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搜索文档
国家统计局: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强化创新驱动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经济观察报· 2025-08-27 10:45
核心观点 - 国家统计局强调扩大国内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政策方向 - 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增强灵活性和预见性以应对不确定因素 [1] - 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以解决市场需求不足问题 [1] - 强化创新驱动并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1] 经济背景 - 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1] - 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1] - 部分行业面临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1]
贺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8-27 10:04
交通扩能 - 构建水陆空并进、多式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补齐铁、公、机、水短板,实施一批重大互联互通项目 [1] - 开工建设连贺等6条高速公路,“十四五”期间实现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 - 目前有3条高速公路直连大湾区,每天往返大湾区的高铁动车超100趟次,是全区第4个高铁直达香港的设区市,实现高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 [1] 产业振兴 - 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培育高端碳酸钙新材料等7条循环产业链 [1] - 承接大湾区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等产业组团落户,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协同发展新高地 [1]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864个,计划投资总额近2780亿元,其中大湾区项目数量占比52.43%、计划投资总额占比48.76% [1] 创新驱动 - 与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创新平台、培优创新主体,推动大湾区科研成果在贺州转化应用 [2] - 新增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66.7% [2] - 17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累计登记科技成果877项 [2] 环境优化 - 以大湾区一流标准为标杆,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窗通办等创新举措 [2] -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9.58% [2] 绿色发展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保护 [2] 人文交流 - 推动两地人员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在全区率先开展粤桂跨区域协同立法 [2] - 携手肇庆共建“粤桂一家亲·肇贺好邻里”省际睦邻廊道 [2] - 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占区外游客比重常年保持七成左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 [2] 经济表现 - 2021—2024年GDP年均增长6.2%,今年上半年增长7.2%,增速排全区第2 [2]
重庆机电创新驱动再创佳绩,首次中期派息,AIDC柴发需求火爆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6.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2% [1] - 股东应占利润4.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53.8% [1] -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1元人民币 全年分红有望创近年新高 [1]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 - 气体压缩机业务参与国家"成渝氢走廊"项目 与中石化合作建设首个1000公斤级加氢站 [2] - 水力发电设备新增订单超7700万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2] - 清洁能源装备板块营收增长11.3%至37.38亿元人民币 [2] - 该板块盈利达1.53亿元人民币 同比跃升241.1% [2] 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 数控机床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与中铁隧道、国能集团等重点客户深化合作 [3] - 合营企业重庆康明斯柴油发动机供不应求 受益于海外及国内AIDC配电领域强劲需求 [3] 技术创新进展 - 加快Q60发动机和Q50发电用发动机研发 推出甲醇发动机样机 [3] - 协作机器人自动化搬运平台进入工序调试阶段 [5] - 开发新能源车用磨齿机、人形机器人用滚齿机及精密减速机用内齿轮车珩复合机床 [5] 全球化市场拓展 - 工业泵业务获得河北钢铝融合产业隔膜泵二期项目 订单金额超1.27亿元人民币 [4] - 在南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拓展经销商网络 [4] - 电线电缆业务通过多元化商业模式加速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4] 战略发展方向 - 经营范围正式纳入工业机器人与公共服务机器人设计制造维护 [5] -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方针 布局新能源车及人形机器人等创新赛道 [5][6] -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国际市场拓展 应对智能制造和绿色转型趋势 [5][6]
联环药业: 联环药业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及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35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及半年度评估报告 聚焦主业发展、股东回报、创新驱动、投资者沟通、公司治理和人才建设六大领域 [1][2][3][4][5][6][7] 主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覆盖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两大领域 产品包括特色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药及医疗器械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8,534.23万元 同比增长14.12% 扣非净利润1,950.94万元 [2]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强化优势品种市场地位 积极布局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研发管线 [1] - 医药流通业务依托完善配送网络与专业服务能力 提升市场份额与运营效率 [1] 股东回报与分红政策 - 公司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89元(含税) 合计派发红利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比例30.19% [2] - 建立科学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机制 充分考虑经营状况、未来发展规划及股东利益诉求 [2] - 保持分红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 合理确定分红比例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3] 研发创新与项目进展 - 创新药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LH-1801完成临床I期第6例患者入组 LH-1802完成临床I期第10例受试者给药 LH-1901开展临床I期并完成首例受试者招募 [3] - 上半年获得8个生产批件 包括美阿沙坦钾等3个片剂和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等5个液体制剂 [3] - 首个2类新药LH-2103获得临床批件 加速推进12个"揭榜挂帅"项目 [3] -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 均为发明专利 [3] 投资者沟通与公司治理 - 2025年共举行5次投资者交流活动 管理层详细介绍经营业绩、发展规划及战略举措 [5] - 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治理结构 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5] - 推进取消监事会并修订相应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6] 人才队伍建设 - 通过内培外引、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加入 [7] - 加强内部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 组织培训课程及岗位技能竞赛 [7] - 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多元化薪酬体系以激发人才活力 [7]
挖金客: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三大业务板块驱动韧性增长
中证网· 2025-08-26 15: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3亿元 同比增长28.95% [1] - 归母净利润3086.88万元 同比增长17.52%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769.14万元 同比增长10.82% [1] 业务板块表现 - 移动信息化服务收入3.11亿元 同比增长22.68% 占营收主要部分 [1] - 数字营销服务收入2.09亿元 同比增长37.23% 表现突出 [1] - 数字化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收入1031.96万元 同比增长74.31% [1] 研发与技术储备 - 研发投入1447.26万元 同比增长21.33% 研发费用占比显著提升 [1]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9项发明专利和20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市场战略布局 - 国内市场通过精准营销策略巩固份额 提升品牌知名度 [2] - 国际市场通过香港子公司拓展业务版图 与国际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2] - 海外市场获得用户认可 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2] 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 - 全球科技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核心要素 [1]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 [2] - 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2]
海南启动海洋旅游发展三年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6 10:29
核心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全省海洋旅游接待游客量超过180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 [1] - 完成海洋旅游产品焕新升级 构建多层次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1] - 海洋类A级旅游景区达35家 旅游度假区达8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项目达20家 [1] 基础设施与项目规划 - 规划建设海上牧场旅游项目达10家 滨海乡村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旅游点超过100家 海洋特色民宿达到500家 [1] - 加快打造山海联动 海洋文化 海洋科技 海洋运动等主题A级旅游景区 [2] - 鼓励三亚海棠湾度假区 海口西海岸度假区 陵水清水湾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 旅游产品创新与业态拓展 - 加快邮轮旅游增线扩量 探索开通东盟国际航线 [2] - 推出环岛游船主题线路 探索游船观火箭发射项目 [2] - 吸引国际游艇品牌入驻 建设五个游艇基地"一码通达"智能服务平台 [2] - 规划四五个海上旅游综合体 探索深海观光试点 [2] - 建设三个冲浪胜地 五个潜水基地 七个海钓基地 两个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2]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以三亚 海口 琼海 儋州 三沙"五极"为引领实施陆海联动策略 [1][2] - 发展"低空+海洋"旅游模式 推进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开发观海平台与亲海景点 [2] - 探索打造滨海城市海洋文化消费新空间和海洋生活消费场景 [2] 实施保障机制 - 创新用地用海供给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2] -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2] - 定向引进培育海洋旅游专业人才 促进高端人才组团式流入 [2]
中国化学(601117):利润稳健增长 拟中期分红强化股东回报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2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907.2亿元 同比减少0.35% 归母净利润31.0亿元 同比增长9.26% 基本符合预期 [1] - 扣非净利润30.0亿元 同比下降1.56% 毛利率9.58% 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3.42% 同比上升0.30个百分点 [1] - 期间费用率合计5.32% 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化+0.03/+0.11/+0.38/-0.23个百分点 [1] - 25Q1营收447亿元 同比下降1.15% 归母净利润14.5亿元 同比增长18.8% 25Q2营收461亿元 同比增长0.44% 归母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增长2.1% [1] - 拟每10股派现1.00元(含税) 派息金额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69% 系首次中期分红 [1] 业务板块表现 - 化学工程收入748亿元 同比增长1.21% 毛利率10.2%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 - 基础设施收入91.1亿元 同比下降10.0% 毛利率7.1% 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2] - 实业及新材料收入48.3亿元 同比增长8.7% 毛利率4.8% 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 [2] - 环境治理收入5.1亿元 同比下降54.6% 毛利率6.3% 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 - 境内业务收入635亿元 同比下降8.9% 毛利率9.9% 同比上升0.66个百分点 境外业务收入266亿元 同比增长28.8% 毛利率8.9% 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2] 现金流与运营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0.3亿元 同比多流出54.6亿元 [3] - 收现比99.6% 同比上升9.34个百分点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增加20.2亿元 存货增加0.82亿元 合同资产增加6.75亿元 合同负债减少25.0亿元 [3] - 付现比102.9% 同比上升9.72个百分点 预付款项增加17.0亿元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增加105.7亿元 [3] 战略发展 -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聚焦高性能纤维/相变材料/气凝胶等化工新材料领域 突破卡脖子技术 [3] - 深化T+产业一体化模式 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实业项目陆续落地将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3] 业绩展望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9.9亿元/65.9亿元/71.2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10.0%/8.1% [3]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8倍/8倍/7倍 [3]
高盟新材(300200) - 2025年8月25日上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17:56
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 领先发展复合粘接材料,包括高固含功能型粘合剂、药包用粘合剂、聚酯通用型无溶剂粘合剂等产品 [2] - 提升发展交通功能材料,动力电池领域销量较2024年整年有大幅提升 [3] - 加快发展电气功能材料,重点围绕"三电"领域加大布局 [6] - 突破发展光学显示材料,聚焦偏光片及偏光片保护膜用胶和OCA胶进口替代产品研发 [6] 产能建设进展 - 年产4.6万吨电子新能源胶粘剂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正式获得政府验收 [5] - 年产12.45万吨胶粘剂新材料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六车间土建及设备安装,DCS部分已投入使用 [5] - 三车间改造预计2025年8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一车间改造计划2025年9月开始 [5] - 二车间改造计划2026年3月开始,预计2026年9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5] 市场拓展与客户进展 - 软包装用胶粘剂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无明确市占率统计数据 [2] - 动力电池结构胶、导热胶等核心产品已通过多家TOP10电池包客户材料验证和审厂 [3] - 光学显示材料已有吨级订单交付,正与客户对接 [6] - 香港子公司设立用于吸纳人才、扩展海外服务能力及进行海外标的收购 [4] 财务与产能影响 - 南通产能逐步投产后将加快明星产品销量增长 [2] - 两个项目投产后将大大提升公司产能,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5] - 动力电池领域销量随着头部客户验证完成和产能释放将有较大增长 [4]
沛嘉医疗-B(09996)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增收-提效-控费”多措并举 盈利能力结构性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2:13
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人民币3.53亿元 同比增长17.3% [1]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收入人民币1.62亿元 同比增长24.0% [2] - 神经介入产品收入人民币1.92亿元 同比增长12.2% [2] - 神经介入业务分部利润人民币4090万元 同比增长42.4% [2] - 集团整体经营亏损人民币6832万元 同比收窄19.4% [2] - 核心业务净亏损人民币3072万元 同比收窄52.4% [2] 业务结构 - 收入结构稳定 TAVR相关产品占比45.7% 神经介入产品占比54.3% [1] - TAVR产品新增入院超70家 累计覆盖超720家医疗机构 [3] - TAVR终端植入总量超2050台 同比增长18.8% [3] - DCwire®微导丝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140% [9] - 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于2025年4月获NMPA批准 [9] 成本控制与效率优化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销售及分销费用人民币1.00亿元 同比下降8.3% [4]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首次实现商业化盈利人民币2909万元 [4]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销售及分销费用率下降21.8个百分点至61.9% [4]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研发费用人民币5420万元 同比下降17.2% [4]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研发费用率下降16.7个百分点至33.5% [4] - 神经介入业务各项费用率同比下降 销售及分销费用率下降1.3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下降1.7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下降5.3个百分点 [11] 产品研发进展 - 三项在研产品完成一年期注册临床随访:TaurusTrio™、TaurusNXT®、GeminiOne® [5] - TaurusTrio™注册申请于2025年4月获NMPA受理 [5] - TaurusNXT®和GeminiOne®注册申请将于近期提交 [5] - HighLife® TSMVR系统加速患者入组 预计2026年完成入组 [5] - MonarQ TTVR®系统启动全球临床研究 完成首例植入 [6] - ReachTactile™机器人辅助TAVR系统完成5例首次人体研究 [7] - 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完成首次人体研究 [8] 市场拓展与集采情况 - DCwire®微导丝510(k)申请获美国FDA受理 预计2025年底获批 [9] - YonFlow®完成超20个省份采购挂网 [9] -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和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在省际联盟集采中以A组规则一中标 [10] - Fastunnel®协议量份额实现近四倍增长 [10] - 成功续标江苏省弹簧圈集采 [10] 技术优势与战略定位 - 形成涵盖TaurusOne®、TaurusElite®和TaurusMax™的全面商业化TAVR产品组合 [3] - TaurusMax™突破性3D调弯技术获得术者认可 [3] - 商业版图将从主动脉瓣狭窄扩展至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返流领域 [5] - 神经介入业务毛利率61.8% 较2024年全年微降1.9个百分点 [11]
食品饮料行业上半年业绩凸显韧性 8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5.3%
财经网· 2025-08-25 10:06
行业整体表现 - 食品饮料行业依托刚需属性和独特商业模式 在经济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且抵御经济周期波动能力较强[1]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0% 其中餐饮收入2.75万亿元 同比增长4.3%[1] - 已披露半年报的82家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08.42亿元 同比增长7.12% 实现归母净利润821.28亿元 同比增长15.30%[1] 企业业绩表现 - 82家已披露财报企业中 50%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86.59%实现盈利 53.66%净利润同比上升[2] - 23家企业营收增幅超10% 宁夏晓鸣农牧营收同比增长93.65%至7.52亿元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85亿元[2] - 33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其中7家增幅超100% 牧原股份以1169.77%增速领先 净利润达105.3亿元[2] 现金流与研发投入 - 44家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同比增幅达1358.23%[3] - 牧原股份(173.51亿元)、益海嘉里(146.25亿元)和贵州茅台(131.1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超百亿元[3] - 82家企业研发费用合计投入41.10亿元 其中7家研发投入过亿元 牧原股份研发支出最高达9.21亿元[3] 创新发展趋势 - 洽洽食品研发费用4044.29万元 同比增长28.09%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出山野系列瓜子等新品[3] - 零食量贩、山姆等新渠道渗透率快速提升 为板块企业带来新品放量机会[3] - 企业需依托全产业链基础 紧扣新生代消费需求 以创新驱动增长[4] 股东回报情况 - 18家企业计划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 总额达103.89亿元 较去年同期16家分红52.07亿元显著提升[5] - 牧原股份推出首份半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9.32元 合计派现50.02亿元 占净利润47.5%[5] - 双汇发展半年度分红每10股派6.5元 总额22.52亿元 分红比例达净利润96.94%[6] - 东鹏饮料每10股派25元 合计派现13亿元 分红金额约占净利润55%[6] 行业展望 - 超半数企业净利率提升 头部企业通过分红强化护城河意识增强[6] - 满足年轻人"悦己"需求和高质价比产品表现突出 预计下半年需求端继续改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