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南城顶流商场荟聚或将易主险资,商场称“正常经营,未接到通知”
华夏时报· 2025-08-15 22:25
北京荟聚商场出售传闻 - 北京荟聚商场及全国十大荟聚商场可能被打包出售给以泰康人寿为核心的险资收购基金,首批涉及无锡、北京、武汉三座荟聚,交易金额160亿元 [2][3] - 英格卡集团未公开否认交易传闻,知情人士透露交易各方仍在沟通合作条款和细节 [5] - 北京荟聚商场目前运营正常,客服表示未接到出售通知,入驻商户苏宁易购也表示经营不受影响 [4]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图 - 英格卡集团2024年营收418.64亿欧元(同比下滑5.5%),净利润8.06亿欧元(同比下滑46.5%),宜家中国营收占比从3.6%降至3.5% [7] - 业内人士分析英格卡可能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交易后运营团队保持不变,项目主体将变更为合资公司 [3] - 险资收购动力来自其良好资金状况及对核心区域优质商业资产的配置需求 [7] 北京荟聚商场运营现状 - 商场人气常年居北京前二,大众点评评论量超25400条,以"选择多""交通便利""宠物友好"等好评为主 [4] - 工作日仍保持高客流,宜家卖场及POP MART等门店人气火爆 [3] - 客流过载导致部分消费者抱怨"人挤人""空调不足""卫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4] 险资布局商业地产趋势 - 2022-2024年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直接投资达93亿美元,规模居亚太区首位 [8] - 近期案例包括中邮保险收购上海博华广场、阳光人寿联合收购万达商管48家目标公司股权 [8] - 险资加速布局商业地产的核心逻辑是应对"资产荒"及优化长期收益结构,成熟商业地产的稳定现金流契合险资需求 [9] 行业影响与展望 - 专家认为商业地产虽整体过剩,但核心区域优质资产仍具投资价值,交易将保证经营稳定和现金流 [7][8] - 预计险资将持续作为商业地产存量整合的关键力量,供需两端结构性匹配将推动更多交易 [9]
盛业按下AI成长“加速键”:2025年中期净利润增长23%,科技服务收入占比超50%
经济观察网· 2025-08-15 18:5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4.05亿元同比下降7.1% 但净利润逆势增长23%至2.03亿元 [1] - 平台科技服务收入达2.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 占总营收比重52%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1][3] - 公司连续11年保持盈利 连续7年实施高分红政策 2025年度合计派息总额预计达9.5亿元 [2] 平台生态与客户数据 - 平台累计客户数超19,100家同比增长14.4% 资金合作方数量达181家增长31.2% [1] - 普惠撮合业务规模占比88%同比增长28.3% 中小微企业客户占比超97% 客户留存率超80% [1] - 通过AI Agent技术首次实现信息服务收入超40万元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3.9% [1] 业务结构转型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29.5%至1.94亿元 系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结果 [3] - 轻资产战略显著降低自有资金占用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3] - 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达181家 普惠撮合业务规模占比高达88% [3] 技术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投入接近2.7亿元 研发人员占比维持在30%高水平 [4] - 拥有88项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覆盖AI、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4] - AI智能客服、合同智能审核等应用推动人均处理业务量增长27% [4] 新兴产业布局 - 电商领域与抖音、SHEIN等6家头部平台合作 撮合资金规模突破28亿元增长近8倍 [5] - 与斯坦德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落地首笔供应链创新业务 [5]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900亿元 为业务拓展提供空间 [5] AI技术应用与算力资源 - 引入晶泰控股和交个朋友控股作为战略投资者 增强垂直领域AI技术实力 [6] - 接入无锡雪浪算力中心等三大平台 获得超1,000P智算资源支持 [6] - 平台科技服务费率平均约2% 预计未来从2.1%逐步提升至2.7% [5][6] 国际化战略进展 - 2025年7月将新加坡子公司确立为国际总部 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 [7] - 通过投资达达辛巴达参与东南亚、土耳其等海外市场供应链建设 [7] - 成功落地首笔国际资金周转撮合业务 [7] 创新业务布局 - 布局Web3.0和稳定币应用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跨境支付成本压降至0.1% [7] - 经营现金流净额35.6亿元 平台合作资方总额突破385亿元 [7] - 创新支付工具可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提升亚太区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效率 [7] 行业发展趋势 - 供应链金融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大领域迎发展机遇 [8] - 行业面临核心企业信息化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挑战 [8] - 通过AI、大数据技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周转服务 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产业链效率 [8]
产业园区运营商:向轻资产和多元化服务转型
36氪· 2025-08-13 10:34
产业园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 [1][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2.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32.5%,同比增长2.2%,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 [2] - 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33%高新技术企业、4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67%独角兽企业 [2] 工业用地市场动态 - 2024年全国300城工业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9.5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8%,成交规划建筑面积8.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7% [5] - 工业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58元/㎡,同比上升7.5%,溢价率为1.47%,较2023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为3217.98亿元,同比下降10.38% [6] - 工业用地成交占比自2018年阶段高点后震荡下浮,2019年至2024年处于波动状态 [5] 产业园区结构升级特征 - 技术密集型产业驱动园区向特色化、高端化转型,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8] - 数字基建推动园区从硬件铺设转向生态构建,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 [8] - 园区通过循环经济、清洁能源替代降低单位GDP能耗,零碳智慧园区成为主流形态 [8] - 光伏覆盖率超40%,绿色建材使用率超70%,区块链碳足迹溯源系统覆盖率超80% [8]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移 - 产业转移从单向"东部向中西部"拓展为多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成本洼地迁移 [8] - 中西部高端制造环节通过"反向飞地"模式在东部设立研发中心,如贵州大数据园区与深圳共建"研发在湾区、制造在贵州"协作链 [8] - 技术密集型环节呈现多点扩散趋势,"雁阵模型"被打破 [8] 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趋势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逐年上升,形成"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9] - 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深化,"百园百校万企"行动推动70%以上高校与园区建立定向合作 [9]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明显增长 [9] - 物联网、云计算、AI大模型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化改造覆盖率提升 [9] - 园区管理平台集成AI预警、碳排放监测功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效率提升40% [9]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空间规划与应急管理,实现全周期智能化 [9] - 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绿色金融工具规模突破千亿,ESG评级影响企业融资成本 [10] - 园区设立海外创新中心与离岸孵化器,RCEP框架下东盟成为技术出口第三大市场 [10] 生态循环工业园发展 - 物联网与5G技术普及实现"源-网-荷-储"全链条数字化 [10] - 生物技术与材料科学交叉应用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10] - 企业间副产物交换形成跨行业循环链,如钢铁厂余热供造纸厂、废渣制水泥 [11] - 第三方循环服务商入驻降低中小企业资源化成本及全产业链碳排量 [11] - 长三角、珠三角园区淘汰高污染产能,中西部依托资源禀赋建设"飞地园区" [11] - 内蒙古风光氢储一体化基地绿电成本较东部低0.15元/度,吸引东部电解铝企业迁入 [11] 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特征 - 数字化转型从单一技术应用迈入全链条智慧化阶段 [12] - "文化+旅游"模式通过AR导览、非遗工坊体验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4-6小时 [12] - 深圳、上海园区引入国际设计团队合作开发数字艺术展项,提升品牌认知度 [12] 园区运营商转型方向 - 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能源消耗、环境指标及人流动态 [13] - 智慧招商系统基于产业链图谱和投资行为数据实现精准匹配 [14] - 运营从物理空间集聚转向产业生态构建,形成"10分钟产业配套圈" [17] - 推动"制造+服务""科技+金融"跨界合作,设立共享实验室及产业投资基金 [17] - 轻资产运营成为新增长极,互联网企业及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工具和金融服务切入运营 [17] - 产业地产REITs试点扩大,2024年发行规模超500亿元,推动运营商向"持有运营"转型 [17] - 服务形成基础服务标准化、产业服务专业化、增值服务生态化、社群运营品牌化四大层级 [18]
2.2亿元“一口价”后,苏宁、家乐福纠纷落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36
股权交易与和解协议 - 苏宁国际以2.2亿元一次性解决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 实现100%控股家乐福中国 [1] - 和解协议豁免全部剩余股权款、知识产权费及利息 家乐福方全面撤诉并终止所有在审仲裁程序 [4] - 家乐福中国须一个月内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及相关知识产权 门店同步更换门头与标识 [4] 交易背景与历史 - 2019年苏宁国际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 约定两年后对剩余20%股权行使期权 [2] - 2022年4月苏宁国际支付2.04亿元后持股比例升至83.33% [2] - 家乐福集团2023年向香港法院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 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许可 [2] 财务影响与资产处置 - 和解使苏宁甩掉逾13亿元潜在债务包袱 获得账面超过1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 [1] - 2023年6月以4元对价出售四家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子公司 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 [3] - 四家子公司净资产分别为-1.46亿元、-4.32亿元、-9220万元、-6.93亿元 沈阳家乐福去年亏损2163.8万元 [3] 经营状况与市场表现 - 家乐福中国被收购时拥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2018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2] - 家乐福集团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 [1] - 6年间家乐福国内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4] 行业分析与转型挑战 - 传统大卖场业态面临客流下滑和亏损扩大困境 家乐福试水会员店、社区店等业态收效有限 [5] - 外资零售企业面临本土化难题 供应商货款和消费者购物卡纠纷导致品牌价值大幅缩水 [4][5] - 家乐福中国现有门店网络和物业资源仍具价值 可能被改造为自有零售品牌换取现金流 [6] 公司战略方向 - 苏宁将继续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 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等手段化解流动性压力 [5] - 公司采取轻资产运营方式 持续精简非核心资产以化解债务负担 [3][6]
中交地产(000736.SZ)轻装上阵,走出“城市运营”新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8-10 20:27
战略转型 - 中交地产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完成交割后,公司将正式进入轻资产运营道路,实现战略转型升级 [1] -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以中交服务为主要运营主体,聚焦物业管理与资产运营,在城市更新、空间服务和商业资产管理等方面逐步拓展布局 [1] - 这是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下的一种结构性演进,也是企业战略自我调适的体现 [1] 行业背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人民城市"治理理念,推动物业服务从传统"小区管理"向"城市运营"转型 [2] - 具备规模化管理能力、服务标准化体系和综合运营能力的物业企业正在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支撑 [2] - 中交服务业务能力覆盖60余座城市,服务业态涵盖住宅、商写、公建、机场、港口、学校等多个维度 [2] 业务能力 - 截至2024年末,中交服务在管物业服务面积超过6,200万平方米,行业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TOP23 [2] - 公司明确聚焦"大全城市服务"和"全交通服务"两大主赛道,提供住宅、轨道、空港、港口等多类资产的综合服务包 [4] - 深圳中交科技城园区已实现90%以上出租率,集聚了逾百家企业,包括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代表 [3] 协同优势 - 中交服务背后有中交集团全产业链资源的协同支持,有望成为连接"开发—建设—运营"闭环的重要节点 [3] - 公司具备纵向整合能力,可承接自有集团项目,也能面向政府端和产业端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3] - 中交服务代表中交集团推动轻资产化、市场化、科技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5] 未来发展 - 公司计划在数智赋能、标准体系、产品服务、人才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打造具有"中交特色"的服务品牌 [4] - 商业管理与资产运营方面,公司已启动转型路径探索,推动商管业务向科技型、数据驱动型发展转型 [4] - 中交服务将从开发周期中的"后端配套"走向前台,参与城市空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5]
半年报预告(二)!中免少赚6.4亿仍称王,华夏航空赚2亿成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8-07 14:01
免税行业 - 中国中免2025上半年净利润259,324.91万元,同比下降19.9%(从323,770.03万元)[7] - 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同比增长10%[7] -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承压,出境消费分流和市场竞争加剧是主因[7] 酒店行业 - 锦江酒店预计盈利39,000-41,000万元,较同期38,851.52万元微增,轻资产模式显效[10] - 南京商旅预计盈利550-850万元,较同期1,028.37万元下滑46.5%-17.3%[10] - 锦江酒店二次赴港上市,已递交招股书[10] 航空行业 - 三大航持续亏损但幅度收窄:南航亏损175,400-238,000万元(同期-346,400万元)、东航亏损160,000-210,000万元(同期-296,700万元)、国航亏损180,000-240,000万元(同期-344,000万元)[11] - 华夏航空预计盈利20,000-28,000万元,同比暴增14.9-21.3倍(从1,255.50万元)[11] - 海航控股亏损收窄至4,000-6,000万元(同期-87,007万元),受益汇兑收益和航油降价[12] 区域旅游 - 秦淮风光净利润4,299.41万元,同比下降14.7%(从5,037.84万元)[14] - 大美游轮净利润2,454.81万元,同比下降13.9%(从2,850.74万元),客单价下降15元至2200元[15] - 腾轩旅游亏损523.59万元,基本持平(同期-528.43万元)[15] 香港旅游 - 香港中旅亏损0.70亿港元(同期盈利0.63亿港元),主因投资物业减值[16] - 2025上半年访港旅客2400万人次同比增12%,内地旅客1780万人次占74%[16] 文体装备 - 大丰实业预计盈利6,423-7,252万元,同比大增55.0%-75.0%(从4,144.08万元)[17] - 增长源于文化体育领域科技型业务需求旺盛及智元机器人合作订单[17] 行业趋势 - 存量博弈时代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需在成本、结构、场景三方面提效[1] - 免税龙头以市占率换利润,酒店龙头以轻资产换估值,航空龙头以减亏换生存[1] - 支线航空和文体装备通过技术、补贴等实现"小而美"增长[1][17]
英格卡卖盘风起 十大荟聚或打包出售
北京商报· 2025-08-05 21:35
近日,十大荟聚要被打包出售的消息在业内传开,荟聚购物中心和宜家家居母公司英格卡或想通过变卖资产进行战略转型。8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接 近北京荟聚的人士处获悉,收购后单体项目运营团队不会改变,变化的是项目主体成为合资公司。宜家出售荟聚项目的消息并非偶然,近年来,宜家家居和 荟聚面临本土品牌与电商冲击,市场份额萎缩,经营压力持续加剧。作为城市核心商业体,荟聚若此时出售,可将资金调配至高增值新建项目,优化资产结 构。此举亦可能预示英格卡集团的战略转向,未来或调整中国市场布局。 或将出售10座购物中心 英格卡正计划打包出售国内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的消息,在业内已不是秘密,首批出售的是位于北京、武汉、无锡的三座购物中心。不过,此次英格卡将所 持10个购物中心项目,整包出售的估值与出售金额,市场暂未有明确预期。 针对上述消息,英格卡购物中心方面在截至发稿前并未回复。不过,此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有接近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的人士透露,此次消息应当属实,即使 险资公司收购之后,运营团队也不会发生改变。 据介绍,英格卡购物中心隶属于英格卡集团,是全球性的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管理公司。该集团业务还包括宜家零售和英格卡投资。英格卡购物 ...
【最全】2025年物流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区域布局、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8-05 13:09
行业概况 - 中国物流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侧重地产或物流单一领域,同时涉及物流地产的企业主要与仓储、轻资产运营相关 [1] - 行业企业可分为三类:金地、中储等7家物流地产业务为核心或重要;嘉里、传化等将物流地产作为战略资产;富力、大悦城等物流业务为附属非核心 [1]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嘉里建设:内地重点布局物流仓储设施,总资产超千亿港元 [3] - 中储股份:拥有超1000万平方米物流基地网络,央企背景 [3] - 顺丰控股:自营全货机84架,覆盖全球供应链服务 [3] - 万科A:拓展物流仓储与冷链赛道,旗下万纬物流管理高标冷链仓储 [3] - 南山控股:控股宝湾物流品牌,业务涵盖物流园区开发 [3]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呈现分化:顺丰控股2844亿元、万科A3432亿元、中国外运1056亿元为千亿级;中储股份631亿元、金地集团753亿元为百亿级;南山控股84亿元、嘉诚国际14亿元为十亿级 [4][5][6] - 毛利率水平:嘉诚国际33%、嘉里建设33%为第一梯队;大悦城22%、南山控股20%为第二梯队;顺丰控股14%、万科A10%为第三梯队 [5][6] - ROE表现:顺丰控股、中国外运、嘉诚国际超8%;富力地产、华远控股、大悦城、万科A为负值 [12] - EPS表现:顺丰控股2.1最优,嘉里建设、嘉诚国际、中国外运为正,富力地产、大悦城、华远控股为负 [13] 区域布局特点 - 华远控股:聚焦京津冀,探索智能物流产业园 [9][10] - 金地集团:覆盖120余城,聚焦核心城市群 [9] - 中储股份:全国20多省设100+仓库,形成网络化布局 [9] - 顺丰控股:以鄂州、嘉兴、深圳为核心布局空港物流设施 [10] - 万科A:上海、广州、沈阳为重点,万纬物流形成全国网络 [11] 业务发展规划 - 中储股份:升级全国仓储网络智能化,与普洛斯合作开发高标仓 [15][17] - 顺丰控股:通过丰泰产业园加大高标仓投入,布局跨境物流节点 [17] - 万科A:万纬物流深耕高标仓与冷链,优化全国布局 [17] - 南山控股:宝湾物流扩大沿江沿海"T型"网络,借助REITs扩张 [17] - 嘉诚国际: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建设跨境电商智能物流中心 [17][18]
国民女装第一股,靠直播起死回生?
36氪· 2025-08-04 19:17
今年618 ,抖音女装品牌榜出现了一个老国货女装品牌:拉夏贝尔。 作为曾经的"国民女装第一股",拉夏贝尔命运跌宕起伏:同时在港交所和A股上市,却因连续6年亏损退市,经破产重整后重回大众视野,还在抖音销售 额破亿、登上女装榜一。 服装行业低迷,亏损和退市的品牌并不少,拉夏贝尔却能重回市场,它是如何逆风翻盘的? 01 老牌国货登顶抖音女装榜 拉夏贝尔的"起死回生",离不开分销网络的广泛布局。 因此,可以看到,除了抖音,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有不少拉夏贝尔的关联店铺。 先来看看其在抖音上的布局—— 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抖音618大促期间,拉夏贝尔销售额破亿,其中直播带货贡献了近半业绩(46.31%),商品卡销售占比 41.87%,视频推广 则占 11.82%。 通过与4749名带货达人的合作,打造了 4.4 万场带货直播,实现了可观的销售声量。 价格策略方面,拉夏贝尔的平均客单价在100-150元之间,低于品牌数年前几百元的服饰定价,这与受众人群匹配度高,大促期间拉夏贝尔的消费者画像 为31-40岁的女性,主要位于三四线城市,这类人群比较关注性价比,习惯直播购物。 此外,拉夏贝尔关联的抖音店铺多达35 ...
海大集团(002311) - 2025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9 23:48
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31亿元,同比增长12.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39亿元,同比增长24.16% [2] - 饲料销量约1470万吨(含内部养殖耗用量约105万吨),同比增长约25%,海外地区上半年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约40% [2] - 生猪养殖业务推行“外购仔猪、公司 + 家庭农场、锁定利润、对冲风险”模式,总体养殖风险可控、盈利可观 [2] - 水产养殖主要养殖对虾等特种水产品,适当控制生鱼养殖规模 [2] - 禽养殖、屠宰相关业务因上半年禽肉价格低迷录得亏损 [2] 战略目标 - 2030年达到5150万吨饲料销售总量 [3] 海外业务 - 凭借研发创新驱动的产品力、产业链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3] - 已在越南、印尼等国家投建水产和禽的种苗场,未来将根据当地养殖品种特点针对性布局 [3] 行业情况 - 目前普水鱼行情向好,盈利可观;虾蟹养殖产量平稳、管理趋精细化;特水鱼养殖部分品种如加州鲈盈利可观 [3] 业务规划 - 种苗、动保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水平 [4] 养殖成本 - 生猪养殖成本因聚焦团队能力建设和轻资产模式创新持续进步 [4] 对虾养殖 -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技术迭代、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建设成本和养殖成本明显下降 [4] 参会机构 - 共有157家机构参与业绩说明会,包括贝莱德资产管理北亚有限公司、中国守正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