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举办
每日商报· 2025-06-26 06:32
低碳发展成效 - 浙江通过"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实现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例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和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1] -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并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1]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社区作为低碳社区案例,拥有十余处绿色建筑,如杭州万象城办公楼、杭州西子国际中心等,通过智能照明、屋顶光伏、雨水回收系统等措施实现节能 [1] 低碳楼宇管理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总结低碳楼宇管理经验,牵头起草并发布"低碳楼宇"标准,荣获全球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示范区授牌,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2] - 社区培育形成"1+3"产业格局,同步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杭州低碳发展举措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煤炭消费量大幅削减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培育出吉利汽车、杭叉集团等低碳领军企业 [2] - 科技创新方面,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自动生成环评报告 [2] - 绿色消费成为风尚,西湖龙井、径山茶等产品有了碳标签,千岛湖水获得碳身份证 [2] - 杭州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培育第三方碳服务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 [2] 高校环保参与 -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和部分在杭高校环保社团共同发起成立在杭高校绿色联盟,目前拥有22所高校35个环保社团成员,志愿者达4500多人 [3] - 高校环保社团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水质、土壤检测,承办科普讲堂进小学等活动传播环保理念 [3]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成效亮眼(新视窗·感受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6-25 05:4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成效 - 国家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构建"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机制 [1] - 各地区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以旧换新热度不减且成效显著 [1] - 河北、贵州、辽宁等省份通过不同领域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1]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河北) - 河北省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作为惠民生与稳增长结合点,2025年以来6032家门店参与活动 [3] - 累计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125.19万辆,使用补贴资金6.05亿元,带动新车销售34.73亿元 [3] - 销售高峰期日售新车36295辆,日销售额9889.61万元 [3] - 保定雅迪电动自行车单门店卖出2600多辆,带动销售额780余万元 [3] - 建立"旧车回收—电池分离—资源再生"闭环,2024年处置废旧电池11.08万组,综合利用率98%以上 [4] - 智能化拆解生产线实现100%分类回收,年减少固体废弃物2.3万吨,节约原生资源3.8万吨 [4] - "一站式"服务将办理时间从两三天缩短至1小时内,周末门店客流量从40人次增长到120人次 [4][6] 家装厨卫焕新(贵州) - 贵州将补贴扩大至装修材料、卫生洁具、智能家居等18大类商品 [7] - 2025年参与商家6626家,补贴产品218990件,使用补贴资金超6800万元 [7][9] - 累计鼓励换新5.05万件,产生换新消费4.6亿元 [9] - 红星美凯龙云岩商场使用补贴441万余元,换新产品超3500单,带动消费1355万元 [9] - 通过"一码贵州"平台实现补贴申领便捷化,单笔最高补2000元,家居类一人最高享6000元补贴 [8][9] - 建立三重监管"密码":事前严审、事中严查、事后严检保障资金安全 [8] 汽车换能(辽宁) - 辽宁省1-4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1.7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 [11] -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39%,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 [11] - 沈阳市消费者购买25万元新能源车可获得国家补贴2万元和地方补贴5000元 [10] - 设立汽车补贴咨询服务窗口,完善审核工作专班信息共享机制,45天内完成补贴拨付 [11] - 开展汽车消费活动40余场,新能源车下乡活动200余场,预计全年重点活动100余场 [12] - 部分车型叠加各级补贴后综合优惠最高可达3万元 [12]
钢铁丛林绽放绿色奇迹 ——探访华鲁恒升的低碳发展密码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10:29
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煤化工龙头转型为绿色高端化工标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1] - 2024年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2] - 确立"绿色化工、生态恒升"环保理念和"固碳增值、降碳提效"低碳发展理念[2] - 提出"内涵式发展"理念,坚持资源集约与绿色战略并重[2] 业务布局 - 形成化学肥料、基础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四大产业集群[3] - 高端溶剂项目投产后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产能跃居国内首位[3] - DMF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 - 2024年新能源新材料营收占比超50%,高端化工产品利润贡献率突破60%[3] 技术创新 - 开发"一头多线"柔性多联产工艺,形成大型化工装置园区化精益运行模式[7] - 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20%以上[8] - 2024年回收己二酸副产物氧化亚氮近2万吨,创造近亿元收益[8] - 与华能德州电厂合作"蒸汽热源项目",年减少燃煤约8万吨[8] 节能降碳 - 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较五年前下降42%,相当于年减少标准煤16万吨[12] - 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醋酸3个产品连续12年获评全国能效领跑者[12] - 2024年完成8类产品碳足迹认证,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33%[13][14] - 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43.5%[14] 研发投入 - "十四五"以来研发投入超40亿元,新增专利160余项[13] - 2024年新获专利授权31项,其中1/3聚焦绿色节能与提质增效技术[13] - 投资2.8亿元建设科技研发园,打造绿色技术孵化核心引擎[13] 循环经济 - 将炉渣加工为建材产品,2024年生产外售8600万块砖[14] - 建有10套污水处理设施和高效环保治理设施[14] - 安装10台环境空气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污染物实时监控[19] 数字化转型 - 建设园区安全环保应急管控平台和生产管控一体化智能平台[15] - 实现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控,提升运营效率[15] - 运用安全生产大数据智能分析、全场景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14]
商务部: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拓展对南亚经贸合作
快讯· 2025-06-06 10:41
智通财经6月6日电,就接下来在扩大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方面有哪些考虑,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在国 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挖掘合作新增长点。要加快发展战略对接,在巩固农业、能矿、基础设施等 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拓展能源转型、数字经济、低碳发展、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产 供链稳定。支持南亚国家工业化进程,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拓展对南亚经贸合作。要扩大双向 开放。中方愿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为南亚国家共享中国大市场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积极推进与南亚国 家自贸协定安排,升级投资保护协定,进一步释放贸易和投资合作潜力。打造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 商环境,着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商务部: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拓展对南亚经贸合作 ...
世界环境日 | 税惠携手守护绿水青山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06 08:49
环境保护税税目及税额 - 应税污染物包括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2] - 大气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8元(广东标准)[2] - 水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2.8元(广东标准)[2] - 固体废物税额从每吨5元(煤研石)到1000元(危险废物)不等 [2] - 工业噪声税额从每月350元(超标1-3分贝)到11200元(超标16分贝以上)[2] 环境保护税计算方法 - 大气污染物应纳税额=污染当量数×具体适用税额 [2] - 水污染物应纳税额=污染当量数×具体适用税额 [2] - 固体废物应纳税额=排放量×具体适用税额 [2] - 噪声应纳税额=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 [2] 纳税申报要求 - 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 [4] - 按季申报应在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办理 [4] - 按次申报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办理 [4] - 纳税人应向应税污染物排放地税务机关申报 [4] 税收减免政策 - 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 [4] - 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标准50%的,减按50%征收 [4] - 农业生产排放应税污染物(不包括规模化养殖)免征 [4] - 机动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免征 [4] 纳税义务人范围 -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需要缴税 [8] - 向依法设立的污水/垃圾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不缴税 [8] - 在符合标准的设施贮存或处置固体废物的不缴税 [8] 地区差异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税额2018-2020年为2.4元/污染当量,2021年后为3.5元 [8] - 重庆市水污染物税额为3元/污染当量 [8] - 重庆市其他固体废物征税范围包括脱硫石膏、磷石膏等(2020年起施行)[8]
中国11大电力央企,为何全部重仓盐城?
搜狐财经· 2025-06-04 22:25
中国发电能力与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2024年发电能力达3349吉瓦,是美国(1225吉瓦)的近3倍,且持续增长[1] - 中国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显著[1] - 盐城成为11大电力央企集中布局新能源项目的战略要地,形成"五大六小"全央企覆盖格局[7][9] 盐城新能源项目投资与规模 - 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合资80亿元建设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为中国首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2] - 华能集团投资54亿元建设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年发电11.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3.1万吨[4] - 大唐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滨海县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019年并网[5] - 国家电投建成国内首个数字化智慧化海上风电场(滨海南H3项目)[5] - 华电集团39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实现"上发电下养殖"复合模式[5] 盐城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势 -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滩涂及4550平方公里湿地,风能资源优越(100米高度风速7.6-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3000-3600小时)[12][13] - 光伏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1400-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光照2280小时[14][15] - 已形成全国最大海上风电集群,整机产能占全国40%,叶片产能占20%[22] - 光伏电池片年产能84.5GW、组件120.4GW,综合产能全国第一[22] - 储能产业初具规模,覆盖电芯材料、制造及系统集成全链条[24] 长三角电力市场与绿电消纳 - 长三角2024年用电量超20000亿千瓦时,占全国21.1%,电力需求旺盛[27][29] - 盐城2023年海上风电148.07亿千瓦时绿电全部并网,其中121.6亿千瓦时本地消纳[29] - 江苏2024年外贸绿电消费用户达856户,同比增长187.2%,绿电交易72.73%来自外贸用户[46][47] 低碳发展与标准体系创新 - 盐城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31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1%(全国平均40%)[50] - 发布沿海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地方标准,光伏碳足迹认证入选国家级试点[56]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开展国际碳排放认证,射阳启动碳足迹核算国际联盟建设[56] -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年LNG外输能力1120万吨,冷能利用项目年节电1.1亿度[33][36]
机械设备行业周报(20250526-20250601):轨交设备板块业绩改善,关注后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进展-20250603
东海证券· 2025-06-03 14: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轨交设备板块景气度显著改善,收入及业绩增速明显提升,国铁集团经营向好,旅客出行和货运发送需求旺盛,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延续 [6] - 2025年首批高速动车组招标共计68组,存量动车陆续进入检修期,催化维保需求释放,低碳发展推动机车迭代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轨交设备板块跟踪 铁路装备行业数据 - 国铁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12830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39亿元,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63.5%,较上年末降低2.0个百分点,2025年Q1营业总收入281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6][11] - 2024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43.1亿人次,同比增长11.9%,2025年1 - 4月发送旅客14.6亿人次,同比增长5.9%;2024年货运发送量51.8亿吨,同比增长2.8%,2025年1 - 4月累计发送货物16.8亿吨,同比增长2.0% [6][13]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2025年1 - 4月完成投资1947亿元,同比增长5.3% [6][13] - 2025年首批高速动车组招标68组,存量动车进入检修期,2024 - 2025年高级修招标需求大,低碳发展推动机车迭代 [6][20] 近期出海及跨境合作动态 - 中国轨交设备技术成果具备海外竞争实力,头部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跨境铁路项目带动国际交流合作 [23] - 近期有中国通号中标阿联酋项目、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中蒙铁路开工、中吉乌铁路施工、中肯签署合作备忘录等动态 [24] 城轨交通建设投资近年放缓 - 城轨交通建设投资2020年后回落,后期城轨维修领域有望释放稳定业务需求 [25] 财报情况 - 2025年Q1轨交板块景气度向好,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2025年Q1收入及业绩增速明显提升 [6][26] - 整车制造等细分领域表现较好,除中国铁物、中铁工业外,多数公司收入持平或增长,中国中车2025Q1业绩亮眼 [28] 行情回顾 - 本周沪深300指数跌幅1.08%,机械设备行业跌幅0.43%,跑赢沪深300指数0.66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1 [30] - 子板块中专用设备板块上涨0.32%,自动化设备板块降幅较大 [30]
机械设备行业周报:轨交设备板块业绩改善,关注后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进展
东海证券· 2025-06-03 14: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轨交设备板块景气度显著改善,收入及业绩增速均明显提升,国铁集团经营向好,旅客出行、货运发送需求旺盛,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延续 [6] - 2025年首批高速动车组招标共计68组,存量动车陆续进入检修期,催化维保需求释放,低碳发展推动机车迭代 [6] - 本周沪深300指数跌幅为1.08%,机械设备行业跌幅为0.43%,机械设备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0.66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 [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轨交设备板块跟踪 铁路装备行业数据 - 2024年国铁集团营业总收入12830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39亿元,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3.5%,较上年末降低2.0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81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6][11] - 2024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43.1亿人次,同比增长11.9%,2025年1 - 4月发送旅客14.6亿人次,同比增长5.9%;2024年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51.8亿吨,同比增长2.8%,2025年1 - 4月累计发送货物16.8亿吨,同比增长2.0% [6][13]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2025年1 - 4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同比增长5.3% [6][13] - 2025年首批高速动车组招标共计68组,存量动车陆续进入检修期,2024年高级修招标中五级修数量突出,高级修带动车辆配套产品需求 [6][20][21] - 2024年9月国家铁路局印发办法推动老旧内燃机车淘汰更新,鼓励新能源铁路机车应用 [6][22] 近期出海及跨境合作动态 - 中国轨交设备技术成果具备海外竞争实力,头部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跨境铁路项目带动国际交流合作 [23] - 近期有中国通号中标阿联酋项目、中国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等出海及跨境合作动态 [24] 城轨交通建设投资近年放缓 - 城轨交通建设投资在2020年后回落,后期城轨维修领域有望释放稳定业务需求 [25] 财报情况 - 2025年Q1轨交板块景气度向好,收入及业绩增速提升,整车制造等细分领域部分公司表现较好 [26][28] - 中国中车2025Q1铁路装备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93.6%,城轨业务、新产业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8] 行情回顾 - 本周沪深300指数跌幅为1.08%,机械设备行业跌幅为0.43%,跑赢沪深300指数0.66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 [30] - 子板块中专用设备板块上涨0.32%,自动化设备板块降幅较大 [30]
陈茂波倡议智慧低碳联盟跨界合作 推动香港绿色技术示范与北部都会区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6-02 17:58
香港智慧低碳发展创新联盟成立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推进政产学研投跨界合作,打造绿色低碳技术示范窗口,推动北部都会区绿色建设 [1] - 二是拓展海内外网络,推动绿色技术出海,支持全球低碳转型并为香港及国家企业创造新机遇 [1] - 香港正通过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四大策略,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 [1] 低碳发展与技术应用 - 全球绿色转型面临资金和技术缺口,人工智能可节省能源,国际能源署预测年省1300万太焦耳(相当于韩国年能耗) [2] - 香港定位为国际绿色金融和科技中心,绿色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将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 [2] - 华润集团作为联盟牵头单位,已开展再生材料、氢能、光伏等项目,并与学术机构及企业合作 [2] 国家政策与目标 - 中国坚持"3060"双碳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变 [1]
破垄断填空白 闯出“新”天地
广州日报· 2025-06-02 05:53
广州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 广州市民营经济主体突破350万户 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在主要城市中均排第一 [1] - 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2024年一季度占比提升至43.5%创5年新高 [1] - 2024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 新增6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8] 德擎光学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2018年推出国内首套激光焊接在线缺陷检测系统 打破欧美垄断 [2] - 检测设备响应时间仅50毫秒 第三代产品引入AI算法使"过杀"率降低50% [2] - 2024年营收达1.25亿元 国内激光焊接市场市占率30%-40% 员工数量增长近10倍 [2] 新莱福新材料产品创新 - 广告用磁胶材料2024年销量超2400万平方米 电子陶瓷元件中环形压敏电阻销量超14.5亿只 [3] - 透明防辐射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研发坚持基础原理创新并迭代数十代 [3] 苇渡微电子芯片技术突破 - 国内首家量产55纳米高压工艺OLED显示驱动芯片 性能接近40纳米工艺 [4] - 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倍 2025年一季度芯片交付量超200万颗 同比增810% [4] 纽恩泰新能源技术应用 - 空气能热泵能效比达1:4 北京采暖案例显示较电锅炉节能68% [6] - 北方市场累计安装17.6万台 减排二氧化碳143万吨 年均增长率25%-30% [6] - 国内空气能热泵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华中华南市场增速显著 [6] 政府支持政策与产业生态 - 海珠区提供落户奖励/人才补贴/研发投入扶持 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 [7] - 广州开发区推动"数碳医"产业集群 增城区构建"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 [7] - 实施"无事不扰 有呼必应"机制 集聚资金/项目/平台等资源支持民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