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电子垃圾变废为宝 这个小镇靠拆垃圾实现循环经济
央视新闻· 2025-05-10 14:12
贵屿循环经济转型 - 贵屿从分散式电子垃圾拆解转向集中处理 通过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国家级试点产业园实现规范化管理 杜绝非法焚烧现象并修复生态 [1] - 园区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每车废旧家电均登记来源地、车牌号、品类及流向企业车间 实现全流程数据管控 [1][3] - 废旧家电贴条形码追踪 包含客商信息、质检数据及品质状况 拆解时扫码出库并同步上传国家系统 确保全程可追溯 [5][7] 重金属回收技术突破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贵屿设立全国首个手机安全回收示范项目 采用1300℃熔炼炉富氧顶吹技术分离铜、金、银等高价值金属 有害物质去除率超98% [8][12] - 废电路板含铜25%、金30克/吨 经处理后产出铜锭含铜90%、金100克/吨、银1000克/吨 1吨电路板可提炼300公斤铜 [10][14] - 基地年处理废电路板1.2万吨 三级处理体系实现金属综合回收率超98% 形成"变废为宝"闭环 [12] 国家政策与行业扩容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作为首家资源循环国有骨干企业 近期新增9家子公司覆盖动力电池、新能源等领域 联合中汽中心等8家机构签署战略协议 [16] - 集团计划联合天津港保税区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预计2023年10月投产 未来聚焦细分领域培育领军企业 [16] -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标2023年资源循环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 基本建成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20][22]
美联新材(300586) - 2025年05月0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09 17:46
公司项目进展 - 控股企业辉虹科技EX产品百吨级新建项目完成试生产,达预期设计产能 [2][3] - 子公司四川美联推进的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一期项目,预计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全流程色母粒、60万吨硫酸亚铁、10万吨水处理剂以及80万吨硫酸(含5万吨试剂硫酸)的成套生产装置,预计2026年6月建成 [3] - 已完成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项目1000吨级的年产能建设,预计年底建成5500吨年产能 [5] 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措施 - 加强与供应商沟通交流,了解价格波动趋势,制定采购策略 [2] - 建立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 [2] - 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各环节降本增效 [2] 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 - 2023年全球三聚氯氰市场容量42.22亿元,预测2029年达74.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90% [6] - 2023年全球色母粒市场规模946.86亿元,预测2029年以5.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298.34亿元 [6] - 2023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约5亿美元,2024年达6.1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21.42%;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约0.7GWh,2024年出货规模达3GWh,未来五年复合增速67.88%,预计2025年我国市场规模增至28.2GWh [6] 公司竞争优势 新能源板块 - 锂电池隔膜领域:有成熟管理和技术团队,有成本优势(引进先进生产线提升产能、降低单位成本和能耗),有区域优势(生产地点贴近需求市场) [7] - 钠离子电池领域:凭借区位优势及全产业链投资布局,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7] 高分子材料板块 - 色母粒产品在全球同行业有优势,多款实现进口替代,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与高新技术产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7] - 服务全球超4000家客户,覆盖40多个国家及国内20多个省市 [7] - 通过优化技术、工艺和结构,满足下游“三高一超”要求,提升稳定性与专业性 [7] - 在色母粒领域依托广东产业集群与四川项目资源优势,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8] 精细化工板块 - 控股子公司营创三征掌握世界前沿三聚氯氰工艺技术,有多项专利,年产能9万吨,是行业龙头 [8] - 控股孙公司辉虹科技在工艺和成本上优势明显,在国际有独特竞争优势 [8] 公司产能情况 - 色母粒产能约13万吨,三聚氯氰产能9万吨,电池湿法隔膜产能3亿㎡,高性能颜染料产能265吨 [8] 产品应用及规划 - EX电子材料主要应用于高频覆铜板的电绝缘层,终端应用于大数据运算中心等领域,未来计划将单体聚合成树脂,开发更多下游客户 [3]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白色母粒一体化生产基地和新能源材料基地,通过孙公司辉虹科技实施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建设 [3]
华宏科技(002645) - 002645华宏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7:4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002645,证券简称为华宏科技 [1] -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于 2025 年 5 月 9 日 15:30 - 16:30 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进行 [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主持人、董事长胡品贤、董事及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朱大勇、独立董事刘斌、财务负责人曹吾娟 [2] 循环经济产业链 - 公司实现从再生资源装备制造商向再生资源运营商转型,初步形成以报废机动车拆解为主线,下游废钢、废旧磁材、稀土回收料等资源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 业务毛利率 - 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和磁材业务毛利率受稀土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大,价格相对稳定时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3] - 公司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拓展新兴应用领域,通过内部降本、工艺优化、质量管控等措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3] 产能情况 - 当前磁材产能是 1.5 万吨/年 [3] - 再生稀土氧化物产能规模已达 1.2 万吨/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4] - 山东烁成二期扩产、包头华宏高性能磁材项目按预定计划建设 [4] 业务重点与行业发展 - 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和稀土永磁材料业务销售比重占公司销售总额 60%以上,是业绩主要贡献来源 [3] -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下游对稀土产品需求增加,将给公司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3] 业绩盈亏情况 - 2024 年对收购江苏威尔曼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3.34 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 3.56 亿元,剔除影响后较 2023 年大幅减亏 [3] - 2025 年一季度国内稀土价格止跌回升,稀土氧化物产能利用率提升,高性能磁材产品产销量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3] 产品应用与客户合作 - 高性能磁材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机器人电机、3C 电子等领域,并与相关企业建立业务合作 [4] 出口管制影响 - 公司不涉及稀土技术出口,稀土氧化物产品全部国内销售,永磁材料产品出口销售比重较低,相关出口管制政策对业务影响较小 [4] - 公司将跟踪产业政策变化,遵守出口管控规定确保业务合法合规开展 [4]
君正集团: 君正集团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6:4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1亿元,同比增长31.83% [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4亿元,同比增长2.96%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51亿元,同比增长146.77% [7] - 资产总额428.23亿元,较年初增长6.59% [7] 业务发展 - 绿色低碳环保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7] - 450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7] - 投资建造部分液体化工品船舶以优化船队结构 [7] - 化工物流业务市场份额亚洲第一、全球第三 [18] 核心竞争力 - 拥有"煤-电-氯碱化工"和"煤-电-特色冶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14] - 行业内首创"煤焦化工"和"乙炔化工"的深度绿色耦合设计 [14] - 生产装置采用"集约化"、"紧凑化"、"联通化"布局,物料流转设计科学 [15] - 拥有2个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1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20] 技术创新 - 乙炔原料装置采用先进的81000KVA电石炉及生产工艺 [17] - BDO装置引进KTS技术,单套产能30万吨/年为全球单线产能最大 [17] - 行业内首创在电石成品后处理车间采用全球首套电石转运自动化控制系统 [16] - 能源化工板块积极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21] 2025年重点工作 - 持续提升公司规范运作和治理水平 [23] -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 [23] - 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23] - 预计2025年度担保总额度不超过167亿元 [41] 财务数据变动 - 固定资产增加84.49亿元,主要因新项目转固 [33] - 在建工程减少55.05亿元,主要因新项目转固 [33] - 长期借款增加36.39亿元,主要因新增项目借款 [33] - 应收票据增加1.10亿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 [33]
中欣氟材(002915) - 002915中欣氟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9 14:2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5.2% [2] 净利润下滑原因 - 毛利率方面,生产氟化氢采购的萤石粉价格高位运行,成本攀升、毛利承压;农药行业供过于求,农药中间体产品价格走低、毛利承压 [2] - 开工率方面,部分产品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下游需求不足,产能集中释放致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下跌,制约装置产能释放;第四代制冷剂受专利保护期限限制,延缓产能释放 [2][3] 新能源材料业务规划 - 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循环经济,交付高质量产品,构建成本优势 [3] - 推动新型电解液电解质产品研发,与新能源客户进行产品认证及配套研发 [3] 毛利率下降原因及提升计划 - 原因同净利润下滑原因,即萤石粉价格高、农药行业供过于求、产能释放问题及制冷剂专利限制 [2][3] - 推进重大项目实施,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细化车间管理、产线排产等多方面管理;采取稳存量、拓增量等多重措施 [3][4] 应对竞争策略 - 具备完整氟化工产业链,构建国内领先氟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一个总部管控中心 + 四个生产基地”格局 [4] - 加强精益化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均衡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推动生产线智能化转型 [4] 业务拓展计划 - 加强与上下游战略合作,提升原料采购和新材料销售竞争力 [5] - 深耕氟精细化学品、新材料及制冷剂业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5] 费用管控措施 - 研发费用方面,精准投入资源,聚焦核心研发项目 [5] - 财务费用方面,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强化预算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推进浙江基地“高性能聚合物项目”等、福建基地“六氟磷酸钠项目”、江西基地“1234 - yf 项目”等,促进新材料和制冷剂业务发展 [5] - 传统氟精细化学品领域,专注医药市场需求,参与新药研发,巩固并发展中间体业务 [6]
【高端访谈】“甜蜜产业”背后的中国制造——对话克林轻工董事长刘长战
新华财经· 2025-05-09 13:07
公司概况 - 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制糖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能提供整厂设备,产品出口越南、缅甸、泰国等二十多个国家 [1] - 公司已实现甘蔗输送、破碎、压榨、提汁、煮炼、分蜜及干燥和包装等工艺过程的全套设备生产和系统解决方案 [1] - 公司技术完全自主,从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到自动化控制均无"卡脖子"环节 [1] 技术创新与资源利用 - 公司研发高效压榨机采用多级压榨技术,显著提升糖厂原料利用率 [2] - 甘蔗渣高值化利用途径包括造纸生产、生物酶解制成可降解环保餐盒、锅炉尾气余热干燥后减少燃烧蔗渣使用量 [2] - 糖厂过滤产生的滤泥经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可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2] 绿色环保发展 - 制糖产业碳排放具有天然平衡特性,甘蔗生长吸收二氧化碳与加工环节碳排放基本实现动态平衡 [3] - 公司推进绿色低碳措施包括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研发电动智能化收割设备替代传统燃油机械、持续改进制糖装备能效水平 [3] 糖市供需与价格趋势 - 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540万吨左右,国内年产量约1100万吨,其余需进口补充 [4] - 2025/26年制糖期预计国内食糖产量稳步增长,消费增长有限,供给保障能力增强 [4] - 国际糖价受产糖国出口限制政策影响曾阶段性上涨,预计未来将进入高位震荡、温和回调的平稳期 [4] 业务增长点 - 公司今年重点聚焦自动煮糖技术、连续煮糖罐应用和甘蔗除杂系统,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 [5] - 公司采用"工艺先行"研发模式,由工艺工程师深入研究制糖环节,通过工艺创新带动装备升级 [5] - 针对糖厂生产效率提升和劳动力短缺问题,重点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甘蔗机械化收割系统 [5]
长春以绿色智造促低碳转型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10:01
传统产业升级 - 长春积极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奥迪一汽新能源生产基地铺设超过32万平方米光伏设施,年发电量超3500万度 [2] - 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实施22项节能降碳措施,2024年单车碳排量较2023年下降32% [3] - 2024年一汽红旗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3.7%,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1家省级"绿色工厂"向"无废工厂"转化 [4] 新兴产业崛起 - 长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永春生物医药城将打造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重点招商项目包括南京远森生物科技微生态产品研发及生产项目 [5] - 永春生物医药城计划2025年通过多种招商方式实现入驻率70%以上,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协助推进区域规划环评编制和无废园区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 - 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碳足迹碳认证碳交易中心等核心功能区,已签约8家上市公司合作废塑料回收、退役风机回收等项目 [6] - 产业园规划建设12种再生资源利用全产业链,三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全环节碳足迹溯源 [6] - 全市设置500余个回收点位,采用统一标识封闭厢式货车推行"定点、定时、定车"源头回收新模式 [7]
环保与商业如何共生?对话欧莱雅朴智鲜:打破“知行鸿沟” 携手共进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7:18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的双重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商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对此,欧莱雅中国及北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接受了《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文字专访。在朴智鲜看来,企业探索绿色转型过程中,消费者的热情、持续的引导和参与至关重要。此外,可持续发展不是短跑,而是一 场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欧莱雅,更需要化妆品行业乃至跨行业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打破"知行鸿沟" 携手共进是关键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的双重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商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美妆行业龙头,欧莱雅从一瓶可替换装面霜到整个产 业链的碳中和实践,都在试图证明:环保与商业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共生的进化方向。 朴智鲜告诉记者,许多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和减碳重要性的认识仍在发展中,超过75%的消费者表达了做出可持续购买决定的意愿,但只有不到三分之 一的消费者在可持续性方面采取了行动。传统的消费习惯,例如优先考虑便利性和价格而不是环保性,可能会阻碍可持续实践的采用。 这也几乎是所有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消费者习惯和意识的知行差距问题。经过 ...
400亿煤电央企重组,电投能源开启能源新征程
IPO日报· 2025-05-08 16:04
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电投集团持有的白音华煤电100%股权[1]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1] - 标的资产为国家级煤电铝一体化企业,注册资本38.6亿元[13] 业务布局与优势 - 公司构建"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新能源装机达499.94万千瓦(2024年底)[5] - 电解铝产能86万吨/年,绿电铝项目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79%[5][9] - 白音华煤电拥有皮带直送电厂优势,可降低30%运输成本,并布局300MW光伏项目[1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8.59亿元(+11.23%),归母净利润53.41亿元(+17.15%)[7][8]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同比大增94.70%,驱动利润增长[7] - 2025Q1归母净利润15.59亿元(-19.82%),营收75.37亿元(+2.63%)[15] 战略意义 - 重组将打通"煤矿—火电—绿电—电解铝"全产业链,提升电力自供比例[13] - 契合行业绿色转型趋势,增强成本竞争力和规模效应[11][13] - 标的资产年发电4.5亿千瓦时,助力低碳转型[13]
400亿煤电央企重组,电投能源开启能源新征程
国际金融报· 2025-05-08 15:59
资产重组 - 电投能源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国家电投集团持有的白音华煤电100%股权 [1][3]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具体方案未定,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 白音华煤电注册资本38.6亿元,主营矿产品生产销售、煤化工等,拥有皮带直送电厂降低30%运输成本的优势 [1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业务涵盖煤炭、铝、火电及新能源,形成"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模式 [5] - 新能源装机达499.94万千瓦(2024年底),内蒙古区域风光资源盈利能力强 [6] - 电解铝年产能86万吨,通过褐煤发电结合新能源消纳打造循环经济 [6] - 在建"扎铝二期35万吨绿电铝项目"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79%,引领行业低碳转型 [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8.59亿元(+11.23%),归母净利润53.41亿元(+17.15%) [8][9]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售电量同比均增长94%以上 [8]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59亿元(-19.82%),营收75.37亿元(+2.63%) [12] 行业与战略意义 - 电力行业面临清洁能源转型压力,重组符合"双碳"目标趋势 [10] - 重组后将打通"煤矿—火电—绿电—电解铝"全链条,提升电力自供比例并降低铝业务成本 [10] - 白音华煤电300MW光伏项目年发电4.5亿千瓦时,助力绿电铝转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