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

搜索文档
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70% 福田汽车持续锚定 “双碳” 与“全球”战略
中国经营报· 2025-05-08 13: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70% [1] - 2024年总销量61.4万辆,连续多年行业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98%,海外出口15.3万辆,连续14年保持第一 [1] 新能源与ESG战略 - 首次发布ESG报告,聚焦"双碳"战略,推动绿色转型 [1][4] - ESG投入短期内增加成本,但长期提升竞争力,支持全球化发展,如研发投入、成本优化等 [3] -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乐观,预计2024年渗透率达25%~30% [5] 技术创新 - 技术路线包括纯电、混动、氢燃料,自主研发三电系统,混动技术节能10%以上,加速性能提升30% [7] - 氢燃料技术突破,300kW发动机效率达63%,-35℃极寒启动,质量功率密度811W/kg [7] - 2024年研发投入21.2亿元,制定国标21项,申请专利634件,累计专利超7000项,新能源专利超1000项 [8] 生态与全球化布局 - 补能生态建设覆盖充电、氢能、换电、微电网,计划投建100个场站、2000个充电桩,充换电量增长1.2亿度 [8] - 海外战略分三阶段:1.0贸易、2.0产业化、3.0全球化,目前向2.0过渡,计划在八大核心市场布局 [10][11] - 国际化目标:2025年海外团队5000人,2027年达1万人,外籍员工占比50% [11] 战略方向 - 坚持"全面新能源化、智能化、国际化",目标2050年全价值链碳中和 [11]
伟星股份(002003)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2:48
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同比增长22.32%,国际业务表现好于国内业务,拉链业务增速略高于钮扣,织带业务基数小但保持不错增速 [1] 接单与行业格局 - 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终端消费不振,行业谨慎,公司短期接单有压力 [1] - 服饰辅料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关税变动加剧竞争,利于国际化企业,长期服装消费需求偏刚性,头部企业更具优势,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1] 应对措施 - 市场端加强与下游交流,评估影响,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其他市场,对接开发源头品牌,提升市场份额 [2] - 内部严控成本,加强货款管理,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2] 关税承担 - 公司与下游客户沟通应对贸易冲突危机,中美加征关税产业链上下游难完全消化,可能抬高美国服装终端零售价,美国关税暂停后续不确定性高 [3] 订单与生产 - 产品生产周期3 - 15天,受产能饱和度、订单量和客户需求影响,忙季交期延长,公司通过智能制造和柔性制造提升效率,订单能见度短 [4] 海外工业园 - 重视越南工业园发展,配置先进设备和中方骨干,保障水平将释放;孟加拉工业园进行技改升级 [5] - 国际化进程加速,海外产能爬坡,越南工业园产能利用率较2024年快速提高,订单趋势好,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显著提升 [5] 产品定价 -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依客户要求按材质、工艺、难度等定价 [6][7] - 产品性价比不错,下游品牌客户除价格外更重视研发能力、交期和服务等综合能力 [7]
TCL中环拟拓展海外组件销售 将适度增加BC技术研发投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0:58
公司业绩与行业现状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84.19亿元,同比减少51.95%,净利润亏损98.18亿元,主要因光伏行业下行周期及非理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急速下跌 [1] - 光伏行业进入周期底部,产能结构性调整加速,公司对市场竞争严酷性预判不足 [1]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出现抢装,但抢装结束后价格重回下行通道,长期看光伏仍是增量市场,去产能化是必然 [1] 行业供需与价格展望 - 当前行业库存水平健康,需求反映迅速影响价格,下半年抢装后需求将回归稳定并推动价格稳定 [1] - 行业通过协会平台建立厂商沟通机制,开工率预测和调整相对稳定 [1] - 中国及海外市场下半年均有需求机会,但中长期价格波动快,难以预测 [2] 硅片业务与成本优势 - 公司通过晶片细线化、晶体端研发转化及产能提升实现降本,最近半年效果显著 [2] - 公司硅片成本比行业第二、三梯队领先3%-5%,比第一梯队非硅成本领先2%-3% [2] - 电池组件是公司相对薄弱环节,2024年策略调整为产品多元化升级,叠瓦与半片并行,并发力BC产品 [2] 战略调整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未来几年仍以材料业务为主,但战略调整聚焦满足欧美市场需求,组件销售端重点扩展海外业务 [3] - 子公司Maxeon在BC业务上具备知识产权和跨代技术优势,公司计划适度增加研发投入,2025年一季度筹建2GW BC组件产线 [3] - 公司推动海外供应链独立化,与沙特PIF子公司合作建立海外最大晶体晶片工厂,加速全球化战略 [3]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公司光伏板块国内无新投项目规划,半导体材料板块保持正常资本开支,海外项目进展将影响后续支出 [4] - 2024年含汇票经营性净现金流39.5亿元(现金部分28.4亿元),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4.9亿元,尽管亏损但现金流持续为正 [4][5] - 2025年经营目标为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通过成本改善、市场价格应对及流动资产管控实现 [5]
长安汽车:公司简评报告:新能源效益改善,海外本土化进程加速-20250507
东海证券· 2025-05-07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年深蓝、阿维塔单车减亏,Q4盈利动能加速释放;2025Q1业绩同比增长;海外本土化建厂进程稳步推进,产品谱系加速铺开;调整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1597.22亿元,同比+5.58%,归母净利润73.21亿元,同比 - 35.37%,扣非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 - 31.59%;发布2025年一季报,营收341.61亿元,同比 - 7.73%,归母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 + 16.81%,扣非归母净利润7.83亿元,同比 + 601.31% [2] 公司研究 - 2024年深蓝、阿维塔单车减亏,Q4盈利动能加速释放:营收上,新能源品牌放量使整车销量及单车价值同比提升;毛利率上,2024Q4达16.20%高于全年,较Q3环比 + 0.5pct;期间费用率同比 - 0.16pct,Q4各费用率有不同变化;投资收益上,阿维塔全年单车净亏损收窄,Q4盈利修复带动投资收益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2024Q4同环比大幅增长 [5] - 2025Q1业绩同比增长:营收上,销量同环比有增减,三大新能源品牌同比增环比降,单车价值同环比下滑;毛利率13.86%,同环比有变化;期间费用率同比 - 3.34pct,各费用率有不同变化;投资收益环比 - 25.11%,对联合营企业投资收益环比 - 51.66%;随着新车型上市,Q2业绩释放可期 [5] - 海外本土化建厂进程稳步推进,产品谱系加速铺开:已建成9个KD工厂,泰国罗勇工厂预计2025年5月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翻倍,计划导入深蓝S05;未来加速五大海外区域本地化布局,全球布局市场容量扩展;未来五年推出45款全新产品,新能源占比超80% [5] - 投资建议:调整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48/109.22/135.31亿元,对应EPS为0.85/1.10/1.36元,对应PE分别为15X/11X/9X;维持“买入”评级 [5][6]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 2022 - 2027年主营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每股盈利、ROE、PE等指标有相应数据及同比增速 [7] 附录:三大报表预测值 - 给出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估值倍数等数据 [8]
长安汽车(000625):公司简评报告:新能源效益改善,海外本土化进程加速
东海证券· 2025-05-07 19: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及2025Q1业绩有不同表现,新能源品牌发展良好且海外本土化进程加速,调整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报告日期为2025年05月07日,收盘价12.41元,总股本991,409万股,流通A股/B股为826,073/164,161万股,资产负债率59.69%,市净率1.53倍,净资产收益率(加权)1.75,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16.35/11.32元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年报营收1597.22亿元,同比+5.58%,归母净利润73.21亿元,同比 - 35.37%,扣非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 - 31.59%;2025年一季报营收341.61亿元,同比 - 7.73%,归母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 + 16.81%,扣非归母净利润7.83亿元,同比 + 601.31% [4] 2024年情况分析 - 营收上,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放量使整车销量及单车价值同比提升;毛利率上,2024Q4达16.20%高于全年(14.94%)且较Q3环比 + 0.5pct;期间费用率同比 - 0.16pct,Q4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有不同变化;投资收益上,阿维塔全年单车净亏损收窄至5.46万元,同比减亏60.53%,Q4盈利修复带动投资收益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上,2024Q4同环比 + 158.92%/+400.13%,扣非后同环比 + 435.21%/+77.04% [4] 2025Q1情况分析 - 营收上,总销量同环比 + 1.89%/-9.45%,三大新能源品牌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并表单车价值同环比下滑;毛利率为13.86%,同环比 + 0.55pct/-2.34pct;期间费用率同比 - 3.34pct,各费用率有不同变化,财务费用同环比下降因汇兑收益及利息收入增加;投资收益环比 - 25.11%,对联合营企业投资收益环比 - 51.66%,随着新车型上市Q2业绩释放可期 [4] 海外布局情况 - 已在海外建成9个KD工厂(可利用产能26万辆),泰国罗勇工厂预计2025年5月投产,首期年产能10万辆,二期扩建后20万辆,计划导入深蓝S05;未来将加速五大海外区域本地化布局,全球布局市场容量从3000万辆扩展到5000万辆,未来五年面向全球推出45款全新产品,新能源占比超80%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48/109.22/135.31亿元(原2025/2026年预测分别为68.85/96.62亿元),对应EPS为0.85/1.10/1.36元(原2025/2026年预测分别为0.69/0.97元),按2025年5月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5X/11X/9X [4][5]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A - 2027E各项目有详细预测,还给出了主要财务比率、估值倍数等数据 [7]
联影医疗(688271):国内招投标回暖,海外业务加速拓展
国信证券· 2025-05-07 19: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6][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受医疗设备招投标延缓影响业绩承压,25Q1随市场回暖业绩同比复苏 [1][9] - 分产品线看,2024年设备销售收入下降,RT业务逆势增长,维修服务业务快速增长 [2][14] - 分地区看,2024年国内市场收入承压,海外市场收入增速亮眼且占比提升 [2][16] - 2024年公司毛利率稳定,费用率有所提升,主要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海外业务拓展 [3][21] - 国内招投标回暖带动业绩复苏,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3][24]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3.00亿元(-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8%),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39.32%),24Q4单季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下降,主要系医疗设备行业整顿与设备更新政策节奏影响 [1][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26.09%),随着招投标市场回暖,业绩实现同比复苏 [1][9] 产品线情况 - 2024年设备销售收入84.45亿元(-14.9%),其中CT/MR/MI/XR/RT产品线收入分别同比-25%/-3%/-16%/-23%/+18%,RT业务实现逆势增长 [2][14] - 维修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13.56亿元(+26.8%),收入占比达13.2%(+3.8pp),主要得益于终端装机量的持续提升 [14][16] 地区情况 - 2024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76.6亿元(-21.3%),主要系受行业整顿和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时间较长的影响有所承压 [2][16] - 海外市场收入22.2亿元(+32.3%),增速亮眼,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至21.6%(+6.9pp),主要系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增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了订单达成率和转化率 [2][16] 财务指标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48.54%(+0.06pp),基本维持稳定 [3][21] - 销售费用率17.70%(+2.19pp),管理费用率5.40%(+0.48pp),研发费用率17.10%(+1.95pp),财务费用率-1.09%(+0.21pp),四费率39.11%(+4.84pp),销售、研发费用率提升较多 [3][21] 投资建议情况 - 考虑行业整顿以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导致招投标延缓的影响,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3][24]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120.4/137.7/155.3亿元(原2025、2026年为131.6/157.3亿元),同比增速16.9%/14.4%/12.8%,归母净利润17.0/20.8/23.3亿元(原2025、2026年为23.0/28.1亿元),同比增速34.9%/22.0%/12.0%,当前股价对应PE = 64/53/47x [3][24]
联影医疗(688271):国内招投标回暖 海外业务加速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5-07 16:3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3 00亿元(-9 73%),归母净利润12 62亿元(-36 08%),扣非归母净利润10 10亿元(-39 32%)[1] - 24Q4单季营收33 46亿元(-15 90%),归母净利润5 91亿元(-35 09%),扣非归母净利润5 46亿元(-34 67%)[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 78亿元(+5 42%),归母净利润3 70亿元(+1 87%),扣非归母净利润3 79亿元(+26 09%)[1] 产品线分析 - 2024年设备销售收入84 45亿元(-14 9%),其中CT/MR/MI/XR/RT产品线收入分别同比-25%/-3%/-16%/-23%/+18%[1] - 维修服务业务收入13 56亿元(+26 8%),主要得益于终端装机量持续提升[1] 地区表现 - 2024年国内市场收入76 6亿元(-21 3%),主要受行业整顿和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时间较长影响[2] - 海外市场收入22 2亿元(+32 3%),收入占比提升至21 6%(+6 9pp),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增强全球竞争力[2] 财务指标 - 2024年毛利率48 54%(+0 06pp),基本稳定[2] - 销售费用率17 70%(+2 19pp),管理费用率5 40%(+0 48pp),研发费用率17 10%(+1 95pp),财务费用率-1 09%(+0 21pp)[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20 4/137 7/155 3亿元,同比增速16 9%/14 4%/12 8%[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 0/20 8/23 3亿元,同比增速34 9%/22 0%/12 0%[3]
1191万股,泡泡玛特突遭“清仓式”减持!基金到期出逃背后:全球化红利能否顶住资本寒流?
金融界· 2025-05-07 11:17
减持事件分析 - 泡泡玛特近期遭遇三次大规模减持,合计抛售1191万股,占总股本约0.9%,套现总额达22.64亿港元 [1] - 减持价格区间为187.99-192.95港元/股,较早期投资机构蜂巧资本的入股成本17-20港元/股浮盈超8倍 [2] - 减持主因或为蜂巧资本旗下私募基金到期退出,而非对公司基本面的否定 [2] 市场反应 - 减持后股价表现反常:首笔减持后股价仅微跌0.3%,次日大涨4.7%;三笔减持后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6.3% [2] - 第三笔减持后成交量放大30%,显示市场承接力强劲 [2] - 港股历史上类似案例(美图、三生制药)显示基金减持后股价往往迎来修复性上涨 [3] 基本面表现 - 2024年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240%,东南亚市场增长超450%,欧洲市场增长超300% [3][4] - 2023年海外收入达10.66亿元,同比增长134.9%,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16.9% [4] - 海外门店数达80家(较2023年底增长45%),机器人商店突破200台,DTC渠道占比超70% [4] 全球化战略 - 通过越南、印尼海外工厂降低关税与运输成本 [5] - 针对不同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欧美市场推大尺寸MEGA系列,东南亚市场推平价MINI系列 [5] - 海外市场渗透率从2022年不足3%提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5.2% [5] 估值分歧 - 当前动态PE约30倍,低于海外龙头Funko(45倍)但高于A股同行奥飞娱乐(20倍)、名创优品(25倍) [6] - 看多派给予2025年40倍PE目标价280港元,看空派担忧海外竞争加剧 [6] - 市场关注二季度海外新店开业数据和MEGA系列预售情况 [6] 长期价值 - 全球化红利、IP矩阵跨文化复制能力和行业龙头地位构成公司"价值锚点" [7] - 头部IP如SKULLPANDA、THE MONSTERS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4] - 与三丽鸥、迪士尼的联名款盲盒成为"爆款制造机" [4]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 | 复宏汉霖:勇闯“无人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07 00:44
公司业绩与上市历程 - 创新药研发通常需10年时间及上亿美元投入,行业普遍面临长期亏损压力[1] - 2019年公司借助港交所18A政策上市,成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1] - 2023年公司实现5.46亿元净利润,成为18A首家通过产品销售盈利的企业[1]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3%至8.20亿元,表现超市场预期[1] 差异化创新战略 - 早期布局生物类似药市场,后转向全球创新转型以应对同质化竞争[3] - 开发全球罕见的靶向PD-L1的ADC药物HLX43,进入临床阶段并探索5项实体瘤适应症[3][4] - 在PD-1赛道选择小细胞肺癌适应症,HER2靶点聚焦胃癌,汉斯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ES-SCLC的PD-1产品[5] - HLX22联合疗法有望成为全球首款HER2阳性胃癌一线治疗药物[5] 全球化布局与商业化成果 - 2024年全球完成25项上市注册申请,获17项批准,覆盖50多国及75万患者[1][6] - 汉斯状在欧盟通过上诉获10年市场独占期,成为该地区"首个且唯一"产品[1][6] - 东南亚市场突破:汉斯状在印尼上市,泰国及柬埔寨推进商业化[6] - 建立美国、欧盟、日本等六大目标市场,全球化定位为核心战略[6][8] 研发与生产体系 - 上海松江生产基地通过美国FDA多次严格检查,合格率100%[7] - 运用AI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透明质酸酶开发从18个月压缩至5个月[7] - 构建TCE平台推进三抗TCE开发,并成功优化二代透明质酸酶Henozye[7] - 与雅培、欧加隆等建立合作,形成糖编辑疗法及ADC领域的全球研发网络[7] 行业影响与合作伙伴评价 - 公司商业化能力获券商认可,创新转型持续兑现[1] - 印尼KGbio称赞其临床策略高效可靠且注重药物可负担性[6] - 全球合作模式强调生态系统协作共赢[7]
玲珑轮胎系列三十三-财报点评:成本及需求波动压制盈利,静待海外工厂释放新增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5-06 23:57
| 玲珑轮胎系列报告回顾 车中旭霞 | | --- | | 公司深度报告: | | 《玲珑轮胎(601966.SH)深度三:从国际领先胎企视角展望玲珑轮胎长期成长性》-2024-04-23 | | 《玲珑轮胎(601966.SH)深度二:从国际轮胎企业发展经验看玲珑》-2019-08-21 | | 《玲珑轮胎(601966.SH)深度一:产能配套齐发力,进军国际轮胎巨擘》-2018-08-16 | | 公司跟踪报告: | | 《玲珑轮胎(601966.SH):底部已现,下半年有望量利双增》-2022-07-04 | | 《玲珑轮胎(601966.SH):国内第六大基地立项陕西,全球"7+5"战略推进》-2021-06-15 | | 《玲珑轮胎(601966.SH):反倾销初裁税率优于预期,零售配套齐头并进》-2021-01-05 | | 《玲珑轮胎(601966.SH):短期挑战不改长期逻辑,全球化布局提速》-2020-05-20 | | 《玲珑轮胎(601966.SH):升级发展战略,剑指全球前五》-2020-03-30 | | 《玲珑轮胎(601966.SH):持续增持,继续看好国际化下公司长期发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