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采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7 05:32
货币资金与负债情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24.33亿元,其中受限资金0.11亿元,利息收入0.23亿元,货币资金年平均收益率1.15%,高于活期利率主要因部分协定存款 [4][6] - 长期借款同比增长92.42%至5.14亿元,主要用于重要资本化支出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预算高且建设周期长 [6][7] - 租赁负债1.18亿元对应83笔经营办公场地租赁,前五大租赁负债合计占比28.45% [8] - 其他应收款0.83亿元中员工备用金占16.56%,主要用于全国2000余个办事处的日常支出 [8][9] 应收账款与资产减值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43.96亿元占流动资产60.07%,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19亿元,1年以上账龄占比50.90%主要因公共卫生事件回款缓慢 [12][15] - 报废固定资产原值5.06亿元(生产设备占96.64%),因设备性能不满足需求且处置变现可能性低 [16][17] - 对DRA Company Limited计提减值因出生人口下降(2024年954万 vs 2016年1786万)及NIPT集采价格降幅超70%导致市场萎缩 [20][21][22] 关联交易分析 - 与金墁利双向交易额显著增长:采购CRO服务0.52亿元(+260.41%),销售检测服务0.64亿元(+175.24%),主因股权转让后业务过渡需求 [26][27][29] - 金墁利为国内领先CRO服务商,市场占有率约30%,交易定价参考外部客户价格且经股东大会审议 [31][34] 经营业绩变动 - 2024年营收71.90亿元(-15.81%),归母净利润-3.81亿元(上年+6.43亿元),主因集采政策导致检测价格下降(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降8.8%)及行业产能过剩 [37][40][41] - 研发费用4.00亿元(资本化率1.77%),主要用于历史检测数据资产化形成专病数据库,资本化率低于同业均值12.12% [44][45][48] 行业环境影响 - ICL实验室数量从2018年1269家增至2024年2800家,竞争加剧推动行业出清,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41][42] - DRG/DIP支付改革下医院检测外包意愿增强,长期利好ICL渗透率提升,但短期价格压力显著 [40][42]
复星医药20250529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公司为复星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收 410.67 亿元,创新产品收入增长拉动整体收入,核心品种如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益凯达等增长较快[3] - 2024 年制药业务收入 289.24 亿元,分部业绩 33.04 亿元,同比增长 54.83%,分部利润 32.50 亿元,同比增长 65.73%,研发投入 49.10 亿元,占收入 16.98%[2][5] - 2024 年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收入 43 亿,同比下降 1%,分部业绩亏损 1 亿,同比收窄 0 亿,分部利润亏损 0 亿,同比略有增加 0 亿[6] - 2024 年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 76 亿,同比增长 14%,分部业绩 0 亿同比增加 2 亿,分部利润亏损 3 亿同比减少亏损 1 亿[2][7]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 44.77 亿元,同比增长 31.13%,归母净利润 27.7 亿元,同比增长 16.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3.14 亿元,同比增长 15.1%,资产剥离带来现金回流近 30 亿元[2][3] - 2025 年 Q1 营收 94.20 亿元,同比下降,研发费用 7.37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 10.56 亿元,同比增长 15.08%,归母净利润 7.65 亿元,同比增长 25.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10 亿元,同比减少[2][3][4] - **财务与费用控制**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 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归母净利润 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9] - 2025 年 Q1 销售费用 21 亿美元同比下降 5%,管理费用 9 亿美元同比下降 2%,财务费用 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 - 长期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和非核心资产处置偿还债务提升财务稳定性[9] - **临床进展** - 近一年多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 7 个创新和生物类似共计 16 项适应症获批上市[10] - 8 个创新及生物类似进入上市前审批及关键临床阶段[11] - 2024 年度 18 项创新结生物类项目获批开展临床试验[11] - **国际化战略** - 2024 年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收入达 112.97 亿元,同比增长约 9%[2][13] - 斯鲁利单抗获欧盟批准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美国有 33 款产品获批上市[2][13] - 在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有布局和进展[13] - **创新药研发战略** - 围绕凯瑞、汉霖和研发中心三个核心平台展开,涵盖多个领域[17][18] - 在双抗、多抗等先进分子形式上持续投入[17][18] - **政策影响** - 集采使部分仿制药收入利润下滑,但多数产品仍能盈利,中长期有助于行业良性发展[21] - 中美取消对等关税等,关税对医药产品出口直接影响有限,公司有应对措施[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回购计划**:2024 年出资约 1.27 亿人民币回购 568 万股 A 股,出资约 0.97 亿港币回购 750 万股 H 股;2025 年 A 股回购金额不低于 3 亿人民币不超过 6 亿元,H 股回购不超过公司 H 股股份总数 5%[3][22][23] - **ESG 工作**:2024 年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企业治理方面均有举措,如环保投入、公益活动、完善治理架构等[24][25]
迈克生物(300463):加快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调整 推进智慧化实验解决方案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5-27 18:4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5.49亿(-11.98%),归母净利润1.27亿(-59.44%),其中第四季度营收6.01亿(-12.0%),归母净利润亏损1.55亿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10亿(-17.22%),归母净利润0.24亿(-80.09%) [1] - 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损失0.94亿,公司处于市场调整投入期和集采政策实施的过渡期 [1] 业务结构调整 - 近5年直销收入占比从50.78%下降至32.61%,自主产品收入占比从50.03%提升至75.07% [1] - 2024年代理产品收入6.12亿(-37.64%),自主产品收入19.13亿(+1.75%) [2] - 公司持续推进代理业务剥离与自主产品聚焦,加强智慧化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落地 [1][2] 产品表现 - 2024年免疫试剂收入10.29亿(+8.04%),生化试剂4.99亿(-13.53%),临检试剂2.14亿(+21.77%),自主仪器收入1.58亿(+6.12%) [2] - 2024年自主产品流水线安装346条,累计安装891条,其中生免流水线128条,累计222条 [2] - 免疫仪器2024年出库1352台,其中i3000、i6000合计560余台,2025年第一季度出库142台 [2] 海外市场 - 2024年海外收入1.62亿(+59.21%),在"16+1"战略部署下逐步建立全球化营销网络并推进本土化制造 [2] 毛利率与费用 - 2024年综合毛利率55.1%(-0.2pp),自主产品毛利率下降约4.77pp,自主试剂毛利率下降约2pp,2025Q1毛利率回升至56.8% [3] - 2024年销售费用小幅下降约1%,销售费用率25.4%(+2.9pp),管理费用下降约10%,管理费用率6.5%(+0.1pp),财务费用同比下降约30%,财务费用率0.6%(-0.2pp) [3] - 研发费用率12.7%(+1.5pp),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7年归母净利润2.73/3.54/4.24亿,同比增速115.2%/29.7%/19.8%,摊薄EPS=0.45/0.58/0.69元 [4] - 公司业务涵盖生化、免疫、血球等9大平台,智慧化实验解决方案和海外市场推广持续推进 [4]
迈克生物(300463):加快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调整,推进智慧化实验解决方案落地
国信证券· 2025-05-27 17: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7][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加快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调整,业绩表现承压,但免疫和临检试剂保持较快增长,流水线和智慧化实验室解决方案推进卓有成效,海外收入增长显著,毛利率企稳回升,经营性现金流稳健,代理业务剥离和直转分战略调整成效有望显现 [2][3][10][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收 25.49 亿(-11.98%),归母净利润 1.27 亿(-59.44%),Q4 营收 6.01 亿(-12.0%),归母净利润亏损 1.55 亿;2025Q1 营收 5.10 亿(-17.22%),归母净利润 0.24 亿(-80.09%) [2][10] - 预计 20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 2.73/3.54/4.24 亿,同比增速 115.2%/29.7%/19.8%;摊薄 EPS=0.45/0.58/0.69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26/20/17x [4][26] 产品结构 - 近 5 年直销收入占比从 50.78%降至 32.61%,自主产品收入占比从 50.03%提升至 75.07% [2][10] - 2024 年代理产品收入 6.12 亿(-37.64%),自主产品收入 19.13 亿(+1.75%);2025Q1 代理产品收入 0.95 亿,自主产品收入 4.07 亿(-3.23%) [3][16] - 2024 年免疫试剂 10.29 亿(+8.04%),生化试剂 4.99 亿(-13.53%),临检试剂 2.14 亿(+21.77%),自主仪器收入 1.58 亿(+6.12%);2025Q1 免疫试剂 2.1 亿(-4.20%),生化试剂 0.95 亿(-26%),临检试剂 0.49 亿(基本持平),自主仪器 0.51 亿(+134.67%) [3][16] 市场策略 - 推进智慧化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落地,2024 年自主产品流水线安装 346 条,累计 891 条,生免流水线 128 条,累计 222 条;2025Q1 流水线安装 101 条,生免流水线 36 条 [3][16] - 免疫仪器 2024 年出库 1352 台,i3000、i6000 合计 560 余台,2025Q1 出库 142 台 [3][16] - 2024 年海外收入 1.62 亿,同比增长 59.21%,在“16 + 1”战略下建立全球化营销网络并推进本土化制造 [3][16] 财务指标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55.1%(-0.2pp),自主产品毛利率下降约 4.77pp,自主试剂毛利率下降约 2pp;2025Q1 毛利率回升至 56.8% [4][22] - 2024 年销售费用小幅下降约 1%,销售费用率 25.4%(+2.9pp);管理费用下降约 10%,管理费用率 6.5%(+0.1pp);财务费用同比下降约 30%,财务费用率 0.6%(-0.2pp);研发费用率 12.7%(+1.5pp) [4][22]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6.38 亿(-29.70%),与归母净利润比值达 500%,货币资金账面余额 6.71 亿;2025Q1 应收账款余额 14.41 亿,较年初下降 7.80% [24]
北交所上市公司密集接受调研农业消费与医药商业化成关注焦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5:08
机构调研热度 - 2025年5月以来北交所196家上市公司共获机构调研226次,其中18家公司吸引超10家机构调研,包括一致魔芋、三元基因、海能技术等[1] - 一致魔芋5月获56家机构调研(含33家海外机构),为同期最受关注标的之一[1] 魔芋产业增长驱动 - 一致魔芋2024年增长三大驱动力:魔芋素毛肚等休闲食品需求爆发、茶饮小料市场拓展、食品加工领域应用深化[1] - 公司通过工艺优化与新品研发助力客户降本,利润水平同比提升[1] - 未来魔芋晶球在奶茶/咖啡/酸奶领域应用潜力大,受益于高纤低脂特性认知度提升[1] 产能扩张规划 - 一致魔芋现有产能:休闲食品1万吨、食材1.5万吨、晶球3.5吨[1] - 在建项目:魔芋胶智能制造车间6月达产,8万吨茶饮小料车间设备安装中[1] - 公司将根据需求持续评估产能扩张计划[1] 种业竞争格局 - 康农种业指出玉米种子行业供大于求,政策支撑加速行业出清,具备优质品种和营销能力的企业将提升市场份额[2] - 秋乐种业2025Q1业绩下滑主因玉米种子供过于求致量价齐跌[2] 种业公司应对策略 - 康农种业将通过持续研发高产抗逆品种,并稳妥推进转基因及种粮一体化业务提升盈利[2] - 秋乐种业采取三措施:优化玉米产品结构、加大小麦品种营销、扩大花生种子推广区域[2] 医药企业商业化进展 - 三元基因2024年新增医疗终端1100家,累计覆盖6000余家等级医院,基层终端覆盖同比增38%[3] - 诺思兰德NL003溃疡药已提交上市申请,正补充资料,并组建销售团队推进医保准入等商业化工作[3] - 锦波生物在戛纳电影节全球首发胶原蛋白凝胶新技术,加速新品推广[4]
华纳药厂20250522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纳药厂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4 年营收 14.13 亿元,制剂业务 10.52 亿元下滑约 5%,原料药业务 3.46 亿元增长约 20%,净利润 1.64 亿元同比下降约 20%,因研发费用增加超 50%;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 3.36 亿元,制剂业务 2.57 亿元,原料药业务 0.76 亿元[2][3] - **生产情况**:老厂满负荷生产,2024 年及之前规划 230 亩新原料药基地,用于现有 60 多个原料产品大部分及未来创新药产业化产能布局[2][5] - **仿制药布局进展**:采用集群化、原料制剂一体化拓展品类,2024 年以来获 9 个仿制药品制剂批件和 11 个原料转 A 类批件,申报 23 个仿制药产品或 MAH 变更及 13 个原料备案申请[2][6] - **创新药布局进展** - **前清颗粒**:筹备三期临床,针对特定病症疗效显著,可替代濒危动物材料[2][7] - **小分子化学创新管线**:ZG001(中重度抑郁症)二期临床,ZG002(中重度自免性疾病)一期临床,规划透皮、气雾剂、纳米晶等改良型新管线[2][6] - **风热感冒药物**:基于湖南经典名方开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计 1 - 1.5 年完成,2027 年左右商业化[8] - **智根 001**:设计考虑成瘾性问题,动物实验显示与阿司氯胺酮作用强度类似但无麻醉或依赖副作用;选口服剂型因患者便利性和依从性,与吸入氯胺酮药物浓度达峰效果基本一致;二期临床分 2A 和 2B 阶段,2025 年完成 2A 阶段 60 例目标后开始 2B 阶段,预计 1 - 2 年完成;海外对标产品利安隆全球销售额约 10 亿美元,市场峰值预测 30 - 50 亿美元[4][9][10][11][12] - **中重度银屑病药物**:基于市场在研产品数据优化设计,定位 Best - in - Class 产品,临床前数据优异,一期临床[4][13] - **研发费用**:2024 年约 1.5 亿元,仿制药板块研发费用增幅约两三千万元;2025 年预计 1.5 - 2 亿元;未来两三年研发开支显著增加,澳至尊两项目推进临床开支大增,主院 2025 年研发预算在 2024 年基础上增长几千万[4][15][17] - **子公司情况** - **智根**:有独立上海团队,公司控股参与管理,计划增资稀释股权独立发展,财务报表以投资损益体现;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未盈利独立上市依项目进展决定[17][18][19][20] - **天玑**:作为项目管理平台进行临床前研究,由北京药物研究所负责,中试阶段由华北大药厂承担,公司有优先权,项目进展明确后考虑纳入上市公司[19] - **集采应对措施**:现有产品进入国采和联盟采购占比超 60%,琥珀酸亚铁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部分未进国采,获批新产品将推动进国采或争取续标[21] - **医保政策看法**:国家层面政策缓和,续标、新竞争等规则调整,行业认为基础用药基本覆盖集采,新政策稍宽松利于企业适应市场[22] - **公司远期成长规划**:医药市场为主体平台确保现金流和报表;河南药厂仿制药业务扩品类及产能配套成医药孵化平台;用利润探索创新药投资如智根平台;推动天基珍稀项目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发展[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药具有全新化合物结构,具体化学结构未详细审查[14] - 各子公司 2025 年研发费用分配:某公司预计 1.2 亿元,志丰约 2000 多万元,天基以投资损益体现,2024 年花费约千万,未来临床阶段费用可能更高[16] - 智根平台自 2022 年进入 PCC 阶段,在精神类领域研发三年取得明确良好进展[24] - 天基珍稀项目自 2023 年相关政策逐步明确,支持该细分赛道发展,公司作为先行者继续推动[25] - 华纳整体业务布局含仿制药和创新药,研发在小分子精神类和濒危物种保护领域投入大且进展好[26]
集采之下,沙坦类降压药“量增额减”!华海、天宇...布局国内领先
格隆汇· 2025-05-19 09:20
沙坦类原料药全球市场分析 - 2016-2022年沙坦类原料药全球总消耗量达34282.2吨,其中缬沙坦以9925.53吨的消耗量位居首位 [2][3] - 阿利沙坦酯为增速最高品种,年复合增长率达227.76%,但总消耗量不足百吨(99.29吨) [3][4] - 沙库巴曲缬沙坦表现突出,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100.84%,总消耗量355.44吨 [3][4] - 2022年全球消耗量TOP3品种为氯沙坦(2037.55吨)、缬沙坦(1817.06吨)、厄贝沙坦(1248.83吨) [3][4] 沙坦类制剂全球销售表现 - 2022年沙坦类制剂全球总销售额231.15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12.19% [7][8] - 沙库巴曲缬沙坦制剂以69.41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第一,5年复合增长率52.35% [6][7] - 缬沙坦制剂销售额35.52亿美元,但增速较低(1.81% CAGR) [7] - 奥美沙坦酯和替米沙坦制剂分别实现24.55亿美元和20.52亿美元销售额 [7] 中国沙坦类原料药市场 - 2016-2022年中国沙坦类原料药消耗量从253.85吨增至589.70吨,总消耗量2693.71吨,年复合增长率15.08% [10][11] - 2022年消耗量TOP3品种为厄贝沙坦(298.96吨)、缬沙坦(172.73吨)、阿利沙坦酯(37.19吨) [10][11] - 华海药业和天宇股份为出口龙头,华海药业以272.79吨出口量占据半壁江山 [14][15] - 重点出口品种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出口量均超百吨,氯沙坦达249.71吨 [15] 中国沙坦类制剂销售与市场格局 - 2022年国内沙坦类药物销售额214.4亿元,占高血压药物市场26.17% [17][18] - 2016-2022年制剂销售额TOP3品种为缬沙坦(240.37亿元)、厄贝沙坦(134.41亿元)、氯沙坦(79.20亿元) [21][22] - 阿利沙坦酯表现亮眼,年复合增长率183.30%,2022年销售额5.29亿元 [22][23] - 国内沙坦类药物呈现量增额减趋势,推测与集采政策实施相关 [20]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沙库巴曲缬沙坦因仿制药获批和集采影响,预计原料药消耗量将持续增长 [8] - 阿利沙坦酯作为国产创新药,化合物专利2026年到期,目前仅1家企业备案原料药 [24] - 华海药业、珠海润都、天宇股份等企业国际化布局领先 [13][14] - 沙坦类药物临床优势显著,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糖尿病等患者 [2][17]
透景生命(300642):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承压,自研+并购丰富产品管线
华创证券· 2025-05-18 2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为 16 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业绩承压,受市场环境变化和集采政策推行等因素影响,收入 4.37 亿元,同比下降 19.53%;2025 年 Q1 业绩仍承压,主要受行业政策影响,集采影响试剂收入,价格敏感的 ICL 客户对 HPV 用量同比减少 [8]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开展投资并购丰富管线,2024 年研发费用率为 15.05%,通过并购进入真菌检测领域,还参与了干眼症和 AI 领域的投资 [8]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0.4、0.5、0.6 亿元,同比增长 5.7%、27.2%和 32.9%,对应 PE 分别为 62、49 和 37 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37 亿、4.39 亿、5.06 亿、5.8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5%、0.4%、15.4%、16.1% [4]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4 亿、0.36 亿、0.46 亿、0.6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1.4%、5.7%、27.2%、32.9% [4]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0.21、0.22、0.28、0.38 元,市盈率分别为 66、62、49、37 倍,市净率均为 1.5 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16302.19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13770.70 万股,总市值 22.73 亿元,流通市值 19.20 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 10.33%,每股净资产 9.24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 18.53/10.74 元 [5]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全年营收 4.37 亿元,同比下降 19.53%,归母净利润 0.35 亿元,同比下降 61.37%,扣非归母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下降 59.24% [2] - 单 Q4 营收 1.16 亿元,同比下降 18.19%,归母净利润 0.10 亿元,同比下降 78.19%,扣非归母净利润 0.12 亿元,同比下降 67.73% [2] - 单 2025Q1 营收 0.75 亿元,同比下降 19.53%,归母净利润 47 万元,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221 万元 [2] 集采影响 - 公司的 HPV 产品全面实施集采价格,也参与肿瘤标志物等产品集采,申报产品全部入选,集采降价后,肿瘤标志物检测产品和 HPV 检测产品出库量有所下降,但收入降幅明显高于出库量降幅,HPV 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31.38% [8] - 第三方和体检客户受集采影响较大,价格敏感的第三方检测客户对 HPV 采购价格大幅下调,导致公司在第三方检测客户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1.17%;直销模式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1.76%,经销模式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3.70%,医院客户受集采影响程度低于第三方检测和体检客户 [8] 研发与投资 - 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15.05%,用于多个技术平台的 70 余个项目研发,宫颈癌筛查临床研究以及拓展甲基化检测样本类型研究已完成全部临床研究工作并提交变更注册申请 [8] - 2024 年通过并购进入真菌检测领域,还参与干眼症和 AI 领域投资,为创新领域布局奠定基础 [8]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 2024 - 2027 年进行预测,如 2024 - 2027 年货币资金分别为 3.09 亿、4.15 亿、3.73 亿、3.52 亿元等 [9] - 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预测,如 2024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9.5%、0.4%、15.4%、16.1%等 [9]
昊海生科实控人涉内幕交易遭立案,超54%净利用于分红合理吗?
观察者网· 2025-05-11 18:04
公司治理与股东动态 - 公司控股股东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虽公告称调查仅涉及个人,但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1][2] - 蒋伟与配偶游捷合计持股45.82%,通过股权掌控公司决策权,但未在公司任职,市场担忧"幕后操盘"模式[1][5] - 蒋伟夫妇2023年减持173万股套现1.56亿元,2019-2024年累计通过分红和减持套现超5.12亿元[5][8][9] 财务表现与分红政策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骤降至1.64%,净利润仅增1.04%,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降4.25%,净利润降7.41%[1] - 2024年分红2.31亿元占净利润54.92%,创上市新高,实控人夫妇获分红约1.06亿元[1][8] - 2019-2023年累计分红5.7亿元,蒋伟夫妇占比45%约获2.5亿元,同期高管薪酬普涨但研发人员薪酬下降[8][9] 核心业务发展瓶颈 - 医美玻尿酸业务2024年营收7.42亿元同比增23.23%,增速远低于2023年的95.54%,行业竞争加剧(获批III类证超50张,品牌超400个)[5] - 玻尿酸市场受胶原蛋白替代品冲击(2024年胶原蛋白零售额719亿元,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公司研发进度落后竞对[6] - 射频设备业务因监管升级(二类转三类)导致收入下滑6.97%,以色列子公司EndyMed产品推广停滞[6] 政策与行业影响 - 眼科业务2024年营收8.58亿元同比降7.60%,人工晶状体营收3.27亿元降14.06%,因集采中标价降幅超50%[7][8] - 2023年人工晶状体中标国家集采后销量增长但价格腰斩,中端预装类销量增137%,高端双焦点增40%[8] - 行业竞争加剧叠加消费疲软,代理OK镜增长乏力,自主新品牌面临市场份额提升压力[8]
“医药茅”埋了4年的雷,爆了!
商业洞察· 2025-05-10 11:51
核心观点 - 长春高新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打破公司连续18年的增长纪录 [2][3] - 股价自2021年起连续5年下跌,累计回撤幅度超80%,市场预期转变早于实际业绩下滑 [4][7]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生长激素集采降价(水针剂降价70%)、研发销售费用激增(研发费用同比+25.75%)及地产业务拖累(净利润同比下降80.09%) [12][13][14] 财务表现 - **收入与利润**:2024年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43.01%),扣非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37.32%) [3] - **现金流与ROE**: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04亿元(同比-39.18%),加权平均ROE为11.66%(同比-10.94个百分点) [3] - **分红与回购**:每10股派现26元,叠加4.20亿元回购,合计分红回购金额占净利润56.81% [17] 业务分析 生长激素业务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2024年收入106.71亿元(同比-3.73%),净利润26.78亿元(同比-40.67%),受集采降价(水针剂价格下降70%)及竞争加剧影响 [12][19] - 竞品威胁显现:安科生物产品价格低20%-30%,特宝生物长效剂型申请上市,诺和诺德Sogroya进入III期临床 [19] 其他业务 - **疫苗板块**: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2.32亿元(同比-53.67%),2025年Q1净利润仅100余万元(同比-98.24%) [12][22] - **地产业务**:高新地产净利润0.15亿元(同比-80.09%),持续拖累业绩 [12] 战略调整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21.67亿元(同比+25.75%),重点推进24款临床阶段产品,包括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预计2025年收入超5亿元)和抗IL-1β单抗(目标年销售超10亿元) [13][20] - **国际化**:金赛药业海外收入0.99亿元(同比+454%),长效生长激素在东南亚、中东加速注册 [21] 市场反应与展望 - 投资者情绪悲观,认为业绩下滑趋势可能延续 [15] - 公司试图通过创新药转型突破增长瓶颈,但面临集采深化、创新药市场不确定性和地产业务疲软等多重挑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