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
搜索文档
直击业绩会丨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计划建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21:0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同比下降6.5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 [1]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7.10%,同比下降7.74个百分点 [1] - 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 [1] - 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业务实现营收4.39亿元,催化剂实现营收2.81亿元,两项业务合计占公司营收的99.39% [5] 钠离子电池业务进展 - 钠电材料工厂初步规划已完成,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7]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开发迭代至第三代,百吨级中试线已实现量产 [6] - 第二代NFPP和S-NFPP钠电正极材料已向近20家单位送样检测 [6] - 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整体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8] - 力争2025年实现钠电正极材料订单零的突破 [8] - 公司从西南大学获得2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相关专利 [5] - 与西南大学钠离子电池领域研发团队共同成立合肥皓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研发 [5]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跟踪"小而美"的企业及低价的优质资产 [8] - 投资并购对象首选技术国际领先、市场规模千亿元以上、核心管理团队价值观及能力匹配未来发展需要的企业 [8] - 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推进业务转型 [8] - 传统烟气治理聚焦火电、石化、船舶、造纸等高盈利行业,拓展海外并强化降本增效 [8] - 重点培育CCUS新增长极,依托吸收剂和工程总包开拓国内外市场 [8] - 钠电材料坚持"安全性最高、性能最优、价格最低"研发目标,通过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 [8] 公司历史业绩 - 2022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8亿元、7.75亿元和7.24亿元 [8] - 2022年到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0.26亿元和0.39亿元 [8]
广汇能源: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7:23
公司基本情况 -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为600256,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会议地点在乌鲁木齐市新华北路165号中天广场43楼 [1][6] - 公司2024年总资产568.36亿元,同比下降3.24%,营业收入364.41亿元,同比下降4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1亿元,同比下降42.60% [12] - 2024年期末累计可供分配利润181.25亿元,拟实施差异化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22元(含税),实际分配现金红利为0.70022元/股(含税) [60][61][62] 主营业务表现 - 天然气板块:2024年实现LNG产量68,242.03万方(48.74万吨),同比增长17.58%,但受进口LNG市场价格倒挂影响,天然气总销量同比下降52.95%至408,564.04万方(284.01万吨) [12][13] - 煤炭板块:原煤产量3,983.29万吨,同比增长78.52%,煤炭销售总量4,723.40万吨,同比增长52.39%,均创历史新高 [14][16] - 煤化工板块:甲醇产量107.88万吨,同比增长18.43%,乙二醇产量15.56万吨,同比增长23.73%,但煤基油品产量同比下降15.73%至56.78万吨 [17][19] 重点项目进展 - 马朗煤矿建设项目:2024年8月取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9月取得采矿许可证,11月取得安全设施设计批复,2025年2-4月陆续取得水土保持、环评、节能评估等批复 [20] - 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开发项目:完成两口深层井钻探,证实有自然流动稀油,正推进原油地面处理装置调试及进口手续办理 [21] - 氢能示范项目:2024年3月进入加氢站试车阶段,全年产氢量达设计标准,加氢累计9.4万公斤,配套氢能重卡运输煤炭34万吨 [24] 行业发展趋势 - 天然气行业:202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产量2,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进口量1.3亿吨,同比增长9.9% [34] - 煤炭行业:2024年中国煤炭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进口5.43亿吨,同比增长14.41%,新疆煤炭产量达5.4亿吨,同比增长17.5% [36] - 现代煤化工:我国推动新型煤化工产业和石油代替战略,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维持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抓手 [37] 公司发展战略 - 未来围绕煤炭、煤化工、天然气(含石油)、清洁能源(氢能)及CCUS五大板块进行产业升级 [42] - 煤炭板块目标实现产量规模超亿吨,天然气板块目标启东LNG接收站规模达1,000万吨/年 [43] - 2025年经营计划聚焦加速变革转型,深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4]
冰山冷热(000530) - 000530冰山冷热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1:12
经营方针与市场策略 - 2025 年遵循“稳增长•调结构•育新能”方针,聚焦冷热事业,深耕冷链物流等细分市场,强化主营业务 [1] - 持续拓展新兴领域,如储能热管理、CCUS、绿色海工装备等,提升市场空间 [3][8][14] 产品与技术 - 拥有二氧化碳领域国际领先技术,2024 年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广泛商用,第六代跨临界全引射制冷机组成功研发 [2] - 建成国内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零碳冰场,综合节能超其他冰场 50% [2] - 自主研发全球首套船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设备碳捕集系统,落地应用有序推进 [2] - 拥有冷热综合利用等多项核心技术,2021 年“工商用开启式螺杆制冷机组及冷冻系统”入选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 - 未来围绕更节能、更环保、更智能持续研发,计划推出工业热泵等新产品 [2][7] - 针对数据中心液冷有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能力,随 AI 发展适时推进商业化应用 [11]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45.3 亿,同比下降 5.9%;归母净利润 1.1 亿,同比增长 1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427 万元,同比增长 108% [11]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稳步提升,全年经营有望巩固提升 [8] - 2024 年合同订单过亿,2025 年储能业务产能及订单快速提升,营收有望大幅增长 [10] 人员与股权 - 2024 年结合行业状况实施人员优化 [2] - 原有 2366 万股晶雪节能股票,减持 756 万股后剩 1610 万股,持股成本参考年报“长期股权投资”余额 [2] 财务相关 - 2024 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 2.86 亿,因加强应收账款、供应商付款改善、期末到期票据减少等因素 [2] - 公司及子公司加强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回收,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13] - 受工程项目进度和自产品发货影响,四季度营收低于前三季度,母公司收入同比萎缩 [12][13] 公司运营与合作 - 拟吸收合并大连冰山集团销售有限公司,提升运营管控效率 [3] - 冰山技术服务主要从事销售后市场相关的安全与节能改造 [4] - 零碳工厂建设成效良好,2025 年实施认证工作,与松下电器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推进 [4] - 与吉林石化有合作,设备应用于其公用工程及生产工艺装置 [5] 市场与行业 - 制冷空调设备应用广,市场空间大,多个领域将带来存量改造和增量需求 [8]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约 12%,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印度销量相对不高 [12] 股价与市值管理 - 公司将在主营事业成长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沟通,加强市值管理,持续现金分红 [4][7][9] - 2025 年预公告分红政策为每 10 股派 0.5 元现金(含税) [14] 其他事项 - OCCS 液化机组荣获 2025 年中国制冷展金奖产品 [5] - 终止 2024 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事项,对公司无重大不利影响 [10] - 松洋制冷和松洋冷机运营达成 2024 年计划,2025 年一季度达预期 [10] - 年末工程项目合同履约成本减少,工程存货同比下降 [10]
日程更新!聚焦化学吸附+CCUS+膜分离+吸附分离+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4-24 00:01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全球碳市场启动背景下的技术发展[1] - 大会设置全体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环节,涵盖CCUS技术、多孔材料、膜分离等前沿领域,汇聚300+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1][2][3] - 活动包含实地参观、墙报展示等产学研对接形式,旨在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合作[1] 技术前沿进展 - MOF材料规模制备取得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已实现吨级量产,创新工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数十种MOF产品[3][41] - 气体分离膜技术快速发展,中科院团队开发出超微孔调控技术、聚酰胺酰亚胺聚合物等新型材料,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3][46] - 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成为焦点,北京美斯顿开发MCO2C相变法捕集技术,能耗较传统方法降低30%以上[40] 产业化应用案例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连续运行周期创国内纪录[31] - 中石油CPECC北京分公司自主研发多元复合胺溶剂,在佛山1万吨/年烟气CO₂捕集项目中稳定运行超150天[35] - 华电句容发电完成中国华电首套CCUS示范工程,产出纯度99.9%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38] 企业技术突破 - 精微高博作为国产氮吸附仪开拓者,开发出静态容量法氮吸附仪等高端分析仪器,填补国内空白[40] - 金宏气体建成电子气体领域唯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纯氨、高纯氢等产品打破进口垄断[42] - 四川天人化学在变压吸附领域实现理论突破,完成工业炉窑气资源化等20余项工程应用[43] 学术研究动态 - 浙江大学团队在Science等顶刊发表MOF材料研究,开发含氟特气吸附分离纯化技术[3][16] -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柔性多孔框架材料,乙烷乙烯分离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47] - 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创新电化学驱动空气碳捕集技术,获Nature系列期刊报道[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