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陈茂波:多举并措进一步深化京港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20:37
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国际化平台的角色 - 善用香港“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助力北京企业“走出去” [1] - 香港股票和债券市场为内地企业提供重要筹融资平台支持其海外发展 [1] - 近230家北京企业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13万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约四分之一筹资额约3万亿港元 [1] - 香港提供世界一流对接国际的专业服务包括贸易筹融资、供应链管理、税务规划及合规咨询 [2] - 香港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统筹资源支持内地企业出海并动员香港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2] 香港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 通过金融加大对创科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香港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约2300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和私募资金生态为创科产业提供支持 [3] - 香港持续更新上市规则让生物科技公司、硬科技公司等更容易在香港上市筹融资 [3] -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科技企业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已投资130多个项目 [3] - 北京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可借助香港平台获得全链条资金支持 [3] 京港绿色金融合作 - 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并发展潜力巨大的业务 [4] - 去年通过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持续债务额达800多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一 [4] - 国家绿色转型每年所需投资额以万亿美元计相关筹融资发展空间巨大 [4]
货币锚定高质量:A股结构性机遇与投资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11-12 20:29
宏观经济与政策框架 - 中国央行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定调为“适度宽松”与“内涵式发展” [1]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5.2%,全年增长目标为5%左右 [3]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增速保持在8%以上,强调信用精准滴灌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将突破12万亿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3] 实体经济融资支持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使企业发债成本显著下降 [3]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6.1万亿元,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71.1万亿元,破解中小主体融资约束 [3] - 接近4万亿元的结构性工具精准赋能“五篇大文章” [3][7] - 养老产业贷款增速近60%,成为新的增长极 [3] 金融市场与外资动向 - 美联储降息后,新兴市场ETF单周资金流入达17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企稳降低外资对冲成本 [4] - 贝莱德将中国股票列为战术性“超配”,摩根士丹利上调A股目标价并建议高配 [4] - 万得全A估值处于18.68倍,处于全球中等水平,为价值重估提供安全垫 [6] - 北向资金一季度增持科技板块(尤其是半导体设备)超169亿元 [6] 重点行业与投资机遇 - 科技相关领域贷款增速超10%,DeepSeek引发全球AI资产重估 [6] - 绿色金融领域通过碳减排工具优化与碳核算规则制定,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6] - 消费板块受益于“宽信用”带来的内需提振,富达基金将其列为重点关注领域 [7] - 投资应聚焦三大方向:科技创新优质企业、高股息消费龙头、绿色金融相关标的 [7] 创业与投资策略 - 创业者应聚焦政策支持的“轻资产、高增长”领域,如AI应用、绿色技术 [7] - 融资策略上应把握企业债融资便利化趋势,合理搭配债权与股权融资 [7] - 资产配置可参考外资机构“超配A股”策略,利用美联储降息周期优化全球资产组合 [7] - 金融资源正从“规模扩张”向“效率提升”转型,推动长期发展逻辑重塑 [9]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十五五”将聚焦催生新质生产力 引导资本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18:38
市场改革成效 - 股票市场总市值突破60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40% 位列全球第3位 [3] - 股票成交额54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96% 位列全球第4位 [3] - 债券托管量19.1万亿元 增长44% 是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 [3] - 基金市场总市值4.2万亿元 成交额133万亿元 分别增长359%和221% [3] 科创板发展 - “十四五”时期新增上市公司379家 总市值约10万亿元 [3] - 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 [3] - 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 21家有核心产品上市 16家营业收入超1亿元 [3]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 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3] 上市公司质量与回报 - 沪市公司营业收入 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8%和4.6% [4] - 沪市公司分红回购金额超7.6万亿元 占全市场分红总额7成以上 增长51.2% [5] - 分红回购规模相当于同期股票融资额的2.3倍 [5] - 披露资产重组1061单 重大资产重组114单 2025年以来同比分别增长11%和78% [4] 投资生态建设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1万亿元 年均增长35% [5] - “十四五”时期新编指数约3500条 [5]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增长47% 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 [5] - 引导投资者参与网络投票65万余人次 参与人数较开通前提升11倍 [5] 对外开放进展 - 沪港通累计成交103万亿元 增长288% [6] - 新增10家公司完成GDR发行 累计融资33.5亿美元 [6] - 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6] - 推动股票ETF纳入沪港通标的 实现沪港 中新 中巴等ETF互挂 [6] “十五五”规划重点 - 优化发行上市 再融资 并购重组等关键制度 引导资本投向前沿技术 先进制造和未来产业 [1][7] - 培育理性投资 价值投资 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1][7]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强化分红回购 [1][7]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拓展跨境投融资渠道 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 [1][7]
(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会的圣火,在南粤大地画了一个圈
中国新闻网· 2025-11-12 18:37
十五运会与大湾区融合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由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联合承办,象征三地深度交融 [1] - 赛事包括历史上首个跨境公路自行车赛,选手车轮走过的路面记载着三地协同发展的印记 [3] 基础设施与“一小时生活圈” - 港珠澳大桥自2018年10月开通至今年10月22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旅客超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1942万辆次 [3]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推动下,经港珠澳大桥查验的港澳单牌车总量已超548.65万辆次 [3] -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等铁路实现“四线贯通”,形成全长258公里横贯大湾区东西向的主通道 [5] - 广深铁路开行列车平均每13分钟一趟,最短发车间隔压缩至5分钟,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 [5]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开启“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香港国际机场在内地城市添设城市候机楼 [5] 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第一 [6] - 大湾区形成以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和河套、横琴创新极点为主体的“两廊两点”架构体系 [6] - 区域拥有2家国家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组成的梯次衔接实验室体系 [6] - 全运会展示多项科技创新,如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安检设备、精准室内定位技术等 [8] - 评论认为大湾区已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且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产业生态,能快速响应复杂需求并形成组合创新 [8] 文体旅融合与岭南文化 - 全运会期间19座办赛城市将“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雕琢文、体、交、旅深度融合的特色产品 [10] - 赛事融入地方特色,如茂名定向比赛邂逅“荔枝红”,佛山融合太极拳与醒狮等非遗元素,梅州承办五人制足球赛 [10] - 粤港澳三地在粤剧、醒狮、武术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展现同根同源的文化气韵 [9]
“十四五” 马可波罗控股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再添新篇
央广网· 2025-11-12 17:59
公司核心成就 - 马可波罗控股自主研发的“环境友好型建筑陶瓷绿色低碳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轻工业“十四五”先进科技创新成果》[1][3] - 该项目技术成果同时被收录于《轻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目录(2025版)》[1][5] - 此次入选是对公司长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耕低碳技术创新的充分肯定[5] 项目技术细节 - 项目通过对生物质能在建陶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3] - 项目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效实现建筑陶瓷制造的节能减排[3] - 针对球磨、喷雾制粉、烧成三大关键耗能工序进行装备智能化升级与低碳化改造,显著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3] 行业背景与未来规划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轻工业“十四五”先进科技创新成果》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先进技术推广与应用[3] - 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5][6]
景顺投资黄婉君、国泰海通郭中宝、华夏基金徐猛、易方达庞亚平热议:借道ETF捕捉中国新经济投资机遇
新浪证券· 2025-11-12 17:56
指数开发与创新趋势 - 未来指数开发将更具创意,从传统市值或因子加权模型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作为选股条件[3] - 指数调整与构建过程将更加多元化,使指数更贴近投资者心中的科技感[3] ETF的市场定位与功能 - ETF是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应成为境外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接口和投资平台[5] - ETF能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便捷的配置通道[5] - ETF作为资本市场开放与科技产业协同的重要抓手,正成为连接中国经济新动能与全球投资者的桥梁[11] 中国市场投资机遇 - 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高企[7] - 硬科技主题ETF能够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促进中国创新产业与境内外资本的良性互动[7] - 持续通过指数产品搭建产业与投资者的桥梁,有助于构建国家战略与行业生态融合的长远发展格局[9]
香港,又到了“拼经济”的时候?
虎嗅APP· 2025-11-12 17:48
香港经济战略转向 - 香港政策重心从安全至上转向发展优先,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 [2][3] - 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显示其角色从“矛盾前线”转变为“调解前线”,旨在增强国际对话桥梁作用 [2] - 2024年香港经济增长率为2.5%,低于2023年的3.2%,2025年预测普遍在2%至3%之间 [2] 传统支柱产业挑战 - 贸易和金融服务各占GDP约20%,但传统优势面临挑战 [4] - 转口贸易地位削弱:2004年失去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地位,2024年跌至全球第11位,而深圳港和广州港分列第4和第6位 [5] - 金融业吸金能力强但就业吸纳能力弱,导致社会流动性差、贫富差距扩大 [5] - 中国内地保税区、自贸区等开放水平提升,减弱香港转口贸易优势 [5] 科技创新产业短板 - 香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1.11%(2023年),远低于美国(3.59%)、韩国(4.85%)和日本(3.41%) [12] - 上市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仅3.8%,对比华为(20.8%)和大疆(15%)明显不足 [12] - 研发投入中高等教育机构占55.5%,企业和政府仅占39.3%和5.2%,成果转化机制薄弱 [12] - 本土制造业比重不足1%,缺乏产业配套和高成本环境抑制科创发展 [12] 北部都会区与深港合作 - 香港将发展重心转向“北部都会区”,重点布局创新科技产业,依托深圳产业链优势 [13][14]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香港园区87公顷、深圳园区300公顷,预计全面完成后每年贡献经济520亿元,创造5.2万个就业岗位 [15] - 未来5年每年发行政府债券1500亿至1950亿元用于北部都会区建设 [15] - 深港合作从单向技术转移转向互补融合,例如香港高校科研与深圳高端制造结合 [18] 区域融合与结构性变化 - “粤车南下”政策推进粤港互联互通,首批开放广州、珠海、江门、中山4市 [16] - 香港人口连续数年流失,21万内地高才流入,占总人口2.7%,预示人口结构和新资本置换趋势 [21] - 特首顾问团新增内地科技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反映香港与内地经济关联深化 [21]
支持各类优质并购案例加快落地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1-12 17:44
上交所对并购重组的支持与展望 - 上交所支持各类优质并购案例加快落地,致力于打造适配科技创新和外资需求的并购重组制度环境 [1] - 后续将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优化完善规则体系,落实好“并购六条”政策 [4] 当前并购市场活跃度与趋势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交易超过10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15单,同比增长138% [1] - 重大资产重组中,半数为科技类并购,同比增长287%,标的资产集中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传统产业公司正通过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资产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或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1] 并购市场的双向流动与国际投资者机会 - 并购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技术市场,并“引进来”通过并购引入外资完善治理 [3] - 新战投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外资已累计参与沪市十余单股份发行 [3] - 国际投资者可通过提前布局科创板等A股科技公司分享科技创新红利,或前瞻性布局有转型意愿的传统产业公司把握低估值红利和价值重估机遇 [3] 上交所提升服务与吸引优质资产的举措 - 上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300家,总市值超过60万亿元,是中国蓝筹企业聚集地和科技创新企业重要上市地 [4] - 交易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机构,开设并购课程、总结案例、编制手册以提升实操水平,并引导上市公司加强与全球投资者沟通 [5] - 交易所将深化全球资本市场合作,优化完善包括并购重组在内的服务体系,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 [3][5]
第二十八届京港洽谈会在港举行 项目签约额逾77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1-12 17:13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八届京港洽谈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主题为“京港携手 联通世界”[2] - 大会促成29个项目签约,涉及金额达77.745亿美元[1] - 签约项目涵盖科技服务、商业服务、金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1个重点合作领域[1] - 活动设置开幕式、主题推介及13场专题推介等环节,吸引京港两地政府机构、商协会及企业界人士800余人参会[2] 京港合作基础 - 截至去年底,香港在北京累计实际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占北京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5%[2] - 香港累计在京设立外资企业总数超过1.4万家,占同类企业总数超过35%[2] - 北京在香港累计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0亿美元,在香港上市企业超过270家[2] 未来合作方向 - 合作将聚焦科技创新协同,携手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2] - 合作将聚焦经贸投资互动,共同开辟合作发展新空间[2] - 合作将聚焦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制度型开放效能[2] - 合作将聚焦拓展全球市场,携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2] - 鼓励更多北京企业落户北部都会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2]
景顺投资黄婉君:境估值洼地与创新驱动并行,中国资产正迎境外长期资金机遇
新浪证券· 2025-11-12 17:04
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与看法 - 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持续高涨,认为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估值具备吸引力,投资价值显著 [1] - 境外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更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与长期成长潜力 [3] - 投资者心态趋于稳健,更加重视公司质量、成长性与可持续性 [3] 中国市场对境外资金的吸引力 - 中国市场的关键在于稳定性与持续性,若能维持稳定趋势,境外资金流入将会加快 [3] - 许多海外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国股市的表现与波动水平 [3] - 建议在产品层面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如推出指数期货、ETF期货及期权类避险工具,以帮助投资者降低系统性风险,提升中国市场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3] 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机遇 - 中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型 [3] - 创新领域如人工智能与半导体具有巨大潜力 [3] - 境外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认知仍需加深,建议加强与境外专业投资机构的深度沟通,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的真实进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