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布局

搜索文档
融捷股份(002192) - 002192融捷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8:18
产能情况 - 锂矿采选业务采矿产能为 105 万吨/年,选矿产能为 45 万吨/年 [2] - 原 250 万吨/年选矿扩产项目,2024 年取得进展,筹备在矿山原址新增 35 万吨/年选矿产能,其余产能尚在选址论证 [2][5] - 锂盐业务合并范围内产能为 4800 吨/年,联营锂盐企业锂盐产能规划 4 万吨/年,已建成 2 万吨/年 [2] 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61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5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8289 元/股 [2] - 2025 年一季度在锂价下跌情况下营收增长 15%,原因是原矿外运委托加工业务开展,锂精矿产销量增加 [9] 股价相关 - 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情绪、市场供求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将聚焦主业提升竞争力 [2][3] - 公司基本面及业绩属中游,但股价表现倒数第一,公司称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会做好市值管理 [7] 盈利增长点 - 2025 年委外选矿增加锂精矿产销规模,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预计 2025 年建成 [4] 未来三年规划 - 稳步提升现有业务核心竞争力,提高营收和盈利能力,如夯实锂资源护城河、把握锂盐业务节奏、强化锂电池设备业务 [4] - 推动产业链完善和新项目建设,如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产、推进矿山选矿扩产、实施兰州负极材料业务 [4] 行业情况 - 受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锂矿及锂盐企业业绩大部分下滑,部分公司亏损,公司 2024 年度净利润保持盈利,业绩变动与行业一致 [5] - 中长期来看,锂电池材料行业有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 [7] 项目布局 -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专注高端产品,公司有完整产业链布局,可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和抵抗经营风险 [7] 风险管理 - 2024 年开展碳酸锂套期保值业务规避价格波动风险,2025 年扩大产销规模同时加强成本管理 [6][7] 同业竞争 - 自 2021 年 8 月 20 日起受托经营管理暂时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融捷集团计划自 2022 年 7 月 20 日起未来五年内彻底解决 [8] 新增矿源 - 目前公司暂无布局其他新增矿源的计划 [8]
云南铜业(000878) - 2025年4月28日云南铜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一季度报告解读会系列一)
2025-04-29 16:1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分析师会议、2025 年一季度报告解读会系列一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28 日 15:00 - 15:50,形式为线上电话交流 [1] - 参与人员包括中信证券、富国基金等机构人员,上市公司证券部负责人孙萍等 [1]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产品产量:生产阴极铜 34.89 万吨、同比增长 48.15%,黄金 5.80 吨、同比增长 95.63%,白银 128.48 吨、同比增长 54.31%,硫酸 138.72 万吨、同比增长 23.61%,铜精矿含铜 1.39 万吨、同比下降 15% [1] - 财务数据:一季度末资产总额 492.56 亿元,资产负债率 62.39%;实现营业收入 377.54 亿元、同比增长 19.71%,利润总额 9.22 亿元、同比增长 14.11%,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5.60 亿元、同比增长 23.97%,基本每股收益 0.2793 元、同比增长 23.97% [1] 问答交流 应对冶炼加工费下降措施 - 战略布局“数智转型、做大资源、做精矿山、做优冶炼、做实再生(铜)、做细稀散(金属)”,加大城市矿山、稀散金属提取 [1][2] - 2025 年聚焦极致经营,推进铁血降本,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 [2] - 加大副产品硫酸、硒、碲、铂、钯、铼等利润贡献度,提升综合竞争力 [2] 硫酸销量及价格情况 - 硫酸是铜冶炼副产品,受区域因素影响价格不同,今年一季度主要地区硫酸均价同比上涨 [3] 出售资产对利润影响 - 2024 年 12 月转让西南铜业王家桥厂区部分固定资产及存货,标的资产评估值 23,950.48 万元,挂牌底价 23,986 万元,最终成交价格 44,700 万元,对应公司资产成交价格 44,674.24 万元,增加 2025 年度净利润 1.82 亿元 [4] 应对加工费波动措施 - 加工费使用长单、现货等模式,进口铜精矿采取 TC/RC 结算,通过年度谈判、季度谈判等方式 [5] - 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谈判稳定长单供应量,保障生产有序开展 [5] 大股东资源注入可能性 - 2022 年 1 月云铜集团将凉山矿业 40%股权委托公司管理,2023 年 11 月承诺在 2026 年 11 月 29 日之前启动注入工作 [6][7] - 2023 年 6 月中国铜业将中矿国际 100%股权委托公司管理,避免同业竞争 [7] 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考虑 - 为优化铜冶炼产业布局,在四川省凉山州形成完整铜采、选、冶产业链,与凉山工投共同出资组建标的公司 [7] - 标的公司注册资本 50,000 万元,公司现金出资 30,000 万元持股 60%,凉山工投现金出资 20,000 万元持股 40%,已完成新设登记 [7] 对未来铜价走势看法 - 铜价受全球经济走势、供需关系、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市场投机行为等多重因素影响 [7]
图南股份(300855):需求短期波动但盈利稳定 新项目转固迎来新成长期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6
财务表现 - 24A实现营收12.58亿,同比减少9.16%,归母净利润2.67亿,同比减少19.17%,扣非归母净利润2.67亿,同比减少15.67% [1] - 24Q4营收1.78亿,同比减少44.2%,环比减少48.87%,归母净利润0.09亿,同比减少87.22%,环比减少86.68% [1] - 25Q1营收2.86亿,同比减少18.33%,环比增长60.5%,归母净利润0.42亿,同比减少54.09%,环比增长368.49% [1] 业务结构 - 铸造高温合金收入4.2亿,同比减少33.3%,占比33.1%,变形高温合金收入5.2亿,同比增长18.4%,占比41.5% [2] - 其他合金制品收入1.6亿,同比减少10.2%,占比13.1%,其他业务收入0.9亿,同比增长70.6%,占比7.1% [2] - 内贸业务收入11.4亿,同比减少9.7%,占比90.6%,外贸业务收入1.2亿,同比减少3.8%,占比9.4% [2] 毛利率与净利率 - 24A销售毛利率33.93%,同比降低0.4pcts,销售净利率21.23%,同比降低2.63pcts [3] - 24Q4销售毛利率22.38%,同比降低7.67pcts,环比降低8.19pcts,销售净利率5%,同比降低16.82pcts,环比降低14.18pcts [3] - 铸造高温合金毛利率49.3%,同比提升3.7pcts,变形高温合金毛利率26.2%,同比提升1.6pcts [3] - 25Q1销售毛利率27.65%,同比降低11.21pcts,环比提升5.27pcts,销售净利率14.59%,同比降低11.37pcts,环比提升9.59pcts [3] 产能与投资 - 24年底固定资产7.7亿,同比增加1.2亿,在建工程1.2亿,同比减少0.5亿 [4] - 25Q1末固定资产8.4亿,环比增加0.6亿,在建工程0.6亿,环比减少0.6亿 [4] - 全资子公司图南部件已建成年产50万件航空用中小零部件产线,图南智造年产1000万件项目完成进度51.16% [4] 盈利预测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63/4.69/6.68亿,同比增速36%/29%/42%,对应PE为24/18/13倍 [4]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九届三十四次董事会决议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4-23 09:0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中储集团所属广州中物储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寿阳有限公司100%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7][8][9] - 交易总对价以经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备案的评估值为准 其中广州货代100%股权评估价值5,747.82万元 寿阳公司100%股权评估价值33,499.78万元 [9][40][58] - 董事会表决结果为8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关联董事已回避表决 交易尚需取得中国物流集团批准 [4][13][14] 标的公司业务特征 - 广州货代主营大宗商品进出口报关报检、保税、物流配送及海运订舱等业务 在塑料化工、农产品、纸浆等行业具备全程物流操作经验 2024年营业收入61,554.26万元 净利润1,163.04万元 [10][11][12] - 寿阳公司专注煤炭物流业务 包括过轨、装卸、发运及仓储服务 2024年营业收入13,123.80万元 净利润5,157.33万元 交易有助于优化公司在山西的物流设施布局 [11][12] 评估定价细节 - 广州货代采用收益法评估 股东权益评估增值981万元 增值率20.58% 因收益法更能反映其客户资源、经营资质等无形价值 [37][39][40] - 寿阳公司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20,766.68万元 增值率63.69% 因重资产特性使资产基础法更全面反映权益价值 [54][57][58] - 两家标的公司评估基准日均为2024年6月30日 均采用资产基础法与收益法双评估 最终分别选取不同方法作为定价依据 [25][42][57] 战略整合价值 - 交易落实中国物流集团专业化整合要求 推动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 提升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 [8][11][64] - 广州货代将强化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能力 寿阳公司完善煤炭产地至消费地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10][11] - 公司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海内外主要期货交易所交割库全牌照企业 通过整合进一步巩固物流网络与品牌优势 [10]
万华化学: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盈利水平承压,年度销量稳步增长-20250416
民生证券· 2025-04-16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万华化学销售收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降,2025 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但环比增长 [1] - 2024 年产品销量保持较高增速,2025 年 Q1 销量环比有所下滑,但从 2024 年全年看各产品系列稳步增长 [2] - 公司多项研发成果落地,助力业务持续增长 [3] - 重点业务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石化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4]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21.87、136.38、159.9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x、13x、11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 1820.69 亿元,同比增长 3.83%,归母净利润 130.33 亿元,同比 - 22.49%,扣非归母净利润 133.59 亿元,同比 - 18.74%;2025 年一季度销售收入 430.68 亿元,同比 - 6.70%,环比 + 24.96%,扣非归母净利润 30.40 亿元,同比 - 26.33%,环比 25.07% [1] - 预测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280.93 亿、2812.38 亿、2844.82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25.3%、23.3%、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121.87 亿、136.38 亿、159.90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6.5%、11.9%、17.2% [6] 产品销量 - 2024 年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 564 万吨,同比 + 15.34%,石化系列产品销量 547 万吨,同比 + 15.89%,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销量 204 万吨,同比 + 27.67% [2] - 2025 年 Q1 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 145 万吨,同比 + 8.09%,环比 - 5.84%;石化系列产品销量 133 万吨,同比 + 1.44%,环比 - 5.00%;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销量 54 万吨,同比 + 31.91%,环比 - 11.48% [2] 研发成果 - 开展园区装置工艺优化,开发投用超低盐酸比等新技术,新投产 POCHP 装置单套产能达世界最大,聚醚多元醇新工艺投用 [3] - 突破精细化学品、高端化工新材料关键技术,POE 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VA 全产业链成功开车,柠檬醛、特种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等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 [3] 业务优势 - 截至 2024 年末 MDI 产能达 380 万吨,2026 年福建 MDI 技改扩产完成后将达 450 万吨;2024 年 TDI 产能 111 万吨,预计 2025 年 5 月达 144 万吨;聚醚多元化产能达 159 万吨 [4] - 2024 年蓬莱一期 PDH 等项目开车投产,2025 年初乙烯二期项目投产,LDPE 装置开车投产,2024 年 7 月成立合资公司建设聚烯烃一体化设施 [4]
万华化学(600309):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盈利水平承压,年度销量稳步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4-16 14: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万华化学销售收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降,2025 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 - 2024 年产品销量保持较高增速,2025 年 Q1 销量环比有所下滑,但从 2024 年全年看各产品系列稳步增长 [2] - 公司多项研发成果落地,助力业务持续增长 [3] - 重点业务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石化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4]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21.87、136.38、159.9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x、13x、11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 1820.69 亿元,同比增长 3.83%,归母净利润 130.33 亿元,同比 - 22.49%,扣非归母净利润 133.59 亿元,同比 - 18.74% [1]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 430.68 亿元,同比 - 6.70%,环比 + 24.96%;扣非归母净利润 30.40 亿元,同比 - 26.33%,环比 25.07% [1]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280.93 亿、2812.38 亿、2844.82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25.3%、23.3%、1.2% [6]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121.87 亿、136.38 亿、159.90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6.5%、11.9%、17.2% [6] 产品销量 - 2024 年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 564 万吨,同比 + 15.34%;石化系列产品销量 547 万吨,同比 + 15.89%;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销量 204 万吨,同比 + 27.67% [2] - 2025 年 Q1,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 145 万吨,同比 + 8.09%,环比 - 5.84%;石化系列产品销量 133 万吨,同比 + 1.44%,环比 - 5.00%;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销量 54 万吨,同比 + 31.91%,环比 - 11.48% [2] 研发成果 - 开展园区装置工艺优化,开发投用超低盐酸比等新技术,降本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保持 MDI、TDI 产品全球领先优势 [3] - 新投产 POCHP 装置单套产能达世界最大,聚醚多元醇新工艺投用 [3] - 自主研发的 POE 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VA 全产业链成功开车进军营养健康领域,柠檬醛等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 [3] 业务优势 - 截至 2024 年末 MDI 产能 380 万吨,2026 年福建 MDI 技改扩产完成后将达 450 万吨;2024 年 TDI 产能 111 万吨,预计 2025 年 5 月达 144 万吨 [4] - 聚醚多元化产能达 159 万吨,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聚醚多元醇供应商 [4] - 2024 年蓬莱一期 PDH 等项目开车投产,2025 年初乙烯二期项目投产,LDPE 装置开车投产,与多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聚烯烃一体化设施 [4]
东华能源20250408
2025-04-15 22:3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能源和石化产业,特别是饼丸(丙烷)和碳纤维领域[1] - 公司为东海能源(东方能源),专注于饼丸产业链和碳纤维业务[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关税影响与应对措施 - 美国加税政策对能源和石化产业带来挑战,但公司已提前布局应对[1] - 公司通过托管上游贸易业务优化原料成本,增强竞争力[2] - 拥有全球第三大船队(30艘船舶),运力达400-500万吨/年,可规避关税影响[3][15][16] - 通过物流系统优化进口结构,将美国货进口量缩减至零,确保下游生产安全[4] 饼丸(丙烷)市场动态 - 饼丸价格从600多美元下跌至500多美元,预计继续宽幅震荡下行[3] - 全球饼丸供应宽松,美国二季度新增码头启用,供应量增加[9][16] - 中国饼丸需求今年为增量大年,但行业可能迎来减产和并购潮[10][17] - 公司锁定70船/年(300-350万吨)一手货源,成本优势显著[11][18] 碳纤维业务战略 - 公司碳纤维采用T1000技术,成本控制在10万/吨以内(定价24万/吨),远低于国内T300/T500红海市场[5][20][26] - 技术优势:连续化生产(反应时间从20小时缩短至1小时),转化率从2:1提升至1.6-1.7:1[24][25] - 目标将T800以上碳纤维成本降至10万/吨以下,拓展低空飞行器、深海设备等新材料应用[8][22] - 4800吨产能已锁定50%订单,二期项目视成本控制情况启动[26][27] 财务与行业整合 - PTH(丙烷脱氢)行业亏损普遍(单套装置亏损2-3亿),公司通过物流和高端牌号产品保持盈利[17][19] - 单套装置用工仅150人,人力成本行业最优[19] - 未来3-5年为行业并购大年,公司或参与整合[10][22] 其他重要细节 - 电费成本:碳纤维生产用电从3万+/吨降至2万+/吨[7] - 仓储能力:动态+静态仓储达500万立方,可低价锁货[16] - 专利保护:碳纤维技术细节未公开,涉及专利申请[24][25] - 茂名项目:资本开支紧张,暂缓扩建[20] 风险与机遇 - 风险:饼丸价格下行、行业减产、物流短期波动[3][14] - 机遇:碳纤维成本优势、新材料应用、行业整合[8][22][26]
南芯科技上市2周年:市值缩水近44% 业务拓展与盈利增长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4-07 15:15
公司概况 - 南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充电管理、电池管理、汽车电子等领域 [1]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充电管理芯片、DC-DC芯片、锂电池管理芯片等 [1] - 公司通过收购珠海昇生微和设立浙江半导体子公司,进一步扩大产品矩阵并深化产业链布局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36.87% [2]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增长6.15%,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 [2] - 2020年营业收入仅为1.78亿元,到2023年突破17亿元,呈现快速增长 [2] - 2021年营业收入曾大幅增长451.9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3159.93% [2] 市值变化 - 公司2023年4月7日上市首日市值为251.37亿元 [2] - 至2025年4月7日,市值缩水至141.59亿元,下降幅度接近44% [2] 业务布局 - 公司持续加强对汽车电子、工业电源、AI等高增长领域的布局 [1] - 计划在嘉兴建设芯片测试产业园,预计将提升车规级芯片和高性能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 [3] - 在芯片测试领域的投资显示出公司对未来技术提升和市场拓展的信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