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从专精特新到全球化IP打赢关税战的品牌出海四重奏
36氪· 2025-04-29 18:34
中国制造业战略纵深与产业防御矩阵 - 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30%份额,构建了覆盖全工业门类、贯通研发到市场的三维立体产业防御矩阵 [1] - 中国每减少1%出口将导致全球制造业成本指数上升0.8个基点,形成精密咬合的"产业齿轮组"效应 [1] - 掌控220多种工业产品全球定价权,通过"工程师红利"建立技术势差 [1] 双循环战略与贸易弹性 - "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超大市场规模深化内需驱动,形成战略腾挪空间 [2] -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重构,展现系统协同能力 [1] 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 - 代工模式遭遇"成本死亡螺旋",东南亚人力成本优势叠加区域贸易协定导致订单转移常态化 [3] - 高关税削弱价格竞争力,技术封锁与绿色壁垒构建新型贸易门槛 [3] 材料创新与产业链升级 - 宁德时代NCM811高镍三元材料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500公里 [4] - 独创"水晶结构"封装技术使电池组空间利用率达65%,引发上游镍价3年累计上涨120% [4] - 钠离子电池技术实现-20℃低温下90%容量保持率,成本目标0.5元/Wh [4] 技术专利与行业标准 - 宁德时代拥有1.6万项专利,核心材料专利占12%,覆盖原子级材料模拟到GWh级产线设计 [5] - "单晶中镍正极+碳纳米管导电剂"技术使电池内阻降低18%,成为行业技术标准 [5] 产业链垂直整合案例 - 迈瑞医疗通过并购HyTest获得核心抗原抗体技术,血球分析仪单价从12万元升至24万元 [10] - 三问家居收购德国Outlast获得NASA级PCM技术,填补国内恒温材料技术空白 [11][15]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 - 华为采用"多中心+分布式"策略,欧洲市场占比18.7%,中芯国际N+1工艺芯片支撑高端产品 [18] - 三问家居建立"3+2超级工厂"体系,保加利亚基地定位"德国研发-中国场景-欧洲制造"闭环 [20][21] - 埃及工厂年产10万吨原料,目标终端产值40亿元,实现"中国设计+非洲制造"模式 [22][23] 品牌与文化赋能 - 大疆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80%份额,拥有3500多项核心专利,主导ISO无人机国际标准 [26] - 三问家居构建"亚马逊+独立站+TikTok"品牌矩阵,客单价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28][30] - 通过收购美国Vitality品牌计划打造"新一代Lululemon",实现技术+渠道双重赋能 [35][37] 全球化商业模式创新 - 三问家居采用"先赋能后收购"策略,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采购成本5-10% [39][40] - 计划收购三家美国区域品牌,目标实现年营收200亿人民币,保持15%复合增长率 [38][42] - 将敦煌纹样与太空科技结合,形成"文化赋能+科技溢价"的独特竞争壁垒 [43][44]
240万吨大豆成“致命武器”,特朗普收噩耗,大量美国人或面临破产
搜狐财经· 2025-04-28 16:58
据《湖南日报》援引新加坡媒体报道,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大豆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核心产品之一,一直占 据着重要地位,去年还占到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的28% 。然而,特朗普政府显然低估了中国应对贸易挑战的 决心和能力。 除了大豆市场,美国在其他领域的对华出口也遭受重创。在能源领域,2025年3月,中国对美液化天然气进 口"清零",这是自2022年6月以来的首次。曾经作为中国LNG市场"五大供应国"之一的美国,出口量锐减,而 中国则加大从印尼、澳大利亚和文莱等国的采购力度,还与阿联酋签署了15年、每年1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 大单。在汽车领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结果却为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汽车 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 特朗普(资料图) 如今,美国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已被其他国家迅速填补。阿联酋、巴西、澳大利亚、印尼、阿根廷等国与中国 构建起长期、稳定、非政治化的贸易关系网络,而美国在这个网络之外逐渐被边缘化。业内人士指出,留给 美国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中美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等到市场被完全瓜分,美国企业想要重回中国市场 将难上加难。就像澳大利亚,其牛肉在2019年因莫里森政府的遏华政策几乎"百分百退 ...
“走出去”更要“融进去”,中国企业如何扎根海外?| 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3-15 23:25
峰会背景 - 2025年6月19日-20日将举办第二届"生而全球·共融共建"出海全球峰会,地点新加坡,预计2000名出海企业负责人及高管参与 [1] - 首届峰会于2024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主题为"定力未来",汇聚千余位企业家及20多位国际嘉宾 [5]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历程 - 早期阶段存在文化适应问题,如华为因咖啡礼仪失误丢失订单的典型案例 [1][2] - 当前阶段面临全球化3.0时代的"三重变局":地缘政治(美国关税政策)、技术变革(AI重构供应链)、文明融合(从制造输出到文明参与) [3][4][5] - 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23年流量达1772.9亿美元(同比+8.7%),连续12年全球前三 [10] 全球化3.0核心特征 - 生产全球化取代贸易全球化(1.0)和资本全球化(2.0),形成"中国大脑+全球手脚"模式 [7] - 供应链重构加速,企业需从"全球工厂"转向"全球创新网络",并具备动态重组能力 [8][11] - 出海主体变化:中型企业、创业者成为新主力军,相比早期大型企业更依赖外部支持 [13][14] 本届峰会四大议题 1. **全球化3.0趋势**:探讨逆全球化背景下新全球化路径,聚焦关税政策应对策略 [6][7] 2. **供应链创新**:分析分散化重组机遇,邀请管理学者及产业龙头分享海外布局经验 [8][11] 3. **多生态赋能**: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数字化、ESG等新挑战,整合链主企业/科技公司资源 [12][14] 4. **本土化实践**:强调文化融合,案例包括中企在德国因加班文化冲突引发争议 [15] 行业转型方向 - 从产能输出转向生态共建,需完成"市场拓展→生态重构→规则参与"的三级跳 [5][15] - 技术驱动明显:AI大模型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布局,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4] - 文明共生成为终极目标,需平衡文化差异(如工作方式冲突)与价值创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