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较基准
icon
搜索文档
跑赢基准100个百分点?基金公司密集“纠偏”!什么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5-18 18:38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调整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未来将强化相关细则[1] - 今年以来已有82只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同比增加122%(去年同期仅37只),其中3只为北交所主题基金[3] - 仍有5家公司(嘉实、景顺长城、万家、泰康、大成)未对北交所两年定开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科学变更[3] 北交所主题基金案例 - 部分北交所主题基金近一年净值超越原基准(中证1000等)100个百分点,因原基准与北交所无关[1] - 北证50指数近一年涨幅达81%,而原基准中证1000仅涨11%,导致对基金经理能力考核失真[6] - 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因北证50指数发布较晚(2022年底),延迟至2024年7月才开始更新基准[3] 其他基金基准调整案例 - 天弘庆享基金将基准从"中债综合全价指数×80%+沪深300×20%"改为纯债券指数,因实际未持有股票仓位[4] - 浙商汇金量化臻选降低港股指数权重(40%→5%),提高中证500权重(50%→85%),因历史未投资港股[5] - 中邮医药健康等基金为扩大港股投资范围,提前将港股指数纳入基准[8]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全市场3736只基金以沪深300为基准,1000余只覆盖中证800,前15项基准权重合计占比83.7%[9] - 部分基金基准形同虚设,导致风格漂移,如11只主动权益基金采用中证A系列指数,占比极低[9] - 行业过去存在粗放扩张现象,忽视基准与策略匹配性,新规将基准与绩效考核挂钩以强化约束[7] 未来趋势 - 基金公司正梳理历史遗留问题,等待细则出台后集中调整基准[9] - 预计将采用复合指数替代单一宽基指数,并对权重设置精细化[11] - 调整后有助于投资者更准确评估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和经理能力[10]
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不低估长期影响,不高估短期影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7 23:04
报告核心观点 - 维持二季度是中枢偏高震荡市的判断,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不低估长期影响、不高估短期影响,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偏低,看好科技和医药生物投资机会 [1][4][5] 短期宏观预期与市场判断 - 中美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后中期A股基本面节奏预期未根本变化,年内A股盈利能力难改善,暂不足以支持A股向上突破 [1][4] - 二季度从“抢转口”到“抢出口”,5月国内宽货币及时兑现,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平准基金支撑资本市场预期,A股下行风险可控 [1][4] - 科技、消费、医药是A股一季报高景气方向,但二季度消费基本面弹性受限,科技需新产业趋势催化,国防军工短期处于催化空窗期,A股短期结构缺乏突破方向 [5] 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是长期改革,其短期映射成结构性行情主要线索,主动公募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是梳理产品策略机遇 [1][5][6] - 主动权益产品中77%规模占比以宽基指数为基准,42%以沪深300为基准,未来业绩比较基准要“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 [1][6] - 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未必是普遍趋势,公募产品策略要契合监管导向、适应市场环境和渠道偏好,改革需“三线并进”,与长期资金入市和权益投资文化增强相互促进 [1][6][7] - 公募收益率考核指标呈周期性波动,目前处于底部,未来两年结构性行情或强化,收益率指标可能走出底部,盈利客户占比或提升,零售渠道规模扩张可能恢复 [7] - 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符合海外经验,可能是A股市场和公募行业发展最终状态,短期市场博弈此主题更偏向资金博弈,需严守性价比和节奏 [1][8] 投资机会与资产性价比 - 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偏低,市场对基本面变化定价效率下降 [1][8] - 科技相对消费性价比高,科技调整可中期布局,看好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投资机会,医药生物(CXO、创新药)是一季报稀缺景气方向,维持中期推荐 [1][8][9] 量化情绪指标跟踪 - 展示全部A股强势股占比(按个数、流通市值、成交额)、上行动量扩散指标、下行动量扩散指标、融资情绪指数、创业板相对沪深300强势股占比等量化情绪指标数据 [11][12][15] 重点ETF跟踪 - 涵盖华安创业板50ETF、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等多类型ETF的最新份额、份额变化、涨跌幅、折溢价率等信息 [17]
26家公募上报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费率基金
快讯· 2025-05-16 18:41
行业动态 -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5月16日易方达华夏嘉实富国交银施罗德汇添富中欧基金等26家基金管理人集中申报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 [1] - 上述集中申报的26只基金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首批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 [1] -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间的收益情况来确定管理费率档位 [1]
公募基金新规落地:年内超百只基金变更基准,银行、非银板块或迎资金回补?
搜狐财经· 2025-05-16 15:15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要求基金公司在设定、修改和披露基准时更加严格 [1][3] - 新规将业绩表现与基金经理薪酬挂钩,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 [4] - 新规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驱动基金回归基准约束下的风格及行业配置纪律 [4] 行业配置现状 - 沪深300指数是主动权益基金最主流业绩比较基准,覆盖57%的基金(2842只),宽基指数占比超70% [2][4] - 主动型基金普遍低配银行、非银金融、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低配幅度显著;超配电子、机械、基础化工等行业 [4][6] - 主动型股票混合基金相对沪深300的年化跟踪误差平均达14.37% [7] 基准变更动态 - 年内已有118只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45只 [15] - 部分基金选择替换沪深300指数,如建信信息产业股票基金改用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变更后一季度收益率5.10%,跑赢原基准沪深300(-1.21%)[8][9] - 债券型基金也细化基准,如浦银安盛3只债券基金将基准从中证全债指数调整为多资产组合(中债综合指数85%+可转债指数5%+存款利率10%)[14] 市场影响预期 - 新规引导资产配置向沪深300靠拢,券商、银行等低配板块有望获得资金流入 [7] - 基准变更趋势可能持续,有助于减少风格漂移,增强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 [15]
降准降息下,投资者如何配置理财产品
国际金融报· 2025-05-16 12:33
银行理财市场应对降准降息 - 央行降准降息落地后利率下行通道打开 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调整策略 包括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和推出费率优惠 [1] - 工银理财 农银理财 招银理财等机构发布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建议 强调短债类配置和长期限产品优势 [2] - 招银理财将一款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2.35%-3.50%下调至7天通知存款利率 幅度超100基点 [3] - 兴银理财推出阶段性费率优惠 部分产品费率低至0.07% [3] 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 - 截至5月11日 全市场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2.62% 环比下跌0.29个百分点 [4] -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平均3.40% 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4] - 市场利率下降直接压低债券等底层资产收益 传导至理财产品导致业绩比较基准普遍下调 [4] 理财市场规模预测 - 降准释放流动性叠加存款利率下行 将推动储蓄资金转向理财市场 [4] - 年内理财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历史高点 [1][6] - 存款利率下调将推动国债等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 同时为银行理财带来增量资金 [5][6] 资产配置建议 - 短期配置建议选择中短债基金或政金债指数基金 利用流动性宽松环境获取稳健收益 [7] - 长期配置建议增配中长久期利率债和信用债打底的可转债基金 通过资本利得增厚收益 [7] - 适当增配权益类资产 定期评估组合风险收益比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股债比例 [7] - 增强多元化配置 关注资产组合流动性管理 避免过多增持长期限产品 [7]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对投资行为有何影响?
华安证券· 2025-05-16 10:43
政策引导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公募基金尤其是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行为,建立浮动管理费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加大薪酬管理力度[12] 业绩基准权重 - 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综合权重集中,前15项合计83.7%,主要集中在沪深300、中证800、国债及港股指数收益率[2] - 业绩比较基准宽泛归为6大类,A股宽基指数48.5%、债22.9%、行业和主题指数16.2%、港股8.5%、存款利率3.5%、固定收益率0.4%[2] 资产配置 - 截至2025Q1,债市配比低于基准综合权重18.4个百分点,低配6389亿;股市配比高于基准综合权重11.0个百分点,超配3820亿[3] - 截至2025Q1,H股配置比例高于业绩基准综合权重2个百分点,有695亿资金流出压力[4] 行业配置 - 截至2025Q1,剔除行业基金后,电子行业超配最多,相比沪深300、中证800市值权重分别超配8.5、7.9个百分点[5] - 截至2025Q1,银行低配最多,相比沪深300、中证800市值权重分别低配9.7、6.7个百分点[5] 基准变更 - 2024年初至2025年5月,87只公募主动权益基金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后续变更将更普遍[33] - 部分基金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与现有持仓策略匹配[34] 风险提示 - 样本数据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可能有偏差,业绩比较基准或大规模更改[6]
亏麻了,基金经理不能再领千万年薪
搜狐财经· 2025-05-15 22:36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行动方案发布以来,已有基金公司迅速反应,对新政中多次提到的重要指标"业 绩比较基准"进行变更。 基金行业内,饱受投资者诟病的机构公司"旱涝保收""躺平赚钱"等现象正在由此消亡。 近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针对目前 基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措施,以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 量发展。 其中,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 钩的薪酬管理机制等新规引发投资者群体高度关注与讨论。 管理费将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 所谓业绩比较基准,是用来衡量基金表现优劣的参考标准,通常由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指数组 合或固定收益率构成,常见如某混合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5%+中债总指数收 益率*25%"。业绩比较基准一般反映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也用于评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 力。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表示,此次新政要求管理费与基金业 绩表现关联,将敦促基金公司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基金公司将更加注重投资 ...
再给公募基金一次机会
远川研究所· 2025-05-15 20:31
当投资世界的注意力几乎被关税所垄断的时候,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还需要面对更多内生的问题。 在吴清主席履职证监会的一年零三个月之后,讨论多时的《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下称《方 案》) 终于出台。行业内许多从业者对《方案》有一个直击本质的简称: 公募改革 。 相比于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下称《意见》) 里的十六条表述,如今正式推出的《方案》,总计发布了25条举措。华创证券在一篇研报中总结为,"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成立近三十年来最深入的一次'体检'及最大范围的一次配套改革 [2]。"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投资评论 ,作者张婕妤 远川投资评论 . 看更好的资管内容 从时间点来看,改革并非没有压力。 外部——许多基金投资者,尤其是主动权益基金的持有人,在过去四年承受着不尽如人意的投资体验, 排山倒海的信任危机压在公募行业声誉之上;内部——积重难返的经营治理、人才建设、规模导向等问 题,在行业下行期里愈发外显。 才走了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公募基金,过去所面临的核心矛盾是行业体量太小。很大程度上,规模 为王的排名方式和评价体系,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式,也最终带来了今天中 ...
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浙商汇金量化臻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并修订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15 03:08
业绩比较基准变更 - 浙商汇金量化臻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5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40%+中债总财富指数收益率×10%"变更为"中证500指数收益率×85%+中债总财富指数收益率×1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5%",调整后中证500指数权重显著提升35个百分点,港股通指数权重下降35个百分点 [1] - 变更目的是基于基金实际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及保护持有人利益,需更科学评价业绩表现,调整后基准与A股市场关联度显著增强 [1] 指数构成说明 - 中证500指数覆盖沪深两市高流动性股票,反映A股中型企业整体发展趋势,调整后占基准权重达85%成为核心指标 [1] - 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反映港股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调整后权重从40%降至5%,显示港股投资占比大幅收缩 [1][2] - 中债总财富指数保持10%权重不变,该指数涵盖交易所及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权威的债券市场综合走势基准 [1][2] 法律文件修订 - 基金合同中"第十二部分 基金的投资"章节的业绩比较基准条款同步更新为调整后的比例结构 [1] - 修订后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在公司官网及证监会披露网站同步更新 [3] 实施安排 - 变更自2025年5月15日起生效,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符合监管程序要求 [1][2] - 公司声明此次调整对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未改变基金合同主体权利义务关系 [2]
多家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应声下调
证券日报· 2025-05-14 23:53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5月7日宣布降准降息政策推动市场利率中枢下移,银行间同业存单收益率跌破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4年2.8%降至2025年5月2.1% [1] - 唐山银行、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机构纷纷发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 [1] -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监管部门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估值,禁止隐性刚兑,产品收益率需与底层资产实际收益挂钩 [1] 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原因 - 市场利率走低,央行降准降息释放大量资金导致债券等底层资产收益下滑,难以支撑原有较高业绩比较基准 [1] - 监管部门规范业绩基准展示标准,明确责任边界,理财子公司需按新规和产品实际运作下调基准 [1] - 预计未来3个月至6个月内超过70%的理财产品将主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2] 理财子公司投资策略 - 华夏理财建议考虑持有短债类理财以把握流动性红利带来的机会 [2] - 农银理财表示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红利和政策利率调降利好存单、短期信用债等短债资产,建议优先布局短债类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 [2] 银行机构应对策略 - 银行机构需推进产品迭代,开发短期限、高流动性产品如30天期理财以匹配客户避险需求 [2] - 银行需强化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考虑发行同业存单置换高成本存款降低负债端压力 [2] - 可运用利率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对冲债券组合的久期风险以稳定净值波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