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搜索文档
【冰箱】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冰箱行业市场规模约1600亿元 零售市场均价达3670元/台
前瞻网· 2025-07-25 12:32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冰箱行业市场规模约16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4.37% [1] - 中国冰箱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海尔连续17年全球销量第一,美的、容声位列前三 [1] 价格走势 - 2024年中国冰箱平均零售价格超3670元/台,呈波动上升趋势 [2] -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嵌入式和大容积产品普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价格增长 [2] 企业布局 海尔 - 全球冰箱零售量连续17年第一,2025年推出AI全空间保鲜冰箱,搭载DEEPSEEK大模型实现"家庭健康饮食AI管家" [5] - F+冰箱采用MSA控氧保鲜技术,获中国家电行业首个大家电IF设计金奖 [5] 美的 - 2025年Q1高端品牌COLMO零售额同比增长45%,微晶冰箱线下零售额增长19%,均价提升7.5% [5] - 荆州工厂为全球最大单体冰箱基地,海外OBM收入占比提升至45%,马来西亚和沙特市场份额第一 [5] - 技术聚焦智能化与节能,如AI语音交互和自适应变频驱动矩阵 [5] 容声 - 2025年推出606系列养鲜冰箱,搭载SUPLPRO多频光照养鲜系统,全空间除菌率99.99% [5] - 线上双系统冰箱市场占比28.3%(行业第二),线下15.9%(行业第三),出口额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5] - 技术整合AI省电算法(节能41%)和增氧新风技术 [5] 伊松平(海尔旗下高端品牌) - 2025Q1收入同比增长20%+,万元以上冰箱市场占比53% [5] - F+冰箱采用原创平嵌科技,MSA控氧保鲜技术实现7天细胞级保鲜 [5] - 欧洲和北美市场为主,高端四门冰箱在德国和美国销量增速超25% [5] 美菱 - 2025年冰箱冷柜订单增长10%,外销同比增长44%,海外收入突破百亿元 [5] - 技术聚焦0.1度变频和-32℃深冷速冻,2025年推出"极智养鲜"系列,实现±0.1℃精准温控 [5] - 线下渠道覆盖超2万家门店,三四线城市市占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三厂产学研用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7-24 17:49
绿色低碳发展 - 公司明确绿色低碳为三大核心攻关方向之一,实施17项科研攻关项目,涵盖新能源评价等领域[1] - 建成16座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076万度,节约费用441万元[3] - 开展第三处理厂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工程前期工作,预计年发电量1.2亿度,节约天然气3748万立方米,新能源利用率超90%[3]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 - 公司聚焦智能AI识别技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视为转型升级利器[1] - 实施气井全生命周期精细管理,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95.7%,连续6年增产气量超5亿立方米[1] - 推进业务数据化、数据标准化,实现气井智能管控、集气站无人值守、处理厂少人巡检[2] 生产工艺优化 - 构建"三项主体技术、四项配套措施、五类复产方案、六类挖潜策略"的全方位增产技术系列[1] - 提出"多轮次快速复产+维护措施辅助"的积液井复产技术路线[1] - 深化管道和站场"三全"管理,Ⅰ、Ⅱ类管道持续保持零失效,集输管道检测修复完成率100%[2] 新能源与基础设施创新 - 建成苏48无泄漏示范区,开展DN100采气管道电磁涡流内检测[2] - 将非金属管道纳入管理对象,开展采出水光纤泄露监测复合软管试验等技术应用[2] - 开展电网安全评价研究,包括光伏并网仿真模拟和系统稳定性分析[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新能源车新工厂 以智能零碳拿稳绿色“接力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4 17:46
生产基地概况 - 长春零碳"智慧工厂"已实现新能源车型量产,首批车即将上市销售 [3] - 生产基地年产能15万辆,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分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车间 [5] - 工厂100%使用绿色电力,配备32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实现生态废物100%回收、废水100%循环 [15] 智能制造技术 - 总装车间自动化程度高,物流区采用自主导航搬运机器人,不依赖外部标识 [5] - "八爪鱼"机器人实现车窗玻璃全自动安装,完成涂胶、搬运、嵌入等高精度动作 [7] - "婚礼结合工位"由11个机器人协同作业,自动化率100%,底盘与车身结合精度达±0.1毫米 [9][11] - 总装车间配备300多套高精度拧紧设备,覆盖574个关键螺栓点,数据可追溯15年 [11] - 焊装及电池车间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每2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13] 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影响 - 生产基地带动50%零部件供应商位于30公里半径范围内,推动本地化产业转型 [17] - 长春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基地,一汽新能源生产基地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核心项目 [19] 产品与产能 - 生产线首批投产两款新能源车型,2024年12月实现量产 [3] - 工厂采用"黑灯工厂"模式,高度智能化生产显著提升效率 [13]
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共话“软黄金”未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4 16:0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毛纺织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与优势再造关键期 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需契合科技 时尚 绿色 健康方向及市场对价格 质量 可持续 可追溯的要求 [1] - 羊绒产业需推动绿色化 智能化转型 增强内生动力 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及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1] - 中国山羊绒原料供应及制造能力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 但需依靠新质生产力实现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3] 技术发展与创新 - 行业以原料检测技术为抓手 推广数字化 智能化 AI及基因技术等检测新技术 提升检测效率 [3] - 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及羊绒羊毛技术研究是重要议题 [2] - 十四五羊绒产业碳排放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行业需加强绿色技术应用 [2] 产业链与市场动态 - 羊绒全产业链涵盖畜牧 生产 加工 贸易等环节 需从技术 市场 法规多视角协同创新 [2] - 第8届中国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设置国际贸易 装备与科技 面料纱线等六大展区 吸引10国30余家国际企业及近200家参展商 [4] - 展会推动鄂尔多斯羊绒羊毛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新格局 [4] 标准化与基础建设 - 行业协会通过组织绒毛纤维比对试验 加强标准化建设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3] - 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与可追溯管理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3]
鞍钢集团本钢板材公司:身份证大小钢板可承重480吨
经济日报· 2025-07-24 14:07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开发出超薄高强钢板,身份证大小可承重480吨(相当于3头成年蓝鲸)[1] - 高端产品以汽车板、镀锌板为引领,覆盖热轧卷板、中厚板、家电专用板、涂镀板等多品类[1] - 成功轧制2180mm超宽幅热轧板,填补国内宽幅板材空白,适用于汽车用板[3] - 热成形系列产品上半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未披露具体比例)[3] 研发与创新体系 - 研发院通过"中心主研+基地主战"体系推动技术创新,高端化产品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3] - 柔性轧制工艺突破传统技术瓶颈,上半年产线产能利用率创历史新高[3] - 数据资产化率达88%,智慧指数82.67分,智能化水平进入优化级[4] 智能化生产应用 - 酸轧生产线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百米轨道自动监测[4] - 退火炉区域采用AI机器人实时监控设备温度及有害气体[4] - 炼铁总厂智造中心通过5000+传感器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实时分析高炉内部数据[4] - 成品库实现无人吊车全自动作业[4] 产能与效率提升 - 热连轧厂重点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未披露具体比例)[3] - 全流程智能生产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升品控水平[3][4]
当海外Tier 1开始讲中国故事
芯世相· 2025-07-24 13:52
全球汽车供应链转型 - 丰田汽车将研发决策权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实施"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 [5] - 采埃孚在武汉设立亚太最大安全气囊生产线,博世重组智能出行集团并放权中国 [6] - 欧洲Tier 1供应商在中国加速布局,同时缩减欧洲业务以优化成本 [7] Tier 1供应商利润困境 - 松下出售利润率仅5%的汽车电子业务PAS,聚焦动力电池业务 [8] - 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息税前利润率为4.7%,中国供应商达5.7%,欧洲仅3.6% [14] - 博世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下降1.5个百分点至3.5%,利润减少17亿欧元 [14] 电动化转型的挑战 - Tier 1需平衡传统业务现金流与新技术投资,松下超50%资本开支投向动力电池 [14] - 燃油车供应链金字塔结构导致供应商议价权弱,面临车企强制年降10%要求 [12] - 特斯拉等车企打破Tier 1黑箱模式,直接定义零部件功能并整合软件系统 [22] 技术路线与市场选择 - 博世2011年启动自动驾驶研发,但押注奔驰导致商业化滞后 [17][19] - 欧美车企电动化目标普遍推迟,大众/福特等转向混动路线 [29] -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连续4年增速超30%,驱动技术迭代与供应链重构 [31] 供应链格局重塑 - 宁德时代跃居全球汽车供应商第4名,SK On等电池厂商首次进入TOP30 [24] - 电动车技术壁垒转移,采埃孚等传统变速箱供应商面临技术替代风险 [32] - 丰田承认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先,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战略关键 [35] 行业竞争范式转变 - 智能手机时代通信技术让位于软件生态,类比电动车三电/智能化附加值转移 [33] - 大众74.5万辆电动车销量远低于特斯拉,欧美车企与供应链出现结构性错配 [28] - Tier 1需在中国市场重建竞争力以应对欧美车企放缓电动化的窗口期 [36]
研判2025!中国液位变送器行业分类、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液位变送器应用场景广泛,国内竞争日益加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33
液位变送器行业概述 - 液位变送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和测量精准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液体储罐、水处理设施、化工装置等工业场景 [1] - 液位变送器按测量探头形式可分为节流型、防阻塞型;按防爆方式可分为普通不防爆、本安防爆和隔离防爆;按结构方式可分为投入式、直杆式、螺纹式、法兰式等 [3] - 日常使用较多的液位变送器类型包括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单法兰液位变送器、双法兰液位变送器、射频电容液位变送器等 [5] 液位变送器与液位计对比 - 液位变送器利用物理原理将液位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如4-20mA、0-10V),而液位计通常基于浮球、磁翻板等原理直接显示液位高度 [8] - 液位变送器功能更强大,支持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液位计功能单一,适合小型容器测量 [8] - 液位变送器精度和稳定性更高,但安装维护较复杂;液位计安装简单但精度受物理限制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液位变送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2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1] - 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精细化生产工艺需求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对高精度液位监测的依赖推动行业增长 [1] - 石油化工和水处理是主要应用领域,石油化工行业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07% [1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铜材)、塑料、陶瓷、硅片、通信模块等 [9] - 202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3944.11万吨,同比增长7.54%;铝合金产量1614.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0.7% [9]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冶金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工业、水处理与环保、电力与能源等行业 [9]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市场竞争呈现"外资主导、本土追赶"态势,国际品牌如艾默生、E+H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如川仪股份、麦克传感通过性价比扩大份额 [17] - 川仪股份2024年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营业收入为67.5亿元,同比增长2.3% [19] - 深圳市云敏仪表有限公司专注于压力、液位、温度等仪表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多种液位变送器产品 [21] 行业挑战 - 环境腐蚀是制约液位变送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需采用耐腐蚀材料 [23] - 液体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会干扰测量结果,影响精度 [24] - 测量精度受限和长期稳定性不足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 [25][26]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精度:新型传感材料、抗干扰技术和数字补偿算法将提升液位变送器的测量精度 [27] - 智能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使液位变送器具备自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功能 [28] - 集成化:液位变送器将向多功能、紧凑化方向发展,可能集成温度、压力等多参数测量功能 [29]
金融服务格局生变:数字化、智能化帮银行“瘦身”
中国证券报· 2025-07-24 05:00
银行分支机构关停情况 - 截至7月21日,今年以来有3110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关停,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2533家 [1] - 国有大行分支机构关停305家,占比9.81% [1] - 股份行分支机构关停157家,占比5.04% [1] - 城商行分支机构关停121家,占比3.89% [1] - 农商行分支机构关停最多,达2490家,占比80.06% [1] 关停原因 - 银行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要求重塑网点架构 [2] - 大量村镇银行被吸收合并,加快线下网点整合,部分因重复布局被撤销 [2] - 净息差收窄,银行经营压力增大,低效益网点成为负担,裁撤冗余网点以优化资源配置 [2] - 适度减少物理网点可压缩成本,同时增强线上渠道服务能力 [2] 数字化转型 - 银行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物理网点模式逐步让位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模式 [2] -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总额2626.80万亿元,同比增长11.13% [2] - 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上线AI客服,满足客户全天候业务咨询,提供情绪价值和陪伴 [3] - 科技发展推动银行网点从数量覆盖向价值重构转型 [3] 服务渠道转型升级 - 银行分支机构关停并非金融业务收缩,而是服务渠道转型升级,推动网点资源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倾斜 [3] - 部分网点被裁撤的同时,新增网点涌现,多家银行加速网点下沉,覆盖空白县域 [3] - 2024年工商银行网点新增覆盖11个空白县域,网点县域覆盖率升至87.4% [3] - 物理网点在服务老年客户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老年客户更倾向线下办理业务 [3]
荣耀登榜!大金入选202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
搜狐财经· 2025-07-24 04:05
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 - 大金集团入选2025年度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彰显其在全球空调与空气解决方案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1] - 2025年榜单覆盖58个国家/地区企业,总营收达52.9万亿美元,总利润4.9万亿美元,总资产242.2万亿美元,总市值91.3万亿美元 [5] - 本年度共有7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基石作用凸显 [5] 大金集团核心竞争力 - 公司拥有贯穿空调设备与制冷剂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7] - 以空调事业与氟化学事业为双引擎驱动发展,在压缩机效率、热交换技术、制冷剂应用等核心领域拥有深厚积累 [7] - 业务遍及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全球化制造体系确保产品高品质与可靠性 [7]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公司持续以技术创新应对节能减碳挑战,创造空气新价值 [8] - 在热泵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制冷剂控制技术等环保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10] - 空气源热泵技术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节能减碳的关键路径 [10] - 先进变频技术可精准输出空调系统需求,大幅降低碳排放 [10] - 持续开发新型环保制冷剂,减少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10]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公司作为耐用消费品制造领域代表企业,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榜单,行业领先地位获国际认可 [5] - 未来将持续深化绿色创新、拓展解决方案、践行社会责任,开拓可持续未来 [10]
从流媒体到汽车智能座舱 极豆科技汪奕菲的十年“破壁战”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02:08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汪奕菲为PPTV联合创始人,2014年PPTV被苏宁收购后选择二次创业[3][5] - 因对汽车智能化体验不满,2014年创立极豆科技,定位为智能座舱方案商[3][5] - 初期被质疑为"车圈素人",通过3年产业深耕在2017年外资车企创新大赛夺冠,晋级为一级供应商[5][6] - 2019年面临现金流危机,账上资金仅支撑数月,全年接触70-80名投资人未果,年底获关键融资渡过难关[10][11]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核心业务为汽车座舱AI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客户覆盖保时捷、小米等数十家车企[3][6] - 技术聚焦四大领域:座舱大模型、端侧推理、多模态模型及车联服务[8] - 2024年启动出海战略,已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获得订单[9] - 2024年实现千万元级利润,2025年目标业绩提升,计划3年内IPO[12] 行业竞争与市场判断 - 汽车智能化领域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内卷催生新技术和性价比提升[7] - 预计未来座舱市场格局:20%-30%车企选择自研,70%-80%依赖供应商[9] - 汽车行业长周期特性明显,客户订单通常有数年交付期[12] 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 - 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强调"走在客户和市场前面"的产品开发理念[8][9] - 坚持"为客户提供价值获取回报"的商业本质,拒绝短期风口诱惑[12] - 通过差异化技术方案应对行业竞争,避免同质化价格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