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

搜索文档
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07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海南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将生态优先贯穿发展肌理 [1][6] - 2023年万泉河流域生态产品总值(GEP)达2097 53亿元 为首次以流域为单元核算 [3] - 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碳足迹为5 3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 低于国内茶叶平均水平 [4]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白沙县"两山平台"累计发放生态贷款超4100万元 惠及3900余农户 [5] -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实现渔业资源增长2倍 人工鱼礁区资源密度达周边5倍 珊瑚覆盖率从18%提升至28 78% [5] - 赤田水库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 [6] 绿色产业发展数据 -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5% 保有量40 9万辆居全国第二 新增更换占比全国第一 [6][7] -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形成年产能改性料3 45万吨 餐饮具4 5万吨 膜袋5 71万吨 2024年产值增长68 25%至4 06亿元 [7] -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75% 全域禁塑替代率达80% [6][7]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至7群42只 [6]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减碳96 2% 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 [6] - 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等重点低碳园区建设 [7]
工业硅、多晶硅日评:工业硅上方压力较强,多晶硅波动加剧-20250513
宏源期货· 2025-05-13 09: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市场供强需弱,高库存压力大,短期维持偏弱走势,运行区间8,000 - 10,000元/吨 [1] - 多晶硅价格因交割因素和减产消息低位反弹,短期基本面弱势与交割矛盾博弈,价格波动加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格数据 - 工业硅不通氧553(华东)平均价格较前日下跌0.55%至9,000元/吨,421(华东)平均价格较前日下跌0.50%至10,000元/吨,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较前一天上涨1.40%至8,320元/吨 [1] - N型多晶硅料价格持平,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较前一天上涨1.64%至38,450元/吨 [1] - N型210mm硅片价格较前一天下跌2.26%至1.30元/片,N型210R硅片价格较前一天下跌2.65%至1.10元/片 [1] - 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大多持平 [1] - DMC价格较前一天下跌0.87%至11,450元/吨,107胶和硅油价格持平 [1] 资讯 - 4月份97硅产量约1.2万吨,环比下降27%,5月产量预期进一步下滑,开工率走弱受市场低迷和成本倒挂影响 [1] - 协鑫科技呼和浩特颗粒硅生产基地颗粒硅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至18.05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公斤,刷新全球单颗粒硅生产基地最低碳足迹纪录 [1] - 5月9日,海南电网等单位公布海南省2025年第一季度分布式光伏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合计1GW,集中在7个市县 [1] 投资策略 - 工业硅 - 4月新疆部分硅企减产使行业产量降至30万吨左右,5月受西南产区复产和新增产能爬坡影响,预计产量稳中有增但增量有限 [1] - 需求端多晶硅企业减产且复产或延后,有机硅减产挺价但需求疲软,预计5月开工降至55%以下,硅铝合金企业按需采买,下游囤货意愿不足 [1] 投资策略 - 多晶硅 - 供给端硅料企业减产,部分有新增产能投放,预计产量维持在10万吨以内 [1] - 需求端光伏市场疲软,硅片、硅料库存上涨,价格下跌,市场成交偏弱 [1] - 多晶硅价格因交割和减产消息低位反弹,短期价格波动加剧,关注仓单注册情况,若“高持仓与低仓单”矛盾未缓解,06合约可考虑多单参与 [1]
看不见的减碳:A股“范围三”碳排放披露不到3%,“链主”难在何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4 15:42
绿色供应链低碳转型现状 - 全行业范围三碳排放披露率极低 2024年A股全行业披露率仅有2.78% [2][6] - 供应链减碳面临数据测算难题 粮油食品行业因原料范围广、流程多导致碳足迹核算存在巨大挑战 [5] - 食物浪费产生重大碳排放 每年超1万亿美元食物被丢弃 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8%-10% [9] 企业减碳实践案例 - 金龙鱼创新粮食转运技术 通过全密封传送系统消除"落地再装车"环节减少损耗 [1] - 推广多式联运降低运输碳排放 铁路单位货物碳排放为公路1/5至1/7 水运碳排放更低 [10] - 海底捞通过流程优化减少食物浪费 在门店端重构用餐习惯 在供应链端实施集中加工和包装规格调整 [11] 碳足迹管理进展 - 金龙鱼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核查 已有30个产品获得第三方碳足迹证书 [13] - 披露明确减排目标 计划到2050年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绝对减少90% [13] - 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国家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及实施规则 [12] 数据披露监管要求 - 港股披露要求更加严格 2025年起大型股需"不遵守就解释"范围三数据 2026年起强制披露 [14] - 建立统一数据规范成为关键 需要打通各环节数据壁垒并在核心供应商中推行碳数据接入 [14]
五大锂电项目试水绿电直连,突围欧盟碳壁垒
高工锂电· 2025-03-03 17:55
绿电直连试点背景 - 江苏省率先启动绿电直连试点,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宁德时代、阿特斯、科森科技、凯金新能源等企业首批项目纳入试点范围[2] - 试点吸引宁德时代在盐城新增规划产能,战略意义凸显[2] - 除江苏外,山西、山东、内蒙古、吉林等省份也表示将探索新能源发电直供模式[5] 欧盟碳足迹新规影响 - 欧盟新电池法对进口电池产品碳足迹划定严格红线,要求强制披露、分级并设最大阈值,逐年收紧标准[3] - 动力电池碳足迹中电力消耗碳排放占比高达六成以上,是关键要素[3] - 欧盟仅认可电力直接连接和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两种碳足迹计算模式,不认可绿电购买、绿证交易等间接减碳方式[3] - 中国煤电占比近六成,采用国家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计算难以达到欧盟标准,绿电直连成为关键突破口[3] 绿电直连模式特点 - 由省级电力公司投资建设专用线路,将用电企业与新能源电站直接相连,提供绿色电力溯源认证[3] - 直供电力专项用于生产出口欧盟的电池产品,风电、光伏电站由电池企业或第三方投资建设[3] - 企业其他生产用电仍由国家电网保障,以应对新能源发电和电池生产的波动性[3] - 宁德时代现有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远不能满足电力需求,绿电直连试点提供破局机会[4] 绿电直连面临的挑战 - 经济性挑战:新建项目涉及线路改造、电站投资和用户侧改造等额外成本,投资回收期长,绿电溢价需覆盖投资成本[6] - 波动性挑战:新能源发电固有波动性对长时储能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出更高要求,电池企业可参与储能电池供应环节[6] - 公平性挑战:可能导致绿电用户承担不合理固定容量费用,传统电网用户分摊投资成本造成用电不公平[7] - 试点仅惠及少数企业,直连电量不纳入区域碳排放核算,可能影响其他用户公平分享绿电资源[7]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产业对绿电直连需求迫切,政策支持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7] - 中国需加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计量体系,从顶层设计解决供应链碳壁垒问题[7] - 江苏试点成效将影响绿电直连模式全国推广,决定中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绿色贸易格局中的地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