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搜索文档
最新公布!腾讯第一!比亚迪、五粮液退出→
新华网财经· 2025-07-22 15:3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情况 - 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小米集团-W、立讯精密、阿里巴巴-W、新易盛、中芯国际 [1][3] - 腾讯控股以591.56亿元持仓市值稳居第一大重仓股 宁德时代以520.51亿元位列第二 第三至第十名持仓市值均超160亿元 [3] - 小米集团-W和新易盛新晋前十大重仓股 比亚迪和五粮液退出前十 [4] 公募基金二季度调仓动向 - 增持幅度最大的是中际旭创(139.72亿元)和新易盛(128.88亿元) 沪电股份获超80亿元增持 信达生物、泡泡玛特等获超60亿元增持 [4] - 减持幅度最大的是比亚迪(165.06亿元) 阿里巴巴-W、立讯精密、腾讯控股均遭超100亿元减持 贵州茅台等消费股也被大幅减持 [4] 行业配置偏好 - 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三生制药股价涨97.74% 获60.52亿元增持 信达生物股价涨68.24% 获多位基金经理增持 [6] - 科技与新消费受青睐:中际旭创(股价涨48.46%)、新易盛(股价涨81.97%)、泡泡玛特(股价涨71.05%)获重点增持 [6] 机构下半年投资展望 - 景顺长城基金看好短期景气下行但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 认为地产产业链接近底部 居民超额储蓄释放将利好权益市场 [8] - 银华基金重点关注调整充分的科技股和涨幅不大的红利股 认为港股科技龙头是AI浪潮直接受益者 估值仍合理 [9] - 兴证全球基金认为AI算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是短期投资"压舱石" 长期将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 [9]
创新药狂飙90%,这轮袭榜选手的背后打法 | 盘点6位医药基金经理
聪明投资者· 2025-07-22 14:56
行业表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成为公募基金收益关键来源,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暴涨93.94% [1] - 年内6只收益翻倍基金均为重仓创新药的主动权益产品,30只收益超80%的基金中29只配置创新药 [2][3] - 医药生物行业2021-2024年累计下跌40.19%,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四年下跌59.24%,但2025年显著反弹 [5][6] 基金经理表现 张韡(汇添富基金) - 管理产品总规模161.58亿元,代表产品汇添富健康生活任职年化回报11.24%,2025年收益84.92% [11][12] - 投资策略聚焦产业长期逻辑与竞争壁垒,2022年系统性加仓被低估的港股创新药,重仓股康诺亚-B、康方生物半年内上涨75% [15][17][19] - 精准操作百利天恒:2023年上市后波段交易,2024年加仓20万股,该股股价从28.75元涨至302.16元 [23][24][26] - 布局转型药企海思科,2022年买入后股价上涨207.97%,2025年二季度增持至前十大重仓 [28][30][32] 金笑非(鹏华基金) - 代表产品鹏华医药科技任职年化回报15.16%,2025年收益82.52%,但规模逆势缩水至26.01亿元 [37][38] - 2017年后转向蓝筹白马,2022年四季度加仓创新药,2023年净值创新高,2024年跑输沪深300但坚守创新药 [39][45][47] - 二季度持仓以减持为主,新进益方生物等老面孔,强调中期看好创新药但警惕高估值个股 [49][50] 赵伟(富国基金) - 代表产品富国医药创新股票2025年收益83.37%,擅长挖掘边际变化,提前布局百利天恒、三生制药等 [52][54][61] - 三生制药2025年涨超400%,2024年下半年提前布局,二季度机构加仓30780万股 [64][65] - 全球医药持仓比例从33.63%提升至54.75%,减持消费互联网,增持电子传媒 [67][68] 郝淼(嘉实基金) - 嘉实互融精选近三年收益超100%,2025年收益90.51%,长期持有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龙头超12个季度 [72][76][80] - 二季度加仓新诺威,减持康方生物,提示创新药波动风险但看好中长期全球化机会 [82][83] 杨桢霄(易方达基金) - 易方达医疗保健任职年化回报14.95%,2025年收益49.74%,通过细分行业轮动获取超额收益 [89][92] - 2025年二季度减配CXO和器械,超配创新药,聚焦中国创新药出海与国际合作机会 [95][98][100] 万民远(融通基金) - 融通健康产业任职年化回报10.14%,2025年收益10.84%,坚守药房和医疗器械,回避高估值A股创新药 [101][107][111] - 可投港股的融通鑫新成长仅配置康方生物一只港股创新药,对行业保持审慎 [116][117]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519亿美元,2025年前5月达455亿美元,显示国际化加速 [118] - 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3575个全球第一,大量进入三期临床,行业进入新拐点 [119][120] - 当前需甄别真正龙头与"搭便车"企业,主动选股能力成为关键 [123][124]
扭亏为盈!多家药企告别亏损,通化东宝狂赚2.17亿,昭衍、博腾同步翻身,创新药细分赛道各显神通
新浪证券· 2025-07-22 14:48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在政策红利与国际化突破的双重助力下迎来高光时刻 [1] - A股创新药板块80家企业中16家已发布中报预告其中3家预计净利润扭亏为盈 [1] 通化东宝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1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胰岛素类似物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带动国内销售收入大幅上升 [4] - 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出口收入明显增长 [5] 昭衍新药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32.43万至7548.6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69亿元) [6] - 营业收入下降因同业竞争导致订单利润压缩实验室业务亏损加剧 [8]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抵消部分业务亏损推动整体扭亏 [9] 博腾股份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0~3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7亿元) [10] - 营业收入预计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15%-20% [12] - 毛利率提升受益于收入增长、成本管控及新业务减亏 [13] -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金额约1821万元主要来自闲置资金投资收益 [14] 业绩驱动因素对比 - 通化东宝主要依靠主营业务的内生增长尤其是胰岛素类似物的国内放量与出口增长 [15] - 昭衍新药在主营业务面临挑战情况下依靠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现报表层面扭亏 [15] - 博腾股份扭亏源于主营业务的全面改善包括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成本控制见效及新业务亏损收窄叠加非经常性投资收益 [15]
同源康医药(02410)三款创新药研究成果获2025年ESMO大会收录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4:35
核心观点 - 同源康医药自主研发的三款创新药物TY-00540、TY-2699a及TY-302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获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收录,标志着国际学术界对其早期临床价值的认可 [1] 药物TY-00540 - TY-00540为CDK2/4抑制剂,对CDK2/CycA2、CDK2/CycE1等核心靶点表现出强效抑制作用,同时对CDK4/CycD1、CDK6/CycD3等关联靶点具备抑制活性 [2] -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在乳腺癌(包括哌柏西利耐药模型)、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均展现出显著抑制效果及良好安全性 [2] - 本次收录数据来自I期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NCT06246071),目前Ib/II期临床研究正在推进中 [2] 药物TY-2699a - TY-2699a为新一代CDK7抑制剂,在25种CDK家族激酶筛选中展现出对CDK7的高度选择性 [3] - 临床前研究证实,该药物可在正常细胞不敏感的剂量下精准抑制癌细胞生长 [3] - 初步临床数据显示,TY-2699a在同类剂量水平下兼具优异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3] - 本次收录数据源自I期多中心单药递增临床试验(NCT05866692),目前针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单药扩展试验正在进行 [3] 药物TY-302 - TY-302为差异化CDK4/6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更低的胃肠道副作用和更可控的血液学毒性特征 [4] - I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与托瑞米芬联用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末线患者时,展现出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4] - 本次收录数据来自I期多中心联合用药临床试验(NCT04433494),后续临床研究持续开展中 [4]
券商资管公募二季报出炉!上半年最高涨近45%,姜诚、江琦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7-22 14:33
券商资管公募权益类基金表现 - 上半年A股市场交投活跃,AI、机器人、创新药、港股消费等板块表现突出,部分券商资管权益基金经理净值创新高 [2]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上半年净值增长44.55%,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过去五年净值增长超108% [2] - 截至二季度末,券商资管有三位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元:李竞(181.61亿元)、周云(152.66亿元)、姜诚(126.06亿元) [3] 创新药行业投资机会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上半年净值增长44.55%,主要得益于2023年底坚持创新药方向布局,重仓股表现良好 [4] - 基金股票仓位90.37%,前十大重仓股包括百利天恒、康弘药业、科伦博泰生物-B等创新药企业 [4] - 创新药行业进入收获期,预计2025-2029年为第一阶段收获期,中国临床资源、融资能力及政策支持将推动行业发展 [5][6] 低利率环境与"反内卷"影响 - 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上半年净值增长6.55%,股票仓位77.39%,重仓股包括隆基绿能、立讯精密等 [7] - 低利率时代下优质公司股息率和成长性高于存款利率,居民财富或向股权类资产转移 [7] - "反内卷"政策提升资本回报与劳动力报酬,国内GDP增速可能放缓但ROE回报将系统性上升 [7] 宏观与微观投资策略 -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二季度净值增长0.3%,股票仓位85.77%,重仓股包括华鲁恒升、太阳纸业等 [8] - 宏观上乐观,微观个股层面需谨慎,组合受益于银行等红利资产表现,但受顺周期行业拖累 [8] - 中泰星宇价值成长混合A二季度净值下跌1.91%,股票仓位92.51%,重仓股包括思瑞浦、五粮液等 [8][9] 高端白酒行业前景 - 高端白酒政务需求占比已较小,商务需求是重要驱动力,与国民经济活跃程度正相关 [9] - 结合估值及品牌稀缺性,仍看好高端白酒,维持较高仓位 [9]
新政如何解读?创新药全链条按下“加速键”!
新浪基金· 2025-07-22 14:32
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创新药ETF(159992)规模达100.37亿元,年初以来日均成交额4.17亿元,规模及流动性居同类型首位(同类型共7只跟踪CS创新药指数的产品)[1]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全链条支持措施[3] - 研发支持:开放医保数据资源定向服务药企,引导长期资本介入缓解融资压力,建立新药上市申请绿色通道,国家级科技专项聚焦传染病等领域协同攻关[4][6] - 准入优化: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双轨制,医保目录优化续约规则(降幅不高于简易续约规定),商保目录探索高价值药品价格保密机制[7][8] - 临床应用:简化挂网流程(企业自主定价、目录药品直接挂网),医疗机构需在目录更新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并禁止配备限制,支付端建立特例单议机制和全国云平台[9][11] - 支付扩容:2030年目标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商业健康险等共同发展[12] 行业基本面改善 - 供给端:2024年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200亿元,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显著提升[13] - 需求端: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年内落地,医保基金加大创新药支付力度,纳入医保的创新药销售峰值或提升[13] - 市场空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5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突破20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1%[13] 投资机会 - 创新药ETF(159992)及其联接基金(A类012781/C类012782)、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及其联接基金(A类023929/C类023930)为布局创新药赛道的主要工具[15]
增量资金入场!机构看好科创板中长期机遇
天天基金网· 2025-07-22 14:27
科创主题基金显著扩容 - 截至6月末全市场科创主题基金产品数量已达200只左右,覆盖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科创AI等众多指数类别 [3] - 2023年上半年新成立科创主题基金近百只,合计首发规模近700亿元,其中科创综指和科创价格指数相关产品吸金超530亿元 [4] - 科创综指ETF首发总规模超200亿元,华夏和易方达的科创板综合联接基金单只首发规模均超40亿元 [4] - 科创综指指数增强产品合计首发规模超百亿元,华商和天弘相关产品单只规模均超10亿元 [5] - 科创50和科创100指数新产品持续涌现,汇添富科创100联接和永赢科创50指数产品首发规模超10亿元 [5] - 科创AI指数受公募热捧,上半年新发跟踪该指数的基金达10只,涉及华夏、易方达等头部机构 [6] 科创板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 科创板紧密连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制度创新吸引优质企业上市 [8] - 科创50指数当前重点覆盖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等科技前沿领域,成为投资者分享科技红利的工具 [8] - 政策与产业协同驱动下,科创板通过支持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持续吸引"耐心资本"入场 [8] - 科创板设立同股不同权及红筹企业专门上市标准,为中概股回归开辟新通道,优质科技企业选择境内外多地上市趋势增强 [9] - 2023年下半年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落地及明星项目上市可能成为科技成长板块新行情催化剂 [9] - 中国新兴产业进入成果收获加速期,国产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出海等进展增强投资者对科技产业信心 [8]
头部企业探寻“奶酪发展新边界” 加速布局千亿元赛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2 14:13
行业里程碑与公司发展 - 2025年是中国奶酪行业里程碑年份 妙可蓝多作为头部企业已深耕行业十年 为市场带来"奶酪启蒙"并不断探索发展新边界 [1] - 公司2026-2030年战略目标包括"TOB TOC双轮驱动"和"并购出海"两大核心策略 TOB端覆盖西快 茶咖 烘焙 中餐 工厂五大客户 TOC端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和家庭餐桌 [4] - 并购策略聚焦奶酪相关优质企业投资或并购 出海策略包括创新产品出口和利用国内奶源生产高性价比原料出口 [4]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原农业部官员指出奶酪发展有助于实现乳企产品差异化供给 减少液奶市场同质化竞争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营养选择 [2] - 工信部官员强调未来需求激发依赖创新产品和差异化定位 需注重品质与价格平衡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2] - 国家市场总局官员认为构建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升级是龙头企业责任 消费升级 健康意识增强 年轻群体占比提升等因素创造广阔市场空间 [2] 产品创新与产业协同 - 吉林省官员赞赏公司开创奶酪加人参"药食同源"系列产品 期待在功能性产品创新方面产生更广泛产业联动 [3] - 长春新区将与公司联合研发人参奶酪 功能性乳制品等新品类 抢占"药食同源"消费新蓝海 [3] - 乳制品协会肯定公司通过奶酪棒打开消费者认知 并用手撕奶酪 鳕鱼奶酪等产品重新定义消费场景 [3] 战略规划与市场前景 - 公司提出五大战略保障:品类创新 品牌升级 卓越品质 极致成本 组织建设 [4] - 行业千亿规模预判基于四大趋势:与传统饮食文化结合提升渗透率 "两油一酪"消费场景拓展 固态乳制品调节原料奶供需平衡 国产化深化带来产业爆发式扩容 [4][5][6] - 参照欧美40%-50%原料奶制成奶酪的比例 中国奶酪市场未来规模将超千亿元 [6]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发展本土原制奶酪产业 打造完整产业链 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格局 [3] - 强调用中国优质奶源生产优质奶酪 提升行业发展自主可控能力 [3]
午评:创业板指涨0.69% 超级水电概念股强势上涨
新华财经· 2025-07-22 13:37
市场表现 - 沪指报3568.78点涨0.25%成交4901亿元深证成指报11069.57点涨0.56%成交6470亿元创业板指报2312.74点涨0.69%成交3026亿元 [1] - 超级水电、钢铁、光伏设备、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智谱AI、银行、游戏、软件开发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下跌 [3] 板块热点 - 超级水电概念股维持强势中国电建等多股涨停光伏概念股再度反弹亿晶光电涨停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活跃德新科技涨停 [2] - 银行股展开调整厦门银行跌超3% [2] 机构观点 - 富荣基金建议重点关注高成长产业如AI、机器人、创新药等同时关注"反内卷"政策相关的周期板块核心关注价格弹性大的品种 [4] - 中信建投指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对拉动西部基建开发、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和水电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预计水利水电建设、隧道掘进/盾构、民爆、电力设备、地基处理、建材等多方面企业均受益 [4] - 中泰证券看好房地产板块的中长期配置机会建议关注布局一二线城市、基本面稳健、安全边际较高的房企港股方面可关注具备估值优势与弹性的龙头公司 [4] 融资数据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52.4亿元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596.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4.17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9388.7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8.23亿元 [5] 公司动态 - 上纬新材市盈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最新市盈率为182.67倍行业平均滚动市盈率为23.99倍公司近期日常经营情况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6] 债券市场 - 境内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达5056.5亿元今年以来债券ETF资金净流入2690.7亿元海富通短融ETF规模542.01亿元规模第一富国政金债ETF以529.07亿元紧随其后 [7]
专访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研发难成药的靶点堪比登珠峰,做创新药更应避免内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3:00
Bcl-2靶点研发突破 - Bcl-2靶点历经30年研发才有一款药物成功上市,成药难度极高,被比喻为"攀登珠穆朗玛峰"[3] - 亚盛医药的利沙托克拉(利生妥)成为国产原研首家、全球第2款Bcl-2抑制剂,打破艾伯维9年垄断[3] - 亚盛医药另一款产品奥雷巴替尼片研发历程长达13年[3] - Bcl-2靶点被称为"血液瘤的PD-1",对慢淋、骨髓瘤等B细胞肿瘤都能发挥作用,堪称血液病治疗的"万金油"[5] 药物研发策略 - 公司坚持不做me-too药物、快速跟进药物和生物类似药,专注于解决临床无药可用的困境[4] - 药物设计坚持"全优才能无忧"的理念,通过差异化产品在竞争中胜出[6] - 利生妥采用每日剂量爬坡设计,5天达到目标剂量,比竞品维奈克拉的5周更快速[6] - 利生妥半衰期4至6小时,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发生率极低,安全性显著优于竞品[6][7] 临床价值 - 利生妥解决了BTK抑制剂耐药患者快速进展的问题,能尽快发挥疗效控制病情[6] - 该药物在临床治疗路径上有革命性意义,帮助患者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7] - 药物安全性高,解决了靶向药在抗凝、抗血小板等方面的风险问题[7]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BD交易数量和金额创纪录,热门研发管线中中国研究者身影增多[10] - 2023年企业通过BD融资额超过投资人直接投资额,显示行业新趋势[10] - 中国原研创新药覆盖754个靶点,与全球热门靶点重合度达80%,但集中度较高[12] - 行业正从仿制向真正创新转型,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创研发[13] 资本市场表现 - 亚盛医药2023年港股股价涨幅超70%,美股大涨超120%,在同类公司中涨幅居首[12] - 港股18A公司中仅康方生物和亚盛医药两家股价冲至历史新高[11] - 公司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向大型制药公司目标迈进[13] 行业竞争格局 - 创新药行业内卷源于企业保守倾向和资本避险需求,导致热门靶点过度集中[12] - 中国TOP20靶点中有19个靶点对应管线数量全球占比超50%,部分靶点超80%[12] - 行业需避免盲目跟风热点,应专注差异化创新和未满足临床需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