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模式

搜索文档
加盟率99.7% 沪上阿姨轻资产模式能否撑起上市梦?
中国经营报· 2025-05-03 05:25
上市进展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第五家新式茶饮品牌 [1] - 此前新式茶饮品牌上市破发"魔咒"已被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打破,股价呈现上涨趋势 [1] 门店扩张与市场定位 - 公司门店从2022年底5307家增至2024年底9176家,年复合增长率31.4% [1][6] - 99.7%门店为加盟模式,9152家由加盟商经营 [1][6] - 战略聚焦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629家,占总门店数50.4% [2][6][7] - 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是中价现制茶饮品牌中覆盖城市最多的 [2] - 门店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蜜雪冰城等头部玩家 [2] 多品牌战略与产品布局 - 拥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个品牌 [3] - 轻享版定位2-12元价格带,2023年推出后开设300多家门店,GMV达7380万元 [3] - 沪咖咖啡子品牌价格13-23元,2024年关闭约300家门店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较2023年33.48亿元下降1.9% [6] - 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160万元降至2024年140万元 [6] - 平均每单GMV从26元降至25元 [6] - 加盟相关收入及自营店收入减少是营收下降主因 [6] 加盟体系特点 - 2024年新增门店48.8%来自老加盟商再开新店 [6] - 加盟收入占比达96.5% [7] - 要求加盟商集中采购食材,已建立12个大仓储物流基地等供应链设施 [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现制茶饮店总数达46.4万家,现磨咖啡店约12万家 [5] - 行业进入马太效应阶段,2025年被视为品类窗口期关闭时刻 [8] - 头部品牌加速上市融资以强化供应链和规模效应 [8] 未来发展重点 - 产品差异化塑造与快速规模化扩张是关键 [9] - 门店零食销售(威化饼干、薯片等)成为业绩增长补充 [9] - 供应链完整度、海外拓展、品质提升是可持续发展要素 [9]
沪上阿姨IPO突击分红,单卫钧夫妇入袋1.77亿,加盟通病难解
搜狐财经· 2025-04-29 23:54
文章核心观点 沪上阿姨4月28日启动港股招股,预计5月8日上市 公司虽受资本青睐但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且加盟模式带来管理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同时创始人夫妇在冲刺IPO期间获高额分红[2][3][9] 公司基本信息 - 2013年首家沪上阿姨门店在上海开业 创始人是来自山东的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 二人此前均在安利集团任高级销售经理[6] - 单卫钧为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等 周蓉蓉为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等 二人通过控制三家公司持有公司约80.64%投票权[6] - 公司近几年获多轮融资 2020年11月完成A轮融资 九个月后完成A+轮融资 2024年2月完成C轮融资[6] 招股与上市情况 - 4月28日开启招股 拟全球发售241.134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24.114万股 国际发售217.02万股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发售价区间95.57 - 113.12港元/股 每手30股 预计5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3] - 引入2名基石投资者 盈峰控股和华置 合计认购921.55万美元股份(约合7149万港元)[3]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2.85亿元 同比下滑1.9% 净利润3.29亿元 同比下降15.2%[9] - 2024年销售毛利率上升为31.3% 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10%[10] - 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GMV)为107亿元 同比增长约10% 但平均单店GMV同比下降约12%至137万元 平均单店每日GMV同比下滑12%至3753元[11] 分红情况 - 2023年宣派股息6000万元 2024年1月25日前支付 2024年5月13日宣派股息1.59亿元 5月20日派付[7] - 创始人单卫钧、周蓉蓉夫妇获派息总计1.77亿元 超两次分红总额八成[7] 加盟模式情况 - 截至2024年末门店网络有9176家门店 其中9152家由加盟商经营 占比99.7%[13] - 2022 - 2024年加盟相关收入分别为20.7亿元、32.3亿元和31.7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4.3%、96.3%和96.5%[14] 食品安全与服务问题 - 3月14日湖北经视曝光沪上阿姨食品安全问题 “沪上阿姨改过期标签食材”登微博热搜 记者发现店内过期食材仍被使用[16] - 黑猫投诉平台有3600余条含“沪上阿姨”的投诉 内容包括饮品内有异物、口感异样等[16] - 消费者投诉沪上阿姨门店售后服务态度差 如未经同意退单且态度恶劣[21] 加盟商矛盾问题 - 2024年10月有加盟商挂横幅声讨 称加盟要谨慎、已倾家荡产 该加盟商因从外部进货被罚款1.5万元 拒绝缴纳后公司关闭其三家门店 公司称闭店主因是经营不善[21][23] 募资用途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提高原材料及食材质量、升级设备、提升生产等能力、提升品牌势能及扩张门店网络、投资营销活动等[9]
新茶饮第六股困局:加盟商喝下“苦”茶
凤凰网财经· 2025-04-26 12:33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2025年的新茶饮上市热潮中,沪上阿姨也终于"熬"出头了。 4月23日,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距离2024年2月14日,其第一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2024年12月27日更 新招股书,上市才迎来新进展。 财务数据不算亮眼。根据招股书,沪上阿姨2024年收入为32.8亿,同比下滑1.9%,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滑15.2%。 这是一家主攻下沉市场,高度依赖加盟模式的品牌。2024年,其收入中有96.5%来自加盟相关。2024年,其门店数量为9176家,在三线及以下城 市的门店占比达50.4%。 换句话说,在奔向万店的路途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加盟商——也就是县域里有充裕资金的那群中产,撑起了沪上阿姨业绩的半边天。 通过港交所聆讯后,沪上阿姨将成为第六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然而,以加盟模式驱动规模增长,沪上阿姨财务数据却暴露了单店效率下滑、供应 链脆弱性的双重风险。而正在承担风险的,则依旧是加盟商。 01 下沉狂奔,单店效率滑坡 沪上阿姨的主要产品的价格范围在7元至人民币22元。在其高速增长的业绩里,下沉市场的加盟商是重要的"燃料"。 新茶饮大都依 ...
顾客拿蘸料时触电受伤?海底捞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7:11
海底捞触电事件处理 - 3月30日陈女士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料时疑似触电受伤,公司立即陪同就医检查并安排返回用餐[1] - 门店安全员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小料台未发现漏电异常,3月1日、4月1日检查记录显示漏电保护装置正常[1] - 公司已启动全国范围小料台、冰柜等设备用电安全专项排查,结果显示均正常运行[2] - 双方就3000多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存在分歧,公司认为不排除顾客衣物静电导致[3] 海底捞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5] - 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但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8] - 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较2023年52.46亿元增长18.7%[8]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自营1355家+加盟3家),较2023年1374家略有减少[8] 海底捞经营策略调整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同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将延续质量优先的开店策略[9] - 加盟模式新增13家门店,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司保持审慎扩张态度[11] - 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11个包括烤肉、炸鸡等品类[11] - 2025年初推出重庆砂锅菜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SHUA Bakery首店亮相杭州[11]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17日港股股价17.4港元/股,总市值970亿港元[12]
靠一杯奶茶年入124亿,32岁创始人要去美股IPO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4-14 21:03
文章核心观点 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更新招股书计划美股公开招股融资4.11亿美元并下周登陆纳斯达克,公司近年通过快速规模化实现营收和利润飞跃式增长,以加盟模式和简化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创始人张俊杰带领其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3][5][9][10] 分组1:公司上市信息 - 两周前霸王茶姬公开招股书公布纳斯达克上市计划,今日更新招股书计划美股公开招股融资4.11亿美元并将于下周登陆纳斯达克,按发行价区间上限计算最高估值约为33亿美元 [3] 分组2:公司发展规模 - 2017年成立到2022年底5年开一千家店,2023年新增超2000家,2024年新增接近3000家,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达6440家 [5][6] - 2025年计划新开1000 - 1500家门店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19] 分组3:公司营收利润 - 2022 - 2024年营收规模分别为4.92亿、46.4亿、124.1亿,2022年亏损0.91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飞升到8.03亿元,2024年净利润达25.15亿元同比增长213.3% [9][10] 分组4:公司产品结构 - 重点押注原叶鲜奶茶,力推“伯牙绝弦”大单品,过去三年销售量突破6亿杯,2024年三款大单品占公司总GMV的61% [12] 分组5:公司经营模式 - 旗下仅169家直营店,加盟店是主要收入来源营收贡献度超九成,向加盟店供应原材料等并收取服务费用 [15] - 发展初期通过“1+1+9+N”加盟模式降低风险,自建茶园和供应链控制成本 [15] 分组6:公司海外市场拓展 - 2019年马来西亚首批全新旗舰空间开业,目前门店总数已突破130家,在新加坡开3家新店,乌节门店开业3天接待人数破万 [19] - 去年国庆期间在中国香港K11高端购物中心开首店,正式营业两天销售杯量近1万杯 [19] 分组7:公司创始人故事 - 创始人张俊杰10岁父母离世独自流浪7年,17岁在奶茶店当学徒,一路从店员做到区域负责人,后成为加盟商、代理商,2017年创办霸王茶姬 [16][17]
赴美IPO:霸王茶姬的野心与底气在哪里?
雷峰网· 2025-04-02 18:11
公司上市与市场定位 - 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若成功将成为中国茶饮首家美股上市公司及国内第五家上市茶饮公司 [2] - 公司对标星巴克,创始人演讲中频繁提及星巴克和瑞幸,并计划开拓欧美海外市场 [3] - 公司2024年总GMV达294.6亿元,高于古茗的224亿元,但数据未计入折扣影响 [6] 增长策略与营销投入 - 公司门店量两年内增长六倍,收入增长25倍,净利润从亏损9千万转为盈利25亿 [2] - 2024年Q2单季新增门店913家,为近两年扩张顶峰 [6] - 营销费用不设上限,2024年广告支出7.8亿元(占收入6.29%),通过买一送一、免单券等活动拉新,小程序注册用户从0.69亿增至1.77亿 [7] 市场竞争力与挑战 - 市占率从2023年0.8%提升至2024年1.5%,排名从第十升至第五,但与第四名茶百道相差0.6% [9][11] - 华南地区门店量不足千家,在竞争最激烈区域渗透率较低 [10] - 毛利率达41.18%,行业领先,主要因精简SKU(25个)及原材料易储存运输 [12][13] 产品与供应链优势 - 91% GMV来自原叶鲜奶茶,前三大单品贡献61% GMV [13] - 瑞幸推出轻乳茶产品直接竞争,利用咖啡供应链重合优势升级鲜萃茶并投放2万台萃茶机 [15][16] 行业竞争与战略方向 - 行业进入渗透率之战,公司需通过精细化运营突破瓶颈 [9][11] - 公司定位“东方星巴克”,结合“第三空间”与平价策略,但面临全品类玩家的供应链和管理能力竞争 [17] - 创始人目标是将茶叶打造成咖啡替代品,但需证明品牌护城河的可持续性 [17][18]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 2025-03-31 17:24
呷哺呷哺的困境与转型 - 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3.98亿元,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达12亿元,股价跌至0.86港元/股沦为"仙股" [3][6][7] - 公司成立于1998年,曾凭借"台式一人一锅"模式和44元客单价精准定位白领快餐市场,2014年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2021年股价一度达26港元 [8][9][10] - 品牌升级战略失误导致困境:客单价从40元升至60元区间,装修转向轻奢风,推出高价子品牌湊湊(126元)和趁烧(220元),但遭遇消费下行,原有用户流失 [11] - 公司供应链优势显著: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使2011-2014年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仅为行业均值1/3,冷链物流半径300公里 [10] - 2024年推出降价策略,套餐价降至50元区间,但效果未达预期,因竞争激烈且品牌定位已模糊 [15][17] 火锅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川渝火锅占主导地位(超30%),贵州酸汤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 [4][20]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海底捞等头部品牌通过标准化运营扩张,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细分市场 [4][20] - 2023年全国新增6.6万家火锅企业,新兴品牌以人均30元极致性价比冲击市场 [17] - 行业竞争维度包括:产品创新(健康锅底、地域特色)、服务升级(互动体验)、线上营销、供应链优化等 [20][21][22] 公司转型措施 - 供应链布局:2019年斥资数亿元收购内蒙古伊顺公司,日屠宰量6000只羊,年产值10亿元,近3年累计收购锡盟羊肉2万吨 [13] - 会员体系:2024年畅吃卡销售200万张(同比增13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普通会员1.5倍),累计会员达4200万人 [13]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等新口味 [14] - 门店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尝试收缩策略 [15]
“假健康证”事件发酵,绝味食品加盟模式遭拷问
观察者网· 2025-03-26 11:07
食品安全事件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市场监管局发现绝味鸭脖门店2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系伪造 [1] - 调查发现门店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时提供虚假健康证明 [1] - 伪造健康证行为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 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品牌形象 [1] 公司回应与处理 - 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管理门店 与绝味食品无股权关联 [2] - 公司已对涉事门店采取停业整顿措施 将对全国门店进行督查 [2] - 公司表示一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标准 但加盟商自行伪造证件导致排查疏漏 [2] 加盟模式问题 - 公司采用"直营连锁为引导 加盟连锁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加盟门店批发收入占营收74.61% [3] - 万店规模、加盟模式及散装销售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3] - 2017年招股说明书中已将食品安全风险和加盟商管理风险列为首要风险因素 [4] 行业专家观点 - 连锁加盟食品企业为追求扩张速度可能降低加盟门槛 导致监管缺位 [4] - 加盟商为降低成本可能忽视食品安全管理 [4] - 总部对加盟店监管不力会导致食品安全潜在风险 影响品牌安全与稳定发展 [5] 行业与公司现状 - 卤制品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面临严峻经营压力 [5] - 公司进行战略调整 着重调整门店和加盟商结构 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 [5] - 2024年上半年门店数量14969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有所减少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0.15亿元 同比减少10.95% 净利润4.38亿元 同比增长12.53% [5] 未来发展挑战 - 作为行业龙头 公司需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安全 [6] - 重建消费者信任需长期努力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需将消费者健康置于首位 [6]
客单价跌破百元!海底捞转型“阵痛”,全年关店19家 | BUG
新浪财经· 2025-03-26 09:06
面对火锅主业的增长瓶颈,2024年8月,海底捞加速推进"红石榴计划",以孵化多品牌来分散风 险。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海底捞通过内部创业创立了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 火锅等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2024年,海底捞 其他餐厅实现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文 | 《BUG》栏目 徐苑蕾 3月25日晚,海底捞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尽管连续两年实现正向增长,但数据背后难掩海底 捞的增长疲态。 财报显示,2024年,海底捞营收和利润增速均较2023年骤降,与2019年前双位数的高增长相比 更是相形见绌。作为核心业务,海底捞餐厅的经营面临瓶颈,2024年营收仅微增不到3%。 此外,海底捞自营店收缩、客单价持续下滑等问题凸显。2024年,海底捞关闭19家自营店,客 单价进一步下滑至97.5元。 尽管以价换量策略带动客流量回升,但餐饮行业整体承压,海底捞的破局之路仍充满不确定 性。在消费者愈发挑剔、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海底捞的多品牌与加盟尝试能否成为新的增 长引擎,尚待市场检验。 业绩增速放缓, 加盟收入首进财报 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收427.55 ...
夫妻店年入33亿,上市前夕遇麻烦
盐财经· 2025-03-21 17:10
文| 张婉莹、陈慧(实习生) 编辑| 何子维 视觉 | 顾芗 正值冲刺港股上市的紧要关头,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却因3·15期间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陷入消费者对其 的信任危机。 据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披露,其武汉汉口城市广场门店员工在制作杨枝甘露时,使用过期的西柚 粒,并撕毁原保质期标签后重新打印虚假效期。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已依据《食品安全法》对涉事门店立 案调查,最高面临货值金额20倍罚款。 湖北经视曝光了沪上阿姨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事件将沪上阿姨推向舆论风口,也为其港股上市前夕蒙上一层阴影。 从2013年上海人民广场一间25平米的档口奶茶店,到坐拥8500家门店的现制茶饮巨头, 由"75后"夫妻单 卫钧和周蓉蓉创办的沪上阿姨,用超过十年时间,在茶饮江湖中撕开一条"血路"。 然而,如今来看,过期食材重复使用的"标签门",或成为这家"夫妻店"IPO路上的拦路虎。 就在今年年初, 沪上阿姨带着年营收超33亿的成绩单冲刺港交所 ,试图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 茗、蜜雪冰城之后,第5家登陆资本市场的茶饮品牌。 可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确定性"。当蜜雪冰城以2.6万家门店在下沉市场筑起铜墙铁壁时,当 古茗、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