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保护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美方已丧失谈判主动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1:59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出台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美国贸易代表称此举将对全球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多行业造成广泛影响 [1] - 管制措施旨在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不当用途,并非禁止出口,也不针对特定国家,合规的民用用途出口申请均可获得批准 [3] - 措施出台前,中方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通报 [3]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也是目前唯一具备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高性能稀土磁体 [3] - 从上游开采、冶炼分离到下游磁材制造,中国在稀土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 [3] - 尽管西方国家推动本土替代计划,但技术与成本壁垒决定了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产能,有观点指出美国及其盟友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接近中国水平 [4]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中美双方表示将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 [7] - 美方被指近年来多次出台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对华出口限制,并将限制链条延伸至第三国 [5] - 中方指出其稀土管制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出发点是为维护全球安全与保护自身生态环境,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逻辑有本质不同 [5]
全球市场一夜变天,A股迎来关键周!三大利空全透视
搜狐财经· 2025-10-21 10:52
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对A股资金面的影响 - 美联储2025年降息预期由四次缩减至两次,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减弱 [3] - 中美利差因素导致北向资金流入动力减弱,甚至可能出现资金回流美国的情况 [3] - A股核心资产的资金面面临压力,市场上行动力因此打折 [3] 地缘政治冲突对A股产业链的冲击 - 俄乌冲突影响黑海航运,导致能源和谷物价格波动 [4] - 巴以冲突推升中东地区风险,可能引发全球油价跳涨 [4] - 能源成本上升直接影响化工、物流等行业利润,粮食价格波动冲击农业产业链 [4] - 全球风险偏好下降促使资金转向黄金等避险资产,抑制外资流入A股 [4] 内需与外需环境对A股相关行业的影响 - 一季度中国GDP增长5.4%,但商品市场整体下跌2.4%,能化、黑色系等内需相关品种领跌 [5] - 下游需求复苏乏力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积极性 [5] - 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6.9%,但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 [5] - 贸易保护主义及潜在“贸易战2.0”风险使电子、轻工等出口导向型板块易受冲击 [5] - A股当前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不高,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宽松 [5]
美方不要总是以己度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09:59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出台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出口管制体系,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不当用途,并非禁止出口或针对特定国家 [1][3] - 措施出台前已通过双边对话机制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方进行通报,部分国家和地区表示理解并愿与中方沟通协作,合规的民用用途出口申请均可获得批准 [2][3] - 管制措施仅对已在清单中的物项实施审查,不扩大适用范围,并明确对人道主义用途、公共卫生等出口予以许可豁免 [6] 全球稀土供应链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也是目前唯一具备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高性能稀土磁体 [4] - 尽管部分西方国家推动本土替代计划,但技术与成本壁垒使其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产能,预计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接近中国水平 [4] 美方反应与行业影响 - 美国贸易代表声称中国措施将对全球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多行业造成广泛影响,并指责中国是在“抢夺全球供应链的权力” [1] - 美方近年来以国家安全为由,多次出台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对华出口限制,并将限制链条延伸至第三国 [6] 措施合规性与目的 - 中方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出发点被阐述为维护全球安全与保护自身生态环境,与美方的贸易保护主义逻辑有本质不同 [4][6] - 美方对中国的指责被中方反驳为暴露了其“以己度人”的思维定式,并指出“长臂管辖”一词更符合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行为 [5][6]
IMF世界经济研究处处长:全球加速适应新贸易格局,警惕扩张性财政政策外溢效应
第一财经· 2025-10-20 19:30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世界经济研究处处长德尼兹·伊甘(Deniz Igan)在接受第一财 经专访时表示,尽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持续升级,但全球经济在2025年表现出较强韧性。 伊甘分析称,部分企业和家庭提前消费与投资、美元走弱等因素,暂时抵消了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 不利影响。然而,随着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和前置效应退去,成本压力或将逐步传导至消费者。 IMF还提醒,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有望提振经济增长,但高债务与融资成本 上升加剧了中长期风险,并可能引发多重外溢效应。此外,稳定币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带来新的跨境金融 脆弱性。 德尼兹·伊甘:我们一直密切关注这些公告。我们此前也表示,各国应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分歧,并合 作营造一个稳定、可预测、以明确透明的贸易规则为基础的环境。贸易政策的总体目标应是保持开放、 实现公平竞争,而这通常意味着减少非关税壁垒和扭曲。在以往的报告中,我们也警告,高企的贸易紧 张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预计将拖累全球经济活动。 第一财经:自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以来已近六个月。根据你的观察,全球企业和投资者如何适应持续的贸 易政策不确定性? 德尼兹·伊甘:过去一年显然非常 ...
专访|IMF世界经济研究处处长:全球加速适应新贸易格局,警惕扩张性财政政策外溢效应
第一财经· 2025-10-20 18:28
全球经济韧性 - 全球经济在2025年表现出较强韧性,暂时抵消了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 [1][7] - 部分企业和家庭提前消费与投资、美元走弱是支撑经济韧性的关键因素 [1][7] - 美国对全球的有效关税率目前约为18%,低于最初估算的超过20% [7]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对多数国家的实际关税水平在10%至20%之间波动,远高于2024年的水平 [4] - 贸易流向出现调整,美国对中国出口下降,但对欧盟等其他市场的出口增加 [4] - 中国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上升,部分抵消了对美出口的下降 [4] - 贸易活动的重新布局和供应链重组尚未形成最终格局,当前形势与2018/2019年不同,高关税更具普遍性 [4][5] 成本传导与通胀前景 - 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暂时吸收成本压力,但利润空间收窄后将逐步传导至消费者 [1][7][8] - 成本传导可能带来更持久、更顽固的通胀,而非一次性冲击 [8] - 前置效应消退后,经济活动可能回归减弱的趋势 [7] 财政政策与债务风险 -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提振了经济增长 [1][9] - 高债务水平和不断上升的融资成本正在侵蚀政策空间,并带来跨境扩散风险 [1][10] - 许多经济体的主权债务水平已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借贷成本进一步上升 [11] 金融市场变化 - 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新的跨境金融脆弱性,当其由短期政府债券支撑时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1][11] - 核心政府债券收益率的重新定价可能通过非银金融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关联,引发无序的价格调整 [11] - 高频数据显示资金流出现变化,反映出地缘政治重组的影响,但尚未形成结构性改变 [6]
特朗朗普关税埋雷,数万亿美元成本压垮企业,损失超1.2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20 16:56
2025 年特朗普政府力推的 "对等关税" 政策正将美国经济拖入成本高企的泥潭。 标准普尔全球发布的重磅报告揭开了残酷真相,受关税及多重经济因素叠加影响,全球企业今年的额外 损失将达1.2万亿美元,其中5920亿美元通过涨价直接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这场以 "美国优先" 为旗号的贸易政策调整,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对普通民众的财富收割,更是在不断的 发酵。 关税战的"陷阱" 雪上加霜的是企业实际产出持续下滑,形成 "花钱越多、买到越少" 的尴尬局面,消费者面临性价比大 幅缩水的困境。 关税政策的成本冲击波已全面席卷企业领域。 消费者群体内部的承压分化愈发刺眼。美联储理事沃勒声称关税影响主要由高收入家庭承担,但现实恰 恰相反。 标普的研究覆盖了全球85%的股市市值,基于90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显示,企业利润率已收缩 0.64%,对应9070亿美元的利润缺口。 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首当其冲,不得不将三分之二的利润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穷人生存遭到挤压 更严峻的是未被覆盖的中小上市公司及私募支持企业还将额外承担2780亿美元成本,且标普警告 1.2万 亿美元的增量成本仅是下限。 耶鲁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年均 ...
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预计全球经济增速温和放缓
经济日报· 2025-10-20 09:19
全球经济现状与展望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2%,2026年预计为3.1% [1] - 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4年年终的3.6%下跌至2025年年终的2.6% [1] - 2025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计为1.6%,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0% [2] - 202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达到4.2% [2] 通胀与贸易表现 - 全球通胀率将在2025年下降至4.2%,2026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7% [2] - 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胀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2] - 全球贸易额在2025年预计实现2.9%的平均增长率,低于2024年3.5%的增速水平 [2] 主要风险因素 - 政策不确定性将抑制消费和投资 [3] -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升级将压制投资、破坏供应链、遏制生产力增长 [3] - 限制性移民政策对劳动力供给造成冲击,尤其影响面临人口衰老和技能短缺的经济体 [3] - 人工智能行业收益和产能表现不佳可能引发科技股股价大跌,终结投资增长周期 [3] 政策建议 - 政策制定者应建立清晰、透明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政策路线图 [4] - 重建财政缓冲区间和保障债务可持续性仍是优先事项 [4] - 货币政策应在保价格稳定和控增长风险之间实现平衡 [4] - 应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投资数字化等措施提振增长前景 [4]
全球经济增速温和放缓
经济日报· 2025-10-20 09:05
同时,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存在波动风险,其收益和产能表现一旦不佳,将引发科 技股股价大跌,从而终结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投资增长周期以及金融市场对该行业前景的乐观情绪,甚至 还将对宏观金融稳定产生冲击。报告警示称,经济下行风险对中央银行等主要经济机构的独立性施加的 压力,可能会削弱来之不易的政策可信度,并破坏合理的经济决策,其原因包括数据可靠性降低等。 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6年增速为3.1%。以年终数据为基准来看,全球经济 增速将从2024年年终的3.6%下跌至今年年终的2.6%。 尽管今年上半年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作用小于最初预计,但其展现的政策不确定性加 剧,以及保护主义抬头等,仍是导致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报告预计,2025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 达到1.6%。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达到4.2%;全球通胀 率将在2025年下降至4.2%,2026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7%,其中,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其他国家和地 区通胀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球贸易额在2025年预计实现2.9%的平均增长率,不仅明显低于2024年 3.5%的 ...
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温和放缓
经济日报· 2025-10-20 06:52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面对规则和政策的大幅波动, 全球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充满韧性和活力的开局,但随着韧性表现背后的支撑因素逐渐褪色,当前 全球经济正在显示出增速温和放缓的迹象,且这一趋势将长期保持。此外,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前景面 临较大不确定性,或将难以承担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为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新华社记者 刘 杰摄 于气候冲击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带来了额外的风险,尤其是对低收入的大宗 商品进口国而言压力巨大。 同时,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存在波动风险,其收益和产能表现一旦不佳,将引发科技股 股价大跌,从而终结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投资增长周期以及金融市场对该行业前景的乐观情绪,甚至还将 对宏观金融稳定产生冲击。报告警示称,经济下行风险对中央银行等主要经济机构的独立性施加的压 力,可能会削弱来之不易的政策可信度,并破坏合理的经济决策,其原因包括数据可靠性降低等。 报告指出,政策制定者应建立清晰、透明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政策路线图,以减少不确定性、支持投 资并收获更多贸易活动所带来的生产率和增长红利。贸易规则应进 ...
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 全球经济增速温和放缓
经济日报· 2025-10-20 06:08
全球经济增速趋势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2%,2026年预计为3.1% [1] - 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4年年终的3.6%下跌至2025年年终的2.6% [1] - 全球经济在上半年开局良好后,正显示出增速温和放缓的迹象,且趋势将长期保持 [1] 主要经济体增速与通胀 - 2025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计为1.6%,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0% [2]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5年增速预计为4.2% [2] - 全球通胀率预计在2025年下降至4.2%,2026年进一步下降至3.7% [2] - 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胀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2] 全球贸易前景 - 全球贸易额在2025年预计实现2.9%的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2024年3.5%的增速水平 [2] - 持续性的贸易碎片化问题将进一步限制贸易收入 [2] - 保护主义抬头和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 [2] 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 -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进一步升级将压制投资、破坏供应链、遏制生产力增长 [3] - 限制性移民政策导致发达经济体劳工净流入量急剧下降,弱化经济增长 [1][3] - 财政和金融市场脆弱性与借贷成本上升风险叠加共振 [3] - 大宗商品价格因气候冲击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飙升的风险对低收入进口国压力巨大 [3] 人工智能等行业影响 - 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或将难以承担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1] - 人工智能行业收益和产能表现不佳可能引发科技股股价大跌,终结投资增长周期 [3] 政策建议方向 - 政策制定者应建立清晰、透明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政策路线图,以减少不确定性 [4] - 重建财政缓冲区间和保障债务可持续性仍是优先事项,需中期财政整顿计划 [4] - 货币政策应在保价格稳定和控增长风险之间实现平衡 [4] - 应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投资数字化等措施提振增长前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