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消费

搜索文档
怎样认识把握健康消费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6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较2012年提高23.07个百分点 [1] - 2024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有望达9万亿元 [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从政策层面支持健康消费发展 [1] 健康消费定义与范畴 - 健康消费是以维护、改善或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涵盖健康食品、服务、产品及生活方式 [1] - 涉及面广、关联领域多,正开拓消费新蓝海 [1] 驱动因素 健康意识提升 - 银发经济催生康养旅居需求,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占银发经济总量近20% [2] - Z世代成为健康消费主力军,偏好防患未然的健康管理方式 [2] 收入与消费升级 - 202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547元,增长3.6%,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9.0% [3] - 消费方式从"治病"转向"防病",从"延长寿命"转向"提升生命质量" [3] 技术赋能 - 线上问诊、远程医疗、基因检测等技术提升健康管理便捷性与精准度 [3] -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手环、APP)推动消费者为"优化健康指标"买单 [3] 市场影响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5%,护理机构服务业增长23.9%,托儿所服务增长12.2% [4] - 带动体育、文旅等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健康+"产业链 [4] 行业挑战与建议 - 存在虚假宣传、过度营销、"伪健康"产品泛滥等问题 [4] - 需强化监管机制(如制定标准、打击乱象)和加强科普教育(如提升公众辨假能力) [4]
超六成受访大学生曾为“轻体”消费
中国青年报· 2025-06-16 06:29
轻体消费市场概况 - 81.37%受访大学生对减脂减重有需求,超过七成通过运动健身和健康饮食实现目标 [1][3] - 轻体消费主要领域:轻食/减脂餐(59.80%)、健身房/运动课程(37.71%)、运动装备(31.90%)、代餐食品(30.20%) [1][5] - 国家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推动减重轻体市场发展 [2] 消费者行为特征 - 54.97%受访者减重动机为改善体形,25.69%出于健康考虑,14.44%为社交需求 [3] - 84.44%通过社交媒体博主获取减重信息,63.14%更信任权威机构/专家科普 [8][9] - 选择产品时最关注功效(56.14%)、安全性(52.09%)和价格(49.28%) [9] 市场痛点与问题 - 70.20%认为存在虚假宣传,64.25%指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56.01%认为价格虚高 [12] - 15.88%曾尝试极端减重方法,部分消费者遭遇三无产品导致健康问题 [11][12] - 轻食价格偏高(基础套餐20-40元),且缺乏个性化方案 [6][10] 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 65.03%期待减重消费券,61.37%希望推出物美价廉的健康餐 [14] - 56.08%呼吁医疗机构/健身机构提供科学减重计划,52.22%建议加强市场监管 [14] - 消费者期待更多低价健身服务(如社区合作健身房月费169元)和创新轻食品类 [3][13] 典型案例分析 - 高校食堂设置自选轻食窗口(单价十几元),但菜品选择有限 [5] - 学生自制低卡餐日均成本50元,需购置小冰箱(600元)+微波炉(300元) [6] - 私教课价格达200元/小时,健身卡消费累计可达2000-5000元 [10][12]
泡泡玛特珠宝店首店开张;永辉“胖东来模式”调改完成100店;星巴克中国降价 | 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15 15:58
泡泡玛特IP珠宝店首店开张 - 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全球首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产品价格区间319-2699元,覆盖HIRONO、SKULLPANDA等热门IP [2] - 公司瞄准全球500亿美元时尚珠宝市场,依托70-75%女性用户基础和IP品牌力拓展欧美市场 [2] - 泡泡玛特市值达36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提出2025年营收目标200亿元(较2024年增长50%),海外收入目标100亿元 [2] Zara母公司Inditex业绩不及预期 - 2025年Q1营收82.7亿欧元(低于预期的83.6亿欧元),净收入仅增长0.8%至13亿欧元 [3] - 夏季销售增速放缓:5月1日-6月9日销售额同比增6%(去年同期为12%) [3] - 全球门店达5562家,但业绩疲软反映服装零售行业去高增长趋势,竞争对手H&M同期销售额仅增1%-2% [4] 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改 - 全国完成100家门店调改,聚焦"人货场"升级:员工转型为"零售工匠"、商品转向"质价比"、门店升级为"品质生活中心" [5] - 计划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调改,2024年6月-2025年分三阶段推进,对标胖东来商品品质与价格策略 [5] - 胖东来2025年预估净利润15亿元,员工税后月均收入9000元,管理层人均分配70万元 [25] 欧莱雅收购护肤品牌Medik8 - 收购英国功效护肤品牌Medik8多数股权,强化奢侈品部门,补充视黄醇、维C等活性成分产品线 [6] - Medik8明星产品Crystal Retinal抗老精华为英国市场第一,并入奢侈品部门体现高端护肤功效化战略 [7] - 此前25亿美元收购Aesop同样并入奢侈品部门,与赫莲娜、兰蔻等形成矩阵 [7] 星巴克中国业务动态 - 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以支持门店从8000家扩至2万家,高盛牵头进程但尚未确定投资者 [8] - 非咖啡饮品平均降价5元,调整定价策略应对茶饮市场竞争(最低售价7元) [30] 饮料与食品行业创新 - 果子熟了无糖茶年销量从2亿瓶增至4亿瓶,联名武林外传推周边,通过"中国茶+中国花"配方改善口感 [9][10] - 农夫山泉推出0糖碳酸茶饮料"冰茶",茶多酚≥200mg/瓶,单价5元,采用赤藓糖醇和无菌冷灌装技术 [18] - 让茶×京东推联名款橙C乌龙茶,含90mg维生素C/瓶,结合明星代言与渠道专供模式 [13] 零售与餐饮行业动向 - 海底捞部分门店推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含3热菜+3凉菜+2主食,探索产品细分化增长 [26] - 萨莉亚将在广东设中国总公司,中国大陆门店达500家(广州222家),加速本土化布局 [22][23] - 日清方便面转向四川等内陆市场,中国1000名销售人员中抽调数十人开发新区域 [27] 品牌合作与市场拓展 - HELLY HANSEN官宣王一博为全球代言人,与雅戈尔合资公司深耕中国航海、滑雪、户外场景 [11] - lululemon与设计师Saul Nash合作2025夏季系列,采用Mesh网面与Swift功能面料 [17] - 热雪奇迹第十座雪场正定项目开业,面积3万㎡含385米雪道,垂直落差46米 [19] 财务与资本动态 - Dr Martens年收入跌10%至7.9亿英镑,净利润锐减至450万英镑(去年同期6920万) [21] - 百菲乳业IPO受理,2024年营收14.23亿元、净利润3亿元,主打水牛乳制品 [24]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中国门店业务,潜在交易价值数亿美元 [28][29]
快消品B2B电商趋势分析报告——数商云
搜狐财经· 2025-06-13 20:01
快消品B2B电商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年中国快消品B2B市场规模预计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两位数以上,线上交易额占比超50% [2] - 2023年市场规模6500亿元,较2022年5400亿元同比增长20.37% [2] - 一线城市及沿海地区市场趋于成熟,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因消费潜力巨大成为新增长点 [2]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通过技术优势与物流网络占据主导地位,国际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加速本土化竞争 [3] - 中小企业通过垂直供应链管理、定制化服务等差异化策略寻求生存空间,部分与头部平台合作降低风险 [3] - 传统快消品企业自建B2B平台,电商平台反向整合快消品产业链,推动行业边界模糊化 [3] 影响快消品B2B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持 - 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并激发消费潜力 [5] - 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物流优化、资金支持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5] 技术进步对供应链的影响 -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重塑供应链模式,如IoT传感器监控仓库温湿度,机器学习预测销量 [6] -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品溯源,增强消费者信任,如蒙牛每日鲜语追踪奶源信息 [9] 消费者需求变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 健康化需求推动无糖饮料、有机食品、功能性日化品增长,品牌通过"减糖""0添加"等标签吸引消费者 [8] - 快消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B2B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化管理,降低库存和运营成本 [7] - 线上采购习惯深化,消费者对便捷性、高效性要求提升,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 [9] 快消品B2B电商发展趋势 - AI与大数据应用降低运营成本,某头部饮料供应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至28天 [9] - 融资环境收紧,2024年快消品行业融资事件同比下降45%,资本向技术驱动型企业和健康消费赛道倾斜 [10] - 新兴商业模式如供应链金融、C2M反向定制、O2O融合、社交电商与私域流量运营涌现 [14] 供应链优化升级 - 智能供应链管理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透明化,支持多角色、多权限管理,优化采购与销售协同 [14] - 绿色供应链兴起,企业采用可循环包装、碳足迹追踪系统响应"双碳"目标 [14] 行业发展建议 -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利用AI、大数据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 [15] - 深化供应链合作与整合,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15] - 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和服务范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跨界合作提高市场份额 [15] - 注重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加强品牌宣传和社交媒体营销 [15] - 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和经营策略 [15]
消费者舍得为吃得更健康花钱
消费日报网· 2025-06-13 10:34
消费市场趋势 - 消费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呈现稳步回升态势,"618"购物节中吃喝产品与数码电脑、美妆护肤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类 [1] - 42.6%的消费者购买了休闲食品、生鲜、米面杂粮等"吃"的产品,40.2%购入了酒水、牛奶、饮料等"喝"的产品 [1] - 56.6%的消费者将食品用于"情绪调节",50.1%视为"能量补给站",近四成将其作为"健康管理工具" [1] 健康消费升级 - 消费者对吃喝的需求已超越生存需求,转向健康管理主旋律,饮食结构调整成为趋势 [1][2] - 80%的消费者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体重管理,政策推动"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 [2] - 健康食品消费形成稳定"消费基本盘",消费者更愿意为健康饮食付费 [2] 行业策略与建议 - 头部电商平台需发挥产品品质、品类丰富度和价格优势,连接健康供给与消费升级 [2] - 专家建议消费者关注产品成分表和营养标签,确保符合健康需求,同时保持饮食结构均衡 [3]
消费“含新量”明显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8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18万亿元,同比增长4.7% [1]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比商品零售额快0.4个百分点 [1] 商品消费亮点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4%、24.4%、23.9%、20.2% [1]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 [2] - 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9% [2] 服务消费增长点 - 文旅融合多业态发展,包括"文旅+美食"、"文旅+演艺"、"文旅+体育"、"文旅+研学"等 [1] - 端午假期各地通过消费券、亲子套票、景区门票优惠及特色活动吸引游客 [1] - 免签政策扩容和离境退税便利化提升"中国游"吸引力 [1] 消费新趋势 - 绿色、智能、健康消费成为新风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慧养老、智慧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 [2] - 线上消费稳步增长,前4个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7% [2] - 实体零售持续回升,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铺零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便利店、专业店、超市零售额分别增长9.1%、6.4%、5.2% [2] 消费市场潜力 - 消费市场呈现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 [2] - 消费从实物交易扩展到情绪价值满足,需扩大优质产品供给、创新消费场景、优化市场环境 [2]
2025年啤酒行业趋势洞察报告-艺恩数据
搜狐财经· 2025-06-11 15:16
啤酒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1-10月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1%,消费需求稳中向好 [2][14] - 中国啤酒产量自2021年回升后稳健增长,2023年行业库存低,经销商备货信心强 [2][15] - 市场集中度高,华润、青岛等五大品牌占据70%份额,燕京啤酒2023年净利润增长94.3% [2][16][17] - 啤酒电商销量持续增长,2024年旺季创近两年峰值,2025年销售高峰提前 [2][18] - 2023年我国人均啤酒饮用量为38.6升,同比增长0.3%,较欧美国家仍有提升空间 [2][19] 啤酒消费需求趋势 - 啤酒社媒声量同比激增260%,增速领跑酒饮行业,夏季为消费高峰 [3][24][25][26] - 口味多元化:白啤和黄啤(声量增速284%)引领趋势,果味啤酒降低苦度,茶香融合(如龙井、普洱)成新兴方向 [3][27][28] - 包装设计“颜值消费”盛行,94%消费者因高颜值产生购买意愿,品牌通过影视元素、联名升级包装 [3] - 精酿啤酒市场扩容,预计2025年消费量达23万千升,“口感体验”为核心选择因素 [3] - 健康趋势推动无醇/低醇啤酒市场增长,2023年市场价值940.7亿元,预计2027年份额增长4% [3] - 消费人群性别均衡(男55.9%、女44.1%),18-44岁占比超90%,山东、河南、广东讨论度高 [3] 啤酒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中式精酿与茶文化融合(如金星茶啤),包装功能化(麒麟冰结罐头温度显示)、可持续化(嘉士伯可降解纸瓶) [4] - 健康化:三得利推出零糖/零卡/零酒精啤酒,科罗娜无酒精啤酒含维生素D [4] - 内容种草:抖音聚焦头部达人,小红书偏好初/腰部达人,生活场景植入效果佳 [4] - 电商运营:直播溯源(青岛、燕京展示生产流程),即时零售(雪花与京东、美团合作冷链),组货策略(地域文化绑定、季节限定) [4] - 营销活动:百威赞助全球超50场音乐节,科罗娜“日落”情绪营销,啤酒节融合表演/社交拓展消费群体 [4]
从"饱腹需求"到"品质生活":京东外卖以健康严选机制领跑新消费时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1 13:30
行业趋势 - 外卖行业正从"便捷优先"向"品质+健康"深度转型,消费者更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搭配 [1] - 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达8000万-9000万单,其中品质外卖占比60%-70%,反映消费需求升级 [3] - 健康轻食类外卖受欢迎度显著提升,高油高糖品类呈下降趋势,行业明确转向健康化消费 [7] 消费者行为 - 70%消费者点外卖时存在"品质焦虑",卫生、口感、健康成为三大核心考量因素 [3] - 62%消费者将20-40元设为合理价格区间,82%计划增加支出的用户优先选择更高品质餐食 [3] - 消费者建立完整品质评估体系,宁愿多花钱也要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1][3] 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以"品质堂食外卖"定位崛起,严格实施"实体店认证"入驻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 [5] - 京东外卖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市占率达45%,与美团、饿了么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 [5] - 50%用户将京东外卖作为品质消费首选,超60%城市消费者订购品质外卖时优先选择该平台 [5] 平台策略 - 京东外卖通过实体店认证和品质化运营快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5] - 行业从早期补贴战转向品质比拼,京东入局加速了规范化进程 [7] - 未来平台胜出关键取决于能否抓住品质化、健康化趋势 [7]
全球食品界“奥斯卡”揭晓!海天酱油、蚝油、酱料包揽顶级美味奖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15:24
公司荣誉与产品认证 - 公司旗下薄盐鱼生酱油、茂隆鲜虾头抽、薄盐黄豆酱、薄盐海天上等蚝油4款产品获得2025年国际风味评鉴所"顶级美味奖章" [1] - "顶级美味奖章"被誉为全球食品界的"奥斯卡",评审团由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组成,盲评淘汰率超70% [5] - 公司4款产品100%获得国际美味奖星级认证,得益于口感、风味、工艺、创新多样性等综合表现 [5] 产品研发与技术优势 - 公司采用优质原材料如东北非转基因黄豆、漳州生蚝,结合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智能技术 [5] - 运用AI豆脸技术、AI电子鼻技术、AI大数据发酵技术实现全流程AI赋能 [5] - 创新"减盐不减鲜"技术,获奖的三款薄盐产品盐分降低25%以上,涉及原料、工艺、供应链系统性工程 [6] 健康化产品布局 - 公司针对健康消费趋势推出有机、低糖/减糖/无糖、低盐/减盐、低脂/减脂等多元化产品矩阵 [6] - 健康趋势类产品研发历时数十年,实现营养健康产品线全面覆盖 [6] 品牌国际化进展 - 公司同时拥有"顶级美味奖章"和酱油酿造"灯塔工厂"两项全球顶级认证 [8] - 2024年5月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以H股为起点推动国际化战略 [8] - 作为4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公司正从民族品牌向世界级食品企业转型 [8]
“减糖不减痛快”,康师傅低糖高纤冰红茶重磅上市!
中国食品网· 2025-06-05 10:13
行业趋势 - 2024年冰红茶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350亿元,年增长率约16.7% [3] - 无糖/减糖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成为冰红茶品类增长核心动能 [11] - 消费需求从单一减糖向"美味与健康"多维平衡演进,年轻群体更追求"既要健康又要口感"的双重体验 [3][7] 产品创新 - 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3.0版本,糖分直降50%同时每瓶含≥15g膳食纤维(相当于5个苹果含量),满足成人日需60%膳食纤维 [4] - 采用"减糖+高纤"双健康因子组合,实现"减糖不减痛快"的产品定位 [4][6] - 产品矩阵形成常规款、无糖款、低糖高纤款三线布局,覆盖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需求 [7] 市场反响 - 新品上市后获年轻消费者自发种草,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涌现"清爽与健康的神仙饮料"等UGC内容 [7] - 精准触达新式养生族、健身爱好者、久坐不动党等目标群体,实现健康与口感的双重诉求平衡 [7] - 行业专家评价该产品通过"四减三加"模式(减糖加纤维)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降维打击 [4][6] 战略意义 - 创新方向紧扣消费升级趋势,以"敢创新、强适配、稳供应"原则推动品牌进化 [11] - 低糖高纤产品强化康师傅在冰红茶赛道的话语权,同时推动行业向健康化、功能化升级 [13] - 案例验证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企业两大功能:差异化产品创新和消费者心智占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