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大项目 强支撑 ——湖南建行创新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长沙晚报· 2025-05-28 21:56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6日讯(通讯员 黄利飞 建湘轩 郭春杰)小满过后,天气渐热。全省重点项目建 设的"热力值"也持续提升。 在长沙,湘江科学中心项目预计8月份陆续进入幕墙玻璃安装阶段;在株洲,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 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如火如荼;在衡阳,衡东泵业智造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已初具规模。 科学城、产业工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三湘大地,几乎每一处重大项目工程建设,都有中国建设 银行湖南省分行赋能的身影。 金融"活水"精准流向战略要地,创新服务深度融入产业肌理。据记者了解,截至 2025年5月中旬,该行 已全面对接289个省重点项目,累计为62个项目提供653亿元授信支持。 科创策源"加速器":全周期护航湘江科学城崛起 在"双碳"主战场,湖南建行联动四川建行组建跨省服务团队,为这一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构建分层对接机 制。两地机构打破地域壁垒,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仅用25天完成全流程授信,成为首家全额满足项目资 金需求的商业银行。 据了解,此次跨省协作创下多项突破—— 授信规模占比达项目总投资 78%;通过 "总对总" 对接集团总部与项目公司,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 条服务;创新运用绿色金融工具,为项目 ...
白云山(00874)、广药创投基金、广州老字号基金分别向白云山生物进行增资
智通财经网· 2025-05-28 18:11
增资协议 - 公司董事会批准订立增资协议 白云山、广药创投基金、广州老字号基金分别向白云山生物增资人民币1 5亿元、1 3亿元和2000万元 [1] - 增资完成后白云山生物注册资本由8400万元增加至1 21亿元 公司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维持50%不变 [1] - 白云山生物仍为公司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继续纳入合并报表 [1] - 增资协议尚未正式签署 公司将在签署后另行公告 [1] 生物制药业务 - 生物制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 - 白云山生物是公司生物制药领域重要附属公司 主要从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白云山生物正在推进人用狂犬病疫苗PM株产品生产批件申报工作 亟需股东资金支持 [2] - 本次增资旨在解决资金问题 支持尽快获取新产品批文并投入生产 促进公司生物制药业务发展 [2]
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7 14:45
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教育、科技、人才被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的体制机制改革[1] -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是实现人才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需从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多维度发力[1] 产业导向的人才引进 - 江苏以"1650"产业体系为核心,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但相关领域人才缺口显著[2] - 省级人才大数据库和产业人才地图将用于精准匹配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需求,强化跨区域资格互认和政策找人机制[2] 高校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 - 高校资源富集地区(如杭州依托浙大、合肥依托中科大)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展现显著优势[3] - 江苏需推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方向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建立"产业创新研究院"促进"科学家+工程师"协同[3] 人才激励政策创新 - 需优化人才认定标准,重点吸引技能型青年人才,并降低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门槛[4] - 探索"一企一策"陪伴式成长政策,为硬核技术创新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支持[4] 青年人才生活保障 - 20-30岁青年人才流动最活跃,需通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升婚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便利性[5][6] - 借鉴"浙里办"模式整合政务服务,并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强化青年集聚区的交通、文旅等配套建设[6]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在长沙启幕
长沙晚报· 2025-05-26 06:52
活动概况 -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在长沙开幕,1300余名青年科学家、创业先锋、创投精英参与[1][3] - 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主题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3] - 21位全球创业青年展示成果并发布创业倡议,6位本省及来湘创业代表进行主题宣讲[4] 高校创新培育机制 - 清华大学通过"奠基—选种—育苗"三阶段培育体系,提供200余门课程并依托赛事选拔项目[6] - 上海交通大学采用"教授—学生—校友"三维联动模式,每15家国内独角兽企业中有1家来自该校[6] - 高校政策鼓励学生试错,设立引导基金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6] 资本与产业生态 - 前海母基金提出早期创投需平衡"耐心资本"与"价值发现",应对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特点[7] - 万洋集团建议通过产业集聚、产融互动推动中小企业"抱团取暖",打造成本洼地[7] - 活动现场10余家创投机构与项目洽谈,14个省大学生创投基金项目完成签约[11][12] 技术攻关与产业对接 - 发布224项技术攻关榜题,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8个领域122个国家级课题[9] - 湖南省聚焦16个产业领域发布102项高价值榜单,涉及传统、优势、新兴及未来产业[10] - 长沙作为高端装备主擂台城市发布20个榜题,包括新概念飞行器设计等前沿方向[10] 配套活动与成果转化 - 活动期间将举办16项配套活动,包括擂台赛、训练营及50余场导师对接会[12] - 投融资对接会汇聚"创青春""挑战杯"国赛优秀项目,推动资本与项目高效对接[11] - 目标加速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高质量发展[4][10]
以金融之力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证券日报· 2025-05-25 23:19
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发布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将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集聚,银行可借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提升审批效率 [1] - 对于通过创新积分制筛选出的高成长潜力企业,银行应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确保资金精准流向优质企业 [1] 金融产品创新 -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与高成长潜力并存的特点,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 [2] - 银行应推出基于知识产权、研发团队实力等无形资产评估的信用贷款产品,解决初创企业"首贷难"问题 [2] - 针对设备更新需求,银行应设计专门贷款产品,同时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实现债权与股权融资结合 [2] 银行内部优化 - 银行需设立专门科技金融部门或科技支行,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 [3] - 需加强引进培养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对科技行业的认知和风险评估能力 [3] - 应建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等多方面因素 [3] 区域协同发展 - 银行应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试工作 [3] - 需与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3]
激励创新,助力发展——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
新华社· 2025-05-23 19:36
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发展历程 - 中国专利法于1984年通过,1985年4月1日生效首日即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3455件 [3] - 1992年和2000年两次修正延长了专利保护期限,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旨在服务市场经济和满足加入世贸组织要求 [3] - 200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突破百万大关,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 [4] - 2008年第三次修法将"提高创新能力"写入立法宗旨,针对专利质量低、侵权成本低等问题新增多项条款 [6] - 2020年第四次修改引入针对故意侵权的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最高五倍赔偿,法定赔偿上限提高至500万元人民币 [6] 专利法修订成效 - 从2019年起中国跃居全球专利申请量首位 [6] - 2020年惩罚性赔偿制度首次适用,一起涉外专利侵权案中判决被告承担原告损失三倍的赔偿金额 [6] - 中国已成为全球审理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专利纠纷 [7] 专利制度发展方向 - 中国专利制度从"被动适应"国际规则转为"自主完善"制度体系 [6] - 专利法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带来的新技术革命挑战 [7] - 国家将继续完善专利法律制度,提高专利工作法治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7]
沈志群:三大动力共同促进创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8:08
民营经济发展机遇 - 金融赋能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 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中国创投行业过去近30年从无到有 目前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投市场 支持创新创业 助力实体经济 发展高新产业 [1] 创投行业发展动力 - 创投发展三大动力为政策推动 市场拉动和行业驱动 [1] - 政策推动力度最大时期是去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的重要指示和行动部署 [3] - 市场拉动方面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广阔市场需求 将拉动创投第二轮新发展 [4] - 行业驱动是决定性因素 需解决募投管退各阶段问题 培育优秀投资人队伍和管理人队伍 [5] 政策推动具体措施 - 从国务院"创投国十条"到国办"创投十七条" 今年初国办发布一号文件 [3] - 国家金管局扩大五大银行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新增三家股份制银行试点 [3] - 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 科技部等七部委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政策 [3] - "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即将推出 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和拓宽退出渠道举措将陆续出台 [3] 市场拉动典型案例 - 杭州"六小龙"如DeepSeek 宇树科技及全国各地创投创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4] - 类似20多年前互联网技术兴盛拉动创投第一轮大发展 新科技将拉动以高质量为目标的第二轮新发展 [4] 行业驱动关键任务 - 需改变政府基金与国资创投占绝对比重的结构 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5] - 重点推动民资创投 外资创投和个人创投(天使投资人)发展 [5] - 培育中国特色优秀投资人队伍和优秀管理人队伍是高质量发展基石 [5] 中美科技竞争背景 - 中美科技战将继续并可能愈演愈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任务艰巨 [6] - 创业投资作为科技创新的资本力量 在科技竞争中大有可为 [6]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转化
人民日报· 2025-05-20 05:58
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定位 - 科技成果转化被定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1] -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全球竞争战略主动的必由之路 [2] - 科技成果转化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2] 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意义 -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能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 -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动能,制造业是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最旺盛的领域 [2] -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先进制造业代表,需要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相互转化 [3]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基础 - 已制定《促进国防工业科技成果民用转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阿米检测等成果落地 [4] - 优化重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加速产业转化 [4] - 重组火炬中心强化产业化职能,利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引导社会投资 [4] 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措施 - 建优转化机制:完善市场需求导向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联合体建设,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7] - 建强转化主体: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型链主企业,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8] - 建好转化生态: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平台布局 [9] 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机遇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制造业成为科技创新主战场 [5]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6] - 需要把握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5][6]
科创债迎来三周年“生日”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再添澎湃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5-20 00:52
科创债发展概况 - 科创债主要包括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两大品种,分别于银行间市场和沪深北交易所发行上市 [1] - 自2022年5月20日推出以来,累计发行1190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规模达1.30万亿元;1579只科创票据,规模达1.38万亿元 [1] - 两项金融工具累计惠及625家科技创新企业 [1] 政策支持体系 -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从产品体系和配套机制维度支持科创债发行 [2] - 沪深北交易所和交易商协会跟进细化措施,交易商协会创新推出科创票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2025-2027年全额减免相关交易手续费 [2] - 2022年5月2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指引,交易商协会升级科创类融资产品为科创票据 [4] 发行主体分类 - 科创企业类: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信科为代表,资金用于主营业务技术创新 [4] - 科创升级类:以河钢集团为代表,资金用于技术升级改造和新技术产业化 [4] - 科创投资类:以上海科创投、深创投、苏州元禾为代表,资金用于投资各阶段科创企业 [4] - 科创孵化类:以合肥海恒、张江高科为代表,资金用于孵化科创企业和建设产业园区 [4][5] 政策升级亮点 - 新增金融机构作为科创债发行主体,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 [6] - 至少12家券商拟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总额不超过177亿元 [7] - 浦东银行、兴业银行和杭州银行发行300亿元科创债,14家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11家开展注册,注册发行金额合计约200亿元 [7]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支持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绿色科技企业发展 [8] - 建议统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和科创票据发行规则,创新科创企业特色化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10] - 优化一级市场运行机制,畅通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推行合格投资者制度 [11]
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助力北京首单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落地
新京报· 2025-05-16 11:48
债券发行概况 - 宁波银行参与主承销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及北京首单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5年,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相关基金的置换及未来出资 [1] - 债券发行利率1.94%,创亦庄国投同期限债券最低利率纪录,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2] 政策背景与市场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引导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领域 [1]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同步推出《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正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科技创新债券 [1] 发行主体与行业影响 - 亦庄国投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聚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重点投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商业银行通过科技创新债券等工具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 [2] 未来规划 - 宁波银行北京分行计划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抓手,持续深化科技金融布局,强化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