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算力
icon
搜索文档
拥有这3大科技牛策略,轻松跑赢90%基金经理
搜狐财经· 2025-10-01 20:5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由科技成长主线主导,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表现强劲 [1] - 展望第四季度,科技成长板块仍将是市场主角,半导体、AI算力、机器人、消费电子端侧四大方向值得超配 [1] Q3回顾与策略总结 策略1:机构主导的科技牛 - 机构资金(国家队、两融、险资、公私募)是Q3科技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力,Q3两融余额从1.8万亿元飙升至2.4万亿元,科技股融资占比超过60% [3] - 行情表现突出:寒武纪股价上涨120%,海光信息上涨78%,工业富联上涨218%创历史新高,科创50指数季度上涨49% [3] - Q4机构资金预计不会撤离,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先进封装、EDA工具等有政策和产业突破的细分领域 [3] 策略2:中美AI竞合下的机会 - 中美在AI和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合作关系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美国的技术限制倒逼中国国产替代加速 [4] - 具体案例包括:长江存储300层NAND量产、华为昇腾950芯片突破;英伟达供应链的胜宏科技股价上涨112%、中际旭创上涨176%;国产替代方向的中微公司上涨64%、拓荆科技上涨69% [5] - Q4新变化在于国内企业从技术追随转向引领,例如字节跳动将AI API价格压至美国同行的十分之一 [6] 策略3:双创弹性与主题ETF - 通过投资创业板和科创板(双创)以及主题ETF,可以捕捉政策红利和板块增长,同时分散风险 [7] - 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头部企业优势显著,例如中芯国际占据国内14nm以下先进制程80%产能,英伟达依赖中际旭创供应400G光模块 [7] - ETF表现优异:科创50ETF上涨48%,双创50ETF上涨65%,科创芯片ETF上涨65% [7] - Q4资金持续从主动基金流向被动ETF,指数型基金规模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主动权益类基金 [7] Q3主要投资机会总结 机会1:出海三链 - 达链、特斯拉链、果链三链齐发力,受益于全球化需求复苏与国产替代 [7] - 牛股包括:中际旭创涨117%、胜宏科技涨112%、三花智控涨83%、工业富联涨218%、立讯精密涨87% [7] - Q4催化点:北美云厂商2026年资本支出指引、特斯拉Optimus Gen3发布、iPhone 17销量超预期,目标再涨10%-15% [7] 机会2:机器人核心标的 -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带动传感器、执行器等核心部件需求暴增,消费电子同时受益于AI端侧落地和旺季备货 [7] - 牛股包括:浙江荣泰涨143%、卧龙电驱涨144%、安培龙涨117%、信质集团涨67%、领益智造涨89% [7] - Q4催化点:特斯拉链11月股东大会更新机器人进度,年底有望推出Optimus Gen3;国产链10月小鹏科技日、11月鸿海科技日均有新品发布 [7][8] 机会3:半导体与国产芯片 - 算力芯片70%国产化目标,政策、技术、需求三重共振,半导体被视为AI时代的"芯消费" [10] - 牛股包括:中芯国际涨65%、华虹公司涨45%、中微公司涨50%、寒武纪涨120%、海光信息涨95% [11] - Q4催化点:大基金三期第二批投资落地、华为昇腾芯片产能释放,半导体ETF预计再涨20%-25% [12] 机会4:果链重估(3链合1) - 消费电子进入AI创新周期,苹果供应链企业具备客户、渠道、产能和技术优势,结合"AI手机(果链)+AI服务器(达链)+机器人(T链)"逻辑 [13] - 牛股包括:工业富联涨218%、领益智造涨89%、立讯精密涨87%、长盈精密涨94%、蓝思科技涨50% [14] - Q4催化点:苹果Q4财报、Vision Pro 2发布,以及苹果、阿里、理想、字节等公司的AI硬件产品落地 [14] 机会5:泛科技领域 - 固态电池、核聚变、商业卫星、智驾等长期赛道具备潜力,短期存在主题投资机会 [15] - 牛股包括:宁德时代涨60%、先导智能涨150%、上海洗霸涨93%、中国卫星涨29% [16] - Q4催化点:固态电池量产车型上市,核聚变实验数据和招标进度,预计固态电池板块再涨10%-15% [17] Q4展望与布局方向 宏观环境 - 政策端:美联储Q4预计降息50基点,国内降准概率70%,十五五规划中期评估(10月)明确科技方向,中美元首会晤(11月)可能缓解技术限制 [18] - 产业端:英伟达B200芯片量产、中芯扩产、特斯拉Optimus Gen3落地,硬科技资本开支增速超25% [18] - 情绪端:科技独角兽集中IPO,科技基金发行回暖,北向资金持续加仓科技股 [18] 九大布局方向 1. 科技自主:国产算力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存储 [19] 2. 海外映射:特斯拉链、达链、果链,跟随海外巨头节奏 [19] 3. 机器人:关注特斯拉Gen3及小鹏、华为、小米的国产链 [19] 4. 消费电子:AI手机、AI电脑、AI眼镜、XR等端侧设备 [19] 5. AI应用:重点关注AI智能体、AI智造、AI医疗 [19] 6. 泛科技:固态电池、核电、智驾、脑机、卫星等轮动机会 [19] 7. 新能源/军工/创新药:细分龙头景气度修复机会 [19] 8. 顺周期:有色(看降息与供需)、券商(看牛市节奏) [19] 9. 消费医药白马:等待经济刺激政策和外资进场 [19]
北交所周报:北证指数小幅调整,看好北交所持续高质量发展-20250930
中泰证券· 2025-09-30 16: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北交所持续高质量发展,认为2025年北交所的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显性成果,并看好其新一年的整体表现 [1][21] - 尽管本周北证50指数出现小幅调整,但报告建议关注数据中心、机器人、半导体、大消费、军工信息化等五大领域的重点公司 [3][21] 北交所行情概览 - 截至2025年9月28日,北证成份股数量为277个,平均市值为31.38亿元 [3][6] - 本周(2025年9月22日至9月28日)北证50指数涨跌幅为-3.11%,收盘于1528.98点;同期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1.07%、1.96%和6.47% [3][6] - 本周北交所市场流动性指标下降:区间日均成交额为221.62亿元,较此前一周下降20.71%;区间日均换手率为4.72%,较上周降低1.27个百分点 [7][8] - 截至2025年9月28日,北证A股PE中位数为47倍,显著高于全A股(29倍)、创业板(39倍)和科创板(41倍),估值溢价比率分别为164%、121%和116% [8] - 本周A股涨幅前五的行业为电气设备(+3.86%)、有色金属(+3.52%)、电子(+3.51%)、传媒(+0.63%)和公用事业(+0.28%)[3][11] - 本周北交所个股表现疲弱:在277只个股中,上涨19只,下跌256只,平盘1只,上涨比例仅为7% [3][13] 北交所本周新股 - 截至2025年9月28日,有19家企业审核状态更新至“已问询”,包括东盛金材、百英生物等;另有精创电气、大鹏工业、泰凯英三家企业状态更新至“注册” [3][17][20] 北交所投资策略 - 数据中心领域建议关注KLT(核电风机优势显著、IDC风机赶上AI算力风口)和曙光数创(数据中心液冷技术领先者)[3][21] - 机器人领域建议关注苏轴股份(滚针轴承龙头企业)、奥迪威(超声波传感器“小巨人”)、骏创科技(长期受益轻量化趋势)和富恒新材(布局PEEK材料)[3][21] - 半导体领域建议关注华岭股份(半导体第三方测试领军企业)和凯德石英(12英寸半导体石英器件内资龙头)[3][21] - 大消费领域建议关注太湖雪(新国货丝绸第一股)、柏星龙(创意包装第一股)、路斯股份(北交所宠物食品第一股)、康比特(北交所运动营养第一股)和雷神科技(AI+眼镜应用领先企业)[3][21] - 军工信息化领域建议关注成电光信(军机升级换代驱动公司业务增长)和星图测控(航天测运控稀缺标的,受益卫星互联网建设)[3][21]
双重突围:国产算力与AI应用
中银国际· 2025-09-29 17:04
核心观点 - AI应用商业化拐点临近 重点关注国产算力与商业化进程较快的应用垂类赛道 [1][2] - 底层技术体系加速成熟 AI底座能力从"能用"迈向"好用"与"可控" [2][8] - AI垂类商业模式进入业绩验证期 Tokens消耗量加速增长表明需求扩张 [2][23] - 应用端商业化加速催化算力需求 海外算力链维持高景气 国产算力迎来产业突破 [2][58] - 重视国产算力及信创特别是华为链与AI应用和端侧投资机会 [2][85] 技术体系成熟度 - 算力层推理成本大幅下降 达到GPT-3.5性能水平的AI模型推理成本从2022年11月每百万token 20美元降至2024年10月仅0.07美元 降幅超过280倍 [9] - 模型层通用大模型能力达到商用标准 GPT-5在降低幻觉、强化编程和医疗能力方面取得进展 在SWE-bench测试中得分74.9% 在HealthBenchHard测试中得分46.2% [19] - 数据标注体系加速完善 截至2025年3月总规模达17282TB 形成335个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带动数据标注行业产值超83亿元 [20] AI应用商业化进展 - Tokens消耗量加速增长 2025年4月Gemini大模型月度推理量达480T 较一年前增长50倍 谷歌每月处理Tokens数量从480T增长至980T [24] - AI编程领域商业化领先 GitHub Copilot用户超2000万 Cursor的ARR超5亿美元且每两个月翻一番 [29] - AI多模态应用快速变现 快手可灵2025年Q2收入超2.5亿元 其中70%来自P端付费会员订阅 [33] - AI广告重塑价值链 Meta2025年Q2广告营收同比增长21.5% Instagram广告转化率提升5% [40] 算力产业链景气度 - 北美四大云厂商2025年Q2资本开支达862亿美元 同比增速81.43% [59] - 英伟达2025年Q1营收持续验证 市值2025年7月突破4万亿美元 [60] - 华为算力集群性能超越英伟达 Cloud Matrix 384在密集BF16算力(300PFLOPS)和总内存容量(49.2TB)等指标反超GB200 NVL72 [65] - 华为昇腾910C算力芯片良率达40% 实现翻倍提升 [69] 投资机会分析 - 2025年4月9日反弹以来 海外算力涨幅达255% 国产算力涨幅71% AI应用涨幅27% AI端侧涨幅61% [85] - 国产算力及应用链多个赛道拥挤度较低且业绩预期向好 包括国产芯片、信创服务器、AI编程、AI医疗等 [85][91] - AI产业链风格转向中大市值 8月1日-8月15日1000亿以上个股涨幅中位数达9.39% 显著高于中小市值 [92] - 重点关注国产芯片、信创服务器、IDC及算力租赁、PCB等产业链环节中的中大市值个股 [93]
海光信息20250926
2025-09-28 22:57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海光信息2024年收入达91亿元,2019年至2024年复合增速达89.09%,利润从2019年亏损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31亿元[2][3][5] * 公司上市时PE超100倍,但因业绩增速高达145%,PEG小于1,估值合理,2023年和2024年的PEG也基本在1左右[2][4][5] *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40%,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到2027年利润体量接近60亿元,2028或2029年有望达到百亿水平[4][18] 重要发展与整合 * 2025年公司宣布与中国曙光整合,形成从芯片设计、整机制造到方案的全链条能力[6][16] * 合并后总体利润站上30亿元以上(海光信息2024年利润20亿元,曙光利润约20亿元),未来有望突破50亿甚至向百亿迈进[7] * 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从芯片到系统再到云服务的一体化能力,减少企业间协同管理成本[16]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掌握x86指令集,是国内少数具备该能力的企业之一[8] * DPU产品兼容英伟达CUDA架构,在国内AI芯片中具有强大兼容性[8] * CPU产品线包括3,000、5,000和7,000系列,其中7,000系列价格超过1万元,5,000系列价格也超过1万元,3,000系列约1,000元[19] * 2024年CPU市场收入超70亿元,广泛应用于党政、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等领域[4][12] * 深算3号于2025年三季度量产,聚焦AI训练和自动驾驶,性能强劲,可支持千亿参数处理,并提升40%~60%的创新能力[6][12]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约30%,处于行业高水平[8] 市场机遇与行业动态 * AI收入占比约三成,未来预计显著增加,因AI芯片市场容量远大于CPU市场[2][6] * 国内GPU市场容量预计超500亿美元,海光信息的DPU占据卡位优势[2][9] * 国内日均Tokens消耗量从2024年的千亿级别增长至2025年的10万亿级别,大模型需求旺盛[9] * 国产服务器CPU市场渗透率达到25%,2025年是2025-2027年信创招标启动元年[14] * 国内云厂商在算力和AI方面投入显著增加,例如阿里巴巴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投入3,800亿人民币用于云计算和AI建设[10] 竞争格局与生态建设 * 国产GPU市场主要玩家包括海光、华为、寒武纪以及昆仑芯等[21] * 寒武纪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200%[11] * 光科组织以x86架构和DCU为核心,整合了超过5,000家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国产化生态体系[17] * 公司通过“光合组织”协同推广深算3号与海光4号全栈解决方案,以建立生态壁垒[13] *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算力和超算项目,并与多家互联网厂商合作[4][20] 产能与需求 * 海光信息更新了2025年全年AI芯片出货量预期,产能仍然不足[11] * 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家超算中心、计算中心等领域,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等领域的产能[11] * 深算3号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到六位数水平,明年订单预期更高,但核心问题是产能[13] * 公司的合同负债大幅提升,反映出对国产芯片需求强劲[13]
周观点:AI算力持续演进,把握存储大周期机遇-20250927
国盛证券· 2025-09-27 21:48
作为行业研究分析师,本报告的核心是把握AI算力演进与存储大周期的双重投资机遇,以下为详细解读: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子行业持积极看法,重点推荐AI算力产业链及存储芯片领域,相关标的包括算力芯片、存储模组、存储芯片、国产算力底座、互连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及封测等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1][9][110] 核心观点 - AI算力基础设施投入加速,阿里云三年3800亿投资计划推动国产算力供应链发展机遇 [1][16] - 存储行业迎来供需拐点,DRAM供应紧张与NAND市场好转形成双击,美光业绩超预期且指引强劲 [3][4][8] -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阿里云UPN512架构突破算力集群瓶颈,美光1γ制程与HBM技术领先 [2][8][96] 阿里云全栈AI体系升级 - 通义大模型实现七连发突破,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万亿,性能跻身全球前三,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占比第一 [1][17][25] - Agent开发框架ModelStudio-ADK与低代码平台升级,阿里云百炼平台模型日均调用量增长15倍,超20万开发者开发80多万个Agent [1][26] - AI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算力增长超5倍,存力增长4倍多,三年3800亿投资计划聚焦芯片、服务器、网络、存储及智算集群 [1][16][30] 阿里云UPN512技术架构 - 采用光互连技术实现512个xPU全互连,LPO/NPO方案降低成本30%-40%,可靠性接近铜缆 [2][45][56] - 解耦设备与机柜限制,支持常规标准机柜部署,突破高密系统依赖,提升系统扩展性与稳定性 [2][45] - 通过单层CLOS网络架构,优化网络传输语义与在网计算能力,减少算力消耗 [40][41][45] 美光业绩与存储行业趋势 - FY25Q4营收113.2亿美元(环比+21.7%,同比+46.0%),净利润34.7亿美元(环比+59.1%,同比+158.5%),毛利率45.7% [3][61] - FY26Q1收入指引122-128亿美元(中值同比+44%),Non-GAAP毛利率指引50.5%-52.5% [3][67] - 2025年DRAM位元需求预计增长high-teens%,NAND增长low to mid-teens%,2026年DRAM供应更紧张,NAND持续好转 [4][8][95] - HBM业务进展迅猛,客户增至6家,HBM4带宽超2.8TB/s,引脚速率11Gbps [70][73] 下游需求与产品进展 - 数据中心AI服务器需求强劲,2025年服务器出货量预期上调至约10%,LPDDR5营收环比增长超50% [70][77] - PC市场受Win10终止支持及AI PC驱动,出货量预期上调至中个位数增长,16Gb DDR5内存批量出货 [83][86] - 汽车与嵌入式领域需求超预期,ADAS与AI座舱推动存储需求,DDR5/LPDDR5渗透率提升 [90][92] 技术发展与资本支出 - 美光1γ制程产能爬坡顺利,2026年DRAM增长主要动力,新晶圆厂2027H2投产 [96][99] - 2025财年资本支出138亿美元,2026财年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增加,聚焦1γ DRAM与HBM投资 [8][99] - 中期DRAM与NAND位元需求CAGR约15%,行业供需紧张态势持续 [8][95][99]
整体表现强劲,半导体行业长期向好
银河证券· 2025-09-26 23:39
行业投资评级 - 半导体行业评级为"推荐" 维持 [1]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整体表现强劲 长期向好 [1] - AI算力需求 国产替代逻辑及政策支持是核心驱动力 [3] - 半导体板块在AI需求 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表现分化 设备与材料领涨 设计与封测稳步跟进 [3] - 建议聚焦国产化率提升及技术突破环节 [3] 细分行业表现 - 半导体设备涨跌幅为15.35% 受益于AI数据中心推升存储器需求及国产替代深化 [3] - 半导体材料涨跌幅为14.23% 国产替代逻辑向高端领域延伸 [3] - 电子化学品涨跌幅为2.06% [3] - 集成电路封测涨跌幅为9.25% 技术升级与应用拓展成为焦点 [3] - 模拟芯片设计涨跌幅为5.13% 行业基本面处于缓慢修复通道 [3] - 数字芯片设计涨跌幅为8.3% 受AI算力需求推动迎来结构性行情 [3] 细分领域分析 - 半导体设备:头部存储厂商新项目启动及先进逻辑扩产 推动设备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3] - 半导体材料:AI HBM与先进逻辑芯片驱动高端光刻胶(如KrF ArF)前驱体需求提升 EUV光刻胶等顶尖领域仍依赖进口 [3] - 集成电路封测:先进封装主题备受关注 HBM芯片带来高端封测产能扩张需求 正从传统封装向2.5D/3D Chiplet等先进封装加速转型 [3] - 模拟芯片设计:工业 通信等市场需求逐步回归周期性复苏 汽车电子复苏仍显滞后 商务部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可能改善国内企业定价压力 [3] - 数字芯片设计:云端大模型训练拉动高端芯片需求 端侧AI应用加速渗透 华为昇腾芯片规划 沐曦曦云C600等国产GPU迭代强化算力自主主线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寒武纪 海光信息 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拓荆科技 安集科技 鼎龙股份 长电科技 [3]
计算机行业双周报(2025、9、12-2025、9、25):打造“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华为有望引领国产AI算力弯道超车-20250926
东莞证券· 2025-09-26 17:13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评级为"超配"并维持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华为通过打造"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有望突破单芯片制程受限的局面,引领国产AI算力实现"弯道超车" [2] - 建议关注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AI算力产业链投资机遇 [2][28] 行业行情回顾 - 申万计算机板块近2周(2025/9/12-2025/9/25)累计上涨3.42%,跑赢沪深300指数2.42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名 [2][10] - 申万计算机板块9月累计下跌1.09%,跑输沪深300指数3.24个百分点 [2][10] - 申万计算机板块今年累计上涨29.16%,跑赢沪深300指数12.42个百分点 [2][10] - 近两周板块涨幅前三公司为中电鑫龙(40.43%)、卡莱特(40.18%)和初灵信息(39.60%) [15] - 近两周板块跌幅前三公司为*ST东通(-61.78%)、ST创意(-31.91%)和安博通(-22.31%) [15] 板块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25日,SW计算机板块PE TTM(剔除负值)为58.99倍,处于近5年92.48%分位、近10年87.60%分位 [2][20] 产业新闻要点 - 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英伟达将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 [2][21] -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2][21] - 华为官宣昇腾芯片迭代时间表:2026年Q1推出Ascend 950PR,2026年Q4推出Ascend 950DT,2027年Q4推出Ascend 960,2028年Q4推出Ascend 970 [2][21] - 华为发布Atlas 950超节点,支持8192张昇腾卡,是Atlas 900超节点的20多倍,预计2026年Q4上市 [2][21] - Atlas 950超节点相比英伟达NVL144:卡规模是其56.8倍,总算力是其6.7倍,内存容量是其15倍达1152TB,互联带宽是其62倍达16.3PB/s [2][28] - 华为规划推出Atlas 960超节点,支持15488张昇腾卡,算力在Atlas 950基础上再翻倍,预计2027年Q4上市 [2][21][28] - 阿里云栖大会发布7款大模型新品,通义千问Qwen3-Max性能跻身全球前三 [23] - 阿里云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23] - xAI推出Grok 4 Fast模型,响应速度达标准版10倍,价格降低98% [2][23] - 8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2][23] 公司公告摘要 - 同花顺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每10股派1.00元现金,共计5376万元 [24] - 恒为科技筹划收购上海数珩信息科技75%股份并停牌 [24] - 英方软件股东好望角系拟减持不超过250.5万股(占总股本3%) [25] - 并行科技拟采购AI算力服务器及设备,总金额不超过1.13亿元 [26] - 新点软件拟以3000万-5000万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42元/股 [27] - 新致软件全资子公司拟收购深圳恒道49%股权,交易金额4823.56万元 [27] 建议关注标的 - 广电运通(002152):金融科技主业稳健增长,数据要素、算力等领域布局深化 [29] - 神州数码(000034):作为"鲲鹏+昇腾"产业链核心伙伴,受益国产算力需求上升 [29] - 浪潮信息(000977):人工智能服务器连续3年全球第一,行业地位稳固 [29] - 税友股份(603171):国内领先财税信息化服务商,受益新一轮财税改革 [29] - 软通动力(301236):华为核心合作伙伴,与400余家设备厂商建立生态合作 [29] - 赛意信息(300687):积极布局AI Agent领域,推出差异化智能体解决方案 [29]
长存长鑫新一轮扩产,供应链投资解读
2025-09-26 10:2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半导体制造 特别是存储芯片领域 公司包括长江存储 长鑫存储 中芯国际 华虹等国内Fab厂[1][2][3] * 供应链涵盖半导体设备 材料及零部件 具体公司包括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 新恩威 华创 安吉科技 科玛科技 北方华创 晶盛达 雅克科技等[1][12][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美国禁令加速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 非光刻和检测设备领域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缓解产能扩张瓶颈[1][2] * 中美贸易博弈导致芯片原产地认定 国内中芯国际 华虹等Fab厂获得订单回流 稼动率较高 表现优于其他地区[1][4] * 国产替代核心目的是确保供应链安全 防止未来摩擦导致供应链断裂 设备材料零部件(掩模板 气体 湿化学品等)环节发展潜力显著[5][7][8] * 国产替代和华为产业链是科技板块中相对低位且具投资潜力的领域 重点关注3D封装 先进制程 先进封装等 AI算力增长带来市场机会[1][6] * 长存和长鑫均在筹备IPO 产能扩张温和但超年初预期[1][9] * 长存FAB 3将在2026年进行层数升级和国产化率提高 Nan产品层数将达300层以上 国产化率预计达60%-80%[1][9] * 长存预计2026年二季度至三四月份分三阶段扩产招投标 总量约5~6万片 对应设备采购需求约50~60亿美金 刻蚀设备占比约40% 薄膜沉积占25%[1][10] * 长兴预计2026年扩产可达6~7万片 对应设备采购需求约60亿美金 新品HBM 3技术节点将在二季度突破 数据中心对SSD和HBM需求快速提升推动扩产[3][11] * 中国芯片需求占全球约1/3 但先进制程及存储产能远未达到该水平 未来仍需大力扩展 刻蚀 薄膜沉积及离子注入等环节紧迫性更强[3][12] **其他重要内容** * 成熟逻辑 模拟 功率等领域扩产或放缓 但先进制程和存储领域将加速扩产[1][3] * 长存未来可能从10万片扩展到15万片或直接开设FAB 4再扩10万片[10] * 推荐关注去美化 高弹性订单增长的标的 如中微 拓荆 新恩威 华创等 上游环节安吉科技 科玛科技也值得关注[12][13]
每日市场观察-20250925
财达证券· 2025-09-25 15:11
市场表现 - 市场成交额2.35万亿元人民币,较前日减少约1700亿元[1] - 沪指涨0.83%,深成指涨1.80%,创业板指涨2.28%[3] - 上证主力资金净流入477.02亿元,深证净流入510.35亿元[4] 行业动态 - 半导体、软件开发、电池板块获主力资金流入前三[4] - 全国铁路1-8月旅客发送量31.96亿人次,同比增长6.7%[11]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月新开工2.17万个,达年度计划2.5万个的86.8%[9][10] 资金与产品 - 权益类基金96.58%(7709只)实现净值增长,46只产品净值翻倍[14]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中23只实现正收益,3只回报率超40%[15] 政策与宏观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政策立场保持适度限制性[7] - 工信部强调企业在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领域实现突破[5][6]
从摩尔上市看国产算力产业机遇!
2025-09-24 17: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国产算力芯片产业 包括AI算力芯片 通用GPU 端侧算力芯片等细分领域[1] * 涉及公司包括摩尔线程 沐曦 寒武纪 华为 海光 瑞芯微 以及翱捷 星源 灿芯 恒玄 晶晨 兆易创新等[1][2][3][10][11][12][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机遇与空间 * 国产算力芯片产业迎来长期投资机遇 受益于国产替代和市场需求增长[1][2] * 国产算力市场空间巨大 早期预测为2000亿 英伟达预测2027年可达8000亿[3][8] * 寒武纪远期市值空间可达10万亿 假设40%净利润率和30倍市盈率[3][9] * 赛道空间大且国产化率低 投资赔率好[2] 公司财务与融资 * 摩尔线程IPO募资80亿 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0.46亿 1.24亿和4.38亿 复合增速超过200% 同期利润分别为-18.4亿 -16.7亿和-14.9亿[1][4] * 沐曦募资40亿 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0.004亿 0.53亿和7.43亿 净利润分别为-7.8亿 -8.7亿和-14.1亿[1][4] * 两家公司毛利率较高但净利润为负 主要因半导体设计研发成本前置且成本项占比高 尚未带来经营杠杆效应[1][4] 产品竞争力 * 摩尔线程最新平湖架构芯片IP32算力达到32T 接近英伟达H20 互联带宽从240GB/s提升至800GB/s 显存容量高达80GB 具备对标英伟达高端芯片的能力[1][5] * 华为升腾系列产品未来三年将逐年上市并实现参数翻倍 对标英伟达Blackwell系列[5] * 寒武纪590与690达到非常高参数水平[5] * 瑞芯微3688等产品对标高通8295及英伟达Orin X Nano 性价比更高[12][13] 政策影响与国产替代 * 国家网信办要求停止测试采购英伟达RTX PRO6,000D 推动国内企业使用自主研发处理器[6] * 国产AI处理器性能已达到或超越英伟达出口中国大陆产品水平[1][6] * 主流互联网公司已开始测试导入国产卡 经过两年适配周期 龙头企业适配已成熟[1][7] 量产时间表与供应链 * 预计2026年国产算力芯片厂商将大规模放量 受益于国产供应链问题解决和产能释放[1][7] * 自2023年11月以来 主流互联网公司开始接受并测试国产卡 培育生态[7] * 国内互联网公司自研ASIC产品方案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上半年推出 大规模量产可能要到2026年底或2027年初[10] 技术路径与细分领域 * 3D堆叠技术是未来国产云端芯片放量的重要技术路径 具有稀缺性和竞争优势 兆易创新拥有良好卡位[17] * AI时代端侧部署是趋势 将带动硬件产品量价提升 瑞芯微是高带宽 低功耗 高性价比及高灵活性的核心标的[3][13][14] * 更多1.5B到20B参数模型将应用于主流端侧场景[14] * 三方自研ASIC不会对华为海思等形成冲击 因为市场足够大可以并行发展[10] 其他重要内容 * 摩尔线程和沐曦收入高速增长但净利润为负[1] * 瑞芯微近期市值达千亿 其3588产品过去两年大规模出货提升了端侧硬件使用水平[12][15] * 国产ASIC产业逻辑更顺畅 国内互联网CSP推进意愿强烈[11] * 符合自研ASIC人员团队 历史经验及先进制程供应链条件的国内上市公司大约只有三家 如新元 奥杰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