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

搜索文档
东吴证券:科技成长风格占优 建议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向
快讯· 2025-05-25 10:29
A股市场展望 - 东吴证券预计A股将开启新一轮"东升西落"交易格局 弱美元驱动的流动性外溢将利好非美市场 中国资产有望显著受益 [1] - 科技成长风格将成为市场主导 具体配置方向包括机器人 人工智能 AI端侧设备 算力产业链 可控核聚变 军工信息化 无人驾驶 创新药 固态电池 AI agent 低空经济 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1] 行业配置方向 - 高端制造领域重点关注机器人产业链 可控核聚变技术 以及军工信息化相关标的 [1] - 人工智能赛道布局涵盖AI端侧设备 算力基础设施 AI agent等细分方向 [1] - 新兴产业方向建议关注无人驾驶 低空经济 卫星互联网等前沿领域 [1] - 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与固态电池技术被列为重点配置方向 [1]
中信证券研究部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敖翀:新形势下有色行业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期货日报网· 2025-05-23 18:33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大幅抬升 地缘局势冲突加剧 资源保护主义趋势愈演愈烈 金属和矿产行业冲突风险敞口突出 [1] - 战略性矿产资源重要性日益提升 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竞争将会加剧 [1] - 铜、铝、锂、镍、镓等品种被多国列入关键矿物清单 需关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生产和出口管制政策 以及美国、欧盟等消费国的资源争夺 [1] - 中南美洲和非洲新兴资源大国对铜、锂等关键矿产出台"国有化"政策 提高税收 限制出口 谋求产业链本土化 对我国资源安全保障构成挑战 [1] 能源转型与金属需求 - 能源转型对关键矿产金属需求拉动突出 全球净零排放目标和能源转型有望为金属矿产需求带来巨大消费增量 可能引发超级周期 [2] - 根据Wood Mackenzie预测 基于巴黎协定温度上升目标 至2030年全球能源转型对应的铝需求增量约2000万吨 铜需求增量500万吨 铅锌需求增量约200万吨 [2] - 需求增量将对现有金属供应端带来显著压力 进一步增强关键矿产金属的战略价值 [2] 新质生产力与金属需求 - 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相关金属需求 包括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爆发式发展 推动产业链上金属新材料需求增长 [2] - 供需紧平衡格局下金属价格仍具长期支撑 铜矿供给扰动加剧 增量收缩形成趋势 [2] - 铝土矿保障愈发重要 政策和经济性共同压制电解铝产量增长 供需双弱格局下铜铝价格支撑较强 [2]
开启AI太空征途 我国“三体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17:12
太空计算星座发展 - 我国成功发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整体算力5POPS,存储容量30TB,建成后定位为千星规模基础设施,总算力达1000POPS [1] - 该星座由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国星宇航参与研发,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将人工智能从地面拓展至太空 [1] - 星座采用"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模式,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能协同处理多源遥感数据,在城市治理、应急救灾等领域发挥作用 [3] 算力卫星技术突破 - "三体计算星座"属于第四类算力卫星,突破传统"天感地算"模式,实现"天数天算",解决90%卫星数据被丢弃的问题 [2] - 星座具备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卫星互联互通和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3] - 之江实验室联合全球合作伙伴构建太空计算系统,2023年开始研制,2024年11月正式启动项目 [2] 星座未来规划 - 计划建成1000颗卫星规模,总算力达1EOPS,2024年完成超50颗布局,2027年前至少完成100颗建设 [5]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规划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与地面超100个算力中心互联,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5] - 我国首个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已完成90颗在轨部署 [5]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我国已披露9个卫星星座计划,规划总发射量超3.8万颗,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产值达2.8万亿元 [6] - 2014年以来通过多项政策推动商业航天发展,2024年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6][7]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形成完整产业体系,北京计划2026年实现可重复火箭首飞 [7] 全球太空算力竞争 - 2023年全球算力规模同比增长40%,太空成为算力竞争新领域 [8] - 美国SpaceX计划2025年测试星链V3卫星AI模块,初创企业规划在轨数据中心 [8][9] - 欧洲投入200万欧元研究太空数据中心,日本NTT计划2025-2026年试点算力卫星 [9] - 预计2035年全球在轨数据中心市场达390.9亿美元,十年复合增长率67.4% [10]
上海浦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
快讯· 2025-05-22 15:21
智通财经5月22日电,上海市政府介绍《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 见》有关情况。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张彤表示,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创 新策源-创新转化-生态建设"的链式发展思路,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 建设。在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大科学设施平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 用户开放共享。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引入企业联合基金模式,撬动社会资 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投入。在具身机器人、合成生物、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打通高校院所与本地孵化载体、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特色园区衔接路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上海浦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 ...
国泰海通|军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美将研发新战机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21 23:15
军工行业长期趋势 - 大国博弈加剧是长期趋势 军工行业长期向好 美国及其盟友国防战略重心向印太转向 中国周边紧张局势可能逐步加剧 [1] - 2027年要确保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十四五期间有望加速补短板 [1] - 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 打赢现代战争需要先进战机 导弹 火箭弹及可靠通信指挥体系 建议关注航空航天装备及卫星互联网领域 [3] 近期军工动态 - 上周(5 11-5 16)国防军工指数下跌1 61% 跑输大盘2 37个百分点 在29个行业中排名第29 [2]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5月13日)和太空计算卫星星座(5月14日) 后者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6次飞行 [2][3] - 美国国务院批准向阿联酋出售价值14亿美元的军用直升机和设备 [2] - 美国计划开始生产最新型热核重力炸弹 [2] - 特朗普宣布将升级F-35为双引擎F-55战机 并升级F-22为"超级"F-22战斗机 [3] 地缘政治事件 - 国防部要求菲方停止一切侵权挑衅的危险举动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卡塔尔期间宣布新型战机研发计划 [3]
亚马逊:AWS 助力太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看涨
美股研究社· 2025-05-21 19:59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1557亿美元 同比增长9% 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0% [3] - 营业收入增长20%至184亿美元 北美市场贡献60%营收 国际21% AWS占20% [3] - AWS营收达293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运营利润115亿美元 运营利润率接近40% [4] - 广告收入增长19% AWS年运营收入达1170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营收1118亿美元 [4] - 运营现金流从991亿美元增至1139亿美元 但资本支出增加390亿美元至880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从501亿美元降至259亿美元 [7] 业务分项 - 北美销售额929亿美元 增长8% 营业利润率6.3% 国际销售额335亿美元 增长8% 营业利润率3% [3] - 商店业务受关税影响 但通过提前备货稳定售价 北美业务因客户退货面临90基点逆风 国际业务面临70基点逆风 [3] - AWS业务可优化商店业务效率 公司正自主研发高性价比芯片降低AI推理成本 [7] 增长战略 - Kuiper项目计划发射3000多颗低轨卫星 已发射27颗 2024年计划发射80+颗 2026年单次发射50+颗 总计70+次发射 [6] - 卫星互联网可与Prime会员协同 通过终端销售和独立订阅创造收入 [6] - 云计算和AI领域仍有巨大潜力 企业本地化解决方案迁移将推动AWS增长 [7] 竞争与挑战 - AWS面临Azure激烈竞争 部分场景下定价缺乏优势 微软产品集成度更高 [7] - 太空和云计算业务扩张需持续高资本投入 影响短期自由现金流 [7] 估值展望 - 采用EV/EBITDA估值 当前股价有10%上涨空间至227.77美元 2025年目标价275.76美元 对应34%涨幅 [8] - 目标价支撑因素包括EBITDA年增15.5%和自由现金流年增33.6% [8]
上海瀚讯:2024卫星业务收入超1.5亿,2025 G60星链发射数量大幅增-20250521
山西证券· 2025-05-21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B”评级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12.97%;归母净利润 - 1.24亿元,同比+34.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1.50亿元,同比+33.32%;2025Q1营收1.26亿,同比+84.41%;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环比均转正 [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36/2.82/4.44亿元,同比增长209.4%/107.9%/57.4%;对应EPS为0.22/0.45/0.71元,2025年05月20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98.5/47.4/30.1倍,认为公司军工业务拐点已现,卫星相关业务全年有望快速放量 [9] 各部分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20日收盘价21.27元,总股本6.28亿股,流通股本6.28亿股,流通市值133.57亿元 [3]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3.86元,每股资本公积2.06元,每股未分配利润0.56元 [3] 卫星业务成果 - 垣信千帆星座在轨数量已达90颗,发星节奏加速,2025年底预计完成648颗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完成1296颗一期建设提供全球网络覆盖,2030年底完成超1.5万颗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 [5] - 公司是G60星座通信分系统承研单位,2024年前两大客户上海垣信、格思航天分别实现收入0.78、0.7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达42.9%,预计2025年参与较大份额千帆星座载荷供应,相控阵天线将尽快导入 [5] - 2025年4月公司与上海迪爱思中标上海垣信“一体化信关站系统采购项目”,若按50%份额计算合同金额约1.5亿元,此前已完成地基基站等产品交付,宽带载荷产品进入批产阶段 [6] 行业与军工业务 - 2024年军工通信行业整体承压,当前随着人事调整落地和十四五末期预算使用节奏加速,行业有望回暖 [7] - 公司在军用5G等新领域新品众多,2024年在多个项目有参与和中标,除已有型号列装推进外,新增多个某系统配套列装 [7][8] 费用控制与盈利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0.65亿元,同比 - 11.3%,期间费用率同比 - 5.01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30、0.60、2.02亿元,同比分别 - 14.1%、+38.6%、 - 20.9% [9] - 随着行业回暖与卫星业务起量,公司相关费用率有望合理控制,实现全年扭亏 [9]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13|353|853|1340|1731| |YoY(%)|-21.9|13.0|141.3|57.2|29.1| |净利润(百万元)| - 190| - 124|136|282|444| |YoY(%)|-321.7|34.7|209.4|107.9|57.4| |毛利率(%)|43.3|43.3|42.0|45.8|48.7| |EPS(摊薄/元)| - 0.30| - 0.20|0.22|0.45|0.71| |ROE(%)| - 7.6| - 5.0|5.2|9.7|13.3| |P/E(倍)| - 70.4| - 107.8|98.5|47.4|30.1| |P/B(倍)|5.4|5.6|5.3|4.8|4.1| |净利率(%)| - 60.7| - 35.1|15.9|21.0|25.6| [11]
上海瀚讯(300762):2024卫星业务收入超1.5亿,2025G60星链发射数量大幅增
山西证券· 2025-05-21 14: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B”评级 [3][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12.97%;归母净利润 - 1.24亿元,同比+34.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1.50亿元,同比+33.32%;2025Q1营收1.26亿,同比+84.41%;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环比均转正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36/2.82/4.44亿元,同比增长209.4%/107.9%/57.4%;对应EPS为0.22/0.45/0.71元,2025年05月20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98.5/47.4/30.1倍 [8] 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20日收盘价21.27元,总股本6.28亿股,流通股本6.28亿股,流通市值133.57亿元 [2]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3.86元,每股资本公积2.06元,每股未分配利润0.56元 [2] 卫星业务成果 - 垣信千帆星座在轨数量已达90颗,发星节奏加速,2025年底预计完成648颗发射,2027年底完成1296颗一期建设,2030年底完成超1.5万颗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 [4] - 公司是G60星座通信分系统承研单位,2024年前两大客户上海垣信、格思航天分别实现收入0.78、0.73亿元,占总收入42.9%,预计2025年参与较大份额千帆星座载荷供应 [4] - 2025年4月公司与上海迪爱思中标上海垣信“一体化信关站系统采购项目”,合同金额约1.5亿元,此前已完成地基基站等产品交付,宽带载荷产品进入批产阶段 [5] 行业与军工业务 - 2024年军工通信行业承压,当前随着人事调整落地和预算使用节奏加速,行业有望回暖 [6] - 公司在军用5G等新领域新品众多,2024年在多个项目有成果,除已有型号列装推进外,新增多个某系统配套列装 [6][7] 公司费用控制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0.65亿元,同比 - 11.3%,期间费用率同比 - 5.01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30、0.60、2.02亿元,同比分别 - 14.1%、+38.6%、 - 20.9% [8]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13|353|853|1340|1731| |YoY(%)|-21.9|13.0|141.3|57.2|29.1| |净利润(百万元)| - 190| - 124|136|282|444| |YoY(%)|-321.7|34.7|209.4|107.9|57.4| |毛利率(%)|43.3|43.3|42.0|45.8|48.7| |EPS(摊薄/元)| - 0.30| - 0.20|0.22|0.45|0.71| |ROE(%)| - 7.6| - 5.0|5.2|9.7|13.3| |P/E(倍)| - 70.4| - 107.8|98.5|47.4|30.1| |P/B(倍)|5.4|5.6|5.3|4.8|4.1| |净利率(%)| - 60.7| - 35.1|15.9|21.0|25.6| [10]
数十位航天专家创立,已批量落地应用,激光通信公司拿下北京超亿元A++轮投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1 11:01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彬复资本、宁波前湾新区甬商雅榕创投、光谷金控,老股东长江资本持续加码 [1] -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规模化产能提升、下一代激光通信终端研发及核心技术团队扩张 [1] - 成立至今公司已完成多轮大额融资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0年,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及华为、中兴等机构 [1] - 专注于空间激光通信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制造,产品覆盖星间同轨/异轨组网、星地高速数传及临近空间平台通信等场景,支持10Gbps至400Gbps多档通信速率 [1] - 2024年3月,公司配套"光传01/02试验星"发射入轨的激光通信载荷完成国内首次400Gbps星间超高速在轨数据传输试验,单次传输数据达14.4TB,通信时长为6分44秒,通信距离640公里,链路运行全程稳定,跟踪误差小于5μrad [1] - 该速率是目前美国星链部署能力(200Gbps)的两倍,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期领先水平 [1] - 公司通过全自研技术体系实现100%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采用"航天级性能+工业级成本"路径,整机重量低至6kg,光轴校正精度达1urad,并实现千公里级连续24小时稳定建链 [7] 行业地位与市场验证 - 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入轨12台在轨激光通信终端,配套国内低轨卫星星座任务,成为国内首家连续三次任务实现在轨稳定建链的商业公司 [7] - 2024年公司年产能提升至100台套,计划2025年扩展至400台以满足低轨星座组网需求 [7] -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遥感卫星和商业星座任务,并与国家级用户、LT等核心商业客户达成合作 [7] - 公司自建"极光星座"在轨实验平台,累计完成超200小时连续通信验证,并联合18家航天单位完成全时段验证 [7] 技术突破与实验成果 - 在轨道高度530公里、星间距离5100公里的极限条件下,实现连续1小时48分36秒的稳定激光通信,刷新星间激光通信记录 [2] - 本次实验是我国首次在如此超远距离和高度下,穿越大气平流层完成星间激光建链 [2] - 相比NASA的DSOC深空光通信系统(从距地2.26亿公里的"灵神星"成功向地球传输数据),公司在链路稳定性、时长控制及工程适配性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 [4] 团队与研发能力 - 创始人吴少俊博士曾任载人航天工程主任设计师,主导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8] - 首席光通信专家薛江曾推动华为、中兴400G光通信技术商用化 [8] - 副总经理谢腾、吕世猛均具备10年以上航天产品研制经验 [8]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上海产线已实现模块化工艺,完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链条闭环 [8]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观点 - 空间激光通信是支撑卫星互联网、空间信息走廊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9] - 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爆发期,SpaceX、中国"太空丝路"等计划催生对高带宽、抗干扰激光通信的迫切需求 [4] - 激光通信以其高带宽、抗干扰、保密性强等特点,将成为6G时代全域互联的核心基础设施 [9][10] - 公司有望持续获得优质订单和创新应用场景,实现规模量产和技术迭代的发展飞轮,成为激光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10]
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跑”!北京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中标8亿元卫星星座大单
经济观察网· 2025-05-19 23:50
商业航天行业加速发展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承担以往由"国家队"主导的系统级工程项目 [2] - 行业正从"单星验证"、"试验探索"阶段迈向"批量制造"、"规模组网"阶段 [3] - 卫星星座规模化部署和运载火箭批量化发射分别成为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关键驱动力 [9] 微纳星空重大订单 - 微纳星空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金额达8.04亿元人民币 [2][4] - 项目包括10颗遥感微小卫星(4颗光学卫星+6颗SAR卫星)的研制与发射组网 [5]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完成多轮融资,2023年C轮融资由国调基金二期领投,资金将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技术研发 [6] 其他民营航天企业动态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发射任务,将4颗卫星送入850km近地轨道 [3]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太空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目标是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7][8] - 深蓝航天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交付,占地75.2亩,可实现6发火箭并行装配,支持"一年一迭代"的火箭研发 [10]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定位为"新增长引擎" [11]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北京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四川计划2030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14][15] - 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5-2.8万亿元 [16] - 全球SAR图像市场规模2024年为14.555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至28亿美元,CAGR 8.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