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电力: 长江电力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22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全球最大水电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6.98亿元(同比增长5.34%),归母净利润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发电量提升及成本优化 [2][3] - 控股股东中国三峡集团启动40-80亿元增持计划,截至2025年8月28日已增持3879.58万股(金额10.99亿元),体现对公司长期价值信心 [3] - 抽水蓄能及新能源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报告期内新增股权投资4.19亿元,投资收益达25.89亿元,境外资产占比9.41% [4][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66.98亿元,同比增长5.34%(上年同期348.38亿元) [2] - **利润总额**:155.56亿元,同比增长14.83%(上年同期135.47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0.5336元/股,同比增长14.86% [2]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9.91亿元(同比增长4.21%),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5.76亿元(主要因抽蓄项目投资增加) [3] 业务运营 - **发电量**:境内六座梯级电站发电量1266.56亿千瓦时,同比增发60.38亿千瓦时(+5.02%) [3] - **装机规模**:水电总装机7179.5万千瓦,其中国内装机7169.5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16.29%) [3] - **安全生产**:梯级电站110台机组保持"零非停",创历史最好水平 [3] - **国际业务**:受托运维秘鲁圣加旺Ⅲ水电站,接管后稳定运行 [3]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94.25亿元,较期初增长43.47%(主要因备付现金分红) [4] - **短期借款**:170.88亿元,较期初减少526.04亿元(-75.48%,因偿还到期债务) [4]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807.18亿元,较期初增加338.59亿元(+72.26%) [4] - **应付债券**:301.17亿元,较期初增加83.77亿元(+38.53%,因新发行债券) [4] 投资与战略布局 - **抽水蓄能**:河南巩义、江西寻乌项目完成投资决策,甘肃张掖、重庆菜籽坝等项目稳步推进 [3] - **证券投资**: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账面价值57.18亿元(含2支股票、2支ETF基金) [6] - **分红政策**:2024年度每10股派现7.33元,加上中期分红合计派现230.74亿元,创历史新高 [9] 公司治理与ESG - **董事变动**:报告期内聘任何红心为副董事长、刘海波为总经理、张传红为财务总监 [11] - **ESG评级**:华证ESG评级提升至AA级,万得ESG评级提升至AA级,获多项社会责任奖项 [14] - **乡村振兴**:启动49项履责项目,覆盖重庆巫山、奉节等地产业提升及生态保护 [12][13]
华银电力: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2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8%至41.20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4,146.80%至2.07亿元,主要受益于发电量增加和市场煤价下降 [2] - 公司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35.3%,在建工程同比增长35.74%反映新能源项目投资力度加大 [3][4] - 现金流状况明显优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80.16%至16.15亿元,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因新能源项目建设 [2][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16.18%,主要因发电量增加19.94亿千瓦时 [2][4] - 营业成本35.87亿元,同比增长9.85%,增速低于收入增长因市场煤价下降 [2][4] - 利润总额2.44亿元,同比增长832.78%,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4,146.80% [2] - 基本每股收益0.102元/股,同比增长5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30%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15亿元,同比增长180.16%,因销售商品收款增加及煤采购成本下降 [4] 业务运营 - 总装机容量716.37万千瓦,其中火电436万千瓦,风电73.79万千瓦,光伏146.58万千瓦,水电60万千瓦 [3] - 火电装机占湖南省统调公用火电机组15.5%,处于区域优势地位 [3] - 发电量同比增加27.16%,利用小时数提升 [3] - 公司所属株洲、湘潭公司位于长株潭负荷中心,金竹山、耒阳分公司为坑口电厂具有本地煤消纳优势 [3]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272.4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4%,货币资金减少15.81亿元因偿还债务 [2][4] - 在建工程增加11.89亿元至45.15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项目 [4] - 存货增加2.59亿元,因迎峰度夏采购燃煤增加 [4] - 短期借款减少16.31亿元至34.21亿元,长期借款增加19.99%至168.92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92.40%,较上年末下降1.32个百分点 [2] 行业与战略 - 湖南省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1%,新能源装机占比达47.5% [3] - 公司明确"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50%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 [3] - 公司承担能源保供责任,所属电厂为负荷中心提供稳定电源保障 [3] - 面临新能源消纳困难、电力市场竞争加剧及煤炭价格波动等行业挑战 [7] 公司治理与融资 - 背靠中国大唐集团,央企背景提供信誉和融资支持 [3] - 发行5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券,应付债券增至10亿元 [4] - 与关联方中国大唐集团财务公司存在存贷款业务,期末存款余额7.26亿元,贷款余额5.24亿元 [14] - 为联营公司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提供6.176亿元担保,担保总额占净资产29.83% [14][15]
吉电股份: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诚信国际维持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 评级展望为稳定 主要基于公司获得实际控制人有力支持 新能源规模优势凸显 盈利及经营获现能力很强 财务杠杆下降及融资渠道畅通等因素 [3][4][35] 公司业务运营 - 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优势突出 2024年可控装机容量达1,444.11万千瓦 其中清洁能源占比76.94% 光伏739.30万千瓦 风电371.81万千瓦 [16] - 新能源装机增加推动上网电量持续提升 2024年上网电量272.37亿千瓦时 但受市场化竞价影响 新能源上网电价呈下降态势 光伏电价从2023年0.4410元/千瓦时降至2024年0.4222元/千瓦时 [17][19][22] - 火电业务全部为热电联产机组 装机容量330万千瓦 2024年利用小时数3,652小时 虽受新能源挤压同比下降 但通过调峰补偿和容量电价政策 火电上网电价从2023年0.4393元/千瓦时升至2024年0.4734元/千瓦时 [17][19][22] - 公司投资59.56亿元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2025年7月试运行投产 包含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2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7.40亿元 同比下降4.87% 但营业毛利率提升至26.92% 净利润16.87亿元 同比增长7.94% [8][25] - 盈利能力指标保持强劲 EBIT利润率23.78% EBITDA达71.59亿元 总资产收益率4.09% [8][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4.74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69.40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2.42亿元 [29] - 2024年末总资产829.64亿元 所有者权益249.00亿元 资产负债率69.99% 较2023年下降4.3个百分点 [8][28] 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 - 总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末达562.72亿元 2025年3月末进一步增至604.01亿元 但债务以长期债务为主 结构合理 [8][28] - 偿债指标表现良好 2024年总债务/EBITDA为7.86倍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4.29倍 FFO/总债务10.09% [8][30] - 融资渠道畅通 截至2025年3月末获得授信总额1,177.59亿元 其中未使用额度633.87亿元 备用流动性充足 [30] - 2024年11月完成定向增发 募集资金净额41.85亿元 资本实力大幅提升 [14] 行业比较 - 公司与桂冠电力 湖北能源相比 2024年装机容量1,444.11万千瓦处于中等水平 但新能源装机占比高导致上网电量272.37亿千瓦时相对较小 [10] - 财务杠杆高于可比企业 2024年资产负债率69.99% 高于桂冠电力56.30%和湖北能源58.63% 主要因新能源在建投入规模较大 [10] 发展前景 - 公司战略聚焦"新能源+"和绿色氢基能源"双赛道" 计划2025年清洁能源新增产能200万千瓦 [15][25] - 重要在建工程概算总投资264.72亿元 截至2024年末尚需投资207.63亿元 面临一定资本支出压力 [24] - 预测2025年总资本化比率73.22%~75.97% 总债务/EBITDA 7.86~8.25倍 与2024年实际水平基本持平 [34]
浙富控股(002266):充分受益抽蓄和核电行业景气度,危废资源化业务有望受益8部门三年专项行动
中邮证券· 2025-08-29 21:1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基于设备板块受益抽蓄和核电行业景气度提升 以及危废资源化业务盈利改善预期 [8][9]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三大水电设备制造商和最大民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同时是国内最大危废环保处理上市企业 以及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供应商 [4] - 抽蓄和核电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1W抽蓄可支持3-5W新能源消纳 2022年新核准抽蓄电站48座(6890万千瓦) 超过之前50年投产总规模 截至2024年底核准在建规模达2亿千瓦 [4] - 全球核电复苏趋势明确 《三倍核能宣言》获多国支持 核能投资需达1500亿美元(2023年为650亿美元) 中国2017-2024年新建52座核反应堆中25座由中国设计 [4][69] - 危废资源化业务受益8部门三年专项行动 2022-2024年危废产生量CAGR达14% 行业集中度提升(持证单位从0.6万家降至0.36万家) [6]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7/15.9/20.1亿元 CAGR为25.7% 对应EPS 0.24/0.30/0.38元 [7][9] 业务板块分析 水电设备业务 - 具备700-800m水头水轮机和高功率抽蓄机组制造能力 2022-2024年新签水电订单持续增长 [4][52] - 2024年浙富水电净利率达15.1%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40][41] - 抽蓄电站建设具有逆周期调节属性 2024年静态投资水平为1GW/57.7亿元 [79] 核电设备业务 - 已承接国内外17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合同 [4][48] - 2024年华都核电净利率高达42.1% [40][41] - 参与第四代核电快堆核主泵供应 技术优势显著 [4][48] 危废资源化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占比94.6% 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35] - 聚焦深度资源化 铂产量2020-2024年CAGR达89.3% 2024年新增铑、钌、铱等小金属回收 [96][97] - 第二大股东在金昌开拓铂族金属精深加工 有利于原材料供应保障 [6][9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9.1亿元(+10.3%) 归母净利润9.7亿元(-5.3%) [30] - 2025Q1营收49.4亿元(+10.9%) 归母净利润2.7亿元(-12.7%) [30]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4年达9.4亿元(2019年仅0.5亿元) [4][47] - 资产负债率54.6% 财务风险可控 [45] 行业前景 - 全球风光发电占比进入15%时代 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5%后系统成本将快速上涨 [56] - 2024年全球核电发电占比9.0% 中国仅4.4% 发展空间巨大 [66][67] - 抽蓄是电网安全重要保障 2024年中小型抽蓄规划站点97个(总装机2643万千瓦) [62] - 危废处置行业集中度提升 2023年实际产能利用率仅22.5% [83]
核聚变赛道再吸8.63亿美元!英伟达、谷歌联合出手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0:16
融资动态与规模 - 美国核聚变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最新获得8.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旗下NVentures、Khosla Ventur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及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银行 [2] - CFS自成立以来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约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2] - 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7]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获得股东方约114.92亿元投资,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达150亿元,成为国内聚变领域资本规模最大的创新主体 [8] - 全球核聚变产业在去年吸引了71亿美元(约合51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比2023年高出近10亿美元 [9] 技术进展与商业化规划 - CFS聚变能源示范系统目前已完成约65%,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为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铺平道路 [3] - CFS计划在2030年代初期建成全球首座商业化核聚变发电站,其Arc发电厂预计将在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并向谷歌提供200兆瓦电力 [3] - 诺瓦聚变聚焦研发小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经济型核聚变电站(FRC-SMR),填补国内核聚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路线的空白 [7] - 中国聚变公司未来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8] - 2025年被视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的“元年”,呈现国家队与民营核聚变公司双线并进的态势 [8] 投资背景与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和云服务引发数据中心建设激增,带来了新一轮电力需求,促使科技巨头如谷歌寻找新的电力来源并投资能源创新 [3] - 核聚变发电原理是通过巨大力量使氢原子碰撞产生大量能源,过程不产生放射性废物而是生成氦,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4][5] - 国内一批核聚变初创企业频繁获得融资,例如能量奇点合计融资约8亿元,星能玄光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 [9] - 全球资本和政策正快速向“可控聚变商用化”聚焦,在政策支持与新技术加持下,中国核聚变产业公司的投资热潮有望持续升温 [9]
国投电力: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12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56.97亿元,同比下降5.18% [2] - 营业成本149.72亿元,同比下降9.41%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5亿元,同比增长1.36%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96亿元,同比增长13.01% [5] - 基本每股收益0.4763元/股,同比下降2.84% [2] - 总资产3152.51亿元,较期初增长6.3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92.83亿元,较期初增长11.77% [2] 电力行业概况 -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3] - 第一产业用电量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 [3] - 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3] - 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 [3] - 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 [3] - 火电装机14.7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12.1亿千瓦 [3] - 水电装机4.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6129万千瓦 [3] - 并网风电装机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3] - 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3]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43.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3] 公司业务结构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1.84% [3] - 水电控股装机2130.45万千瓦,为国内第三大水电装机规模上市公司 [3] - 水电占比48.32%,新能源(含储能)占比23.52% [4] - 火电装机以高参数大机组为主,百万千瓦级机组占控股火电装机容量的64.62% [4] - 业务分布于国内二十多个省区及英国、印尼和泰国等海外市场 [3] 雅砻江水电资产 - 公司持股52%的雅砻江公司是雅砻江干流唯一水电开发主体 [3] - 雅砻江流域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在我国13大水电基地排名第3 [3] - 报告期末已投产水电装机1920万千瓦,核准及在建水电装机372万千瓦 [3] - 具有"水风光"一体化、规模化开发及集中调度控制等突出优势 [3] 主要子公司业绩 - 雅砻江水电营业收入121.66亿元,营业利润57.67亿元,净利润49.16亿元 [7] - 国投北疆营业收入25.14亿元,营业利润1.87亿元,净利润1.88亿元 [7] - 国投新能源投资营业收入10.65亿元,营业利润2.66亿元,净利润2.32亿元 [7] - 国投湄洲湾营业收入24.35亿元,营业利润3.82亿元,净利润2.64亿元 [7] 投资活动 - 报告期内投资额157.55亿元,同比增长45.41% [6] - 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2.97亿元,其中云维股份投资1788.79万元,中闽能源投资1.14亿元 [6] - 货币资金294.12亿元,较期初增长189.19%,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及履约保证金增加 [5] 公司治理变动 - 董事张雷离任,刘国军当选新任董事及副董事长 [10] - 董事李俊喜离任,赵军当选新任董事 [10] - 职工董事张仔建解任,尚中华当选职工董事 [10] - 职工监事赵利君解任,胡江春当选职工监事 [10] - 高海聘任为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周长信不再担任 [10] 募集资金使用 - 2025年2月17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69.98亿元 [16] - 募集资金用于孟底沟水电站项目44.98亿元,已投入7.50亿元,进度16.67% [17] - 募集资金用于卡拉水电站项目25.00亿元,已投入3.80亿元,进度15.19% [17] - GDR募集资金2.18亿美元,用于境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 [16] 关联交易 - 在国投财务有限公司存款期末余额139.02亿元 [14] - 在融实国际财资管理有限公司存款期末余额0.13亿元 [15] - 从国投财务有限公司贷款期末余额110.13亿元 [15] - 从融实国际财资管理有限公司贷款期末余额122.27亿元 [15] 担保情况 - 对外担保余额2457.50万元(不含子公司) [15]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59.04亿元 [15] - 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8.56% [15] - 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金额60.92亿元 [15]
联美控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4亿元 智慧供热纵深推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19: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8亿元同比下降2.6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9.87% [1] 主营业务发展 - 通过收购与合作扩大供热区域市场份额 [1] - 多渠道收集用户反馈使满意度显著提升 [1] - 抓住城市清洁供暖攻坚行动机遇实现供暖面积增长 [2] 智慧化运营 - 2024-2025供暖季成功落地二级网单元阀试点项目实现热负荷动态均衡分配 [1] - 依托自研智慧化运营平台打通数据采集-分析-调控全链条闭环 [1] - 2025-2026供暖季将实现温度数据稳定回传与参数自动修正 [2] 技术战略 - 推进源-网-站-户全链能效优化 [2] - 将传统供热系统改造为具备自感知、自分析、自优化能力的智慧热网 [2] - 深化清洁能源+智慧运营双轮战略探索零碳技术 [2] 政策资源利用 - 结合国家两重建设资金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定向投入推进智能化升级 [2] - 通过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市场新建改建集中供热项目 [2]
新签2.5万亿元,营收1.1万亿元!中国建筑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8:23
财务表现 - 新签合同额2.5万亿元 同比增长0.9% [1] - 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同比增长2.8% [1] - 利润总额498亿元 同比增长0.1% [2] - 毛利率9.4% 营收利润率4.5% 同比稳中有升 [2] -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改善259亿元 营业收现率提升6.3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房建业务营业收入6963.8亿元 新签合同额14964亿元 [2] - 公共建筑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62% 工业厂房/学校/仓储物流合同额分别增长16%/14%/18% [2] - 基建业务营业收入2734.3亿元 同比增长1.5% 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能源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运合同额分别增长34%/44%/31% 合计占比提升至66% [2] - 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营业收入1318.8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区域市场策略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签合同额占比约80% 完成投资额占比近90% [3] - 境外营业收入598.1亿元 同比增长5.8% [3] 新兴业务发展 - 城市更新新签合同额1600亿元 同比增长10% 覆盖150多个城市 [4]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916亿元 同比增长3.5% 重点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 [4] 科技创新与应用 - "好房子"营造体系在38个项目落地应用 推出十一大产业化推广产品包括新建好房子/旧改好房子/模块化建筑/BIPV系列产品等 [6] - 持续扩大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集成平台/建筑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应用 [6] 管理效能提升 - 实施专项资产盘活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7] - 出台《机构评价与治理管理办法》 建立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评价模型 [7] - 制定《市值管理规定》 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7] 可持续发展 - 迭代升级ESG指标体系 编制发布2025年度绿色发展报告 [7] - 开展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
外交部: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7:40
中阿博览会平台作用 - 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1] - 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代表参会[1] - 阿联酋作为主宾国与会[1] 博览会合作领域 - 聚焦创新、绿色、繁荣主题[1] - 推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水资源、智慧气象等领域合作[1] - 首次举办中阿银联体、丝路电商、气象、标准化及知识产权活动[1] 中阿合作发展前景 - 明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1] - 扎实推进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与五大合作格局[1] - 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1]
“中国风力涡轮机有个根本优势,西方学不来”
观察者网· 2025-08-29 16:21
核心观点 - 明阳天成号双转子海上风力发电机是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 总容量16.6兆瓦 扫风面积5.2万平方米 年发电量5400万度[1] - 中国通过规模化发展和巨型涡轮机研发巩固海上风电主导地位 成本不到英国市场一半[3] - 欧美海上风电因政策支持不足和成本上涨遇冷 德国出现零投标拍卖 美国直接叫停项目[6] 技术突破 - 采用双转子设计 风能捕获量居全球已投运同类机组首位[1] - 机组高度可能超过埃菲尔铁塔 组装工作接近大型基建工程[3] - 叶片长度超100米 生产规模达到"巨型化"水平[7] 产能与市场 - 阳江基地15%产能供应海外市场 预计年底比例翻倍[8] - 广东计划2025年底累计投产海上风电装机18吉瓦 超过中国外任何国家总装机量[8] - 目前欧洲仅意大利塔兰托风电场采用中国风机[9] 竞争优势 - 成本优势根本性巨大 供应链整合和政策支持形成综合优势[5] - 庞大市场提供技术试验和创新平台 助力全球竞争力构建[5] - 产品和技术创新性获得西方开发商关注[11] 国际拓展挑战 - 欧盟施压德企放弃与明阳智能订单[10] - 公司退出德国项目但仍探索欧洲本地化生产合作[11] - 需打破市场壁垒并改变欧洲对中国制造商固有认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