘帆布包等销量增长迅猛 [15] - 消费者愿为独特性溢价 未来市场将呈现多元化格局 大品牌需融入个性化元素 [16] 5 内容电商深度融合 - 小红书与淘天"红猫计划" B站与京东"京火计划"实现内容平台直链电商 [17] - 形成"种草即拔草"闭环 内容平台从流量池升级为交易场 电商平台获精准流量 [19] 6 即时零售渗透加速 - 配送时效缩短至1小时内 品类从生鲜扩展到日用品/数码/小家电等 [20] - 电商巨头联合线下商超布局 未来将细化预约送达和个性化推荐服务 [22] 7 品质服务替代低价 - 平台弱化"全网最低价"宣传 拼多多调整策略为"同款同价" [23] - 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 竞争维度扩展至品牌力/供应链/物流/售后等 [23] 8 以旧换新激活市场 - 家电/数码领域补贴加码 苏宁易购五一期间以旧换新订单增长57% [24][26] - 政策推动绿色转型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未来将拓展至更多耐用品类 [27] 9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 - 品牌加速布局县域乡镇 直播带货渗透率高 农产品上行和工厂直销受关注 [28] - 基础设施改善和收入提升驱动 未来需开发定制化产品和创新营销方式 [30] 10 AI赋能购物体验 - 智能客服/AI推荐/虚拟试穿等技术普及 淘宝桌面版支持Windows/macOS [31][33] - 未来将出现智能购物助手/数字人导购等 提升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 [36]
2025年618,你一定要关注的8大趋势
混沌学园· 2025-06-03 15:36
618大促新趋势分析 1 618出海趋势 - 中国商品通过618大促加速出海,阿里国际站"美国专场"上线恰逢中美贸易政策调整后的90天黄金窗口期,外贸订单激增[5] - 淘宝登上多国APP下载版前二,支持包邮到澳大利亚等国家[6][8] - 中国供应链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在全球无可替代,面对紧急补货或新品开发时响应速度远超其他国家[8] - 中国企业展现出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敏捷适应力,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价值链更高层级攀升[9] 2 平台规则简化 - 淘宝天猫取消"满200减20"等跨店满减玩法,改为"官方立减"或"商品直降"[10] - 抖音电商主推"一件立减"、"官方补贴"和"特价秒杀"等直观促销形式[10] - 京东优惠趋向直接降价和补贴,通过"百亿补贴"、"国家补贴"等叠加[10] - 平台规则从复杂计算转向"傻瓜式"简化,让购物体验回归简单本质[13] 3 极致性价比回归 - 消费者更注重商品价值,将价格、品牌、质量、物流、服务等因素综合考量[15] - 消费者开始关注源头工厂、ODM/OEM品牌,追求"XX平替"[15] -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促使消费者追求理性消费和最大化价值回报[15] - 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体验指标成为获取用户的重要指标[15] 4 个性化定制与小众品牌崛起 - Z世代消费者通过消费表达独特自我,非标品市场获得巨大发展空间[17] - 定制化T恤、刻字首饰、手绘帆布包等个性化商品销量增速迅猛[17] - 消费者愿意为独特性、稀缺性及背后的故事买单,即使价格略高[17] - 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和细分化格局,大品牌需融入个性化元素[18] 5 内容与电商深度融合 - 小红书与淘天推出"红猫计划",京东打通小红书直链功能[19] - B站的"京火计划"持续升级,UP主推荐视频下方嵌入京东商品链接[19] - 平台间"拆墙"让"种草即拔草"购物链路更顺畅,提升购物体验[21] - 电商平台从商品货架转向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的社区[21] 6 即时零售加速渗透 - "线上购物,线下1小时甚至半小时达"模式扩展至日用品、美妆个护、数码配件等品类[23] - 电商巨头与线下商超、便利店、品牌专卖店深度合作[25] - 即时零售成为电商领域增长最快赛道之一,未来将细化服务颗粒度[25] - 商家需加强O2O布局,提升门店数字化运营能力和履约效率[26] 7 品质服务成为新王牌 - 平台不再一味高喊"全网最低价",重心转向商品品质、物流速度和售后服务[27] - 拼多多策略微调,从"全网最低"调整为"店内最低"或"同款同价"[27] - 电商行业从价格战时代迈向注重品质、服务和用户体验的精细化运营[27] - 未来竞争将是品牌力、供应链管理、物流效率和售后服务水平的全面比拼[27] 8 以旧换新激活市场 - 家电、数码等领域以旧换新订单增长显著,苏宁易购五一期间订单增长57%[30] - 电商平台和品牌商推出更丰厚补贴方案,老旧冰箱可折价数百甚至上千元[30] - 国家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有效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30] - 模式从家电数码拓展到更多耐用品,构建循环经济模式[31] 9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 县域、乡镇成为品牌深度布局、电商平台争相掘金的新大陆[32] - 电商平台针对下沉市场推出工厂直销、农产品上行等定制化商品[32] - 下沉市场庞大人口基数和未被充分挖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增长极[33] - 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完善为下沉市场消费提供更坚实保障[34] 10 AI赋能购物体验 - 智能客服、AI推荐、虚拟试穿等技术提升购物效率和乐趣[35] - 淘宝发布桌面版并快速迭代,支持Windows和macOS系统[37] - AI推荐系统根据浏览历史和购买偏好精准推送商品[37] - 未来可能出现更智能的购物助手和数字人导购等沉浸式体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