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跨国车企放缓,不影响全球电动化进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2 09:21
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现状 - 本田汽车、奥迪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跨国车企宣布放缓电动化步伐,主要原因为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及海外环保限制松动 [1] - 本田汽车高层指出汽车行业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电动汽车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1] - 奥迪中国提到全球市场发展差异,北美市场电动化"拐点"后移,而中国已于2023年达成 [1] 全球电动车市场表现 - 2024年欧洲纯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5.9%,韩国销量跌破10万辆(同比下滑21.1%),泰国销量同比下滑约8% [2] - 欧盟修改"2035禁燃令",为车企提供3年缓冲期以实现碳排放合规 [2] - 梅赛德斯-奔驰2024年一季度全球销量52.92万辆,其中电动车仅4.55万辆;奥迪全球交付38.88万辆,纯电车型4.64万辆(同比增长30.1%) [2]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市场潜力与战略地位使跨国车企无法放弃 [2] - 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持续,跨国车企需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技术趋势,如奥迪计划提供纯电、插混及内燃机多元化产品组合 [3] - 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发布SMA超级混动架构及基于该架构的全新XC70,调整技术路线 [3] 全球电动化趋势与投资动向 - 2024年一季度欧洲纯电动车前五大市场(英、德、法、意、西)销量增长30%,市场份额达15%创历史新高;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9.8% [3] - 跨国车企加大在华投资:丰田在上海落地雷克萨斯工厂,梅赛德斯-奔驰追加140亿元投资,日产追加100亿元用于电动汽车研发 [3] - 中国市场被视为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的"试验田"和"优选项",未来将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3]
BBA大幅降价 豪车格局要重新洗牌
犀牛财经· 2025-07-01 12:03
BBA价格战现状 - 奔驰GLC最高优惠达19.9万元,部分裸车价跌破30万元,并推出买GLC 300 L送A200 L活动 [4] - 奔驰C级最高优惠18万元,入门价降至12万元区间,EQC从62万元降至22万元 [4] - 奥迪A4L终端价下探至20万元区间,Q7入门款限时价低至44万元,首次将进口豪华中大型SUV拉入50万元以下 [4] - 宝马525Li运动版裸车价跌破29万元(66折),i3 35L降至17万元区间,3系优惠14万元 [5] - 保时捷卡宴2025款仅需75万元,Macan跌入40万元区间,帕拉梅拉落地价砍掉30万元 [5] 电动化与智能化冲击 - 理想L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问界M7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无需高精地图 [7][8] - BBA智能化落后:奔驰L2级辅助驾驶仅"够用",车机故障频发,宝马iDrive 8.5触控响应速度低于行业标准,奥迪多数车型仍用物理按键 [8][9] - BBA电动化战略摇摆:奔驰放弃2030全电动化目标,奥迪撤回2033停售燃油车计划,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 [9] - 奔驰EVA平台仅400V,落后于中国800V主流技术,MB OS开发滞后,奥迪Q6L e-tron上市推迟,宝马i系列市场份额不足3% [10] 销量与市场份额变化 - 2024年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分别下滑7%/13.3%/10.9%至68.36万/71.45万/64.9万辆 [10] - 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0万台,连续15个月蝉联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 [10] - BBA经销商转投问界等中国品牌,品牌溢价根基被动摇 [10] BBA转型举措与挑战 - 奔驰计划2025-2027年推出36款新车,宝马将量产新世代车型提升效率20%,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PPE 800V平台 [11] - 2024年奔驰/宝马/奥迪净利润同比下滑28.4%/36.9%/33.1%,电动化投入面临资金压力 [12] - 电池成本占比40%-60%,比亚迪刀片电池成本低30%,吉利星愿电池单度电成本降42%,BBA依赖外部供应商导致利润受压 [12] - BBA加速"中国化":奥迪引入华为智驾,宝马接入鸿蒙生态,奔驰联手Momenta,但核心技术主导权仍在外方 [12] - 奥迪Q4 e-tron首月订单破1万辆(增300%),宝马i3销量环比回升28%,但长期可能削弱品牌灵魂 [13] 行业格局重塑 - 豪华车定义权转移,BBA核心问题为电动化迟缓、智能化落后、成本控制乏力,降价无法根本解决 [13] - 长期降价或导致品牌溢价丧失、老车主信任崩塌、经销商体系崩溃 [13] - BBA重回巅峰的可能性被质疑,行业竞争格局已发生本质变化 [14]
又一中国电池企业或拿下大众新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6-30 19:24
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1] - 活动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由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主办 [2] - 参与企业包括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嘟嘟换电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 [2] 大众汽车本土化战略 - 大众汽车新增程车电池订单已交给江苏正力新能,若属实将使其中国供应商增至4家 [2] - 2024年大众在华销量274.2万辆同比下滑10%,营业利润暴跌35%至17亿欧元 [4] - 大众计划2025-2027年在华推出40款新车,超半数电动化,2030年前投放30款纯电车型 [4] - 大众将全面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从2026年开始迁移至MEB Plus平台 [6] 增程式汽车市场 - 2024年中国增程式汽车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5] - 2021年行业仅4款增程式产品,2024年当年上市增程式车型超50款 [4] - 上汽大众首款增程式概念车ID.ERA亮相,2026年量产车型纯电续航350公里,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5] 正力新能公司情况 - 正力新能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9.9GWh,国内排名第九 [9] - 2024年1-5月正力新能装机量4.66GWh,位居第九且同比正增长 [9] - 公司动力电池产品收入占比2021-2024年分别为96.6%、94.7%、80.7%、90.9% [9] - 磷酸铁锂电池2024年收入占比超60%,PHEV电池营收贡献明显上涨 [10] - 公司现有设计年产能25.5GWh,已获定点项目需求超过现有产能 [10] 正力新能产能扩张 - 常熟新工厂一期设计年产能10GWh,投产后总产能将达35.5GWh [11] - 二期项目设计年产能15GWh,计划2025年12月动工,2026年试生产 [11] - 项目总投资100亿,占地面积741亩,规划产品覆盖BEV/PHEV/EREV多路径动力电池 [11]
玛莎拉蒂品牌竟然也要被出售,国外市场豪华车开始“退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6:46
豪华品牌面临挑战 - Stellantis集团考虑出售旗下奢华汽车品牌玛莎拉蒂,麦肯锡正在探索出售选项 [3] - 2024年玛莎拉蒂销量暴跌逾50%,全年仅售出11300辆,营业亏损约2.98亿美元 [4] - Stellantis董事会内部对品牌命运存在分歧,部分董事认为应果断出售,另一部分则认为品牌仍具长期价值 [4] 玛莎拉蒂业绩下滑 - 2024年玛莎拉蒂销量同比跌幅超50%,调整后运营亏损为2.6亿欧元 [6] - 2025年前3个月销量同比下跌48% [6] - 2017年玛莎拉蒂全球销量达4.9万辆,但近年销量持续走低 [7] 产品与市场问题 - 玛莎拉蒂产品线单一,依赖总裁、Ghibli和Levante等几款主要车型,更新换代速度缓慢 [7] - 部分车型内饰质感不佳,塑料感较强,与豪华定位不符 [7] - 外部因素如关税调整、新能源汽车崛起(如特斯拉)挤压传统豪华燃油车市场空间 [8] 豪华品牌整体趋势 - 保时捷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滑3%,凯迪拉克下滑28.1%,林肯下滑19.3% [9] - 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者购车更加谨慎,减少对豪华车的消费 [9] - 消费者观念转变,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而非单纯追求品牌 [10] 行业转型与未来 - 豪华品牌需加大新能源车型研发投入,加快电动化转型 [11] - 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市场竞争加剧 [11] - 传统豪华品牌与新能源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11]
奥迪躺回舒适区
36氪· 2025-06-26 17:33
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不再设定明确时间表,未来10年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将并行发展[1] - 推翻2020年制定的激进电动化战略(2026年起全球只发布纯电车型,2033年停止内燃机研发销售)[1] - 2026年后将继续开发燃油车平台,推出全新A5、A6、Q7等多款换代燃油车型[16][19] 电动化进程 - 过去5年推出Q8 e-tron、e-tron GT、Q4 e-tron、Q6L e-tron等纯电车型[1] - Artemis纯电项目首款车型因软件问题从2025年延迟至2027年发布[2] - 2024年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仅9.8%,全球销量被特斯拉超越[9] - 2025年计划推出20款新车型中10多款为纯电动车[4] 中国市场表现 - 2020-2022年中国销量连续下滑:72.6万辆→70.1万辆→64.3万辆[6] - 2024年Q1中国销量14.5万辆同比下滑7%[15] - 建立双合资体系(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并推出专供中国市场的新品牌AUDI[1][10] - 长春PPE工厂2024年底投产,年产能15万辆,生产Q6L e-tron和A6L e-tron[10] - 主力电动车型Q5 e-tron月销不足千辆,Q4 e-tron月销最高2000辆[13] 组织架构与研发 - 关闭布鲁塞尔电动车工厂并计划裁员7500人[9] - 大众集团将研发重心转向中国:成立VCTC(3000人团队)和CARIAD中国(1000人团队)[10][11][12] - 与中科创达、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智能座舱和驾驶技术[12] - 联合小鹏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2026年应用于中国产大众纯电车型[12]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全球销量167万辆同比下滑11.8%,营业利润暴跌38%至39亿欧元[9] - 2024年中国市场燃油车销量55万辆,助力一汽奥迪重回燃油豪华车市场份额第一[16] - 大众安徽首款电动车ID与众上市三个月降价4万元,销量仅数百辆[12]
GNEV2025上海|王静:通用汽车要保持全球领先,必须充分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4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重组高端进口车业务道朗格,将资源重新集中到在华核心合资业务以保证产品竞争力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精简业务规模、减少库存、按需生产等措施,使盈利状况逐渐企稳并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市场份额环比提升 [3] - 公司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升级为"在中国,为世界",提升在华出口业务竞争力 [4] 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全球销量超过600万辆,其中美国销量约270万辆,在华销量约180万辆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经历2023年第一至第三季度亏损后,第四季度成功扭亏为盈 [3] - 2024年五菱品牌出口达22.5万辆(同比增长6.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4万辆(同比增长72%) [5]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攀升,外资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创新前沿阵地,在电动智能化转型速度和技术竞争力方面远超预期 [4] - 外资整车厂商在中国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关税、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 [5] 电动化转型 - 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贡献创历史新高,加速电动化转型 [3]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关键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3] - 中国在整车、零部件、供应链、基础设施等方面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 [4]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拓宽加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3] - 公司将与合资伙伴上汽集团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探索2027年以后的合作新篇章 [5] - 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被视为保持公司全球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4]
谁能接过复兴雷诺的接力棒?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6 09:2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卢卡·德·梅奥宣布卸任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 将于2025年7月15日正式离职 下一步将担任开云集团首席执行官 [2] - 梅奥的离职消息突然 给雷诺电动化转型 Alpine品牌重塑及与日产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2] - 雷诺已开始物色新任首席执行官 可能内部提拔或外聘 法国政府将参与人选确定 [2][10] 公司历史业绩与转型 - 梅奥2020年接任时 雷诺面临严重危机 2019年亏损1.41亿欧元 2020年亏损扩大至80亿欧元 [3] - 梅奥推出"Renaulution"5年战略 将重心从销量转向价值创造 推动电动化转型与品牌重塑 [4] - 雷诺业绩显著改善 2022年亏损收窄至3.54亿欧元 2023年实现净利润21.98亿欧元 2024年净利润7.52亿欧元 汽车业务净财务状况达71亿欧元 [5] 战略实施与业务发展 - 梅奥推动雷诺5 E-Tech电动车型成为欧洲市场黑马 复兴Alpine品牌并参与F1赛事 [4] - 雷诺与中国企业建立广泛合作 包括东风 吉利 宁德时代等 梅奥主张欧洲应向中国学习电动化经验 [8] - "Renaulution"战略进入第三阶段 目标转向科技 能源和出行领域 [8] 行业影响与未来挑战 - 消息公布后 开云集团股价上涨11% 雷诺股价下跌8% 显示市场对雷诺未来信心受挫 [7] - 分析师认为梅奥离职是重大打击 雷诺面临行业竞争加剧 欧洲需求停滞及电动化转型压力 [7] - 继任者需处理三大挑战:巩固中国市场合作 持续支持Alpine品牌发展 维护与日产联盟关系 [9] 潜在继任者情况 - 主要候选人包括雷诺执行副总裁丹尼斯·勒沃特 Stellantis全球采购负责人毕高诚 [11] - 勒沃特为雷诺资深高管 曾执掌达契亚品牌 毕高诚有中国工作经验 负责Stellantis亚太业务 [11]
当奥迪、奔驰开始“倒车”
和讯· 2025-06-25 18:17
核心观点 - 奥迪、奔驰、宝马等跨国豪华车企集体推迟电动化转型计划,重新重视燃油车和混动技术 [4][6][1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是促使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 [4][8] - 传统车企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低(10%-17%),难以支撑全面转型 [10][11] - 混动技术成为新战略方向,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将形成纯电、混动、燃油三分天下的格局 [15][17][18] 战略调整 - 奥迪放弃2033年停售内燃机计划,延长Q7燃油版生产至2027年 [4][12] - 奔驰继续开发内燃机平台,暂停EQ品牌新车型 [12] - 宝马重启增程式电动系统开发 [16] - 车企采取"燃油+混动+纯电"并行策略,奥迪计划2025年推出10款插混车型 [15] 市场表现 - 奔驰2023年纯电销量18.5万辆(占比10%),奥迪16.4万辆(10%),宝马42.7万辆(17%) [10] - 宝马在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占比15%(约10万辆) [11] - 2024年5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维持在50%,燃油车仍占半壁江山 [13] 技术路线 - 混动市场份额已达40%,预计2025年插混份额将从30%提升至40% [17] - 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6%以上,电机功率密度超7000W/kg,较2020年提升近50% [18] - 专家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格局:纯电30%、混动30%、燃油40% [18] 行业趋势 - 欧盟环保法规和中国新能源车爆发(2021年渗透率突破10%)曾推动车企电动化承诺 [6] - 当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后,车企反而开始回调战略 [7] - 麦肯锡测算全面电动化需投入年营收15%-20%的资金,传统车企负担沉重 [11]
豪掷千金 美最大车企要“更美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5 09:31
通用汽车本土化投资计划 - 公司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0亿美元扩大美国本土生产规模 涉及密歇根州 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的3家工厂 [2] - 投资旨在规避美国汽车关税 反映跨国车企增加美国投资的趋势 [2] - 首席执行官表示将继续坚持美国本土制造 支持就业并提供多元化产品 [2] 通用汽车本土化现状 - 2024年在美国销售268.93万辆汽车 同比增长4.3% 保持销量冠军地位 [3] - 本土化率仅52% 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30%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组装 18%从其他国家进口 [3] - 部分小型跨界SUV严重依赖墨西哥和韩国进口 如雪佛兰探界者 开拓者和创酷 [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 加拿大和墨西哥组装车辆适用15%税率 [4] - 钢铁和铝征收50%关税 预计将使公司损失40-50亿美元 [4] - 公司计划通过增加本土生产抵消至少30%关税影响 [4] 投资分配与产能调整 - 将墨西哥生产的雪佛兰开拓者和探界者转移至美国工厂生产 [5] - 密歇根州闲置工厂改造生产燃油SUV和皮卡 2027年投产 [5] - 到2027年每年在美国组装超过200万辆汽车 [5] 墨西哥产能调整 - 墨西哥是主要生产基地 2024年产量84.2万辆 [6] - 经济部长表示工厂不会关闭或裁员 探界者将继续生产供应北美以外市场 [7] - 墨西哥2024年生产399万辆乘用车 80%出口美国 [7] 加拿大产能调整 - 加拿大安大略省工厂从三班制缩减为两班制 影响约700名员工 [7][8] - 减少向美国出口 重新定位为加拿大市场生产 [7][8] - 美国印第安纳州工厂新增250个岗位 提高皮卡产量 [8] 生产重点转向燃油车 - 密歇根州工厂原计划生产电动皮卡 现改为生产燃油SUV和皮卡 [9] - 堪萨斯州工厂推迟电动车型生产 改为生产燃油版探界者 [9] - 田纳西州工厂将同时生产燃油和电动车型 [9] 政策环境变化 - 特朗普政府撤销多项电动汽车政策 鼓励燃油车生产 [9] - 撤销加州"禁燃令"和放宽燃效标准 [9][10] - 公司曾反对加州燃油车禁售令 认为电动化转型面临挑战 [10] 电动化战略调整 - 采取更务实灵活策略 稳住燃油车基本盘保证现金流 [11] - 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4% 达3.2万辆 [11] - 电动车型仍集中在密歇根州工厂生产 [11]
奥迪,撑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06-23 17:04
奥迪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正式撤回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不再设定燃油车终止时间,将继续生产燃油车型至2035年甚至更久[1] - 公司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持燃油、混动、纯电三条技术路线并行[1] - 奔驰和宝马也调整了全面电动化计划,BBA三大德系豪华车企均发生集体转向[2] 财务表现与市场困境 - 2024年奥迪总营收645亿欧元同比下降7.6%,营业利润39.03亿欧元同比大跌37.8%,营业利润率6%下降3个百分点[3] - 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下滑11.8%至167万台,欧洲和美国市场交付量分别下滑11.1%和14%[9] - 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0.9%至65万辆,与宝马奔驰差距拉大至10万辆级[9] 电动化转型挑战 - 2022-2023年奥迪纯电动车全球销量分别为11.82万辆和17.8万辆,在总销量占比不足10%[5] - Q6 e-tron 2024年交付量仅1.5万辆,在纯电动车型中占比不到10%[5] - 布鲁塞尔电动车工厂关闭导致2023年5.3万辆电动车产能损失,占全年交付量约30%[9] 中国市场问题 - 奥迪在华电动车型表现惨淡,Q4 e-tron全年仅售1.5万辆,Q2L e-tron月销不足百台[9] - 双合资公司结构失衡,一汽奥迪占比超93%,上汽奥迪未能成为新增长引擎[14] - 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定价虚高问题突出,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接受度下降[10] 改革措施 - 计划2030年前累计削减80亿欧元材料成本和100亿欧元人力成本[13] - 新车型开发周期将缩短一半至36个月,目标2030年实现11%-13%利润率[13] - 2025年在中国推出8款新车型,包括Q6L e-tron和搭载华为ADS的A5L[14] - 多款车型大幅降价促销,Q5L最高降幅达39%,Q7入门款低至45.99万元[15] 管理层变动 - 前CEO杜斯曼因CARIAD软件研发滞后等问题被罢免[6] - 新任CEO高德诺上任后推行中国市场换帅、更换全球设计主管等系列改革[7] - 2023年尝试的"偶数命名电动车型"规则因市场负面反馈于2024年2月取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