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小鹏超视距自动驾驶VLA是如何实现的?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26 07:34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团队提出NavigScene数据集和三种方法 连接局部感知和全局导航信息 实现超视距自动驾驶能力[2][3] - 该方法显著提升感知、预测、规划和问答任务性能 增强对陌生场景的泛化能力[3][10] - 技术突破体现在将导航指令(如转向指令、距离信息)与多视角传感器数据融合 模拟人类驾驶员使用导航工具的行为模式[8][9] 数据集构建 - NavigScene基于nuScenes和NAVSIM数据集构建 包含NavigScene-nuScenes和NavigScene-NAVSIM两个子集[9][14] - 通过Google Maps API生成导航视频 使用方向API获取路线、静态地图API获取连续图像、距离矩阵API估算距离和时间[16] - 采用多指标候选选择策略:交叉路口相似度(Sinter)、距离值相似度(Sdist)和词汇相似度(Sword) 权重设置η1>η2>η3确保方向准确性优先[18][19] 技术方法 - 导航引导推理(NSFT):在VLM提示中加入导航指令 使模型同时处理局部视觉线索和全局导航背景[20][23] - 导航引导偏好优化(NPO):扩展DPO方法 通过辅助文本摘要任务建立详细答案与摘要版本间的偏好关系 增强BVR推理能力[24][25] - 导航引导视觉-语言-动作模型(NVLA):通过特征融合MLP将VLM输出与BEV特征维度对齐(从32,000维压缩至256维) 集成到端到端驾驶框架[27] 性能提升 - 在DriveLM评估中:Llama-Adapter的BLEU-4从50.68提升至54.25 METEOR从33.75提升至37.62 ROUGE-L从64.59提升至67.66[30] - 在NuInstruct评估中:感知任务最近物体识别(Clo)从20.4提升至32.2 规划任务从25.7提升至31.2[34] - 端到端驾驶任务:VAD模型检测mAP从0.27提升至0.36 SparseDrive模型mAP从0.42提升至0.46[37] 泛化能力 - 跨城市泛化测试:波士顿→新加坡任务中 VAD+Qwen2.5-7B+NPO使平均L2距离从0.86米降至0.70米 碰撞率从26.83%降至22.55%[51] - 新加坡→波士顿任务中 相同配置使平均L2距离从0.63米降至0.61米 碰撞率从20.44%降至18.46%[51] - NPO技术显著提升系统在不同交通模式和基础设施下的适应能力[52] 行业应用 - 端到端自动驾驶课程涵盖大语言模型、BEV、扩散模型、强化学习等技术模块[57] - 岗位需求显示:VLA/VLM算法专家薪资达40-70K·15薪 量化部署工程师达40-60K·15薪 博士应届生薪资达90-120K·16薪[60] - 行业社区规模近4000人 覆盖300+企业与科研机构 涉及30+技术方向包括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仿真测试等[66]
马斯克救不了特斯拉
虎嗅· 2025-08-26 07:28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418.3亿美元同比下降10.6% 其中整车销售收入下降17.9% [1] - 2025年H1净利润16.1亿美元同比下降42.9% [1] - 整车销售毛利润36.8亿美元 毛利润率12.8% 剔除FSD影响后单车毛利润降至4500美元(约3.3万人民币)毛利润率11.3% [16][17] - 碳排放配额交易收入对2025年H1净利润贡献达64.2% [1][33] 销量与交付 - 2025年H1全球整车销量72.1万辆同比下降13.2% [1] - Model 3/Y交付69.8万辆占比96.8% 其他车型(Model X/S及Cybertruck)交付2.3万辆 [5] - Cybertruck交付持续低迷 2025年H1仅交付1.07万辆 [2] - 2023年交付181万辆同比增长37.7% 2024年交付179万辆同比下降1.1% [3] 产品与技术 - 主力车型Model 3(2016年发布)和Model Y(2019年发布)未实现在2025年进行实质性升级换代 [7] - 4680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于2170电池、快充性能不理想及良率问题 2024年产量仅1亿颗 [1] - 电气架构仍采用400V系统 充电功率受限于250KW 落后于行业800V架构及兆瓦级闪充技术 [8][9] - 从LG订购高镍三元锂电池替代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但存在热失控风险及合规不确定性 [8] FSD业务 - 2025年H1 FSD确认收入4.28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1] - 2025年Q2 FSD收入1.7亿美元 仅相当于当季研发费用(15.6亿美元)的10.7% [28] - 2024年FSD订阅收入3.2亿美元占比26.6% 推测新增约250万月订阅用户 [25] - 递延收入增长缓慢 2024年新增仅6300万美元 相当于整车销售收入的0.087% [2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并削弱ZEV积分强制效力 [36][37] - 碳排放交易收入2025年Q2降至4.39亿美元同比下降50.7% 预计将持续下降 [37] - Model 2/Q低价车型(预计售价15万元)多次延迟发布 错过中国市场时间窗口 [10][11] 未来规划 - Robotaxi于2025年6月在德州启动内测 首批10辆Model Y搭载FSD 13系统 [2] - Optimus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底试产 2026年预计产量5万-10万台 [2] - 通过改款措施应对销量下滑 包括微调外观、增加电池容量(78.4千瓦时)及舒适性配置升级 [7]
小汽车保有量403万辆!这场讲座披露广州交通多项数据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22:44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 - 白云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7636万人次 位居全球第12和全国第2 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近100个目的地 每周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约1700架次 [5] - 广州港成为国际航运枢纽 拥有国际航线180条 连通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5] - 广州铁路2024年旅客发送量达1.45亿人次 其中广州南站8938万人次 单日发送最高纪录47.8万人次 [5]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68公里 形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三环+十九射"高快速路骨架网 [6][7] - 地铁运营线路19条 线网总里程751.1公里(含城际轨道338公里) 稳居全国第三 日均客流量全国第三 [7] 智慧交通与创新应用 - 开通12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 包括东风路环路和广州塔线等 累计运送乘客突破119万人次 总运行里程超230万公里 [13] - 开放城市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超2600公里 含10条高快速测试公路263公里 实现南沙黄埔花都三区测试路网贯通 [13] - 低空经济领域汇聚4200多家相关企业 数量全国第二 核心企业包括亿航智能和小鹏汇天等全球独角兽 [14] 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 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100% 地铁站点200米范围公交接驳率基本达100% [12][13] - 停车泊位总量438万个 小汽车保有量403万辆 停车供需比从2019年1.06提升至接近1.09 [11] - "广州泊车"平台累计用户290万人 接入5470家经营性停车场约244万个泊位动态信息 [11]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构建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打造融通全球引领湾区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5] - 形成3小时辐射华南城市群 8小时直达国家级城市群的高铁网络格局 [5] - 地铁18号线作为国内首条时速160公里市域快线 实现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30分钟互达 [7]
文远知行上涨2.05%,报9.715美元/股,总市值27.64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2:07
股价与市值表现 - 8月25日,文远知行股价盘中上涨2.05%,报收9.715美元/股,成交额为634.67万美元,总市值为27.64亿美元 [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公司收入总额为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81% [1]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92亿人民币,亏损同比收窄10.23% [1] 公司概况与全球布局 - 文远知行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境外控股母公司,主要由其境内实体子公司运营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已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研发、测试及运营 [1] - 公司运营天数超过1,600天,是唯一同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企业 [1] - 公司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圣何塞、阿布扎比等全球多地设有办公室 [1] 技术与产品矩阵 - 公司致力于开发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 [2] - 公司已进入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阶段,商业营收居全球同类企业之首 [2] - 公司产品矩阵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和高阶智能驾驶五大类 [2] - 公司提供网约车、随需公交、同城货运、智能环卫、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 [2] 行业合作与认可 - 公司在技术研发、商业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海内外实践经验 [2] - 公司已与多家全球顶级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宇通集团、广汽集团、博世等 [2] - 2023年,公司在《财富》杂志公布的“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中位列第八,是唯一一家冲入前十的中国公司 [2]
蔚来上涨5.5%,报6.689美元/股,总市值151.4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1:48
股价表现 - 8月25日开盘上涨5.5% 报6.689美元/股[1] - 当日成交额达1.37亿美元[1] - 总市值151.47亿美元[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20.3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1.46%[1] - 归母净利润-68.91亿人民币 同比亏损减少31.06%[1] 公司概况 - 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及领跑者 2014年11月成立[2] - 业务涵盖设计/开发/合作制造/销售高端智慧电动汽车[2] - 核心技术包括换电技术/电池租用服务(BaaS)/自动驾驶订阅服务(ADaaS)[2] 产品布局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高端智慧电动旗舰SUV ES8[2] - 2018年12月推出高性能全能SUV ES6[2] - 2019年12月推出轿跑SUV EC6[2] - 2021年1月推出旗舰轿车ET7[2] - 2021年12月推出中型轿跑ET5[2] 重大事件 - 9月2日(美东时间)盘前披露2025财年中报[2]
禾赛上涨2.11%,报23.75美元/股,总市值31.46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1:46
股价表现 - 8月25日开盘上涨2.11%至23.75美元/股 成交额348.44万美元 总市值31.46亿美元[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入总额12.32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50.58%[1] - 归母净利润2653.7万人民币 同比增长114.83%[1] 机构评级 - 8月18日获浦银国际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8美元[2] 公司背景 - 注册于开曼群岛 主要通过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2] - 2014年创立于上海 专注激光雷达领域 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2] - 在全球自动驾驶及ADAS激光雷达市场处于领军地位[2] 技术实力 - 在光学、机械、电子等核心领域具备卓越研发能力[2] - 拥有数百项全球专利 自研芯片、功能安全、主动抗干扰技术突破行业记录[2] 客户与投资方 - 客户涵盖全球主流自动驾驶公司、顶级汽车厂商、一级供应商及机器人公司[2] - 获得小米、美团、博世、百度、光速、高瓴、CPE、启明等机构融资[2]
新央企长安交出半年报,成色几何?
华尔街见闻· 2025-08-25 21: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 [1] - 归母净利润22.91亿元同比下滑19.09% [1] - 毛利率14.58%同比增长5.64%但净利率仅2.47%同比下降15.79% [1]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86.07亿元同比下降350.57% [2] 销量与行业背景 - 上半年总销量135.5万辆创8年同期新高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 6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 [2] - 行业前7个月销量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但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4.8%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1]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形成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矩阵 [2] - 深蓝汽车全球累计交付突破50万辆 长安启源Q07首月订单达3.1万辆 [3] - 阿维塔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 定位高端智能电动市场并与华为深度合作 [3] - 2024年深蓝亏损15.7亿元 阿维塔亏损40.2亿元 2025年盈利挑战持续 [3] 现金流与供应链管理 - 应付账款及票据余额较年初降低31% 周转天数减少50天 [2] - 现金流变化与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相关 要求支付账期不超60天 [2] 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整合成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成为国资委直管独立央企 整合117家分子公司 [4] - 研发投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12.76% 占营收比重达4.5% [5] - 未来10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于新汽车领域 新增1万人科技创新团队 [5] - 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未来3年推35款数智新汽车 [5] 技术突破规划 - 2025年底实现固态电池功能样车首发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 [5] - 2025年底完成新一代飞行汽车试飞 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应用 [5] 全球化布局 - 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海外利润贡献超30% [6] - 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 标志东南亚本地化生产战略突破 [6] - 通过"海纳百川"计划拓展海外业务 [6]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存在"以价换量"竞争态势 影响企业利润水平 [1][2] - 新央企集团形成与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并立的"三巨头"格局 [4] - 分析师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2095/2335亿元 [6]
特朗普支持撤销ABC和NBC的新闻许可;中概股多数上涨,蔚来涨5.3%;英特尔涨超3%,美国政府已持有10%股份【美股盘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49
美股期货市场表现 - 道指期货下跌0.20% [1] - 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0.22% [1] - 纳指期货下跌0.31% [1] 中概股市场动态 - 阿里巴巴股价上涨3.62% [2] - 拼多多股价上涨3.9% [2] - 网易股价上涨5.4% [2] - 蔚来汽车股价上涨5.3% [2] 个股重大事件 - 英特尔盘前上涨3.1% 因美国政府获得公司10%股份 [3] - 澎泉思蓝宝集团同意以180亿美元收购JDE Peet's咖啡业务 股价下跌3.17% [3] - 康卡斯特集团下跌0.29% 受特朗普支持撤销NBC新闻许可影响 [3] - SpaceX因地面系统问题取消第十次星舰发射计划 [3] - Coinbase下跌2.84% 受全球交易所联合敦促打击代币化股票影响 [4] 行业监管与创新 -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敦促监管机构打击模仿股票的代币化证券 [4] - Waymo获得纽约市首个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证 [4] 经济数据发布 - 北京时间22:00发布美国8月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 [5]
从理想VLA看自动驾驶技术演进路线...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25 19:29
理想VLA司机大模型技术突破 - 具备更懂语义的多模态输入、更擅长推理的思维链和更接近人类驾驶直觉的轨迹规划三大核心能力提升 [1] - 核心能力包括空间理解、思维能力、沟通与记忆以及行为能力四大维度 [1] - 技术融合动态目标、静态元素、导航地图和空间理解等多元素协同 [3] VLA技术发展趋势 - 由VLM+E2E发展而来,涵盖端到端、轨迹预测、视觉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栈 [3] - 学术界重点转向大模型与VLA方向,传统BEV感知和车道线等研究方向在顶会中出现减少 [3] - 工业界持续优化传统感知与规划方案,但学术研究重心已明确转向VLA领域 [3] 科研辅导课程框架 - 课程周期为12周在线小组科研加2周论文指导和10周论文维护期,总时长约3.5-4个月 [13][32] - 每周安排1-1.5小时课程,覆盖先导课、课题概览、选题讨论和具体技术模块深度解析 [8][10][29] - 提供模块化VLA模型、统一端到端模型和推理增强模型三大核心研究方向 [34][36] 课程资源支持 - 提供公开数据集包括nuScenes、Waymo和Argoverse等,并支持大语言模型生成数据 [26] - 基线代码覆盖模仿学习、扩散模型和VLA端到端自动驾驶等多类开源项目 [25] - 必读论文包括Senna、SimLingo、OpenDriveVLA和ORION等核心研究成果 [27][28] 学员能力培养目标 - 系统掌握VLA理论体系并深化算法设计及创新思路 [5][14] - 通过基线代码和数据集高效开展实验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19][33] - 获得论文写作方法论、修改指导和投稿建议等全流程支持 [5][19] 技术实践要求 - 硬件最低要求为4张4090显卡,推荐配置为8张4090或更高性能设备 [20] - 需掌握Python编程和PyTorch框架,具备Linux系统开发调试能力 [20] - 要求每周课后投入至少1-2小时自学时间并按时完成作业 [18][22] 学术服务机制 - 采用"2+1"多师制教学团队,包括主导师和科研论文班主任双轨支持 [23] - 提供个性化研究idea,每位学员均可获得专属课题方向 [19][33] - 课程产出包含论文初稿、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推荐信 [23]
比RoboTaxi更疯狂,无人物流车的“极限战场”
钛媒体APP· 2025-08-25 19:04
行业投资热度 - 2025年自动驾驶投资焦点转向无人物流配送领域 多家企业完成大额融资 包括新石器C+轮10亿元 九识智能B3轮1亿美元及B轮累计近3亿美元 白犀牛B轮累计近5亿人民币[1] - 京东物流推出自研VAN无人轻卡 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 Momenta组建团队进军无人物流市场[1] - 在投融资趋冷背景下 资本仍向该领域密集加注 印证投资圈对"规模盈利临界点"的共识[1] 政策环境支持 - 2021年中国无人配送车开启合法化进程 北京发放首张公开道路牌照 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通知》为自动驾驶上路"开绿灯"[3] - 2023年12月《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首次明确智能网联汽车用于运输经营活动[3] - 2025年国家邮政局提出加快推动无人车在行业规模化应用 全国超100个城市开放路权试点[3]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交通运输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即将出台 重点支持物流领域自动驾驶应用[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累计超6000台[2] - 顺丰2023年招标百台规模 2024年增至千台量级 中通快递已投入约1000辆 圆通速递近500辆 韵达股份超100辆 申通快递超200辆[4] - 中通快递与新石器合作计划未来落地10000台无人车 顺丰控股已投入超800辆 预计2025年扩至8000辆[4] - 权威机构预计2030年无人驾驶物流车市场规模达2634亿元 为2025年的5.4倍[5] - 招商证券测算显示 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市场空间约4680亿元 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市场空间在5460亿元到7280亿元之间[6] 应用场景与模式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快递配送(2-5KM覆盖半径 2-3天时效) 商超配送(5KM覆盖半径 1小时时效) 餐饮配送(3KM覆盖半径 30-45分钟时效) 移动零售(1-2KM覆盖半径)[5] - 无人物流配送车目前大规模落地场景为快递末端配送中的"网点到驿站"段 采用加盟商网点派至驿站的模式[12][13] - 末端配送距离通常在十公里以内 路线相对固定 降低了技术风险 各地政府不断开放该场景路权[13] 成本效益分析 - 2025年1-5月快递件均价同比下降8.2% 件量日均同比增长20.1% 行业呈现"以价换量"趋势[7] - 末端配送人工成本占比超80% 无人驾驶可省去"最后五公里"人工成本[7] - 物流行业劳动力成本从2019年1.7万元增长至2025年2.3万元[8] - 以日均8000件配送量网点为例 引入无人配送后件均成本降幅达70% 单车日均运件量突破千件 配送时效提升20%-30%[8] - 新石器无人车单票成本降低0.1-0.2元 九识智能E6车型单月运营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 顺丰无人车单车单月节省约2000元成本[8][9] - 多家快递公司实际运营数据显示无人配送车可使单票成本降低0.1元[9] 技术发展与成本下降 - 无人物流车整车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 新石器X3车型从20万元降至7万元 九识智能产品价格从5万元降至2万元[14] - 九识智能E6车型售价仅为19800元 新石器计划2025年年产能达3万辆[9] - 技术路线从早期高精地图转向BEV+Transformer架构 2024年端到端模型崛起 2025年VLA多模态模型成为新焦点[16] - 传感器方案优化 新石器从5颗激光雷达加10个摄像头 改为1颗激光雷达加12个摄像头 以视觉为主激光雷达兜底[16] - 头部厂商推行"轻资产运营模式" 降低硬件购置成本 按需支付服务费 引入灵活融资方案[17] 企业战略部署 - 顺丰采用"投资+订单"模式深度绑定技术供应商 推动无人车调度系统与自有平台深度融合[17] - 加盟制企业依赖总部认证与网点自主采购 呈现"碎片化部署"特征[17] - 头部物流企业构建"支线无人机+分拣中心+末端无人车"的全链路无人配送体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