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票息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6月是关键过渡期,开始兼顾流动性
格隆汇· 2025-06-03 08:47
债市关键过渡期分析 - 6月是债市关键过渡期,利率可能从纯票息策略转为兼顾票息和流动性 [1] - 广普利率下行将带动债市利率走强,跨季前后资金偏松确定性增加 [1] - 建议关注10年、30年利率债非活跃券,10年非国开政金债和10年期地方债,兼具流动性和静态收益 [1] - 信用债层面建议关注5年以上高评级(AAA)有一定流动性的品种及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的信用债ETF [1] 5月债市表现 - 5月初双降落地后长债利率中枢不降反升,资金利率下行兑现偏慢制约债市情绪 [1] - 债市进入震荡格局,波段操作难度高,票息逻辑主导,利差压缩行情明显 [1] - 信用利差短端压缩至历史低位,5月下旬10Y国开-国债利差一度走负至-3bp [1] - 10Y国债活跃券-次活跃券利差从5.2bp下行至1.0bp,10Y国开活跃券-次活跃券利差从6.2bp压缩至3.6bp [1] 利差压缩行情分析 - 债牛环境中各类品种利差趋向收窄,债市回调时利差集中上行 [4] - 债牛中信用利差、国开国债利差可能先走扩后收窄,因票息较高品种滞后补涨 [11] - 利差压缩行情下一步可能演变为债市由牛转熊或由震荡转为快涨 [11] 6月策略建议 - 建议仓位选择兼具流动性和票息,提前换仓流动性更好的品种 [11] - 贷款与国债利率比价显示广普利率降息仍可能带动债市利率中枢下行 [11] - 纯粹博弈票息和利差收窄收益增厚效果不足,需准备切换回久期或波段策略 [11] - 6月末跨季前资金波动不确定性高,直接切换高流动性品种可能短期回撤波动大 [11] 国债市场数据 - 10年期国债成交量最高为343.15亿元(25附息国债04),收盘价1.70% [13] - 30年期国债成交量最高为368.88亿元(23附息国债23),收盘价1.92% [14] - 特别国债24续作特别国债01成交量0.70亿元,收盘价1.76% [13] - 超长特别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2成交量335.13亿元,收盘价1.90% [14]
国泰海通|固收:走楼梯之后的债市超额:回归“旧”与拥抱“新”——2025年固收中期策略
从"故事"回归经济和降息视角 - 当前债市利率下行步伐合理 以贷款利率为锚 2022年以来广谱利率走势显示融资和通胀修复相对滞后 [1] - 债市进入平台期主因是资金短期摩擦 海内外因素导致国内长期低利率"故事"持续性存疑 [1] - 2024年后存款利率对资金出表的扰动显现 资金短期摩擦或于二季度末结束 [1] 双降的长短期影响 - 降准资金落地后资金边际收紧 直接原因是货币政策投放节点变化造成的波动 [1] - 货币政策进行再置换 回归"正常"资金状态 [1] 走楼梯之后策略轮动 - 短期票息策略性价比高 建议维持久期但不追涨长利率债 [1] - Q3或有拉久期空间 以贷款利率为锚 降息可能进一步驱动利率下行 [1] - 关注曲线上的凸点区域债种 流动性风险减低 [1] 低利率环境下的新机遇 - 资产端关注科创债 REITs等扩容品种 [1] - 策略端关注债基ETF扩容与轮动 债市量化策略兴起 [1]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交投活跃,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04
国债期货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3日11:30,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6%,10年期跌0.07%,5年期跌0.03%,2年期跌0.01% [2]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下跌0.15%,最新报价111.61元,盘中换手率13.12%,成交额8.87亿元 [2] - 近1月30年国债ETF博时日均成交25.59亿元 [2] 30年国债ETF博时产品特征 - 紧密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选取符合30年期国债期货可交割条件的沪市国债作为样本 [3] - 最新规模达67.58亿元,近5个交易日合计资金净流入6246.26万元,日均净流入1249.25万元 [3] - 本月融资净买额128.32万元,融资余额7377.91万元 [3] -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近1年跟踪误差0.071% [4] 债券市场环境分析 - 降准降息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下探至政策利率1.40%附近,流动性充裕 [2] - 4月财政政策发力,政府债发行加速将支撑金融数据 [2] - 当前债市呈窄幅震荡格局,票息策略占优,超额回报依赖波段交易和久期策略 [2] 30年国债ETF博时业绩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15.29%,在指数债券型基金中排名前0.79% [4]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5.35%,最长连涨4个月累计涨幅10.58%,月盈利概率71.48% [4] - 近6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29%,近1年夏普比率1.01 [4]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6.89%,相对基准回撤1.28% [4]
国泰海通|固收:存款利率调降,资金未必出表
存款规模对利率调降的敏感度 - 存款规模对非同业存款挂牌利率调降不敏感 存款流失到资管产品主要受2024年4月手工补息整改影响 但影响短期释放后2024年7月已开始修复 [2] - 使用"M2+理财+基金-非银存款"衡量社会广义货币量 个人和单位存款占比从2022年48%持续升至2024年3月52%的高点 手工补息整改后短暂回落 但2025年3月已重回52% [2] - 低风险偏好资金规模中存款占比在2023年3月达79 3%高点后震荡回落 2025年3月修复至78 5%但4月再度回落1个百分点 流失压力可控 [2] 利率调降对资金流动的短期影响 - 2024年前存款利率调降对资金出表扰动不明显 2024年后因低利率环境比价意愿增强 调降次月大行存款同比涨幅明显下降(如2024年7月从5 8万亿元降至5 2万亿元) [3] - 存款流出对应资管产品规模扩张 2024年8月理财从同比少增6295亿元转为多增10亿元 2024年11月从少增3943亿元转为多增1062亿元 [3] - 债市在利率调降前一日抢跑预期 落地后行情趋势不改 存单和利率债调降后10/20个交易日普遍下行 信用债调降当日利差多压缩但后续无规律 [3] 当前资金面展望 - 预计此轮存款利率调降对资金出表扰动有限 2024年两轮调降后存款同比涨幅最多少增5000亿元 2025年4月大行存款同比涨幅已回升至5 9万亿元(一季度各月低于4 5万亿元) 资金面难现一季度紧张局面 [4]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密集下调叠加净值化整改推进 理财相对存款吸引力下降 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或受益于存款流向理财的资金 [4]
国泰海通证券:存款利率调降,资金未必出表
格隆汇· 2025-05-22 18:12
存款利率调降对存款规模的影响 - 存款规模对非同业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并不敏感 存款由银行体系流失到资管产品主要由24年4月手工补息整改所致 其影响短期内快速释放 同年7月已开始维稳修复 [1] - 尽管自2022年起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数轮下调 但从个人与单位存款规模来看 自2022年理财净值化元年开启 其同比增速就在向社会广义货币量增速靠拢 年底理财破净之后更是迎来强势增长 在社会广义货币量中的占比由48%附近持续上升至24年3月52%的高点 [1] - 24年7月和10月的存款利率调降均对应着次月大行存款同比涨幅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从5.8万亿元降至5.2万亿元、从5.0万亿元降至4.8万亿元) [3] 存款与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动 - 存款在低风险偏好资金规模中的占比在23年3月达到高点79.3%之后震荡回落 之后一直没能回到该位置 在今年3月修复到78.5%之后 4月再度回落1个百分点 [1] - 24年8月理财由前一月的同比少增6295亿元转为同比多增10亿元 24年11月理财由前一月的同比少增3943亿元转为同比多增1062亿元 [3] - 当前理财产品恰逢业绩比较基准密集下调期 叠加理财净值化整改逐步推进 预计理财相对存款的吸引力将有所下降 [10] 存款利率调整情况 - 城乡居民及单位活期存款利率从2023年6月的0.2%逐步下调至2025年5月的0.05% [5] - 城乡居民及单位定期存款中 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从2023年6月的2.45%逐步下调至2025年5月的1.25% [5] - 协定存款利率从2023年6月的0.9%逐步下调至2025年5月的0.1% [5] 债券市场反应 - 债市通常提前一个交易日抢跑存款利率调降预期 实际落地后影响有限 行情趋势不改 [5] - 近三次存款利率调降之后的10个交易日、20个交易日里 存单和各期限国债利率普遍下行 [5] - 信用债方面 调降前一日信用利差大多被动走阔、落地当日利差大多压缩 之后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5] 资金面展望 - 预计此轮存款利率调降对资金出表的扰动有限 资金面再度回到一季度的紧张状态概率不大 [10] - 今年一季度资金面的异常收紧是同业负债提价、比价效应、政策调控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10] - 在当前行情下 票息策略继续占优 考虑到部分资金或从存款流向理财 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或受益 [10]
国泰海通|固收:双降之后,资金市场从博弈预期到支撑现实
货币政策导向变化 - 前期央行倾向于通过"不降之降"操作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典型工具包括买断式逆回购和多价位操作的MLF,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末政策利率未调整但三项工具加权平均成本已下行52bp至1.79% [1] - 2024年9月OMO降息20bp后央行超过半年未调整政策利率,但通过优化流动性管理工具实现精准调控,MLF/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显著改善银行LCR和NSFR指标 [1] 一揽子货币政策三大优化方向 - 谨慎推进"看得见"的小幅降息:5月7日超预期降息10bp(市场预期20bp),旨在稳增长并引导长债利率,全年降息幅度或收敛至30bp [1][2] - 深化结构性工具运用:降低结构性工具利率并增加再贷款额度,反映总量政策局限性,结构性政策成为信贷投放主要抓手 [1] - 资金利率持续下台阶:短端走强支撑债市韧性,DR007中枢或下沉至1.6%,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或临近1.6% [1][2] 债市策略展望 - 票息策略占优:资金宽松确定性增强,7天OMO利率下调10bp至1.4%,短资金和存单利率中枢下行趋势明确,但需观察大行融出能力变化 [2] - 资本利得博弈空间收窄:全年降息预期收敛至30bp,建议聚焦券种轮动和凸点挖掘,流动性宽松成为债市安全垫 [1][2]
债市启明|取消发行对债券收益率的指引效用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2-28 08:18
信用债取消发行潮分析 - 近期信用债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明显抬升,2025年2月17日至2月23日累计公告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共28只,合计148.80亿元,为近一年第二高单周取消发行规模 [2] - 取消发行的信用债主体集中在中高等级的国企,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和交通运输行业 [2] - 自2022年以来信用市场共出现三次较大规模取消发行潮,分别是2022年11月-12月、2024年3月和8月 [2] 取消发行潮原因分析 - 本轮取消发行是多方因素共振结果:发债主体主动进行融资成本管理、保护自身对于未来市场的"定价权"、后续地方债供给放量引起市场偏谨慎 [1] - 2024年3月取消发行潮出现的原因是融资成本持续下行,发行人为降低融资成本而选择取消或推迟发债 [2] - 其余两轮信用债大规模取消发行均因债市进入调整期,基准利率快速上行,理财等机构为保持流动性进行赎回,导致融资成本明显抬升 [2] 收益率与取消发行关系 - 信用债收益率开始抬升通常领先信用债取消发行潮出现一周左右时间 [2] - 信用债收益率拐点则落后取消发行规模峰值出现约一周 [2] - 信用债取消发行潮出现会进一步抬升信用债收益率 [3] 未来趋势展望 - 若后续负债端赎回压力可控,预计本轮信用债取消发行潮高峰并不会持续过久 [4] - 参考历史经验,除2022年末外,债市调整背景下的信用债取消发行高峰持续时间均在两周以内 [5] 投资机会分析 - 基准利率波动时期,信用债票息性价比会更加显著 [6] - 2025年以来1年期中短期票据收益率较年初抬升逾30bps,各等级1年期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所处历史分位回到10%以上 [6] - 在短端信用债收益率反弹背景下,更应把握年初短端信用债的绝对票息收益机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