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A股调整,沪指半日收跌0.7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2:35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 上证指数跌0.72%报3378.01点 深证成指跌1.15% 创业板指跌1.14% 北证50跌1.43% 科创50跌0.96% 中证A500跌0.79% [1] - 半日成交额达9361.71亿元 上证指数市盈率14.6倍 市净率1.33倍 [2] - 个股涨跌分布 跌1896家 涨375家 平55家 [2] 资金面 - 央行开展20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当日净投放675亿元 [2] 政策动态 - 广州拟出台提振消费方案 重点发展体育消费 推动冰雪运动和赛马运动 [3] - 工信部支持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 鼓励早期投资 允许企业新购计量器具一次性计入成本抵税 [3] 板块表现 - 油气股强势 科力股份30cm涨停 山东墨龙等十余股涨停 可燃冰板块涨5.31%领涨 [3][4] - 黄金珠宝概念逆势走强 西部黄金等大涨 黄金概念板块涨0.61% [3][4] - 地摊经济板块跌幅最大达4.81% 小红书概念跌3.22% [4] 能源行业 - 欧佩克会议后原油价格反弹 海外供应充裕 国内炼厂气供应预计增加 [4] - 石油个股表现 中曼石油现价20.53元(PE10.33) 蓝焰控股7.22元(PE9.46) 石化油服1.99元(PE43.19) 中海油服14.37元(PE19.32) [6] 公司动态 - 中曼石油原油产量将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来自温宿区块和伊拉克区块 [7] - 蓝焰控股布局煤层气全产业链 资源储量丰富 [7] - 石化油服新订单转化收入 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回升 [7] - 中海油服深水领域+技术服务双轮驱动 油田技术服务增长良好 [8]
工信部: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快讯· 2025-06-13 10:09
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布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意见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计量机构的融资支持力度 [1]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鼓励早期投资和创业投资投向制造业计量科技成果产业化 [1] - 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1] 财税激励 - 健全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体系 [1] - 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可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
《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政策协同赋能,头部机构优势强化
国泰君安· 2025-06-12 1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通过“区域试点 + 资金松绑 + 机制创新”组合拳,为保险和券商行业注入新动能,保险聚焦“大湾区布局 + 创投标的”,头部险企凭资源与合规能力抢占先机;券商受益“上市互通 + 科技金融 + 绿色金融”,投行与直投业务链全面激活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多举措推进金融赋能大湾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特定领域基金、允许港股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4] 券商业务影响 - 政策允许港股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为券商投行带来结构性机会,目前港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超千家,政策松绑后,券商可承接保荐、承销业务及后续服务,头部券商可提供一体化方案提升跨境服务竞争力 [4] - 意见提出健全科技型企业相关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科技创新企业将拥有更多融资渠道,券商投行可加大对科创企业服务力度,帮助实现股权与债权融资衔接,长期资金引入将扩大资本供给,券商可提升并购融资及配套业务,拓展业务边界 [4] 险企业务影响 - 《意见》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鼓励保险资金参与私募基金及创投基金投资,预计积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保险公司更为受益,保险资金可通过投资科创领域创投基金分享新质生产力发展红利,改善投资收益率 [4] 推荐公司 - 推荐中信证券 A、中金公司 H、中国平安 A、新华保险 A、香港交易所 [4] 推荐公司估值 |公司|EPS(2024A - 2027E)|PE(2024A - 2027E)|BVPS(2024A - 2027E)|PB(2024A - 2027E)|EVPS(2024A - 2027E)|PEV(2024A - 2027E)|评级| | ---- | ---- | ---- | ---- | ---- | ---- | ---- | ---- | |中信证券 A|1.46、1.58、1.68、1.76|17.72、16.40、15.41、14.75|17.70、18.78、19.92、21.10|1.47、1.38、1.30、1.23|/|/|增持| |中金公司 H|1.29、1.30、1.31、1.32|11.22、11.12、11.03、10.93|20.15、21.18、22.35、23.68|0.72、0.68、0.65、0.61|/|/|增持| |中国平安 A|6.95、7.03、7.35、7.57|7.68、7.60、7.27、7.06|50.99、56.11、60.88、67.43|1.05、0.95、0.88、0.79|78.12、84.10、91.13、98.93|0.68、0.64、0.59、0.54|增持| |新华保险 A|8.41、8.60、8.80、9.08|6.30、6.16、6.02、5.84|30.85、44.83、54.38、59.64|1.72、1.18、0.97、0.89|82.84、91.17、99.09、107.72|0.64、0.58、0.53、0.49|增持| |香港交易所|9.42、10.39、11.18、11.99|40.30、36.54、33.95、31.67|39.66、40.70、42.42、43.99|9.57、9.33、8.95、8.63|/|/|增持| [5]
21专访|广东省社科院刘佳宁:“H+A”双重上市机制,进一步打破跨境资本流动壁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21:57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举措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旨在深化科技与金融协同、推动跨境资本流动、提升金融开放水平 [1][2][6] - 政策背景包括国家战略驱动粤港澳深度融合及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要求,目标构建"香港募资+内地产业化"的跨境资本循环生态 [1][2] - 举措特点为深化科技金融全链条协同、突出深港融合特色、推进风险可控式前沿领域开放 [6][7]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 - 深圳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试点将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4][5] - 试点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股债联动等工具升级,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闭环,金融支持从单一信贷转向系统性方案 [6] - 深圳120万家商户已覆盖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具备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资源禀赋 [7] "H+A"双重上市机制 - 政策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进一步打通跨境资本流动路径,但面临跨境制度差异、资金流动受限及市场预期冲突等堵点 [1][3] - 港股与A股在财报披露规则(国际会计准则vs中国会计准则)、公司治理要求(如ESG)及投资者结构(机构主导vs散户为主)存在显著差异 [3] - 深港两地监管机构尚未建立高效联合审查机制,审批周期可能延长,且港股募资回流需符合外债额度等管理要求 [3] 政策紧迫性与可操作性 - 紧迫性体现在破解跨境资金结算创新、产业升级窗口期资金需求精准化等深水区矛盾 [8] - 可操作性依托创业板注册制、QFLP试点等18项成熟经验,新举措可复用现有监管框架,风险防控有绿色金融条例等制度保障 [7][8] - 深港监管沙盒协同机制可防控跨境套利风险,为资本项开放提供"安全试验场" [7][8] 深港金融协同与开放 - 政策推动形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产业金融中心"双核格局,回应2014年"联通港澳市场"诉求 [6] - 深圳将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绿色金融标准等前沿领域压力测试,为全国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及绿色金融链探路 [6] - 2025年前计划探索建立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响应"双碳"目标 [7]
双平台上市利好大湾区科技企业,38万亿大市场扑面而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1 19:05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1] - 政策旨在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推动"科技+金融+产业"闭环生态形成 [2] - 预计将带动IPO、跨境并购等业务增长,提升深圳金融机构活跃度 [3] 大湾区企业现状 - 大湾区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达1954家,总市值37.76万亿港元 [1][5] - 腾讯控股以4.76万亿港元市值居首,占大湾区港股总市值13% [1][5] - 招商银行、比亚迪、中国平安三家已两地上市企业市值均超1万亿港元 [5] 科技企业受益分析 - 硬科技企业可通过双平台融资强化产业链协同,补足深圳本地产业链短板 [3] - 深交所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将推动技术定价与资本对接 [3] - 政策特别利好AI、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3] 市场机制优化 - 港股企业普遍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H股较A股存在折价现象 [6] - 双上市机制可缩小A/H估值差异,利用深市流动性优势提升估值 [6] - 创业板67.34%企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89.14%为高新技术企业 [7] 深市板块定位 - 深市主板聚焦新能源汽车、大消费、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7] - 创业板定位战略新兴产业,包含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 [7] - 深市主板允许市值≥2000亿元或技术领先红筹企业二次上市 [8] 区域经济数据 - 大湾区以全国0.6%面积贡献1/9经济总量,2023年GDP突破14万亿元 [4] - 区域常住人口超8600万,含香港、澳门及广东9市 [4]
重大利好!中办、国办,最新发布!重磅预告:周四10点!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12
总体要求 -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9]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的有效路径 [10]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 [10] -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10] - 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 [11]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探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新路径 [11] - 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引进更多急需紧缺人才,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 [11]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 [12]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12] - 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4]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4] 新兴产业发展 - 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13]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 [13] - 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 [13] - 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 [13]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 健全交易规则和标准规范,支持深圳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等机制 [13] - 稳步推进交通、地理、卫星遥感、气象、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分级分类开放 [13] - 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13]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4] - 支持综合保税区外的重点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环保要求的"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14] - 研究增加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指定出入境口岸和靠泊点 [14]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14] 民生保障与土地管理 -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口岸药品监管和检验检测能力 [15] - 完善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及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将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进口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的可行路径 [15] -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 [15] -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 [15] 司法领域改革 - 建立诉讼与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16] - 深化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探索由司法行政部门对商事调解组织进行统一登记 [16] - 支持深圳依法对特定港澳商事调解组织出具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 [16]
万联晨会-20250611
万联证券· 2025-06-11 08:38
核心观点 - 周二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综指跌0.44%,深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17%,全市场成交额14,512亿元,较上日增加1,386亿元,超4,000只个股下跌,港口航运、创新药、固态电池、足球概念板块涨幅居前,军工、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 [2][6] 市场表现 国内市场 - 上证指数收盘3,384.82,跌0.44%;深证成指收盘10,162.18,跌0.86%;沪深300收盘3,865.47,跌0.51%;科创50收盘982.90,跌1.47%;创业板指收盘2,037.27,跌1.17%;上证50收盘2,676.40,跌0.39%;上证180收盘8,562.24,跌0.40%;上证基金收盘6,914.11,跌0.08%;国债指数收盘224.93,涨0.07% [4] 国际市场 - 道琼斯收盘42,866.87,涨0.25%;S&P500收盘6,038.81,涨0.55%;纳斯达克收盘19,714.99,涨0.63%;日经225收盘38,211.51,涨0.32%;恒生指数收盘24,162.87,跌0.08%;美元指数收盘99.04,涨0.04% [4] 重要新闻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指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3][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聚焦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试点单位分类 - 试点单位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和金融服务类三大类产业化实施类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参与单位以及使用成果或提供应用场景的企业中试机构等第三方服务类包括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金融服务类包括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 [1] 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要求 - 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应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转移或孵化新企业等方式推进相关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提供相关成果的技术人才支持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为相关成果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提供场地设施条件 [2]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要求 -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应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匹配与交流合作为相关成果提供技术孵化服务优先向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开放实验室检测平台试验验证平台等资源为相关成果产业化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服务 [2] 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要求 - 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应向推介成果或其他试点单位予以投资倾斜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整合金融资源为企业治理市场拓展融资上市产业链协同等赋能加强同主管部门沟通磋商构建协同服务机制 [2]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 - 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变成产品重点是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优生态方面要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机制促进科技服务资源集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汇聚科技供给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产融合作专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 [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允许在港上市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0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政策总体方向 -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可复制推广经验 [1] - 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作用及全国辐射带动作用 [1] - 部署五方面内容: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细化治理、组织实施强化 [1] 金融与科技融合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及科技成果交易规则体系 [2]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机制 [2]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 [2] - 允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2] 数据要素市场化 - 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合规评估认证制度化 [2] 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 推动货物贸易便利化,支持盐田港在通关、燃料加注结算等领域探索 [2] - 支持综合保税区外企业开展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3] - 扩展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口岸及靠泊点,下放国际快递经营许可审批权限 [3] - 加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 [3] - 完善国际文物交易的通关、监管及物流政策 [3]
退出利好:允许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回深A上市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0 22:3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要点 - 政策旨在通过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改革推动深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作用[1][3] - 重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等六大领域23项具体任务[3][4][6][7][8][10][11] - 允许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特定领域私募基金[1][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并赋予经费支配等更大权限[4] - 试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长周期考核机制[4] - 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资在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5]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扩大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5] 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健全知识产权证券化及交易规则体系[6]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6] - 依托深交所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6] - 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数据使用规则及低空飞行监管创新[6]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健全数据交易、可信流通及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交通医疗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开放[7] -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高效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7]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支持盐田港探索通关便利化及燃料加注结算创新[8] -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扩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8] - 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办理,扩大境外职业资格执业认可范围[8][9]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深化药械审评审批改革,探索国际新药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10] - 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10]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