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头部企业,大动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6-18 10: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2][4]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强化热扩散测试要求[4] - 热扩散试验新增要求: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内无起火、监测点温度低于60℃,报警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无烟气进入乘员舱[5] - 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5] - 快充循环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 头部企业技术布局 - 宁德时代2020年已量产无热扩散(NP)技术电池,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7] - 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公告产品已达标新国标[7] - 欣旺达参与新国标起草,其安全企标已包含老化电芯安全性、热扩散不起火等要求[7] - 星源材质开发芳纶涂覆隔膜技术,破膜温度超400℃,可延缓热蔓延[8] - 贝特瑞推出固态电池材料方案:半固态产品推迟热失控110分钟,全固态产品完全消除电解液隐患[8] 技术路线影响 - 固态电池因耐高温、不易短路特性更符合新国标要求,产业化进程或加速[8][9] - 钠电池因安全性更高将受益于新国标实施[8] - 隔膜性能升级成为保障安全关键,芳纶涂覆等技术需求提升[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国标将提高行业门槛,加速低端产能出清,资源向头部集中[2][12]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面临淘汰风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11][12] - 头部企业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速度、品牌信任三大维度[12] - 行业从"能量密度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恶性价格竞争有望缓解[11][12] 实施时间表 - 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新国标,已获批车型过渡期至2027年7月1日[11]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 [1][2]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修订热扩散测试,强化热失控后报警信号和温度控制要求(5分钟报警、2小时观察期温度低于60℃) [2] -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毫米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 [3] -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推动低端产能出清,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 [1][8]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已提前布局并宣布产品达标,宁德时代2020年量产的无热扩散技术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 [4]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资金有限可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7][8] 技术升级方向 - 隔膜技术升级:星源材质芳纶涂覆隔膜耐高温超400℃,可延缓热蔓延 [5][6] - 固态电池受益:贝特瑞推出半固态/全固态方案,高镍三元正极包覆技术推迟热失控110分钟,针刺通过率提升80% [6] - 固态电池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耐高温、不可燃,满足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标准,产业化进程或加速 [6][8] 产业链生态重塑 - 新国标逆转"唯价格论"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向"质量优先"转型 [7] -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转化速度和品牌信任红利 [8]
小米汽车,深夜辟谣!
天天基金网· 2025-06-17 13:46
小米汽车否认"大客户经理"角色 - 公司否认存在网传"小米汽车大客户经理"等角色,并强调官方无大客户定车渠道或现金补贴 [1][2] - 提醒消费者仔细甄别类似信息,避免经济损失,以官方渠道发布信息为准 [3] YU7产品信息 - YU7将于6月底正式发布,同期发布新品包括小米平板7S Pro、REDMI K Pad、REDMI K80至尊版等 [1] - 电池包安全方面配备1500MPa防刮底横梁作为第一道防线,并采用SU7 Ultra同款防弹涂层吸收冲击能量 [5] - 245/55 R19轮胎设计:245mm断面宽度提升续航能力,55%扁平比增强抗路面冲击能力,CLTC工况下续航达835km [6] - 轮胎设计侧重舒适性和续航表现,相比255/50型号牺牲部分操控性能 [6] - 支持后轮升级至275/40 R21尺寸,实现前窄后宽布局以提升操控性能 [7] - 轮胎经过定制调校,配合ESP车身稳定控制和四重制动冗余保障驾驶安全 [6]
小米汽车,深夜辟谣!
中国基金报· 2025-06-17 10:32
小米汽车辟谣声明 - 公司否认存在"小米汽车大客户经理"角色,并强调官方无大客户定车渠道或现金补贴[2][3] - 提醒消费者警惕虚假信息,避免金钱交易,应以官方渠道信息为准[4] YU7产品技术细节 - 电池包配备1500MPa防刮底横梁作为第一道防线[6] - 采用SU7 Ultra同款防弹涂层,有效吸收底部刮擦冲击能量[6] - 245/55 R19轮胎配置中,245mm断面宽度提升续航能力,55%扁平比增强抗冲击性[7][8] - 该轮胎组合使标准版CLTC工况续航达835公里,侧重舒适性与续航表现[8] - 支持后轮升级至275/40 R21尺寸实现前窄后宽布局,提升操控性能[8] 新品发布计划 - YU7车型将于6月底正式发布[2] - 同期发布产品包括小米平板7S Pro、REDMI K Pad及REDMI K80至尊版等[2]
新国标催生行业变革 宇通 “三位一体” 构筑电池安全护城河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5-31 21:40
关于新能源车,用户最关注的是什么?有人说价格,也有人说续航,但在安全面前,这些都是"1"后面的"0"。只有把安全做到极致,才 能真正赢得市场,收获用户。 何谓安全?答案或许并不唯一,但今年4月新颁布的电池新国标上,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的动力电池 安全标准,引发的既是社会关注,也是对相关产业的一次"变革"。 当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车企们准备好了吗?作为商用车领域龙头企业,宇通集团在做好示范引领的同时,筑起属于自己安 全的"护城河",并在卡车领域做到提前布局,标准前置,不仅把安全做到极致,还全方位为用户考虑,让车主用的安全,用的节省与放 心。 新国标中提出了"不起火、不爆炸"的基本要求,该要求看似简单,却是摆在所有新能源车企面前的一条"金科玉律",在保障用户安全的 同时,也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卡车领域研发方面,宇通坚持"三线结合",从电池自身的安全着手,到电池给予整车的安全保护,再 到电池的安全监控,"三位一体"给予车辆和乘客最可靠的安全。 宇通集团车载能源高级经理高万兵介绍,通过"整车、系统、箱体、部件、监控"等五重防护,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首先,是电池自 身的安全 ...
全系产品率先满足电池新国标,宇通如何做到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11:29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 求》(以下简称"新国标")在汽车业界引发热议。针对电池包或系统在单个电池因内部短路引发的热失 控后的"不起火、不爆炸"要求,从汽车企业技术储备指标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车用动 力电池安全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于202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这一新国标,彰显了国家对电池安全 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汽车行业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提升。 在谈及新国标及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时,高万兵表示,动力电池安全性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至关重 要,无论是载客量更大的客车,还是运载量更大的载货车,由于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其安全性都显得 尤为重要。 从本质上讲,动力电池作为能量储存体,在现有化学体系下,其自身是不能做到绝对安全的。那么如何 在系统层面更精准地管理电池、更合理地使用电池、更有效地保护电池,将电池安全与整车安全有机结 合,对于电池在实际工况下的安全使用具有重大意义。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宇通制定了从整车 到零部件的安全标准,重新定义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整车安全性。 采访中,高万兵强调称,新能源商用车的安全性不仅体现在动力 ...
上海车展|流量退场,车企开始比拼安全与体验
36氪· 2025-05-09 20:37
行业趋势 - 行业从博眼球转向理性竞争,车企更注重产品和技术展示而非流量人物[2]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L2级辅助驾驶搭载率超60%[3] - 行业进入靠质量创造竞争力的阶段,营销重点转向抢夺用户心智[5] 电池安全 - 20万元以上车型普遍支持400V超充,100度三元锂电池续航达700公里以上[7] - 2025年新国标要求电池热失控后整包监控2小时无起火爆炸,2026年7月实施[9] - 吉利电池通过8针穿刺和真弹枪击测试,智己电池提前符合新国标且监控24小时无起火[9][10] - 智己电池满足150焦耳底部碰撞标准,累计交付超十万台零自燃[12] 产品功能深化 - 智能化内卷导致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难以通过配置决策,功能细化成竞争重点[16] - 蔚来乐道L90创新前备箱设计满足户外运动需求[17] - 理想MEGA HOME版新增二排旋转座椅,强化家庭场景体验[18] - 智己L6针对都市人群推出"贝果座椅"(多档软硬调节)和防晒天幕(紫外线隔绝99.99%)[20][21][24] 营销与用户洞察 - 智己L6用SPF130+、PA++++等防晒指数和安耐晒类比降低技术理解门槛[21] - 产品需同时具备技术广度和功能深度,智己L6因精准洞察都市人群痛点预售爆单[23]
车展观察|要速度也要安全,动力电池赛道正在重新定义
贝壳财经· 2025-04-28 22:31
超充技术突破 - 行业进入"兆瓦时代",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星星充电等企业推出兆瓦级产品,推动补能向"油电同速"升级[1][4] - 宁德时代展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12C兼具800公里纯电续航,-10℃低温亏电环境下仍可保证动力输出[5] - 比亚迪推出闪充电池,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5] - 华为发布兆瓦超充产品并成立"超充联盟2.0",推动行业全面超充化发展[9] - 星星充电发布两兆瓦液冷超充系统,聚合功率池能力达10兆瓦,双枪输出电流2400A,启动时间3秒[10] - 欣旺达动力展示闪充电池3.0,实现"1秒1公里"补能效率,未来将推出8-10C倍率超充产品,10%-80%SOC补能时间压缩至7分钟[11] 电池安全升级 - 工信部发布"最严新国标"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2020年版国标仅要求着火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13][14] - 吉利汽车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包含电池包底护板、防撞梁等专利,并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统一神盾金砖电池品牌[15][19] - 吉利电池需通过36项安全测试,其中23项超新国标标准,包括电芯针刺、海水浸泡等12项未列入国标的严苛测试[19] - 亿纬锂能实现国产大圆柱电池乘用车规模化量产,系统性保障碰撞冲击能量吸收、热失控防护及全生命周期结构稳定性[22] 行业技术革命 - 超充与安全技术革命重新定义电池赛道,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国际领航员"[3][23] - 欣旺达动力推出1.4MW超大功率商用车电池解决方案,15分钟极速补能提升运力效率400%,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12] - 比亚迪兆瓦级充电技术参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MW(1000KW)、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最高充电倍率10C[7][8]
我做了十年电池,至今也没买电车丨产品MAX
36氪· 2025-04-22 18:28
电池技术选择 - 三元电池安全性较差,行业内大部分出货三元的厂家有过自燃案例,建议选择质量控制更好的品牌如宁德时代 [5] -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好,不同厂家产品在安全上差异不大,是更优选择 [5] - 20万以上车型可接受为宁德时代电池支付几千元溢价 [7] - 4C以上超充对个人用户非必要,2C充电(10%-80%约20分钟)已足够,快充会损失电池寿命 [8] - 营运车辆适合快充,因按里程衰减而非存储寿命 [8] 行业降本现象 - 电池行业普遍存在降本现象,包括减少隔热垫使用面积等细节 [11] - 行业内存在"不买自家产品"现象,因了解自家降本措施而选择竞品,但竞品可能同样降本 [9][10] - 垂直整合和大规模走量是良性降本方式(如比亚迪),硬性降本可能影响安全 [20][21] - 新势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存在减配,验证不如传统车企充分 [15] 购车建议 - 优先选择出货量大、造车沉淀多的车型和全球车型 [13][14] - 比亚迪因垂直整合优势,在行业普遍降本背景下质量表现突出 [20][21] - 保留实体按键设计更实用,部分车企模仿热销车型但缺乏充分调研 [19] - 电池行业从业者仍以使用油车为主,顾虑较多 [22] 电池使用与寿命 - 磷酸铁锂电池在2C情况下循环可达3000次以上,4C循环1500-2000次 [23] - 500公里续航车型年跑2万公里约40次循环,8年约320-500次循环,正常使用无压力 [23] - 避免高温和高SOC存储,建议保持电量10%-90%,快充后立即使用可减少损害 [24] - 夏季高温环境下满电存放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 [24] 电池安全标准 - 新国标是最严强制性标准,但仍是地板要求 [25][26] - 磷酸铁锂和中镍高压三元基本都能过新国标,高镍掺硅方形铝壳大容量电池较难通过 [25] - 测试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不代表所有实际行驶工况安全 [26] - 高速撞击等极端情况仍可能导致冒烟或着火,不能因新国标放松警惕 [26]
产品MAX|我做了十年电池,至今也没买电车
36氪· 2025-04-21 21:39
作为产业报道的头部媒体,过往我们对产品报道并不多,但产品报道才是对消费者选车、购 车,以及车企造车、卖车最有帮助的文字。 但我选车的话,我大概率会直接选磷酸铁锂的。因为这材料本身安全性就好,不管是哪个厂家做的磷酸 铁锂电池,其实不会相差太多,至少在安全上不会相差那么大。 36氪:如果一定要选三元电池,你会愿意为宁德时代这个电池品牌付出溢价? 工程师:如果20万以上的车,多花个几千块钱的话,是可以的,没什么大问题。 于是,我们决定重塑产品观察栏目,分为MAX,PRO两个不同类型: 产品MAX邀请了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的专业人士,听听他们选车和购车时关注的重点,为消 费者提供有效建议; 产品PRO则邀请了连续购买多辆新能源车的资深车主,为固定品牌和细分市场提供真实意 见。 这是第一期栏目,我们邀请了一位拥有约10年动力电池研发经验的专业人士,他经历了中国新能源车崛 起的整个过程,在车企、电池企业都有工作经历,也亲手开发了多款电池包。 他分享了一些如何选择电池、电车,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护电池的经验。但至今他依然在开油车,他 的同事们也开油车居多,让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36氪:你去看车的时候,你会特别关注这个电池是谁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