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型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七部门发文推动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涉及装备制造、消费品等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0:14
政策发布与核心定义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2] - 服务型制造定义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等方式,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产业形态[2] - 方案目标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2] 主要任务与重点领域 - 方案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等7项主要任务[3] -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4]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4] - 加大力度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提质增效[4] 技术基础与专项行动 - 夯实发展底座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5]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5] - 方案提出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3项专项行动[5]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6]
七部门:到2028年打造50个服务型制造领军品牌
新华网· 2025-10-11 20:01
政策概述 -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 方案提出到2028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制定20项标准、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1] - 服务型制造是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的新型产业形态[1] 发展现状与挑战 - 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逐渐显现[1] - 当前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1] 主要任务与举措 - 实施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涵盖技术攻关、模式创新、标准建设等领域[1] - 具体举措包括培育壮大工业设计经营主体,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 - 推动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1] 保障措施 - 要求探索建立服务型制造统计调查制度[1] - 加大服务型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训力度[1] - 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1]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9:33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 三是以区域为"面",以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打造一批服务型 制造创新发展高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四是以生态为"体",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新型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底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型 制造的任务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聚焦企业、行业、区域和生态方面提出体系化推动服务型 制造创新发展的任务措施。 一是以企业为"点",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 示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
中国能源报· 2025-10-11 19:27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通过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3] - 方案明确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形态,目标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完成20项标准制定 [3][4][13] - 重点任务包括技术攻关、模式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行业分类推广等七大方向,覆盖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 [4][5][7][8] 重点发展行业 - 加大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优势产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巩固其产业地位 [1][9] - 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通过服务型制造实现提质增效 [1][9] - 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应用 [9] 生产性服务业培育 - 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 [7] - 推动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结合,加大绿色设计成果推广应用力度 [7] - 加快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培育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7] - 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培育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绿色诊断、能源计量等服务能力 [1][8] - 支持金融机构为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商标品牌价值评估 [7]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布技术清单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技术突破 [4]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 [5] - 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集中配置高成本生产设备满足共性制造需求 [10]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引导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应用 [15] 企业生态与平台建设 - 引导龙头企业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产业模式,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11] - 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13] - 建设100个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鼓励地方政府在政策协同、创新应用方面先行先试 [13] 基础设施与保障措施 - 加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工业数据要素资产化 [15] - 将技术攻关成果纳入技术改造支持范围,鼓励地方政府提供要素价格等政策支持 [15] - 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标准、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 [17]
七部门: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
贝壳财经· 2025-10-11 18:49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 完成20项标准制定 打造50个领军品牌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推动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 新模式不断涌现 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1] 企业层面措施 - 以企业为点 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 [2] - 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和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2] 行业层面措施 - 以行业为线 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共享制造 个性化定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应用 [2] - 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 [2]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 工业设计 软件和信息服务 生产性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2] 区域层面措施 - 以区域为面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工业园区 产业集群为载体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 [2] -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 生态体系支撑 - 以生态为体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 [2] - 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底座 [2]
七部门: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
贝壳财经· 2025-10-11 18:49
政策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核心目标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应用[1] - 促进服务要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制造业[1] - 充分发挥服务对制造的赋能作用[1] 实施路径 - 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领域加强政策统筹和分类指导[1] - 推进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1] - 及时总结提炼推广服务型制造新模式[1] 重点行业 - 加大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1] - 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1] - 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提质增效[1]
七部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新京报· 2025-10-11 18:48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1] -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1] 数据要素发展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1] - 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1] - 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1] 安全保障能力 - 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1]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11 18:25
服务型制造政策概述 -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从企业、行业、区域、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任务措施[2] - 方案旨在通过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体系奠定基础[3][18] -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形态,通过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全生命周期,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18] 发展目标 - 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3][20][42] - 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将广泛普及,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3][20][42] 重点任务与专项行动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关键技术清单,推动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技术攻关,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典型模式升级[4][21][44]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5][6][7][8][22] - 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9][10][24][45][47] - 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11][30][45][48] - 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12][13][14][32][46][50] 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 - 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底座,加强5G+工业互联网、算力基础设施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数据要素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15][35][44] -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研制基础通用、分行业分领域标准,鼓励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先行先试[26][44] -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支持培育服务型制造转型方案提供商和公共服务平台[28][44] - 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公共服务、壮大人才队伍、推进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确保方案落地实施[36][56]
新华财经晚报:严查“阴阳价” 国家医保局加强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管理
新华财经· 2025-10-11 17:46
房地产与基建投资 - 全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下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超过7万亿元 [1]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多人 [1] 信息科技与制造业升级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2]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征集有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需求的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服务 [2] - 上海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3] 交通运输与汽车产业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 [3] - 深圳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场景,允许开展车内全无人道路测试,并建立异地测试结果互认机制 [4] - 吉林省调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燃油车补贴1.5万元 [4]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3] - 国家医保局加强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严查"阴阳价"行为 [2]
利好!七部门,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7:43
政策核心与背景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 - 政策出台背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以解决关键技术供给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方案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目标是到2028年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3] - 具体量化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3]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应用等 [4] - 部署3项专项行动:共享制造培育提升、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 [5] 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撑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1][5]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1]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1][5] 重点领域与模式创新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4][11]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 [10][11] - 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包括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5][6] 企业培育与品牌建设 -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转型方案提供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5] - 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到2028年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 [7] 应用场景与创新高地 - 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8] - 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载体先行先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