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绿色能源新机遇,中国—东盟培训项目即将开班
中国能源报· 2025-09-17 17:23
培训背景与目标 -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 中国与东盟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面临能源消费需求攀升与传统能源结构环境压力的共同挑战[1][4] - 培训旨在深化中国-东盟在绿色能源领域政策协同 技术互鉴与产业合作 加速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及零碳示范区落地[1][4] - 课程聚焦绿色电力发展 政策机制 零碳园区技术与产业升级等前沿主题 结合实地参访提升专业能力[1][6] 培训安排与结构 - 培训时间定于2025年10月19日至24日 其中10月20-21日为课堂培训 10月22-24日为参观考察[4][5] - 培训地点涵盖上海(课堂培训)与苏州(工业园区 同里能源互联网小镇及新能源企业参访)[5][6] - 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 面向东盟各国能源主管部门代表及中国新能源 电动汽车 储能 数字能源产业从业人员[1][6] 课程内容设计 - 专题授课包含四大板块:绿色电力发展与市场创新 绿色低碳政策协调与保障机制 零碳园区技术与运营模式 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2.0[6][7] - 实践互动模块包括标杆园区参访(新能源制造 电动汽车与储能 零碳工厂) 小组专题研讨及中国-东盟零碳园区对话活动[6][7] - 培训费用为8750元/人 包含课程及参访费用 住宿费用需自理[7] 组织与认证 - 主办单位为中国能源报与中国能源研究会 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0日[1][7] - 结业后将由主办单位联合颁发能力建设培训结业证书[8] - 课程需具备基础英语交流能力 允许携带翻译辅助工具[8]
IMO净零法案即将提交,关注绿色甲醇投资机会
德邦证券· 2025-09-12 11:4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2] 核心观点 - IMO净零法案即将提交审核,绿色甲醇或成为船用燃料最优解,法案预计2025年10月提交,2027年生效,受管辖船舶需核算燃料温室气体强度值,不达标船舶需支付排放费用,第一/二档分别为100/380美元每吨CO₂eq[8] - 绿色甲醇需求快速增长,短期供需或难以匹配,目前全球已投入运营甲醇燃料船舶50艘次(载重吨约304万吨),新船订单250艘次(载重吨约2277万吨),运营船舶对甲醇燃料需求约93万吨,新船订单需求约679万吨,远期至2050年全球航运燃料消费预计稳定在2.6亿吨油当量,绿色航运燃料比例将达80%[8] - 全球绿色甲醇产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24年全球产能仅约70万吨,但项目储备丰富,截至2025年8月全球已收录255个相关项目,预计2030年总产能达5190万吨,中国占比55%,欧洲26%,北美11%,中国项目推进最快,多数预计2026-2028年投产,国内已签约/备案项目173个,规划产能合计5346万吨/年,2025年上半年新增项目51个,年内预计65万吨/年产能投产[8] - 政策利好推动绿色甲醇发展,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9月5日批准9个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其中5个为绿色甲醇项目,合计规划产能约80万吨[8] 建议关注企业 - 报告建议关注复洁环保、金风科技、嘉泽新能、吉电股份等[7]
塞政府启动第二轮“住宅光伏补贴计划”
商务部网站· 2025-09-11 16:38
政府补贴计划 - 塞舌尔政府启动第二轮居民住宅光伏补贴计划 每户最高补贴315万卢比(约2170美元)[1] - 本轮补贴总金额达1500万卢比(约103万美元)[1] 政策目标 - 推动国家绿色能源转型 鼓励居民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1] - 减少能源费用开支 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1]
“凤凰之星”评委薛军谈中国企业出海:不仅需“走出去”,还需“走进去”
凤凰网财经· 2025-09-11 13:31
评选活动概述 - "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 于8月2日开启企业报名通道 设置九大奖项覆盖创新 回报 责任 成长 品牌 全球化等关键领域 包括最佳创新上市公司 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等具体奖项 [1] - 活动时间安排包括8月28日召开首轮专家评审会 8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启动复核程序 最终结果将于9月23日对外发布 [1] - 评选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支持 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学术支持 以及标普 融聚汇 Brand Finance等机构支持 评选结果将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 [8]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意义 - 企业出海不仅包括出口贸易 还包括直接投资 分为海外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形式 在出口遇到瓶颈之际 对外直接投资更能反映企业发展能力 [3] - 目前中国企业更关心出海后的收益 当地化经营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已经从过去注重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3] - 中国企业出海在微观层面体现上市公司全球盈利能力 在宏观层面展现中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发达程度 因此聚焦中国企业出海具有现实意义 [3] 国际比较与发展空间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去年出海投资达到全球第二 但从存量看 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只占GDP的16.63%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增长空间巨大 [4] - 日本海外净资产连续33年位居全球榜首 相当于2023年日本GDP的80% 日本企业海外子公司销售额与GDP之比目前基本在0.65以上 [4][5] - 中国可以学习日本和德国"由追求GDP增长到逐步树立GNI立国"的经验 有望实现"在海外再造三分之一甚至多半个中国"的愿景 [5] 出海策略与差异化路径 - 制造业出海可区分低端与高端路径 低端制造需应对同质化竞争和贸易壁垒 高端制造应聚焦知识产权布局与品牌建设 [6] - 服务业出海相比制造业优势较弱 建议对高端服务业放宽监管 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6] - 新经济领域如数字经济面临数字合规与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绿色能源转型前期投入大 周期长且回报不确定性高 都需要差异化推进方式 [6] 机遇与挑战分析 -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逆全球化趋势中增强 绿色转型具备规模与技术双重优势 新兴市场在基建 跨境电商等领域需求旺盛 [7] - 同时面临三大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 各国安全审核趋严 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需要实现本土化运营 [7] - 在AI时代 产学研协同优势显著 技术成本大幅压缩使定制化解决方案得以实现 高校应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构建精细化数据库系统支撑企业出海 [8] 海外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 - 近20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盈利能力稳步上升 但需要兼顾提高收益与风险管控 [4][7] - 在当前百年变局下 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经济革命推动制造业回流 [7] - 企业应提早规划调整战略 在追求收益增长的同时严格管控风险 以巩固和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7]
62亿美元投资脱碳,全球第四大矿山巨头拟扩大在华采购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4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全球矿山巨头福德士河制定激进的脱碳目标 计划到2030年实现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陆地运营零排放 到2040年实现范围3净零排放 目标领先同行至少10年 [1] - 福德士河宣布在脱碳领域总投资62亿美元 目前已花费8亿美元 建成460公里绿色输电网和100兆瓦发电设施 另有190兆瓦发电设施完成30%施工量 [2] - 福德士河2026财年计划再投入9到12亿美元脱碳资本支出 资金将用于成熟技术投资 发电设施 储能设施及绿色车队 [2] 中国市场角色转变 - 中国不仅是福德士河矿石销售的单一最大市场 未来20年仍将保持这一地位 同时也将成为公司重要的采购来源地 [1] - 中国在新能源及新技术发展方面速度快且规模大 将在采矿脱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福德士河将加大在华采购 方向侧重绿色采矿设备和绿色电力设备 因中国设备具有价格 交货时间及技术创新优势 [3] 具体合作与采购项目 - 福德士河与徐工集团签署零排放采矿设备供应合同 潜在价值超4亿美元 是徐工集团与中国境外企业签订的最大矿山设备订单 [2] - 徐工集团将为福德士河供应100多台零排放重型移动设备 包括充电式电动轮式装载机等 首批设备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2][3] - 合作不仅限于采购 还包括技术研发 这些设备将在其生命周期内为福德士河减少数百万升化石燃料消耗 [3] - 力拓与徐工集团在几内亚西芒杜矿山项目合作 合同涉及数十台230吨矿用卡车等 总金额近8亿元 [3] - 力拓还将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蒙古国铜矿开展纯电换电矿卡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3] - 必和必拓近年来加大在华采购 并在中国成立采购中心 采购内容涵盖基建设施设备及关键消耗品 [3] 行业趋势与低碳技术合作 - 钢铁矿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领域之一 迫切需要实现低碳发展 [1] - 实现采矿设备脱碳是重工业重要领域 [2] - 福德士河与中国宝武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探索利用福德斯河铁矿石和绿氢资源的低碳炼铁技术 并在铁矿石选矿研发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合作 [4]
上合组织“千万千瓦”级别风光项目已定,中企新能源出海再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4:04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框架与"双千"项目背景 - 中国正式接任2024至2025年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 推动区域可再生能源合作提速 [1][4] - 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平台在京揭牌 为"双千"项目(未来5年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提供支撑 [1][4] - 上合组织覆盖亚非欧三大洲26个国家 2024年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占全球49% 一次能源消费量约85万亿千瓦时占全球48% [3] 上合组织能源市场现状与目标差距 - 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4.2亿千瓦 占全球新增装机的72% [3] - 当前可再生能源装机与COP28目标仍存差距 促使上合组织加强绿色能源转型协作 [3] - 中国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开展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项目163个 签约总额超3300亿元 总装机超77吉瓦 [4] 中国与上合组织现有合作成果与模式 - 合作项目以光伏和风电领域为主 类型以投资和工程承包为主导 [6] - 形成三大合作模式:资源禀赋差异的产品输出模式(如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技术调整)、产品与技术输出融合模式(如巴基斯坦光伏组件生产线)、多层次政策协同机制(如跨境碳足迹核算规则) [6][7] - 油气类项目61个 煤炭类项目5个 投资金额约445亿元 形成全链条推进格局 [4] "双千"项目带来的市场机遇与投资规模 - 项目为中国企业打开面向上合国家的巨大市场窗口 带来光伏风电投资建设与设备出口机遇 [1][2] - 若顺利实施预计可拉动广义全口径投资3-5万亿元 中国企业投资机会占比35%-45% [7] - 构成面向上合市场的超大需求池和制度性开放窗口 开辟长期PPA、绿电认证等增量赛道 [8] 企业参与策略与能力要求 - 需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 适应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 提供定制化适配方案 [8] - 通过设备出口与属地化生产结合降低成本 带动当地设备制造运维产业发展 [6][7] - 采用"技术-标准-资本"整体输出模式 发挥投建运一体化和产业链整合优势 [8] 项目推进中的风险应对机制 - 面临多国政策不稳定、融资汇兑风险、技术标准差异及复杂地缘环境等挑战 [2] - 建议融入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降低风险 通过REITs出售项目权益分散风险 [8] - 可利用保险产品缓释风险 中国信保提供国别风险保障 [8]
利比里亚出台首个净计量政策,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13:28
政策批准 - 利比里亚首次批准国家净计量政策 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普及并提高全国范围内的可负担电力接入 [1] - 政策允许家庭 企业和机构将自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过剩电力输送回国家电网 并获得电费抵扣或金钱补偿 [1] - 政策有望吸引投资 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 并支持气变承诺 [1] 电力覆盖现状 - 目前该国仅不到30%人口能稳定用电 [1] 实施计划 - 矿业与能源部长强调需尽快从规划转向实施 [1] - 政策最终版本将提交总统批准后落地执行 [1]
双碳研究 | 巴库携手北京:以能源互联之钥,重塑欧亚未来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9-04 23:10
能源合作 - 阿塞拜疆推进绿色能源多元化战略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支持太阳能及海上风能开发[4] - 中国能建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 是世界最大能源工程集团之一[4] - 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将在阿拉特自由贸易区投建太阳能电池板厂 按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建造[5] 基础设施与物流 - 阿塞拜疆成为"中间走廊"关键枢纽 连接中国与欧洲 绕开俄罗斯和伊朗领土[6] - 自2022年起中间走廊货运量激增90% 得益于阿拉特港改造和铁路升级[7] - 中国交建参与巴库国际海港二期扩建 项目涵盖地铁建设和港口物流等领域[7] 数字治理与网络安全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与阿方探讨电子政务建设 国家网络安全保障及数字经济发展[8] - 中国电科是国有科技领军企业 中国国家网络安全体系核心力量[8] - 合作引入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共管理模式 提升网络防御效能[8] 多边框架与战略协同 - 阿塞拜疆在中国主导的多边框架中作用日益凸显 如上合组织[9] - 阿方支持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9] - 双方关系深化为要素互补战略协同 中国提供资本技术规模 阿方提供能源禀赋地缘枢纽[8]
碳中和50ETF(159861)盘中涨近4%,光伏与海风景气度获市场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1:56
光伏与电力设备行业趋势 - 光伏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行业供需格局逐步优化 [1] - 高端电子铜箔等关键材料涨价信号频现,反映出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景气度提升 [1] -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需求持续高景气,海风板块迎来景气度拐点 [1] - 欧洲海上风电加速发展为我国海风厂商带来出口机遇 [1] - 在“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推动下,行业将受益于智能化升级与绿色能源转型,呈现结构性增长机会 [1] 环保50指数与相关基金 - 碳中和50ETF(159861)跟踪环保50指数(930614) [1] - 环保50指数从中国A股市场中筛选出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优质企业 [1] - 指数覆盖清洁能源、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多个细分领域 [1] - 指数精选50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成分股,旨在全面反映绿色经济产业链的整体表现和长期投资价值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联接C(012504)和联接A(012503) [1]
前7月杭州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 出口“新三样”产品同比增长123.7%
每日商报· 2025-09-04 06:20
公司出口表现 - 浙江吉利汽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向白俄罗斯出口533台新能源小客车[1] - 该公司新能源汽车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出口显著增长 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增长约100%[1] - 杭州极速电子有限公司锂电池产品首次进入印度市场 1-7月出口额达310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40%[2] 海关支持措施 - 钱江海关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和自助打印模式 提升证书申领和产品通关效率[1] - 海关针对锂电池出口"小数量 多型号 多批次"特点 实施预约查检和预审申报资料等便利化举措 有效压缩通关时间[2] - 杭州海关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 精准推送关税政策和认证要求 为企业量身定制帮扶措施[2] 区域贸易发展 -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往来持续深化 成为外贸稳量提质的新引擎[1] - 以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海外市场持续走俏 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出口表现亮眼[1] - 1-7月杭州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出口"新三样"产品6.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3.7%[3] 市场拓展战略 - 企业通过中欧班列等多元化物流模式拓宽出口通道 实现降本增效[1] - 杭州极速电子在稳定欧美和东南亚传统市场基础上 持续拓宽新兴市场[2] - 海关支持企业针对不同出口市场采取差异化物流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