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联手,成立新公司!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3 08:56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合作成立乙烯减碳企业 - 旭化成、三井化学和三菱化学共同成立Setouchi Ethylene LLP 聚焦日本西部地区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研究 计划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 [2] 乙烯生产现状与减排压力 - 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 生产过程碳排放占全球工业排放1.8% [5] -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乙烯生产国 当前产能约1000万吨/年 传统工艺碳强度较欧美领先水平高出20%-30% [5] - 日本经济产业省要求2030年化工行业实现减排40% [5] - 乙烯是合成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基础树脂的核心原料 进而加工成尼龙、聚碳酸酯、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 [5] 绿色转型技术路径 - 计划将原料从传统石油资源转向生物质基原料 引入低碳燃料 优化生产框架 包括可能的产能削减 [6] - 旭化成开发木质素裂解技术 可将造纸废料等生物质转化为乙烯原料 试点数据显示生物质占比20%时碳排放降低35% 成本较传统生物乙醇路线低15% [6] 生物基乙烯技术特点 - 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如农林废弃物、能源作物和工业废弃物 通过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工艺制备 [7] - 生物质→生物乙醇→生物质乙烯路径CO2排放为0.8-1.2 kgCO2/kg产品 较石化路线减碳60% [7] - 原料成本占总成本60-70% 价格波动大 工艺能耗比石化路径高20-30% 单套装置规模小经济性差 [7] - 存在生物质预处理能耗高 发酵转化受限于工业菌种和酶制剂 分离纯化成本高 催化选择性待提高等技术瓶颈 [7] 全球企业布局动态 - Braskem是全球第六大石化公司 北美最大PP生产商 首个规模化生物基PE生产商 利用甘蔗发酵生产乙醇再脱水制乙烯 [8] - Braskem自2010年投产以来已生产超过120万吨生物基PE 2023年投资8700万美元将巴西生物基乙烯产能从20万吨/年增至26万吨/年 [8] - Braskem与泰国SC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Braskem Siam 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基乙醇、乙烯和聚乙烯 [9] - 陶氏化学推出全球首款生物基聚烯烃弹性体ENGAGE™ REN系列和生物基EPDM产品NORDEL™ REN 三菱化学也有相关产品 [10] - 中国石化2024年9月成功实现国内首款生物基聚烯烃产品破冰销售 首批产量2500吨 [10] - 中国对乙烯新项目实施80万吨规模准入门槛 但对生物质发展持积极鼓励态度 安徽丰原集团通过收购秸秆生产混合糖再制生物乙醇和生物基乙烯 [10] 技术路线分类 - 生物基乙烯合成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发酵、热化学转化、酶催化及微生物合成四大类 [11] - 中石化采用生物质轻油裂解制烯烃技术 三井化学从Neste购买生物基石脑油生产生物基石化产品 巴斯夫拥有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 [11]
红色土地上正在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9-03 07:21
革命老区生态转型 - 多数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敏感脆弱 存在水土流失严重 矿山裸露 地表塌陷 地下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 [1] - 福建长汀通过20多年系统治理实现从山光水浊到绿富美转变 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 - 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山西阳泉废弃矿山变为沃野良田和葱郁林海 [2] 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 山西吕梁围绕煤炭焦化传统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和跨产业循环体系 利用焦化副产品发展氢能 依托铝土资源延伸高端制造产业链 [3] - 河北涉县发展高端结构钢产业集群 邯钢新厂区实现从物料运输到产品出厂全流程绿色化 [3] - 宁夏盐池在盐碱地实现海蟹 南美白对虾和螺旋藻规模化养殖 打造品牌价值超130亿元的盐池滩羊 [3] - 河南光山县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果可榨取高端茶油并制成化妆品 洗发水等衍生品 [3] 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 - 长汀坚持水土治理与发展生态产业结合 鼓励种植杨梅甜橙等经济作物 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新业态 [2] - 革命老区利用VR/AR 沉浸式剧场 剧本杀等科技手段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4] - 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结合 发展生态旅游 康养度假和研学体验 实现红绿交融 [4]
持续加码“第二家乡市场” 浙江海盐缘何受外资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9-02 22:22
"我们始终坚信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发展机遇。海盐第二园区的启用是我们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 略的里程碑,也是我们继续投身中国绿色未来的有力举措。"丹佛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行健(Kim Fausing)说,依托先进的研发和生产设施,该集团期待与中国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助中国高质量绿色 转型进程。 中新网嘉兴9月2日电(黄彦君)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3.43亿美元;制造业外资占比达59%;2025年上半年 规上外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2%……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外资利用成效显著、增长势头强劲。 9月2日,丹麦跨国工业集团丹佛斯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正式启用。自2005年 落户该县以来,这家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已10次投资海盐。 9月2日,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启用。主办方供图 在全球经济波动,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海盐为何能与外资企业"双向奔赴"? 从服务创新到制度保障,核心密码在于该地精心构建的"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体系。 以丹佛斯在海盐的"生长"过程为例,为保障其项目顺利推进,海盐创新推出周报制度,定期召集项目专 班、建设单位会商;针对企业碳中和需求,为其量身定 ...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商河县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达23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15:53
数字经济发展 - 商河县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和工赋泉城行动计划 [1] - 国家级DCMM贯标二级认证企业达15家 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达23家 [1] - 力诺药包入选山东省智能工厂 [1] 企业创新培育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5家 [1] - 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15家 瞪羚企业达52家 [1] - 工业技改投资稳步增长 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 [1] 绿色制造转型 - 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 [1] - 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28家 [1] - 持续拓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1]
“四个聚焦”深化节能降耗减污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0:27
行业发展战略核心 - 化工行业需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主线 加速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路径 -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战略规划 贯穿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及废弃物处理全流程 [1] - 通过结构技术管理优化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体系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1]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 - 强化环保管控 优化落后工艺 加强VOCs治理 实现超低超净排放 [1] - 研发高效节能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污染物治理技术 [1] - 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精准监控能耗 制定节能目标并落实到岗位 [1] 绿色生产与企业竞争力重塑 - 研究产品体系与生产装置间的工艺介质再平衡 开展节能节电节煤节汽节水改造 [2] - 通过上大压小、以旧换新、汰弱培强及三废利用等资源要素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2] 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 - 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依赖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对现有化石能源进行清洁化改造 [2] - 制定分阶段能源转型路线图 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系统以应对行业碳交易筹划 [2]
第二十三届中国制博会在沈阳开幕
辽宁日报· 2025-09-02 09:01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首日观众超过3.3万人次 [1] - 制博会现场意向成交额达15.8亿元人民币 [1] - 展览总面积9万平方米 设置12个展区共3056个展位 [1] - 912家海内外装备制造业企业参展 [1] 展会主题与战略定位 - 以"智能新装备·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紧扣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背景 [1] - 聚焦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汇聚突破性技术及高精尖产品 [1] - 打造集全产业链展示 行业深度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国际展览平台 [1] 配套活动与产业聚焦 - 第二届沈阳市制造业经贸活动周同期启动 主题为"融合展产商 沈阳铸辉煌" [1] - 聚焦沈阳高端装备 航空航天 机器人等十大重点产业链 [1] - 突出"智能制造+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三大主线 [1] - 开展经贸对接 招商引资 专业技术和人才交流等系列活动 [1] 政府支持与参与 - 副省长王利波 沈阳市市长吕志成出席经贸活动周启动仪式并致辞 [2]
运满满再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首次跃居南京市民营企业榜首
扬子晚报网· 2025-09-01 22:05
公司排名与业绩表现 - 公司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58位和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第34位 排名较去年提升32名和11名 首次跃居南京市民营企业榜首 [1]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首度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再创新高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平台通过技术驱动提升物流效率 构建双边网络效应与数据智能双螺旋驱动的增长模型 [2] 平台运营与用户增长 - 平台货主与司机用户实现快速增长 全链条智慧物流生态持续完善 [2] - 通过车货匹配算法优化使平台三空率(空驶/空置/空载)降至34.92% 较2020年下降4.05个百分点 [4] - 运单实载率实现规模化提升 累计贡献碳减排1.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产生经济效益约3050亿元人民币 [4] 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 - 企业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优化效率 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2] - 深度参与双碳标准制定 低碳实践入选人民日报碳中和优秀案例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研究报告 [4] - 作为数字货运标准化建设先行者 为全球货运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4] 司机权益保障机制 - 建立暖新行动长效机制 通过流动党支部和公益基金会提供技能培训与法律援助 [3] - 万里无忧卡友援助项目累计援助120余个货车司机家庭 最高单笔援助达50万元人民币 [3] - 优化前端治理推出货主月结产品和运费保险 帮助司机追回运费近亿元人民币 [3] 平台治理与安全体系 - 通过三级货运安全管理架构和警企联动反诈机制 2024年联合公安机关打掉诈骗团伙40个 [2] - 货主信用分和司机行为分机制使纠纷一次解决率达96.5% 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2] - 为司机追回经济损失79.5万元人民币 [2] 未来发展战略 - 计划扩大省心套餐和运费损失保险服务覆盖范围 推动更多金融账期产品落地 [5] - 持续深化ESG战略 通过技术迭代与生态协同构建安全稳定的货运体系 [5] - 继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助力中国物流行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5]
【环球财经】第二届中埃建筑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开罗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9-01 21:52
论坛概况 - 第二届中埃建筑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埃及开罗举行 主题为打造宜居的智慧城市 涵盖产业政策 学术研究 设计趋势 案例分享和中埃合作等议题 [1] - 论坛由中国建筑集团主办 中建埃及分公司承办 吸引埃及住房与公共设施部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 埃及新首都发展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及企业共130余人参与 [1] 中埃合作成果 - 埃及新首都CBD项目和阿拉曼新城项目被认定为中埃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体现绿色建造和节能环保典范 [1] - 中埃在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城市和绿色建筑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2030愿景的深度对接 [1] - 新行政首都CBD项目被视为中埃战略合作最显著典范 成功将领导人愿景转化为现实成果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中建埃及分公司推广应用超高层建造技术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节能建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2] - 论坛发布《中国建筑创新建造技术服务埃及可持续发展报告》 重点介绍C80高性能混凝土 超高层建造技术 BIM智能管理系统和绿色施工工艺 [2] 合作展望 - 论坛旨在推动中埃在标准对接 技术交流 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 [2] - 活动属于中建集团鲁班工匠计划品牌项目 致力于共同打造标杆项目并助力埃及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 [2]
天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深入开展污染治理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21:19
绿色发展政策与规划 - 天津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等五大领域部署24项重点任务 [1] -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1] - 连续四年完成国家粗钢压减任务,完成11台2吨/时以下生物质锅炉、60万平陶瓷产能淘汰退出,12家砖瓦企业全部停产淘汰,焦化企业关停转型 [1] 能源体系转型 - 构建清洁安全能源体系,全力压减本地电煤消费,2024年全市煤炭消费同比减少194.23万吨,本地煤电机组发电占比降至40%以下 [1] -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装机较2020年增长3.8倍,占电力总装机的4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3% [1] 污染治理成效 - 以PM2.5控制为主线,强化固定源、移动源、生活源、面源等四源同治,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 [2] - 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平板玻璃企业对标治理、垃圾焚烧企业提升改造等一系列治理工程,全市绩效A、B级和引领性企业达到552家,较2020年增长157% [2] - 2024年天津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3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2%,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 [2] - 2025年截至8月30日,全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33.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7.7%,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 [2] 绿色交通与市场机制 - 积极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绿色港口指标体系,建成零碳智慧码头,天津港内焦炭货类集卡短途倒运实现100%清洁运输 [1] - 制定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碳普惠管理办法,碳市场连续九年履约率100% [1] 监管与法治保障 - 强化法治保障,发布实施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修订焊管等8个重点行业绩效评级指南 [2] -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红外成像等技术手段进行污染溯源,实现大气污染排放数字化、全时段精准监管 [2]
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十四五”累计实现营收2.1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9-01 16:33
能源安全与产量提升 - 江汉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628万吨[3] - 原油产量达580万吨[3] - 天然气累计产量365亿立方米[3] 炼化产能与产业地位 - 中韩石化和荆门石化炼油能力共计提升至1500万吨[3] - 稳居华中地区最大炼化一体化企业[3]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3] - 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3] - 申请国家专利13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30多件)[3] 绿色转型与社会责任 - 16家驻鄂企业联合启动"清净守护长江"社会责任行动第二阶段[3] -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资源降耗、绿色转型提速、生物多样性守护及区域协同五大行动[3] 区域战略布局 - 湖北省是中国石化企业最密集、产业链最齐全、发展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3] - 驻鄂企业涵盖油田、炼化、销售、工程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