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长期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投资官汤戈:中长期资金入市重塑市场生态
财经网· 2025-05-28 10:54
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性提出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 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框架,强调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 去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提出"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优化险资权益投资政策 环境,完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为财富管理市场注入新 动力,推动资管行业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 今年年初,《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更是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成为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抓手。"方正 富邦基金首席投资官汤戈汤戈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显著降低市场波动,推动投资策略向价值发现转型,而权益资 产配置需紧扣技术突破与内需复苏双主线,同时通过全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投资者穿越市场周期。 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关注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关注品种估值变化情况,避免羊群效应,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无谓的损 失。 汤戈特别指出,2024年市场估值修复后,下一步需公司业绩增长验证。"投资者教育尤为重要,需引导客户理解波 动、坚持 ...
创新驱动、责任引领 招商基金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财经网· 2025-05-28 10:45
资本市场政策与中长期资金入市 - 去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险资权益投资政策,完善社保和养老金投资政策,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1] - 去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性提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框架,强调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1] - 今年年初《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1] - 招商基金响应政策,加强权益配置,发挥"长期资本"优势,增强市场稳定性,引导价值投资转变 [1] 科技金融布局 - 招商基金加大创业板、科创板及半导体、生物技术、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布局,2024年发行招商中证机器人指数、科创50ETF增强等产品 [2] - 截至2024年末,直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超900亿元,投资中小型企业超1400亿元 [2] - 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科创主题公募REITs,首募9.6亿元,2024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2] 绿色金融与ESG实践 - 招商基金完善ESG评价体系,将ESG纳入投资决策,构建投研融合的ESG评价体系,支持长期高质量回报 [3] - 2024年6月发布《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连续第2年发布 [3] 普惠金融举措 - 2024年对多只债券、指数、FOF基金调低费率,合理让利投资者 [3] - 两只行业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年内均取得正收益,增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3] - 旗下产品年内为客户盈利397亿元,累计分红超110亿元 [3] 养老金融发展 - 招商基金以"做强第一支柱,做大第二支柱,做有特色的第三支柱"为目标,2024年新增招商中证A500ETF养老Y类基金份额 [4] 数字金融创新 - 2024年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审议136项议题,投研管理建成实时衍生指标服务体系,投资监督计算时长缩减 [4] - 运用AI+OCR技术提取基金运营单据要素,通过RPA技术处理货基出钱意向匹配 [4] 产品创新与REITs发展 - 招商基金获得行业首批中证A500ETF授权,落地三单公募REITs,包括招商蛇口租赁住房REITs、招商公路REITs和招商科创孵化器公募REITs [5] - 2024年累计运用2.14亿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17只含权产品,10月宣布斥资5000万元自购招商中证A500ETF [6] 投资者教育与市场稳定 - 招商基金通过直播、投研报告、线下路演等形式传递理性投资理念,全年发布投教内容超200篇,覆盖超百万人次 [7]
银华基金: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开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财经网· 2025-05-28 10:36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措施 [1] -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1] - 商业保险资金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预计每年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长期资金 [1] - 政策短期带来增量资金,长期改善市场资金结构,增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价值投资氛围 [1] 长周期考核机制改革 - 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 [2] - 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机制,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 [2] - 长周期考核使资金更关注长期回报,稳定投资行为,降低市场波动,优化投资生态 [2] 公募基金行业举措 -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推动基金经理聚焦能力圈,形成稳定投资风格和产品特色 [2] - 积极布局ETF产品,推出适配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完善中低波动型、工具配置型产品体系 [2] - 通过自购权益类基金传递市场信心,普及长期投资理念,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 [2] 银华基金具体实践 - 实行三到五年长期投资业绩为主的考核机制 [3] - 2023年起下调88只基金管理费,让利投资者,提升持有体验和产品吸引力 [3] - 持续打造专业能力,对权益市场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推动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投融资环境 [3]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继续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证券日报网· 2025-05-27 17:25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经济发展"助推器",推动其入市可改善资金供给与结构,巩固市场回升向好局面,同时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市场平稳运行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1] 实施方案落地执行 - 协同推动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权益投资,扩大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范围 [2] - 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2] - 支持各类中长期资金开展金融期货和衍生品套期保值交易 [2] - 推动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2] - 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2] 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 深化公募基金改革,建立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3] - 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3] -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落实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3] 完善财税与监管政策 - 针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考虑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使其投资收益至少与普通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享受同等税收待遇 [4] - 推动更开放包容的个人养老金业态,引导商业银行提供全部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销售服务,简化购买程序,提供"一站式"开户和购买服务 [4] - 研究促进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与保险、基金等行业平台互联互通 [4] 借鉴国际经验 - 可借鉴新加坡经验,使社保类资金在合理设计和安排下由政府授权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投资并增厚收益 [5] - 参考挪威、智利、俄罗斯等经济体经验,利用土地、矿产、烟草等优势资源弥补养老金缺口并进行专业化投资运营 [5] - 对比美国401(k)和个人退休账户(IRA)案例,考虑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允许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之间转移接续,允许未建立年金的企业帮助职工缴存个人养老金 [5]
比价效应”下银行理财产品再度“走俏
金融时报· 2025-05-27 09:41
存款利率下调与理财市场变化 - 3年期存款利率从2%降至1.25%,5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3%,中长期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1][2] - 六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1年期、2年期、3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分别为0.98%、1.05%、1.25% [1][2] - 存款利率下降推动资金流向理财产品,"比价效应"促使定存资金转向低风险理财 [1][2] 理财产品收益与费率调整 - 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回升,4月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7%,现金管理类、纯债类、"固收+"产品收益率分别为1.5%、3.34%、3.01% [2] - 理财公司掀起"降费潮",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下调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及托管费 [2][3] - 交银理财将某产品固定管理费率从0.2%降至0.05%,兴银理财某产品投资管理费从0.3%降至0.01% [3] 权益类资产布局与产品创新 - 理财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指数化产品(ETF)成为重要切入点,因其成本低、流动性高且管理难度较低 [4][5] - 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等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增持ETF,布局指数策略和指数增强策略产品 [4][5] - 截至5月26日,市场存续73只指数相关银行理财产品,覆盖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平安理财等头部机构 [5]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业绩比较基准或持续走低,需建立与收益挂钩的费率机制以增强客户黏性 [6] - 银行理财客群偏好稳健,对权益类产品接受度有限,需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和投资者教育 [6][7] - 理财公司需补齐权益投资短板,包括人才储备、经验积累及产品业绩表现优化 [7]
A股稳中有涨态势可期,A500ETF基金(512050)成交额超1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5-26 12:08
截至2025年5月26日 11:30,中证A500指数(000510)下跌0.59%。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上海电气 (601727)领涨6.45%,金诚信(603979)上涨5.01%,胜宏科技(300476)上涨4.91%;比亚迪(002594)领跌 5.14%,信立泰(002294)下跌5.03%,石头科技(688169)下跌4.94%。A500ETF基金(512050)下跌0.64%, 最新报价0.93元。流动性方面,A500ETF基金盘中换手11.17%,成交18.13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 时间看,截至5月23日,A500ETF基金近1年日均成交36.94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华西证券指出,5月19日,证监会副主席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指出,今年以来,社保、保险、 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反映出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 环正在形成。险资入市方面,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最近将做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600亿元 的批复,加上前两批试点资金,规模合计2220亿元。根据我们前期测算,2022年以来保险资金持有A股 占比整体处于上升通道中,今年一季度持 ...
核心资产“崛起”,每经品牌100指数高位震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19:10
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彭水萍 随着经济稳定,龙头上市公司经营趋于稳定,5月以来,A股核心资产持续走强,股指整体保持反弹趋势。本周,每经品牌100指数继续在1100点附近进行调 整,截至5月23日收盘,每经品牌100指数周跌0.03%,以1096.38点报收。 港股成分股涨幅靠前 本周受益于经济数据持续表现出韧性以及年内首次LPR下调等利好因素,沪指一度走出三连阳,然而市场后续未能延续上行趋势,周四、周五有所回落。从 周K线来看,上证指数周跌0.57%,深证成指周跌0.46%,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跌幅较大,周跌0.88%和1.47%。相较A股主要宽基指数,每经品牌100指数 表现相对抗跌,周跌0.03%,以1096.38点报收。 从成分股表现来看,港股市场成分股表现更优。东方海外国际、中国通信服务以及美团周涨幅分别达到6.92%、4.31%以及4.19%,小米集团、吉利汽车以及 华润医药周涨幅则在3%左右。而顺丰控股、比亚迪、中信银行、长安汽车、上海电气以及中远海控周涨幅也在3%以上。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周涨跌幅 (%) | 周市値 | | --- | --- | --- | --- | ...
金观平:汇聚资本市场稳的力量
中国经济网· 2025-05-24 06:17
资本市场关乎经济社会大局、牵系亿万投资者切身利益,稳住市场运行意义重大。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近日表示,"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稳的力量在汇聚。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各方合力 稳市机制更加健全。尤其是4月初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股市平稳运行面临考验,相关部门迅 速行动,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等方面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快速有力、强而有效;相关主体果断 出手,中央汇金公司、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银行保险机构、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实施回购 增持,关键时刻联手筑起"防波堤",有力稳住了资本市场。 稳市就是稳预期。一个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能够稳住资产价格增长,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回报预期, 充当居民财富保值增值"蓄水池";稳市就是稳信心,一个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意味着经济基本面稳中 向好、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投资环境规范透明,能稳稳托住投资者信心;一个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能 更好发挥枢纽功能,更高效进行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本—产业"高水平循环,为稳经济提供坚实支 撑。 作为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镜 ...
险资再出手,认购1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22:46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拟批复第三批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总规模将达2220亿元[9] - 首批试点规模500亿元 第二批试点1120亿元 第三批600亿元正在推进[9] - 监管层通过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等措施鼓励险资入市[9] 新华保险私募基金投资 - 新华保险出资100亿元认购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基金份额 占该基金总规模200亿元的50%[3][5] - 基金存续期限10年 投资范围聚焦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8] - 标的筛选标准包括治理良好 经营稳健 股息稳定 流动性好 匹配险资长期需求[8] 基金架构与投资策略 - 国丰兴华由新华资产与国寿资产各持股50%共同设立[7][8] - 基金闲置资金可配置货币基金 银行存款 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产品[8] - 投资策略强调低频交易 长期持有 获取稳健股息收益[6]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监管层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促进"长钱长投"[9] - 新华保险表示该投资符合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导向[8] - 行业正通过偿付能力规则调整等方式提升险资权益配置空间[9]
年内公募近百亿元参与A股定增 逾八成机构账面呈现浮盈状态
证券日报· 2025-05-22 00:44
今年以来,A股定向增发(以下简称"定增")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公募机构作为重要参与者,以近百亿 元资金规模深度布局,截至5月21日收盘,整体浮盈率超16%,逾八成公募机构实现正向收益。 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推 动下,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步参与定增,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也将为定增投资者带来多样 化、专业化投资策略,有利于投资者通过此类专业产品和策略,在政策与产业共振中捕捉结构性机会。 18家公募机构实现浮盈 2025年定增市场活跃度提升,与监管部门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密切相关。去年发布的"并购六条"明确鼓 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支付工具实施并购重组。与此同时,《关于推动中长期 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 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业内人士看 来,这使得公募机构与上述机构实现"同权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格局。 "政策端对定增市场的支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通过并购重组规则优化,提升定增标的的战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