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酒钢破局液氢储存特种钢材需求
势银能链· 2025-07-24 11:33
氢能产业发展 - 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推动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氢能产业链中液氢储存对特种钢材需求迫切 [3] -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重要载体 储运环节对材料要求严苛 液氢需在-253℃极低温下储存 液氦温度低至-269℃ 普通钢材在极端环境下易脆性断裂 [4] 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技术突破 - 2022年公司捕捉到氢能产业对极低温材料需求 组建团队启动液氢储罐材料预研 填补西北地区技术空白 [4] - 研发团队攻克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优化设计 高可焊性综合设计 高纯净度冶炼控制等多项技术难点 历时一年成功开发S31603(JLH)奥氏体不锈钢钢板 [4] - S31603(JLH)钢板在-269℃极低温状态下具有理想塑性 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氢脆敏感性极低 满足液氢/液氦储存设备要求 [5] - 产品通过中国特检院全流程评审 适用厚度5-60mm 温度范围-269-100℃ 获准用于极低温液氢/液氦储存设备制造 [7] 行业影响 - 该技术成果填补西北地区极低温压力容器用特种钢材选材空白 缓解国内该领域材料匮乏问题 [9] - 推动氢能产业国产化进程 助力清洁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落地 [9] 势银公司业务 - 提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产业研究 数据产品及咨询顾问服务 [1] - 计划举办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 聚焦绿氢产业发展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烟气净化设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行业迈向低碳智能新时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10
行业概述 - 烟气净化设备涵盖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及多污染物协同净化等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领域 [1] - 2023年市场规模达1258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1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8% [1] - 行业正经历技术向高效化升级,业务模式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变,市场重心向非电领域转移 [1] - 主要技术路线包括静电除尘、湿法脱硫、SCR脱硝以及活性炭吸附/VOCs催化燃烧等 [4] 技术路线比较 - 电除尘器处理风量大但受粉尘特性限制,适用于燃煤电厂、水泥窑 [5] - 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99.9%)但滤袋寿命有限,适用于钢铁、垃圾焚烧 [5] - 湿法脱硫效率高(>95%)但系统复杂,适用于大型燃煤机组 [5] - SCR脱硝效率高(>90%)但催化剂成本高,适用于大型燃煤机组 [5] - SNCR脱硝投资低但效率较低(30-70%),适用于中小型锅炉、水泥窑 [5] 政策环境 - 政府密集出台《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 [6]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7] -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钢材、催化剂、滤料等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供应 [9] - 中游为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涵盖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设备的研发生产 [9] - 下游应用领域以电力行业为主,钢铁、水泥、化工等非电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9] - 产业链呈现纵向整合趋势,部分中游企业向上游延伸布局核心材料生产 [9] 市场格局 - 除尘设备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约占市场50% [12] - 电除尘器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袋式除尘器在钢铁、水泥行业快速渗透 [12] - 脱硫脱硝设备市场受超低排放政策驱动,非电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12] - VOCs治理设备年增速预计保持15%以上 [1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龙净环保、清新环境等头部企业,营收规模超50亿元 [14] - 第二梯队为菲达环保、远达环保等企业,营收规模在10-50亿元之间 [14] - 第三梯队为同兴环保、青达环保等中小企业,营收规模低于10亿元 [14] - 龙净环保占据电力市场主导地位,菲达环保专注除尘设备出口40余国 [16] 发展趋势 - 行业加速向非电领域和新兴市场转型,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成为主要增长点 [19] - 碳捕集技术加速商业化应用,推动高耗能行业向"零碳"转型 [21] - AI、5G等技术与环保装备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化"一站式"治理解决方案 [22] - 预计2025年协同治理技术市场份额将突破40%,智能化运维服务收入占比超30% [2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青岛高新区发力绿色工厂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4 07:20
绿色工厂名单发布 - 青岛市2025年度绿色工厂名单发布 青岛高新区7家企业入选 包括博宁福田 冠捷科技 相变能源科技 盘古智能 科捷机器人 奥瑞金 欧博方医药 [1] - 入选企业覆盖智能交通 显示科技 相变储能 风电润滑 机器人 金属容器 医药等多个领域 [1] - 青岛高新区将绿色工厂培育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支持 [1] 企业绿色实践案例 - 冠捷科技投资4200万元建设五大节能减排项目 年节能340万度电 减排二氧化碳3300吨 [2] - 相变能源科技研发相变储能材料及系统 助力电网削峰填谷 [2] - 盘古智能将绿色设计贯穿风电润滑系统全生命周期 减少风电运维碳排放 [2] - 奥瑞金采用热能回收系统 年节约能源费用超千万元 [3] 高新区绿色制造体系 - 青岛高新区累计拥有国家绿色工厂7家(占全市10.3%) 山东省绿色工厂4家(占全市8.5%) 青岛市绿色工厂23家(占全市12.2%) [3] - 绿色工厂广泛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 [3] - 高新区通过能源数据监测 培训会 政策讲解等方式支持企业绿色转型 [2][3] 绿色制造发展目标 - 青岛高新区推动AI 物联网 大数据与绿色制造融合 支持龙头工厂制定碳中和路线图 [4] - 计划培育零碳/近零碳工厂试点示范 打造绿色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群高地 [4] - 以绿色工厂为支点推动产业生态向绿色化 低碳化 高端化全面升级 [4]
两大险资巨头“战略陪伴”华电新能带来的启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4 01:10
华电新能IPO及保险资金投资案例 - 华电新能源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今年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1] - 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于2021年前瞻性入股华电新能,随着公司上市投资成果逐步显现 [1] - 该案例体现保险资金加大股权投资力度、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趋势,践行"长钱长投"理念 [1]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转型 - 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促使保险资金传统投资模式面临挑战,需发挥长期投资优势 [1] - 保险机构需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坚守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 [1] - 险资近年聚焦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度挖掘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机会 [2] 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 - 华电新能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业务整合平台,是国内最大新能源运营商之一 [2] - 险企投资新能源项目顺应经济绿色化转型趋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 资本对接国家战略可获得政策红利与"资本增值+社会价值"双重效果 [2] 保险资金长期优势 - 寿险资金通常匹配10-20年以上保单,具备长期资产配置优势 [3] - 长期投资有助于克服短期流动性压力,防控市场波动风险 [3] - 险资优势可应对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等挑战,推动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 [3] 险资资产结构优化方向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需加大长期股权投资并提升权益投资比重 [4] - 优化资产结构需提升权益市场投研、资产负债平衡及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4] - 专业能力是长期投资基础,需实现"选得对""守得住"的投资目标 [4]
人工智能将重构化工研究范式
中国化工报· 2025-07-23 20:00
谈及如何借助信息时代纷繁复杂的大数据浪潮,推动化工热力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取得突破,包括德国最 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Gabriele Sadowski教授在内的专家一致认为,未来要做好三件事:一是 将理论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化工大数据的可溯源性和准确性是化工今后智能化设计的关键,需要 有基于分子间作用的机理模型的介入;二是加快现代化工基础数据的获取,构建基于化学工业过程、实 验研究、文献数据等多维度、全链条的化工大数据库;三是对低碳目标下化学工业的产品及工艺进行智 能设计,重构面向实际工业应用的数据清洗、机制获取、工艺优化、技术迭代的研究新范式。 借助大数据等推动化工基础理论取得突破 本场分论坛由南京工业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瑞典、俄罗斯、日 本、印度等国家及地区的120余位国际顶尖化工热力学与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参会。 中化新网讯 "在'双碳'等国家重大需求牵引下,化工基础理论发展、工程技术更新迭代所需基础物性严 重缺失,亟须人工智能方法引入的化工物性获取新范式。"日前,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大数据与智能设计 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教授在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 ...
金智科技控股股东拟7.05亿元转让16%股份 赵丹及肖明入主结束无实控人
长江商报· 2025-07-23 17:04
公司控制权变更 - 金智科技控股股东金智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分别向南京智迪和浙江智勇转让9.08%和6.93%股份,合计转让16.01%股份 [1] - 南京智迪和浙江智勇构成一致行动人,并与赵丹、肖明等签署《一致行动暨共同控制协议》,实现对公司的共同控制 [1] - 交易完成后金智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84%,南京智迪将成为新控股股东,赵丹和肖明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本次交易每股作价11元,与停牌前收盘价11.07元/股相当,总交易价格约7.05亿元 [2]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0.29亿元,资产负债率50.35%,应收账款7.89亿元占总资产26%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73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7226.72万元同比增长19.46%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减少22.56%,净利润1529.69万元同比减少19.81% [3] - 截至2025年3月末应收账款规模6.78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14% [3]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两大板块 [3] - 2024年围绕"双碳"和"数字经济"战略持续聚焦主业 [3] - 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主要由于转让北京易普51%股权及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减少 [3] 交易相关承诺 - 转让方承诺在保持现有管理层稳定和经营资金不低于3亿元的前提下,2024年年报披露的100万元以上应收款项三年内收回率不低于90% [2]
壹佳科技果蔬保鲜技术获突破 以绿色包装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3 11:24
目前,该技术体系已形成双轮驱动效应。在绿色发展维度,石塑包装从原料采集、生产制造到循环回收 的全链条低碳特性,为包装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在农业现代化维度,保鲜技术的突破直 接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与附加值,有效解决"最先一公里"采后处理与"最后一公里"终端保鲜难题,降低 物流成本的同时保障供应品质,成为支撑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技术节点。 近日,湖北黄冈高新区,壹佳(湖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菌涂层保鲜技术与环保石塑包装 取得重要进展,该技术为破解农业流通领域"白色污染"与果蔬损耗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在"双碳"目 标与农业现代化政策驱动下,企业正通过材料革新与功能集成,构建起绿色包装与智慧保鲜的协同发展 模式。 针对传统泡沫塑料(EPS)包装难降解、难回收;且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源头,以及保鲜性能短板制约农 产品流通的难题,壹佳科技以天然无机粉体与高分子复合材料为基础,开发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的石 塑包装产品。该材料生产过程无毒无害,支持100%物理回收循环利用,从原料到回收环节均符合国 家"禁塑限塑"政策要求,为包装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替代方案。 在环保属性基础上,企业将核心技术突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正式投用——青岛港来了“海上混动车”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27
氢电拖轮技术突破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在青岛港投用,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实现零碳排放[1] - 拖轮输出功率达7000匹马力,锂电池总容量7838千瓦时,静水航速14.2节,拖力82吨[2] -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多亩[3] 动力系统创新 - 动力系统采用宁德时代船用液冷磷酸铁锂电池与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串联混动[2] - 锂电池提供瞬时高功率输出,氢燃料电池保障长周期稳定供电[2] - 推进系统设经济与动力双模式,经济模式延长续航,动力模式增强拖拽能力[3] 智能化应用 - 驾驶舱配备三屏综合显示系统,集成北斗导航、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功能[6] - 实时接入港口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毫米级协同作业与碰撞预警[6] - 配套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装置,充电效率提升200%以上[6] 港口绿色转型 - 青岛港配套建设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支持氢能船舶与集卡运营[6] - 船体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能耗,运行噪声显著低于传统柴油拖轮[4] - 项目作为"双碳"标杆案例,将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行业绿色升级[6]
激活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52
马彬(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十五五"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也是党中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后的第 一个五年规划,承载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五五"也是中小企业迈向高质 量发展的关键跃升期。 政策精准发力 构建梯度化支持体系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延续"十四五"期间"321"工作体系(政策、服务、环境三领域,融 资与权益保护两重点,创新能力提升一目标),是推进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优化制度供给,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十五五"期间,要强化政策惠企的精准性,提升环境活企的系统性。加强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数据 安全、低空经济、社会信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立法修法工作,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健全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体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一方面,完善反不正当 竞争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与处罚措施,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与威慑力; 另一方面,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执法协作,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
邓兆敬接棒!中国化学总经理空缺9个月的背后:一场央企战略调整释放技术突围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7-23 00:48
人事任命 - 邓兆敬于2025年6月25日获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及总经理,填补了原总经理离任后长达9个月的空缺 [2] - 此次任命由国资委直接下达,反映出央企人事调整与战略意图的深度关联 [2] 人事空缺背景 - 总经理职位空缺9个月在央企中较为罕见,通常人事调整与年度考核或战略规划周期同步 [3] - 空缺期可能为集团争取了战略聚焦的时间窗口,避免人事变动影响重大项目推进 [4] - 国资委对集团未来定位的审慎考量或是空缺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3] 新任总经理背景 - 邓兆敬为技术派背景,长期深耕化工工程技术研发,主导过多个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 [5] - 曾担任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24年6月升任集团副总经理分管科技创新 [5] - 其上任释放出集团强化科技创新的明确信号 [5] 战略转型方向 - 集团正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推进绿色化工和数字化转型 [4] - 人事调整可能推动集团从"工程承包商"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6] - 在"双碳"目标和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技术驱动将成为发展核心引擎 [5] 央企治理特点 - 此次案例显示央企人事变动更服务于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效率 [6] - 国企改革深化阶段呈现人事调整"慢"与战略布局"快"的新平衡 [6] - 未来技术优势向全球竞争力的转化将是管理团队首要任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