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收盘丨沪指窄幅震荡微涨0.02%,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7-07 15:2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涨0.02% 深证成指跌0.7% 创业板指跌1.21% 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1] - 中船系、电力、房地产、互联网电商板块走强 生物制品、减肥药、AI手机板块跌幅居前 [1][3] - 地产股盘中拉升 渝开发、沙河股份、南山控股等5股涨停 海泰发展、中洲控股、金地集团等跟涨 [3] - 电力股逆势爆发 韶能股份、华银电力、世茂能源等近10股涨停 [3] 个股涨幅 - 迪森股份涨幅18.56% 现价7.09 南网科技涨幅14.72% 现价35.46 [4] - 韶能股份涨幅10.07% 现价6.12 华光环能涨幅10.02% 现价13.83 [4] - 华银电力涨幅10.02% 现价6.70 世茂能源涨幅10.01% 现价21.00 [4] - 豫能控股涨幅10.00% 现价5.39 深南申A涨幅10.00% 现价10.56 [4] - 华电订能涨幅10.00% 现价3.85 乐山电力涨幅9.99% 现价16.85 [4] - 新甘涛涨幅9.95% 现价9.39 西昌电力涨幅9.15% 现价17.17 [4] - 明星电力涨幅48.54% 现价11.95 粤电力A涨幅48.05% 现价5.10 [4] - 江苏新能涨幅7.63% 现价15.66 [4]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房地产、银行等板块 净流出教育、工程机械等板块 [5] - 青岛金王获净流入6.42亿元 天娱数科获净流入6.11亿元 海联金汇获净流入5.14亿元 [6] - 中际旭创遭净流出6.92亿元 新易盛遭净流出4.96亿元 东方财富遭净流出3.78亿元 [7] 机构观点 - 财通证券认为中报披露期是挖掘结构性机会的关键窗口 建议关注营收增速跳升和盈利质量改善的方向 如固态电池、铜、铝、医药等 [8] - 国诚投顾指出小盘股走弱受程序化交易新规影响 高频交易监管收紧导致量化机构减少操作 小盘股流动性下降 [8] - 中信建投表示上证指数创新高源于海内外宏观环境改善、市场情绪高涨、中报业绩验证新经济领域增长动能 预计市场震荡中枢将抬升 [8]
罚罚罚!2024年会计所执业质量检查通告,罚单大增超80%!
券商中国· 2025-07-07 12:36
检查覆盖拓宽,处罚数量更多。 近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公告2024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情况。根据券商中 国记者统计,中注协与地方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数量从2023年的2151家增加至2024年的2226家,更多会 计师事务所被纳入"严监管"视野,监管部门从源头上及时发现执业问题。 另一方面,处罚家数和人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均超80%。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强化风险意识和责 任意识,推动行业整体执业质量提升。 受罚家数及人数均大增逾80% 202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联合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组织相关人员与财政部监管局组建 检查组,对备案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检查;同时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深圳 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地方注协"),联合地方财政部门,对当地区域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执业质量 检查。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24年的检查面更大,处罚家数更多。具体来看,2024年中注协与地方注协共对2226家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执业质量检查,相较2023年的2151家增长3.5%,覆盖度更广。 比如,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 ...
湖北咸宁:监督压实监管责任 推动优化养老服务
"责任压得实不实,是解决问题、提高质效的关键。"该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纪检监察机关以发布情况通报、做实日常监督、不定期调研监督、巡察监督等方式,压实监管责任,推 动监督监管同向发力。 针对养老金缴纳人数多、资金体量大等监督难题,该市深化完善"纪检监察+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 核查比对机制,通过统筹人社、民政等部门基础数据,构建分析模型,精准发现相关职能部门养老社保 监管不到位、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及背后存在的"责风腐"问题,提升监督质效。 "价格公道,环境好,离三甲医院也只有几百米,我们都挺满意的。"日前,在新开业的湖北省咸宁幸福 宁和康养公寓里,正在泡脚的张奶奶告诉前来走访的咸宁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养老服务关乎民生福祉。咸宁市纪委监委坚持群众点题、纪委领题、部门答题,从压实工作责任、全面 自查整改、强化案件查办、促进系统施治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12项举措,着力整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 集资风险排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养老服务建设资金监管等11个方面问题。 在推动各部门自查排查和起底问题线索的基础上,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插手干预项目建设,严肃查 处以权谋私、利益输送和贪污侵占 ...
金融半年观 保险业罚单6百余张!提供虚假材料是“重灾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08:12
从银行保险业奋力书写"五篇大文章",到资本市场大力培育耐心资本,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金融业在改 革中育新机、于创新中谋突破。站在年中时点,南都·湾财社推出"金融半年观"系列报道,聚焦银行、 保险、证券、消费金融等行业"五篇大文章"成效、产品供需变化、机构人事调整,以及合规管理情况, 解析政策动向与市场趋势,把脉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年,保险业严监管态势仍在持续。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全国保险公司 累计收到"罚单"645张,合计罚没金额近1.16亿元。共涉及100余家保险机构、超600家分支机构。其 中,财险公司的处罚次数高于寿险公司,养老险等其他类型保险公司也有部分处罚记录,但相对较少。 "提供虚假材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违规行为之一;其次是"保险业务违规",包括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 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异地展业,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 利益等;此外还有"欺骗投保人""虚假宣传"等销售违规行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处罚。 财险公司处罚频次相对较高 按公司类型划分,2025年上半年,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处罚频次显著高于养老险公司。其中 ...
全链条监管!上半年64家券商收超200张罚单,剑指投行、经纪业务“痼疾”
新浪财经· 2025-07-07 08:05
监管力度升级 - 202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64家券商累计开具超200张罚单,涵盖经纪、投行等核心业务领域 [1] - 监管体系特征包括一案多罚、重罚关键责任人、全流程穿透监管 [1] - "一案双罚(多罚)"成为常态,例如中信证券因员工违规操作被连开三张罚单,涉及分公司及个人 [1] 公司治理与关键少数处罚 - 针对券商公司治理"关键少数"的处罚案例明显增多,例如国都证券原总经理违规持股被罚15万元 [1] - 湘财证券前总裁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行为被罚没1842.29万元,并被实施5年市场禁入 [1] - 多家券商的业务分管高管、质控负责人因关联违规行为受到连带处罚 [1] 投行业务监管 - 投行业务呈现穿透全链条监管模式,例如华林证券因尽职调查浮于表面等问题被罚 [2] - 浙商证券因质控现场核查走过场、内控流程漏洞多被严肃问责 [2] - 2025年投行业务仍是违规"高发地",中信证券、国投证券等因违反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被监管警示 [2] 经纪业务违规 - 经纪业务中从业人员违规炒股问题屡禁不止,例如华源证券山西分公司员工违规操作客户账户被警示 [4] -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员工因违规炒股分别被罚没426.27万元、107.57万元 [4] - 违规原因包括员工守法意识淡薄、券商内部管控漏洞、违规成本较低 [4] 监管政策调整 - 证监会就《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突出"打大打恶"导向 [5] - 修订内容包括优化评价结果下调手段、调整扣分分值,强化监管惩戒与风险化解效能 [5] - 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导致证券公司评价结果下调,影响市场声誉和业务开展 [5]
【省药监局】陕西加强药品经营使用监督管理
陕西日报· 2025-07-07 07:31
在持续加强重点品种质量监管方面,陕西将加大疫苗、血液制品、常用及高值集采中选药品等重点 品种监管力度;对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等重点品种,组织实施专项检查和延伸检查; 加强处方药和慢性病用药监管,加强经营使用环节监管,重点关注进货渠道、储运管理和信息追溯等, 强化处方药和慢性病用药管理。 日前,省药监局发布《2025年全省药品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品种、 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等方面的监管,扎实筑牢药品经营使用环节质量安全底线。 根据部署,陕西将开展"清源"行动,以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网络销售环节"清源"行动为抓手,将 各项重点工作融入"清源"行动中,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销药品行为。积极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将药品经 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追溯系统建设情况、追溯信息提供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项目,实现药品经营企业和 使用单位五大类药品扫码追溯全覆盖。 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将加强药品经营重点环节监管、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监管和网络 销售环节监管,重点检查非法销售中药配方颗粒、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不在岗履职等问题, 重点检查是否无资质销售、非法渠道购销药品、价格异常药品 ...
重磅!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体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7-07 07:16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预留3个月过渡期用于市场主体适应性调整和技术准备 [1] - 新规旨在通过加强监测监控和健全高频交易监管 降低程序化交易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 减少市场操纵和过度投机 提升市场稳定性 [2] - 中证协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 明确券商与投资者权利义务 指导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 [3][10]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 - 上交所细化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瞬时申报速率异常(1秒内申报/撤单笔数超标)、频繁瞬时撤单(日内多次1秒内申报撤单且全日撤单比例超标)、频繁拉抬打压(个股1分钟内涨跌幅及成交占比超标)、短时间大额成交(1分钟内指数波动及主动买卖金额占比超标) [4] - 高频交易明确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 或全日申报/撤单≥20000笔 [5] 高频交易监管措施 - 要求高频交易投资者额外报告系统服务器位置、测试报告和故障应急预案 [6] - 设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等针对性监管标准 从严从重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7][8] - 研究差异化收费方案 对高频交易收取更高流量费、撤单费 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降低交易频率 [8] 对量化私募行业影响 - 新规促使量化机构加强合规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资金端需精细化管理客户适当性匹配及申赎节奏 [9] - 高频做市和套利策略成本显著上升 需重新测算盈利能力 因额外报告要求、异常交易监管标准及差异化收费 [9] 券商程序化交易规范 - 中证协示范文本包含25条条款 涵盖程序化交易报告、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管理及违约责任 明确客户禁止行为及券商管理权限 [12][13] - 示范文本为非强制性 券商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14]
遏制非理性行为 程序化交易新规今起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06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今起正式施行。随着一系列涉及程序化交易的配套法规相继实 施,量化行业将向更规范、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从实施细则来看,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监管全面细化。实施细则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 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 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 实施细则还对高频交易做出差异化监管安排,包括额外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实行差异化 收费标准等。 从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情况来看,上述公司并不是个例。去年以来,监管层面对于高频交易的监管力度不 减,国内大中型量化私募机构普遍已做出了相应整改,头部机构甚至设立专人专岗进行管理评估,确保 合规。 在产品端,从去年开始,部分依赖极高报撤单频率的策略产品,已被大幅调整或淘汰。数据显示,截至 去年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 个月下降近六成。截至今年6月底,量化机构发行的产品中,主打高频策略的产品已经难觅踪迹。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的本质是推 ...
贵州金融巨头鑫慷嘉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04
前言 6月26日,当200万投资者还在憧憬高额回报时,贵州金融界龙头企业鑫慷嘉的服务器悄然关闭。 谁能想到,短短48小时内,幕后黑手已经用比特币洗钱技术,把129亿元偷偷转到了海外空壳公司。 这套跑路方案到底有多狡猾?这些钱还能追回来吗? 作者-山 48小时惊天大逃亡 你敢信吗?129亿就这么没了。6月26日到28日,这关键的48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从比特币兑换到混币器洗白,再到开曼群岛分散存储,整个转移过程就 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表演。 说起这帮骗子的手法,那真是比变魔术还神奇。他们先把资金兑换成比特币,这玩意儿就像数字世界里的黄金,既值钱又难追踪。 传销帝国的华丽包装 说起来,这帮骗子的演技真是没话说。从迪拜黄金的金字招牌,到中石油合作的虚假背书,再到团长模式的疯狂扩张,每一个环节都踩在了人性贪婪的痛点 上,让人一步步走进他们设好的圈套。 接着呢,这些比特币被送进了一个叫Tornado Cash的混币器,就像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出来的时候就干干净净,谁也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最狡猾的是,他们把这些"洗干净"的钱分成几十份,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到开曼群岛的各个空壳账户里。 你说这得提前筹划多久啊?光是注册这些 ...
证券投顾行业退费额激增背后 恶意代理维权“黑产”化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21:01
行业现状 - 证券投顾行业2022-2023年退款总额分别达23.28亿元与24.45亿元,较2021年13.48亿元激增逾80% [7] - 2024年投顾业务净收入达54.4亿元,但异常退款占比达30%-40%,吞噬行业近半利润(2023年行业利润17.62亿元) [11][23] - 上海证监局2024年接到证券投顾投诉821起,较2022年88起增长超9倍 [14] 代理维权产业链 - 代理维权公司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日均超百万元)、伪造退款案例诱导客户签约,成功后分成30% [2][5] - 头部代理公司年收入超5000万元,净利润超2000万元,部分法律咨询公司4个月签单1389单涉及3269万元,成功退款1055万元 [6][20] - 2023年全行业代理维权收入约2.9亿元(按30%分成计算) [21] 异常退款特征 - 合同期满客户通过威胁投诉(12386/信访等)要求全额退款,占退款总额30%-40% [12][13] - 2023年全行业投诉量超23000起,较2021年增400%,某机构2024年异常退款3500万元中84%为合同到期客户 [18] - 代理维权公司联合律所提升投诉专业性,部分机构业务量激增6倍 [20] 行业应对措施 - 证券投顾机构因监管考核压力(投诉量过高或暂停新增客户3个月,损失超6000万元)被迫妥协退款 [16][17] - 机构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并协助公安破获多个代理维权公司,2023年起联合整治政策出台 [25][26] - 行业正研究将代理维权按非法经营罪定罪,但面临取证难、管辖权等挑战 [28][30][32] 黑灰产新趋势 - 代理维权组织采用外网交易、空壳公司规避侦查,部分转向网红引流模式 [29][31][32] - 需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穿透资金流与信息流以遏制跨领域渗透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