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搜索文档
ETF日报-昨日A股三大股指表现分化,科创债ETF鹏华(551030)最新规模突破173亿,央行呵护跨季资金面态度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9-24 10:05
市场行情概览 - A股三大股指表现分化,上证指数下跌0.18%,深证成指下跌0.29%,创业板指逆势上涨0.21% [1] - 市场整体呈现窄幅波动,主流宽基指数中创业板50上涨0.55%表现相对居前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为24,944亿元人民币,较上个交易日大幅增量3,729亿 [1] - 港股主流指数集体收跌,恒生中国央企指数下跌0.5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45% [1][3] 行业板块表现 - 银行板块上涨1.52%,煤炭板块上涨1.11%,电气设备板块上涨0.43%,涨幅居前 [7] - 休闲服务板块下跌3.11%,商业贸易板块下跌2.90%,计算机板块下跌2.39%,跌幅居前 [7] 资金流向分析 - 昨日ETF市场整体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总计流入资金85.62亿元 [8] - 股票型ETF与跨境型ETF为流入主力,分别流入58.54亿元和20.88亿元 [8] - 股票(宽基)ETF资金净流出28.68亿元,而股票(主题)和股票(行业)ETF为净流入主力,分别达63.63亿元和22.21亿元 [9] - 细分种类中,半导体芯片ETF资金净流入27.52亿元断层领先,证券、港股科技与人工智能ETF流入也相对居前 [9] - 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出22.14亿元,流出额断层领先 [9] 科创债市场动态 -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最新规模突破173亿,达173.54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10] - 该ETF单日获净申购超900万份,盘中换手26.31%,成交45.62亿元 [10] - 在政策红利下,科创债市场空间广阔,科创债ETF作为科技领域债券的唯一指数化工具,其长期配置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有望持续凸显 [11] 半导体行业热点 - 半导体设备板块表现活跃,催化因素包括华为公布昇腾芯片路线图,计划2026年推出昇腾950系列 [12] - 长江存储扩产计划启动,目标2025年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推动设备需求增长 [12] - 行业受益于AI算力需求提升及国产化替代加速,逻辑/存储厂商扩产动力增强,带动设备订单落地 [12] - 后道测试设备在AI芯片国产化趋势下需求旺盛,本土厂商在高端SOC测试机等领域的突破加速了进口替代进程 [12] 新能源行业追踪 - 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劲,美利信北美工厂获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客户产品定点 [13] - 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后锂电时代主攻方向 [13] - 氢能产业链在政策扶持下加速发展,制氢、储运、加注及多元应用场景的协同推进为行业提供系统性支撑 [13] - 商用车领域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重卡销量同比高增,间接印证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潜力 [13] 主要指数表现与估值 - 科创1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51.11%,PE为281.21 [14] - 创业板5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52.32%,PE为43.77 [14] - 中证5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25.41%,PE为34.42 [14] - 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14.86%,PE为13.97 [14] - 国证芯片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4.61%,PE为143.27 [14] - 港股通医药指数今年以来上涨94.71%,PE为31.72 [14]
宝马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量产车2028年投入全球市场
凤凰网· 2025-09-23 13:40
公司技术进展 - 宝马集团宣布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首批原型产品已启动试制,将于2028年实现量产并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BMW X5车型 [1] - 第三代系统实现多项技术优化,功率密度大幅提升,系统占用空间较上一代减少约25%,采用高度集成设计可无缝集成至未来车型架构 [1] - 驱动系统组件升级与运行策略优化提升了系统效率,带来更长续航、更高功率和更低能耗表现,该系统由宝马与丰田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可同时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模块化储氢系统技术"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奖,其模块化设计在增加储氢容量的同时提高了车身整体刚性 [2] 公司战略与历史 - 公司表示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将为品牌技术开放战略的产品矩阵增加高效的零排放驱动选择,氢能作为全球脱碳进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公司重点投入的方向 [1] - 公司在氢能源动力领域的探索已有接近50年历史,1979年诞生第一辆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BMW 520测试车,2000年首次小规模试产12缸氢能汽车BMW 750hL [1] - 2014年搭载丰田提供的第一代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的BMW 535iA Hydrogen问世,2023年搭载第二代自研系统的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试点车队启动全球路测 [1]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在中国市场,《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为氢能产业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2] - 公司表示其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中国氢能源发展同频共振,将推动氢能出行愿景的实现 [2]
8月氢车上牌数据:广东城市群持续发力,云韬氢能配套占比高达64%位列第一
势银能链· 2025-09-23 11:12
燃料电池汽车行业2025年1-8月市场表现 - 累计上牌量2531辆 同比减少45% [3] - 累计装机量323.69MW 同比减少38.4% [3] - 8月单月装机量24.78MW 同比减少81.4% 环比减少40.3% [6] - 8月单月上牌量213辆 同比减少82.7% 环比减少39.3% [6]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竞争格局 - 8月配套企业包括云韬氢能/博世/安池科技/捷氢科技/本田/雄韬氢雄/新源动力/神力科技等8家 [5] - 云韬氢能8月配套137辆 市占率64% 实现单月"两连冠" [7] - 云韬氢能1-8月累计配套476辆 登顶行业第一 [7] 行业数据服务提供商 - 势银(TrendBank)为行业数据统计来源 [3][9] - 提供《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订阅服务 [13]
宝马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2028年“上车”投入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3:58
公司技术进展 - 宝马宣布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已启动首批原型产品试制 [1] - 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计划于2028年量产并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BMW X5 [1] - 新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紧凑占用空间减少约25%功率密度大幅提升 [3] - 新系统高度集成可无缝集成至未来车型架构系统效率提升 [3] - 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模块化储氢系统技术获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奖 [4]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在新能源时代坚持多技术路线同步发展重点投入氢能源领域 [3] - 公司计划于2028年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为技术开放战略产品矩阵增添零排放驱动选择 [3] - 公司与丰田共同研发应用于乘用车的驱动系统核心氢燃料电池技术可同时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 [6] - 双方合作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技术整体成本并各自推出具有品牌特色的产品 [6] 行业与政策背景 - 氢能被视为全球脱碳进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3] -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能源属性 [3] - 2024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为氢能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提供法律保障 [3] 公司研发历史 - 公司氢能研发利用历史始于1979年第一辆使用液态氢的BMW520测试车诞生 [6] - 2000年首次小规模试产12缸氢能汽车BMW750hL [6] - 2014年BMW535iA Hydrogen问世搭载由丰田提供的第一代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 [6] - 2023年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试点车队全球路测搭载宝马自研第二代系统采用丰田提供的氢燃料电池 [6]
骆驼股份跌2.01%,成交额2.7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357.6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2 13:5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10.71元/股 总市值125.64亿元 成交额2.77亿元 换手率2.18%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357.63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2088.36万元(卖出2523.38万元 vs 买入435.02万元) 大单净卖出3269.26万元(卖出8129.19万元 vs 买入4859.93万元)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33.88% 近5日下跌5.89% 近20日上涨5.31% 近60日上涨22.5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成立于1994年7月2日 2011年6月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涵盖汽车低压电池业务、回收业务和储能业务 [1] - 收入构成:低压铅酸电池79.06% 再生铅14.65% 锂电池4.41% 其他1.88%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蓄电池及其他电池 概念板块包括固态电池、氢能源、锂电池、电池回收、储能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5.19万户 较上期微减0.12% 人均流通股22,620股 较上期增加0.1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2197.57万股 较上期减少1063.66万股 [3] - 大成策略回报混合A(090007)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875.12万股 较上期减少119.31万股 [3] - 大成睿享混合A(008269)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829.86万股 较上期减少221.89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9.95亿元 同比增长6.2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3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9.46% [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22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8.92亿元 [3]
宝马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量产车将于2028年投入全球市场
新浪科技· 2025-09-22 10:45
产品发布与规划 - 宝马宣布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已启动首批原型产品试制 [1] - 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计划于2028年实现量产并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BMW X5车型 [1] -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确认2028年将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1] 技术性能与优化 - 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紧凑占用空间减少约25% [1] - 新系统功率密度大幅提升结构相较上代显著精简 [1] - 系统效率提升带来续航更长功率更高能耗更低的车辆表现 [1] - 新燃料电池系统可高度集成并无缝集成至未来车型架构中 [1] 合作开发与战略 - 新氢燃料电池系统由宝马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开发 [1] - 双方合作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技术的整体成本 [1] - 合作模式允许双方各自推出具有品牌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1] - 公司秉持技术开放战略将氢能作为零排放驱动选择及全球脱碳进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1]
每周股票复盘:穗恒运A(000531)公司暂无新增回购计划,已回购近亿元股份
搜狐财经· 2025-09-21 05:17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为6.11元,较上周6.36元下跌3.93%,本周最高价6.38元(9月15日),最低价6.06元(9月18日)[1] - 当前总市值63.63亿元,在电力板块市值排名69/102,在A股整体市值排名2722/5153[1] 业务发展项目 - 东区气电、汕头光伏项目已投产,知识城气电、白云气电及热力、氢能等项目正在建设或筹建中[1] - 现代氢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已投产,主营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公司持股45%,投资额5850万元[1] - 参与设立中石化(广州)高端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10%,投资3800万元,建设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投产[1]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2024年12月通过股份回购方案,计划以不超过8元/股价格回购5000万至1亿元股份[1][3] - 截至2025年3月17日累计回购959.7万股(占总股本0.92%),耗资5976.62万元,最高成交价6.49元/股,最低5.74元/股[1][3] - 公司已连续13年实施现金分红,承诺进一步做好股东回报工作[3] 战略与沟通 - 公司聚焦"电、热、氢、储"能源主业,通过降本增效、投资并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 - 成立风控和合规委员会以降低经营风险,加强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管理[3] - 回应投资者关于公司改名建议,表示将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依规披露[1]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0 17:00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氢负离子(H⁻)具有质量轻和氧化还原电位高等特性 可应用于可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池和气体分离膜等电化学装置 [2] - 此前氢负离子二次电池技术因缺乏高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优良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的电解质材料而未能突破 [2] 技术突破与核心发现 - 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材料3CeH₃@BaH₂ 在室温下展现快速氢负离子传导特性 60°C以上成为超离子导体 [7] - 利用该电解质构建了全球首个全固态可充电氢负离子原型电池CeH₂|3CeH₃@BaH₂|NaAlH₄ [7] - 该电池正极室温首次放电容量达984 mAh/g 2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402 mAh/g可逆容量 [7] - 叠层电池工作电压提升至1.9V 成功点亮黄色LED灯 证实其供电可行性 [7] 技术发展历程 - 2023年4月团队已在Nature发表论文 提出晶格畸变抑制电子电导策略 研制出稀土氢化物基低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6] 行业应用前景 - 该技术以氢元素作为载流子 可有效规避金属枝晶形成导致的短路问题 [10] - 为清洁能源存储和转换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10]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9-19 18:19
综合指数表现 - 2024年中关村综合指数达362.1 较上年提升32.7个点 相比2013年基期年均增长12.4% [1] - 创新引领指数达549.2(基期年均增长16.7%)和创新创业生态指数达524.3(基期年均增长16.3%)首次突破500 成为综合指数增长核心动能 [1] - 产业发展指数287.1(基期年均增长10.1%) 开放协同指数316.4(基期年均增长11.0%) 宜居宜业指数133.4(基期年均增长2.7%) [1] 经济规模与质量 - 2024年示范区总收入9.85万亿元 较上年净增约1万亿元 占北京市GDP约三分之一 占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约六分之一 [2] - 技术收入达2.67万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27.1% 人均实现收入356.4万元/人(较2013年增1.2倍) 人均利润38.0万元/人(较2013年增2.2倍)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50万元/人 约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1.2倍 [2] 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收入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3% [2] - 人工智能领域备案大模型136款(占全国25.2%) 建成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 [2] - 布局合成生物/具身智能/氢能等新兴产业 建成64家特色产业园及全国首个量子科技孵化器 [2] 企业生态结构 - 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584家 其中千亿级企业11家(较上年增4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万家(占全国高新区12%) [3]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2家(占全国高新区13%) 独角兽企业93家(总估值5333亿美元)数量与估值居全国首位 [3] - 上市企业532家(总市值14.9万亿元) 其中市值超千亿企业30家 [3]
江苏神通(002438) - 2025年9月17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5-09-19 11:06
核电业务 - 核电阀门订单收入确认周期为2-3年 [3] - 核级阀门产品覆盖蝶阀、球阀、地坑过滤器等全系列矩阵并持续迭代升级 [4] - 核电阀门毛利率处于稳定水平 预计未来保持稳定 [6][9][10] - 公司布局核聚变发电领域特种阀门研发 [7] - 原募投高端阀门智能制造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入试生产 [11] 氢能业务 - 神通新能源专注35-105MPa高压氢阀门 覆盖制氢到加氢全产业链 [8] - 70MPa组合减压阀达国际领先水平 已通过第三方检测并应用于实际车辆 [8] - 部分氢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8] 行业竞争与战略 - 核电阀门行业保持良性有序竞争状态 [5] - 冶金阀门需求下降 公司通过研发创新和"阀门管家"服务提升市场份额 [12] - 能源化工领域资本开支放缓 公司通过研发和营销创新提升市占率 [12] - 设立国际贸易部 出口业务聚焦石油炼化、油气开采领域 [13] 运营进展 - 2024年Q2启动的高端阀门项目土建已完成 正进行附属工程施工 [11] - 公司已组建资深国际业务团队并完成外部认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