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36氪出海·关注|从WAIC看AI出海:一场“生而全球”的比赛
36氪· 2025-08-01 10:29
WAIC大会盛况 - 机械臂分拣零食和实验器材 机器人在相声表演 机器狗穿梭场馆 [2] - 人形机器人成为展会亮点 [4] 国际化程度提升 - 海外观众显著增多 英语 韩语 阿拉伯语交织 [4] - 香港企业组成"香港馆" 台湾企业首次组团参展 [4] - 接待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 [4] - 英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首次组团参展 伦敦带来6家金融科技公司 新加坡寻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4] 企业出海意愿强烈 - 参展企业普遍存在强烈出海意愿 [4] - 不少厂商将出海提上未来半年到一年日程 [4] AI机器人全球化特性 - AI机器人是生而全球化的行业 [5] - 全球AI研究者在GitHub ArXiv等平台交流 模型算法突破可被全球开发者快速获取 [6] - 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需求全球化 解决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6]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 中国在AI机器人领域从追随者变为核心参与者 [8] - 制造业优势:强大供应链竞争力 硅谷企业想从中国购买机器人做训练 [8] - 数据优势:中国拥有丰富制造业数据 [8]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在AI机器人领域主导全球 与美国的差距正在扩大 [8] 出海的两条路径 - 生产力工具: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是出海主力 [9] - 生活方式产品:以更轻盈方式输出新生活方式 [9] ToB领域出海情况 - 梅卡曼德3D视觉引导机械臂可应用于汽车制造 精密焊接 家电装配 工业质检等领域 [10] - 星动纪元产品线覆盖工业物流 核心零部件 商业服务 50%以上订单来自海外 全球市值TOP10科技公司有9家是其客户 [12]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2025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61.5% 近三成销往欧洲 [12] ToC领域出海情况 - XREAL AR眼镜连续三年稳居全球AR市场第一 [13] - 有公司首发面向C端的智能穿戴设备 可用于日常运动和康复治疗 欧洲和日本是重点目标市场 [14] 中国AI产品出海逻辑 - 凭借强大供应链能力 极致性价比 快速迭代应用场景 满足全球未被充分服务的需求 [14] 中国AI全球化未来 - 技术起跑线被拉平 市场需求相同 中国公司带着自己的解法走向世界 [15]
机器人不只会抓和放!北京大学X银河通用「世界-动作模型」赋能全面泛化的非抓握技能
机器之心· 2025-08-01 09:30
核心观点 - 北京大学与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联合提出自适应性世界-动作模型DyWA,用于解决机器人非抓握操作中的复杂物理交互问题 [3][10] - DyWA通过联合建模动作与未来状态、动力学自适应机制和单视角输入设计,实现了对摩擦、质量等隐含因素的适应能力 [11][12][14] - 该方法在仿真和真实环境中展现出全面泛化能力,成功率显著优于基线方法,最高达到85% [17][18][20] 非抓握操作技术难点 - 复杂接触建模:涉及连续接触、多变摩擦力等物理交互,微小变化导致轨迹差异 [5] - 现实感知受限:单视角点云遮挡严重,多视角设置昂贵且难以部署 [8][9] - 传统方法依赖精确物理参数或仅关注几何信息,难以应对真实扰动 [7] DyWA核心技术 - 世界-动作模型:采用teacher-student框架,同时预测动作和未来状态,隐式建模动力学过程 [11] - 动力学自适应:通过历史观测推理隐含物理属性,用FiLM机制动态调整交互策略 [12][13] - 部署可行性:仅需单深度相机输入,通过大规模域随机化训练实现零样本迁移 [14] 性能表现 - 仿真benchmark显示在三种设置下成功率均超80%,最高达85.8% [17][18] - 真机实验对未见过物体实现70%成功率,适应不同摩擦面和质量分布 [20][24] - 与抓取策略协同工作可提升复杂场景整体成功率 [26] 应用场景 - 处理薄片、大型物体、复杂几何或密集场景下的操作任务 [3] - 实现推、翻等灵活操作,如推动银行卡、翻转宽大盒子等 [1][20]
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走入加速进化, 共探机器人未来生态
钛媒体APP· 2025-08-01 09:00
人形机器人产业活动 - 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AI月光社·走入百家创新企业"第2期活动,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全景图和发展路径 [2] - 活动展示加速进化公司T1、K1人形机器人,该产品在2025RoboCup世界杯上包揽AdultSize和KidSize冠亚军,创造中国战队28年参赛历史 [3] - 加速T1机器人通过2V2足球赛展示轻巧灵活本体、复杂实时感知决策、高级运动控制和多智能体协作等全栈技术能力 [5] 行业观点与战略 - 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公司价值短期内被低估,该形态是最具普适性的产品方向 [7] - 加速进化公司构建人形本体研发、运动控制大模型、系统开发工具等全栈技术壁垒,致力于打造具身智能开发者生态 [10] - 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动AI创新共同体建设,通过资本方、产业方、创业者协作促进AI应用落地 [8][12] 产业生态建设 - 研究院为加速进化、灵足时代等企业颁发创业伙伴证书,与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AI技术创新 [12] - 圆桌论坛探讨下一代超级终端和机器人生态,聚焦产业链合作共生与商业化路径 [14] - "AI月光社"系列活动将持续链接创新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主体,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生态 [14]
华兴豪赌
虎嗅APP· 2025-08-01 08:28
核心观点 - 华兴资本在具身智能领域进行了大规模布局,7天内参与了三笔大额融资,总融资额约15亿人民币,占同期具身智能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4] - 华兴资本从2023年初开始布局具身智能,远早于市场关注该概念的时间点 [13] - 华兴资本将具身智能视为类似移动互联网的重大机遇,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全方位布局 [8] 华兴资本的转型与布局 - 华兴资本从2022年开始经历内部重塑,从互联网并购转向AI和具身智能领域 [6] - 华兴资本CEO王力行形容公司正在经历"二次创业",要求员工具备创业精神而非加入成熟机构的心态 [8] - 华兴资本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由先进制造组负责人李子越主导,团队人数已翻数倍 [8] - 华兴资本建立了FSG共享平台,将项目经验提炼为行业知识供内部学习 [15][20]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7月7日到13日,具身智能领域完成7笔超亿元融资,总金额达28亿人民币 [4] - 目前具身智能行业规模约150亿美元,分为10亿美元、3-10亿美元和3亿美元以下三个梯队 [26] - 行业评估标准从早期的技术能力转向包括模型能力、数据解决方案、软硬件协同、商业化能力和资金储备五个维度 [16] - 具身智能被认为与大模型发展路径不同,可能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非快速收敛 [24] 华兴资本的投资策略 - 采用VC的FOMO心态,早期接触并布局具身智能项目 [13] - 2023年最早接触的客户是后来完成5亿元A轮融资的星动纪元 [16] - 投资标准不限定具体商业模式,但要求企业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点 [16] - 华兴资本认为当前具身智能行业渗透率仍低,头部企业融资能力证明其价值而非泡沫 [24] 华兴资本的内部变革 - 2023年起强调敏感度和灵活度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18] - 新分析师先进入"分析师池"而非直接进组,以灵活调配资源 [19] - 2017年开始组织架构调整,最终形成行业组与执行组协同的模式 [21] - 华兴资本培养人才注重正直善良、创业精神和业务能力,CEO王力行就是内部培养的典型 [17][18]
美团买下机器人“半壁江山”,腾讯阿里京东齐出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8:18
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年中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融资洪峰 互联网巨头成为主要投资方 京东B+轮投资智元机器人 腾讯阿里入局宇树科技C轮 美团连续投资石智航星海图等企业[2] - 京东7月一次性投资四家具身智能企业 与金沙江创投朱啸虎退出行业形成鲜明对比[3] - 行业面临关键问题:巨头入局标志商业化开端还是资本盛宴起点[4] 美团机器人领域布局 - 过去三年投资30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 被称"买下赛道半壁江山" 重点押注宇树科技持股8%为第二大股东[6] - 2024年通过美团龙珠对宇树进行两轮投资 有望收获行业首个IPO 投资时宇树估值仍处低位[6] - 2021年提出"零售+科技"战略 2022年成立美团机器人研究院 已与20余所高校建立40余项科研合作[7][8] - 投资组合包括立镖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九识智能等 利用丰富场景实现技术快速落地[8] 腾讯具身智能战略 - 2025年投资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 推出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 提供基础模型到真机部署全栈能力[10] - 定位行业"托举者"而非颠覆者 通过PaaS层赋能厂商 技术中台模式与腾讯云深度协同[11][12] - Robotics X实验室2018年成立初期需自研硬件 2023年后转向开放平台战略[11] 阿里差异化布局 - 仅投资逐际动力等少数企业 聚焦机器人仿真训练、多模态感知等细分领域 与主流人形机器人路径差异明显[14][15] - WAIC展会主推夸父AI眼镜而非人形机器人 达摩院展示教育领域具身智能开发平台[16] - 保持低调投资策略 定位基础设施供应商角色 避免与主机厂直接竞争[16] 京东快速扩张策略 - 三个月内连续投资5家机器人公司 覆盖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等多形态 推出JoyInside品牌提供交互解决方案[19][20] - 业务场景协同明显 七鲜小厨采用被投企业橡鹿科技的炒菜机器人[20] - 规划覆盖物流、服务、工业等多场景 利用供应链优势形成"场景反哺-商业变现"闭环[21] 行业投资新趋势 - 互联网巨头打破门户之见 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项目出现共同投资现象[24]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 头部企业融资集中 与普通企业融资困难形成对比[24] - 通用人形机器人需要多场景探索 推动巨头从竞争走向协作[24]
让机器人拥有智能触觉,「悟通感控」获数千万元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01 08:17
融资与公司背景 - 悟通感控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 Pre-A轮由尚势资本领投 水木创投跟投 Pre-A+轮由广发基金瑞元资本领投 天使轮于2023年底由水木创投领投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跟投 [1] - 创始人陈立洋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 工学院力学系硕士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车校队成员 核心硬件团队来自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团队研发的医疗智能硬件已被上市公司并购 2023年获得中科院 北京化工大学院士团队青年材料科学家加入 [2] 技术突破与产品性能 - 离电式薄膜触觉传感技术突破行业困境 产品实现量产及落地应用 [2] - 离电式传感器利用离子导电材料与电极界面形成的纳米级"双电层" 电容密度比传统平行板电容器高出三个数量级 微小压力下电信号比传统技术强千倍 [5] - 传感器性能:量程达4兆帕 远超行业500千帕水平 长期静态蠕变率缩减近10倍 万次按压后漂移仅3.34% 通过模拟电路层自行抵消温度干扰 [6][10] - 自研"材料自组装术"让材料自发生成微结构 省去刻蚀 模具倒模等复杂工艺 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10] - 开发高灵敏三维力传感器 二维力传感器及法向力阵列等"电子皮肤"系列产品 可贴合机器人关节 指尖等部位 [10]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机遇 - 建立2000平米研发与小试产线 正在建设国内首条离子型薄膜量产线 主要原材料已实现国产化 成本结构有优势 [13] - 采用"双轮驱动"策略:医疗器械领域长周期稳健收入为基础 新能源 机器人等工业领域高增长爆发为突破 [14] - 医疗器械领域:开发膝关节置换术数字化压力垫片 与春立医疗等国内骨科上市公司合作 中国每年近百万例膝关节置换手术 复合增长率近30% [15] - 新能源领域:开发锂电储能膨胀力检测系统 已获新能源头部企业认可 与国家能源集团 南方电网 中汽研等建立合作 [17] - 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15.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53.2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7.9% 医疗和机器人领域是主要增长驱动力 [18]
加入智源!具身大模型研究员岗位开放 (社招、校招、实习均可)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8-01 08:03
岗位职责 - 负责具身智能大模型(VLA大模型或分层架构)的研究和开发 [3] - 设计并优化模型架构 完成数据处理 训练与真机部署工作 [3] - 调研具身智能领域前沿技术 跟踪业内大模型最新进展 探索技术应用可能性 [3] 职位要求 -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 机器人 自动化 数学等相关领域硕士及以上学历 [3] - 精通Python 具备深度学习基础 熟悉TensorFlow PyTorch等框架 [3] - 具备大模型研究经验 深入理解主流视觉与语言大模型 有预训练 微调 部署经验 [3] - 具备机器人控制经验 具身模型训练与部署经验者优先 [3] - 学习能力 英语水平 动手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优秀 [3] - 在机器人 NLP CV顶会发表论文者优先(RSS ICRA CVPR等)[3] 招聘范围 - 社招 校招 实习生岗位均开放 [3]
都说强化+VLA才是未来?相关工作汇总来啦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8-01 08:03
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与强化学习(RL)结合的新范式 - 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与强化学习(RL)结合成为极具前景的新范式,能充分发挥环境试错交互和预收集次优数据的双重优势 [2] 无环境离线RL训练 - MoRE研究通过无环境离线RL训练提升四足机器人VLA模型的可扩展性,论文发表于ICRA2025 [3] - Q-Transformer通过自回归Q函数实现可扩展的离线强化学习,论文发表于2023年 [3] 有环境在线RL训练 - ReinboT通过在线RL增强机器人视觉-语言操作能力,论文发表于ICML2025 [5] - GeRM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构建通用四足机器人模型,项目已开源,论文发表于IROS2024 [5] - 离线Actor-Critic RL可扩展至大型模型,论文发表于ICML2024 [5] 基于仿真器的研究 - OctoNav致力于通用具身导航研究,项目已开源 [6] - TGRPO通过轨迹分组相对策略优化微调VLA模型 [6] - SimpleVLA-RL提供简化版VLA-RL实现,项目已开源 [6] - RFTF利用时序反馈进行具身智能体微调 [6] - VLA-RL通过可扩展RL实现通用机器人操作,项目已开源 [6] - RIPT-VLA采用交互式后训练方法改进VLA模型,项目已开源 [6] - iRe-VLA通过在线RL改进VLA模型,论文发表于RAL2025 [6] - Policy Agnostic RL支持任意类别和骨干网络的离线/在线RL微调,项目已开源 [6] - FLaRe通过大规模RL微调实现自适应机器人策略,论文发表于ICRA2025 [6] 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 - DYNA-1模型在性能和产品化方面取得突破,由Dyna公司开发 [9] - ConRFT通过一致性策略强化VLA模型微调,项目已开源 [9] - RLDG通过RL实现通用机器人策略蒸馏,项目已开源 [9] - Hume在VLA模型中引入系统2思维,项目已开源 [9] - 通过价值引导改进机器人基础模型,项目已开源 [9] RL对齐训练 - GRAPE通过偏好对齐实现机器人策略泛化,论文发表于ICLR2025 workshop [11] - SafeVLA通过约束学习实现VLA模型安全对齐,项目已开源 [12]
互联网巨头进击具身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7:48
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年中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融资洪峰 互联网巨头成为主要投资者 [1] - 京东B+轮投资智元机器人 腾讯阿里参与宇树科技C轮融资 美团连续投资石智航和星海图等公司 [2] - 京东7月一次性投资四家具身智能企业 [2]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 与巨头形成鲜明对比 [3] 美团机器人战略布局 - 美团过去三年投资30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 被称为"买下机器人赛道半壁江山" [5] - 美团龙珠2024年对宇树科技进行两轮投资 持股约8% 有望通过宇树上市获得可观收益 [5] - 美团CEO王兴2022年明确表示业务发展需要硬件支持 2021年提出"零售+科技"战略 [6] - 2022年底成立美团机器人研究院 已与20余所高校建立40余项科研合作 [6][7] - 美团投资重点包括立镖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九识智能等企业 [7] 腾讯具身智能战略 - 腾讯投资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 推出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 [9] - Tairos包含三层核心模型及云端服务层 提供基础模型、训练仿真等模块化能力 [9]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2018年成立 初期既做硬件又做软件 [10] - 马化腾定调腾讯不做机器人硬件 而是成为厂商合作伙伴 [10] - Tairos与腾讯云深度协同 利用NLP、CV等领域技术积累 [11] 阿里巴巴投资特点 - 阿里在具身智能领域相对低调 主要投资逐际动力、星海图等企业 [13][14] - 被投企业聚焦机器人仿真训练、多模态感知等细分领域 [15] - 2025年WAIC主推夸父AI眼镜而非人形机器人 [18] - 达摩院展示教育领域具身智能开发平台 不聚焦机器人本体 [18] 京东投资策略 - 三个月内投资5家机器人公司 覆盖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等多种形态 [20] - 推出外卖新模式"七鲜小厨"采用投资企业橡鹿科技的炒菜机器人 [22] - 发布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提供机器人交互全栈解决方案 [23] - 投资逻辑围绕供应链与场景展开 涵盖物流、服务、工业等多领域 [24] 行业投资趋势 - 互联网巨头打破门户之见 共同投资明星项目如宇树科技 [27][29] - 头部企业聚首明星项目 与普通企业融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 [31] - 具身智能行业呈现头部集中现象 优质项目获得多方资源赋能 [30]
聊聊算法秋招岗该如何准备?2025我的秋招总结~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01 07:33
求职视频课程 - 提供小厂、大厂面试、秋招校招准备、公司选择等求职指导 [1] - 涵盖大模型、自动标注、端到端岗位介绍与分析 [1] - 针对算法岗竞争激烈现状提供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教学视频 [1] AutoRobo知识星球 - 专注自动驾驶、机器人、大模型求职社区 成员近1000人 [4] - 成员包括智元机器人、地平线、华为、小米汽车等公司社招及2024/2025秋招学生 [4] - 提供面试题目、面经、行业研报、谈薪技巧、内推及简历优化服务 [4] 招聘信息 - 实时分享算法、开发、产品等校招、社招、实习岗位 [5] 面试资源 - 汇总自动驾驶、具身智能领域100问实战干货 [7] - 细分方向包括毫米波融合、BEV感知、轨迹预测等20+专题 [10] - 收录滴滴、英伟达、小米汽车等公司算法岗面经案例 [18][19] 行业研究 - 提供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深度研报如《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蓝皮书》 [13][14] - 分析行业技术路线、发展前景及上下游产业链 [13] 求职辅助 - 整理成功与失败面试经验 覆盖社招、校招全流程 [16] - 包含岗位谈薪技巧、HR面问题汇总等实用内容 [22] - 提供转行心得、面试官建议等宏观视角分析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