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高端化
icon
搜索文档
Gucci继续滞销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26%!拖累开云集团净利润骤降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3: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至37亿欧元[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6%至75.87亿欧元 经常性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9%至9.69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46%至4.74亿欧元[1][2] - 第二季度Gucci营收同比下降27%至14.6亿欧元 上半年Gucci营收同比下降26%至30.27亿欧元[1][2] 品牌表现分析 - Gucci连续6个季度销售下滑 2024年Q1至2025年Q2降幅分别为21%/20%/25%/24%/25%/25%[6] - YSL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1%至12.88亿欧元 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3%至6.09亿欧元[2] - BV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至8.46亿欧元 但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至4.41亿欧元[2]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地区收入同比下降21% 日本下降20% 西欧下降13% 北美下降12%[3] - 亚太地区销售额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29% 中国内地以外地区销售额下降且门店客流量低迷[3] 运营策略调整 - 全球门店净减少24家至1789家 其中Gucci关闭18家 YSL关闭1家 BV关闭5家[3] - 集团通过优化分销渠道和削减成本强化财务结构[1] - 聘请汽车行业背景的卢卡·德·梅奥担任新CEO 其曾帮助雷诺重回盈利轨道[2][8] 行业竞争态势 - Gucci与爱马仕/LV差距加大 因品牌形象下滑和产品创新乏力导致高端客户流失[1][7] - 中国市场前两季度奢侈品销售额达5170亿元 带动约5万亿元相关高端消费增长[7] - 行业呈现去logo化和去品牌化趋势 需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服务提升竞争力[7][8]
Gucci继续滞销,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26%!拖累开云集团净利润骤降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0:47
每经记者|杜蔚 每经编辑|魏官红 又有多个大牌"卖不动"了。继LV母公司LVMH集团之后,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的开云(Kering集 团)也发布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 7月29日晚,开云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开云集团营收 下降15%至37亿欧元,在集团利润中占比最大的Gucci(古驰)营收下降27%至14.6亿欧元。《每日经济 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已是Gucci连续6个季度销售下滑。而在今年上半年,开云集团整体营业收入 75.87亿欧元,同比下降16%;经常性营业利润9.69亿欧元,同比下降39%;净利润4.74亿欧元,同比下 降46%。Gucci营收同比下滑约26%至30.27亿欧元。 净利润骤降46% 全球门店净减少24家 今年上半年,开云集团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财报显示,开云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至75.87亿 欧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6%至4.74亿欧元。其中,第二季度营收下降16%,降幅超过一季度。 分品牌来看,开云集团旗下两大主力品牌Gucci、YSL(圣罗兰)继续显露颓势。今年上半年,Gucci营 收30.27亿欧元,同比下降26%; ...
年入250亿,波司登让中产又爱又恨
搜狐财经· 2025-07-30 20:04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营收达259.02亿元同比增长11.58% 归母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增长14.31% 营收和利润连续9年创新高 [1] - 品牌羽绒服业务收入216.68亿元占总收入83.7% 贴牌加工业务收入33.73亿元占比13.0% [11] - 主品牌波司登收入184.81亿元占比71.3% 雪中飞品牌收入22.06亿元 冰洁品牌收入1.27亿元 [12] - 整体毛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至57.3% 其中羽绒服业务毛利率下降1.6个百分点 [25] 价格战略演变 - 核心产品均价从2017年1000元升至2024年1800-3000元区间 支撑250亿营收规模 [5] - 2018年提价幅度达30%-40% 千元以上产品占比提升至63.8% 千元以下产品占比降至不足20% [7] - 登峰系列价格超万元但销量低迷 极寒系列下探至6000元价位销量仅三位数 [4] - 线上热销产品集中在200-1000元区间 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产品价格为939元/299元/199元 [22] 品牌转型策略 - 2018年重新聚焦羽绒服主业 三年内砍掉12个非核心品牌 [12] - 通过国际时装周走秀(纽约/米兰) 名人合作(安妮海瑟薇/高缇耶)及明星站台(李宇春/杨幂)提升品牌形象 [7] - 广告语强调"专注羽绒服43年"和"畅销全球72国" 产品线扩展至登峰/极寒/泡芙/高端户外等系列 [8] - 2023-2024年通过云端大秀(上海中心)和极寒时装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强化品牌曝光 [9] 渠道与运营 - 线下开设高端旗舰店入驻繁华商圈 线上拓展多平台销售并构建云体系 [8] - 库存周转天数118天同比增加3天 存货金额从31.97亿元升至39.51亿元 [25] - 销售费用占比从2020财年35.08%降至2025财年32.9% 绝对金额从42.76亿元增至85.24亿元 [10] 管理层与传承 - 创始人高德康负责战略规划 妻子梅冬担任执行总裁主导战略落地和运营管理 [13] - 梅冬推动品类拓展(冲锋衣/防晒服)以应对羽绒服高端化瓶颈 [15] - 儿子高晓东分管业务仅占集团营收0.9% 曾主导的伦敦旗舰店及男装业务均告失败 [17] 行业竞争环境 - 国际品牌加拿大鹅/Moncler/始祖鸟/迪桑特/lululemon占据高端市场 [20] - 国产品牌天空人SKYPEOPLE定价达7000元 高梵推出2000-6000元黑金系列 李宁/安踏等运动品牌推出高价单品 [20] - 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可接受价格集中在200-1000元 401-600元占比最高 [22] 产品与研发挑战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4942条负面反馈 主要涉及开胶跑绒/质检不合格等问题 [23] - 行业普遍存在10倍以上定价溢价 羽绒服生产成本约100元 [23] - 公司未否认研发投入偏低质疑 强调"品牌自信是最高领导力" [23]
250亿,中产最爱的波司登赚麻了
36氪· 2025-07-30 18:48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营收达259.02亿元,同比增长11.58%,归母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增长14.31%,营收和利润连续9年创新高 [1] - 品牌羽绒服业务收入216.68亿元,占总收入83.7%,贴牌加工业务收入33.73亿元,占比13% [9] - 主品牌波司登收入184.81亿元,占比71.3%,雪中飞品牌收入22.06亿元,冰洁品牌收入1.27亿元 [10] - 整体毛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至57.3%,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加3天至118天,存货升至39.51亿元 [21] 品牌战略转型 - 2018年启动高端化战略,提价30%-40%,千元以下产品占比从超50%降至不足20%,1000-1800元产品占比升至63.8% [5] - 通过纽约/米兰时装周走秀、爱马仕前创意总监联名、名人营销等方式重塑品牌形象 [5][7] - 产品线覆盖登峰、极寒、泡芙等系列,主打1800-3000元价格带,支撑主要营收 [3][6] - 营销费用占比从2020财年35.08%降至2025财年32.9%,但绝对金额从42.76亿元增至85.24亿元 [8]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对手加拿大鹅、Moncler、始祖鸟等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新势力天空人SKYPEOPLE、高梵黑金系列切入2000-7000元价格带 [17] - 消费者可接受价格集中在200-1000元,401-600元占比最高,1500元以上接受度低 [19] - 线上热销款集中在939元及以下,6000元极寒系列月销量不足百件 [19] 公司治理与传承 - 创始人高德康主外负责战略,妻子梅冬主内推动落地,主导品牌重塑和品类拓展 [10][11] - 儿子高晓东分管业务仅占营收0.9%,曾因伦敦旗舰店亏损、男装业务失败收缩海外布局 [14] - 梅冬推动多元化战略,推出冲锋衣羽绒服、防晒服等非旺季产品 [11] 产品与研发争议 - 被指研发投入不足,国际时尚话语权有限,高德康强调"品牌自信是最高领导力" [20] - 黑猫投诉累计4942条,主要涉及开胶跑绒、质检不合格等问题 [19] - 行业人士透露羽绒服成本约100元,品牌普遍按10倍以上定价 [19]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从白酒教父到新晋网红,公司去年营收 71 亿元,大珍能否扛起突围大旗?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70.67亿元 同比微增0.52% [7][19] - 股东应占净利润13.24亿元 同比下滑43.12% [7][19] - 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非经营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和上市开支影响 [20] 产品结构分析 - 分品牌看唯有李渡实现增长 营收同比提高18.3%至13.13亿元 [20] - 珍酒实现营收44.80亿元 湘窖8.02亿元 开口笑3.37亿元 [20] - 次高端产品贡献营收大头占比超四成 高端产品营收17.09亿元同比下滑10.82% [21] - 次高端产品营收29.95亿元同比增长8.77% 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23.63亿元同比微增0.87% [21] 战略调整举措 - 2024年下半年有意减缓珍三十产品市场扩张节奏 削减珍十五和珍三十支线产品 [20] - 电商业务削减部分单价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产品 [20] - 2024年6月推出战略级大单品"大珍·珍酒"定价888元 [22][24] - 签约姚安娜担任白酒"申遗大使" [8][22] - 绝大部分预算开支向"大珍"倾斜 [24] 市场竞争地位 - 按收入计珍酒连续两年维持贵州省第三大酱香型白酒品牌地位 [18] - 2024年珍酒品牌实现收入44.80亿元 [18] - 国台销售收入超40亿元并设定2025年60亿元销售目标 [18] - 上市当天收盘价8.88港元市值约29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14] 渠道创新策略 - 大珍采用"高配低价+饥饿营销"组合拳 [24] - 线上需预约抢购每人限购2箱 非遗版本已售罄 [24] - 代理商或喝酒大户打款30万加3万保证金可获得团购伙伴待遇 [24] - 有助于将消费型客户转化为共创共建的团购商伙伴 [24] 创始人背景 - 吴向东196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 27岁开始接触白酒销售业务 [12] - 1998年以OEM模式创办金六福品牌 2008年营收突破60亿元 [12] - 2001至2012年间整合17家地方酒企 其中白酒企业达12家 [13] - 2009年以8250万元收购贵州珍酒厂 同年将江西李渡酒业收入囊中 [13] - 2021年将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品牌整合为珍酒李渡集团 [13] - 2023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13]
散热黑科技,能稳住OPPO的价格吗?
格隆汇· 2025-07-19 18:50
新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OPPO将于7月21日发布K13 Turbo系列新机,主打主动散热风扇设计,显著提升散热效率以保障处理器性能[1] - 游戏爱好者对主动散热设计表示期待,但部分消费者担忧首发购入可能面临价格跳水风险[2][3] - Find X8 Ultra首发价6499元,上市不到一个月第三方渠道价降至5399元,降幅达1100元[4] 价格跳水现象与历史 - Find X6上市半年降价近千元,Find X7系列两个月内部分机型降幅超600元[5] - Find X8系列因价格快速下跌被消费者称为"年度跳水王"[5] - 专卖店负责人称OPPO新品价格破发仅需三五天[6] 价格跳水原因分析 技术创新不足 - 高端旗舰卖点仍聚焦拍照、屏幕等供应链技术,缺乏高附加值[8] - 自研芯片计划随哲库科技解散而失败,系统优化差异化逐渐趋同[10] - AI技术投入虽大但成果传统,如小布实时翻译功能难以支撑溢价[10] 渠道控制问题 - 下沉市场依赖数十万家"夫妻店",导致渠道价格混乱[12][13] - Find X8 Ultra发布不足月即有线下店降价700-1000元[14] - "窄门店"战略面临购物中心资源有限挑战,浙江市场华为体验店数量达OPPO三倍[15][16] 内部品牌竞争 - 一加与Find系列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形成互补[17] - 消费者认为一加旗舰可完全替代Find系列,削弱品牌差异化[17][18] 市场表现数据 - 2025年Q1全球出货量2350万部,同比下滑170万部,市场份额降6.8%[19] - 国内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份额仅3%,远低于苹果43%和华为38%[26] 研发投入与转化 - 2025年新增222项发明专利,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第八[24][25] - 哲库芯片团队投入超100亿,最终未能产出自研芯片[33][34] - AI中心成立后宣称"投入无上限",但尚未出现划时代技术突破[36][37] 专利纠纷影响 - 与诺基亚持续3年专利诉讼,2024年达成全球交叉许可协议[38] - 2025年与松下达成协议后又面临Celerity IP新诉讼[39] - 欧洲折叠屏市场份额下滑63%,专利纠纷被认为是主因[40] 战略困境 - 面临"机海战术"基本盘与"高端化转型"的资源分配矛盾[20] - 专利技术未转化为产品差异化或品牌溢价能力[26][27] - 营销能力存在短板,技术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品牌认知[28][32]
宠物食品周周谈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宠物食品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 - 6月宠物猫狗食品三个渠道合计同比增速下滑3.1%,行业618增速放缓,品牌分化大,二季度及1 - 6月大盘增速不错 [1][2][4] - 宠物食品板块股价调整较大,Q2利润端业绩增速可能不如预期,但公司国内品牌业务增速高,是较好配置机会 [4][5][7] - **论据** - 6月猫狗食品在9000、天猫京东和903三个渠道增速分别为 - 3.2%、 - 26%、30%,618开始早使部分消费提前,23年5、6月合计增速25%,24年为14%,今年仅7.4%,行业对大促依赖度下降 [1][2] - 部分品牌如弗列加特、领先等维持高增速,大部分中低端品牌增速不佳 [2][3] - 股权经济绩效GDP新增、华盛顿QE增长使股权级历史费用新增,新产能投产爬坡期折旧费用增加,618高端品牌折扣力度大致毛利率下滑 [5][6] - 公司国内品牌增速预计仍能维持在30%以上 [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华盛顿QE有增长,泰国第二工厂二季度处于投产爬坡期 [5]
加拿大鹅要被卖?中国区频繁换帅,曾因虚假宣传被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9:44
控股股东动向 - 加拿大鹅控股股东贝恩资本考虑出售部分或全部股份 [1] 公司发展历程 - 贝恩资本2013年以2.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鹅控股权 并于2017年在纽交所和多伦多交易所上市 [4] - 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 在上海建立大中华区总部 在北京和香港开设旗舰店 并开通天猫和自营电商渠道 [4] 财务表现 - 2022-2025财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1.54%、10.84%、9.6%、1.1% 呈现明显放缓趋势 [4] - 2025财年营收13.48亿加元(同比+1.1%) 净利润1.04亿加元(同比+78.3%) [4] - 大中华区2025财年营收4.27亿加元(同比+1.0%) 按固定汇率计算下滑1.7% [4] - 除大中华区外的亚太市场增长31.4% 美国市场增长4.4% 加拿大和EMEA市场分别下滑2.3%和9.7% [4]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自2024财年起以4.22亿加元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5] - 2025财年中国区门店数量达30家 占全球74家门店的40.5% [5] - 2022-2025年三次更换中国区总裁 最新任命的谢霖拥有ZARA母公司15年领导经验 [5][6] 行业竞争格局 - 波司登通过"登峰系列"(5800-11800元)和签约谷爱凌等代言人推进高端化 24/25财年营收259亿元(同比+11.6%) 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14.3%) [7] - Moncler通过"Genius计划"与设计师联名 2022年入驻天猫并签约王一博为代言人 [7] 负面事件 - 2021年因虚假宣传被罚45万元 主要涉及夸大Hutterite羽绒保暖性能和使用鸭绒代替鹅绒的问题 [8][9] - 2020年天猫旗舰店网页点击量1.81亿次 销售额1.67亿元 涉案广告影响较大 [9]
王乔“璩静式”发言,打了vivo本分文化的脸
格隆汇· 2025-07-14 18:46
公关危机事件 - vivo公关总监王乔因在微博回应X200 Ultra用户滤镜更新问题时称用户诉求为"小孩子行为",引发用户强烈不满,导致该机型在酷安平台评分从8.9分骤降至5.3分[3][4] - 事件发酵5天后vivo才发布升级通知,王乔发布道歉声明,但公司官方始终未正式回应[8][9][12] - 此次事件暴露vivo危机处理存在三大问题:回应迟缓、仅技术补救无情绪安抚、仅通过高管个人账号回应[8][11][12] 品牌高端化挑战 - vivo售价超6000元的高端机型用户产生"高价未获高尊重"心理落差,可能影响品牌高端化战略[13] -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份额将达30.9%,但vivo在底层芯片和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缺乏突破[34][29] - vivo长期"致敬"苹果的设计和生态兼容策略,反映其在芯片和系统等核心领域技术实力存在短板[26][27][29] 产品与技术策略 - vivo核心能力集中在渠道建设,拥有超25万家线下门店,但创新力相对不足[21][23] - 公司未尝试自研SoC芯片,是国产五大品牌中唯二未布局笔记本业务的企业[30][31] - 影像技术虽投入超千人团队并研发微云台防抖等技术,但专业级影像属小众需求,难支撑差异化竞争[32][33] 市场趋势影响 - 行业呈现消费分级趋势:2025年600美元以上和200美元以下市场份额均增长2.1%,而200-400美元中端市场收缩4.2%至28%[34] - 短视频时代公关需强化共情能力,技术解释远不如情绪价值重要,如李佳琦"哪里贵了"言论导致单日掉粉107万[14][17] - 国产手机用户粘性普遍不高,更看重产品与服务体验,一次质量或服务问题就可能永久失去用户[13][19]
独家丨刘艳钊现为长城汽车公关一号位,不再担任魏牌&坦克CEO
雷峰网· 2025-07-10 18:24
高管变动 - 刘艳钊升任长城汽车副总裁,主管公司传播中台,不再担任魏牌&坦克品牌CEO [2][4] - 魏牌CEO由冯复之接任,坦克CEO由常尧接任 [1][3][5] - 冯复之曾在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任职,负责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布局 [4] - 常尧此前负责坦克品牌用户运营工作,2025年5月升任坦克品牌CEO [5] 高管背景 - 刘艳钊是长城汽车内部培养的技术高管,2004年加入公司,从制造事业部起步,后转入技术领域,参与多款车型研发 [4] - 冯复之组建了长城智选自营体系,担任长城智选公司CEO,魏牌品牌公司已划入智选架构 [5] - 常尧2005年本科毕业于约克大学,2022年任长城汽车用户运营高级总监 [5] 战略调整 - 长城汽车持续推进To C战略,魏牌与坦克是核心承载品牌 [5] - 2024年5月启动直营渠道建设,已开设超过400家直营门店,预计2025年底拓展至600家 [5] - 直营模式旨在提升销量和推动品牌高端化,有利于统一品牌形象和强化用户运营 [5] - 未来直营门店将专注销售魏牌全系车型及坦克700,坦克300/400/500回归经销商渠道 [5]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 [6] - 2025年上半年坦克品牌销量10.4万辆,同比下降10.67% [6] - 直营模式对魏牌带动效果显著,坦克品牌面临增长压力 [6] 销量目标 - 坦克品牌2025年国内销量目标24万辆 [9] - 魏牌2025年销量目标10万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