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 北部湾港实干书写国际枢纽海港新篇章
新华网· 2025-09-04 11:00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广西沿海主要公共码头投资运营商 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 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1] - 公司定位为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6] - 公司秉持"四个一流"核心目标 全面提升铁海 江海联运一体化水平 助力广西扩大高水平开放 [1] 港口运营表现 - 货物吞吐量从2021年2.69亿吨增长至2024年3.28亿吨 年均增长6.76% 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排名第9位 [5] - 集装箱吞吐量从2021年601.2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901.5万标箱 年均增长14.46% 全国排名第8位 [5] - 2024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 北海港和防城港集装箱吞吐量均首次突破100万标箱 [5] 基础设施建设 - 现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91个 货物年通过能力4.5亿吨 集装箱通过能力1104万标箱 [6] - 可靠泊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深水泊位占比达36% 远超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 [6] - 港口专业化泊位占比从2021年33.8%提高至2025年37.4% [6] 技术革新与智能化 - 建成全球首个U型堆场装卸工艺 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9] - 提升智慧型引导运输车作业点密度50% 缩减设备移动距离35% [9] - 海铁联运集装箱中转时间压缩40% 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30% [9] 管理优化与荣誉成就 - 实现钦北防三港资源"一体化"整合 连续七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 [11] - 获评全国物流行业最高"5A级物流企业"评级 入选多项上市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 [11] - 客户满意度从2021年90.45提升至2024年93.44 [14] 绿色港口建设 - 实现露天散货料堆100%苫盖 港区污水处理100%覆盖 [12] - 2024年防城港码头获评广西沿海首家三星级中国绿色港口 [12] 服务能力提升 - 集装箱航线数量达88条 其中外贸54条 内贸34条 通达全球集装箱港口 [14] - 散杂货船舶装卸效率提升32% 集装箱船时效率提升25% [14] - 建成"北港网"一体化服务平台 办理时间平均节省超过20小时 平台用户达12.6万 [14] 未来发展目标 - 锚定"千万标箱"目标 全力冲刺集装箱吞吐量新突破 [5] - 全力提升港口枢纽能级 增强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 [16] - 持续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企业 开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新局面 [16]
上市肥企半年报出炉,哪些企业业绩亮眼?云天化净赚2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4 09:43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在统计的29家化肥上市公司中 13家出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7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 其中4家陷入亏损 [1] - 亚钾国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54%至25.2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达216.64%至8.55亿元 [1][2] - 芭田股份营业收入上升63.93%至25.43亿元 净利润增长203.71%至4.56亿元 [1][2] - 六国化工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08.08% 亏损1.49亿元 [1][3] 氮肥板块业绩分析 - 氮肥企业普遍业绩下滑 华鲁恒升净利润同比下降29.47%至15.69亿元 湖北宜化净利润下降43.92%至3.99亿元 [2][4] - 华昌化工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7.58%至1092万元 四川美丰净利润下降95.17%至803万元 [3][4] - 尿素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湖北宜化尿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81% 毛利率减少17.01个百分点 [4] - 尿素行业面临产能扩张压力 全年新增产能超过300万吨 预计年底总产能达8000万吨左右 [5] - 成本与利润走势分化 煤头企业因煤炭成本下降盈利改善 气头企业因天然气价格上涨亏损扩大 [5] 磷肥板块业绩分析 - 磷化工企业表现分化 川恒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51.54%至5.36亿元 川金诺净利润增长166.51%至1.77亿元 [2][6] - 云天化净利润同比下降2.81%至27.61亿元 兴发集团净利润下降9.72%至7.27亿元 [2][6] - 国际硫黄价格持续走高 带动国内硫黄及硫酸采购成本显著上升 挤压磷肥生产企业盈利空间 [7] - 磷矿石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新能源电池材料需求上升叠加农业用肥增长支撑价格高位运行 [7] 钾肥板块业绩分析 - 钾肥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盐湖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3.69%至25.15亿元 藏格矿业净利润增长38.80%至18.00亿元 [2][8] - 亚钾国际氯化钾销量达104.54万吨 平均销售价格同比提高25.57%至2845元/吨 [8] - 多家国际钾肥供应商公布减产措施 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开展矿井检修 乌拉尔钾肥暂停3座矿山运营 [9] - 中国钾肥进口合同价定为346美元/吨CFR 较上年上涨73美元/吨 涨幅约26.7% [10] 复合肥板块业绩分析 - 复合肥企业业绩两极分化 芭田股份净利润增长203.71% 史丹利净利润增长18.90%至6.07亿元 [2][12] - 六国化工净利润下降608.08% 金正大净利润下降146.50%至亏损7831万元 [3][12] - 原料价格波动成为影响行业盈利核心因素 硫黄、硫酸及钾肥等原材料采购成本显著上涨 [12] - 新型肥料展现更强盈利水平 新洋丰新型肥料毛利率达24.48% 远高于常规复合肥的12.56% [14] - 新型肥料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新洋丰新型肥料销售收入占比从2018年19.65%提升至2024年38.18% [14]
顺络电子(002138) - 2025年9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4 08:52
AI服务器业务 - AI服务器相关订单饱满,业务快速增长 [2][3] - 提供从一次电源到三次电源的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 [2][3] - TLVR电感产品性能及单价显著高于非TLVR类型,未来将显著提升AI服务器磁性器件价值量 [3] - 为xPU芯片(CPU/GPU/ASIC)、网卡、内存、SSD等提供供电元器件 [3] - 新型AI电感采用组装/铜磁共烧/模压/一体成型工艺 [3] 产品技术进展 - 钽电容产品采用PCB封装实现性能大幅改善,已为客户配套供应但业务规模处于初始阶段 [4] - 纳米级小型化英制01005及008004叠层电感是全球极少数能量产的供应商,国内唯一可批量化供应商 [4] - 氢燃料电池项目通过子公司信柏陶瓷与臻泰能源合作,专注固体氧化物电池(SOC)研发生产 [5] 市场与业务领域 - 产品应用于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光伏储能等领域 [2] - 汽车电子是战略重点业务及未来增长重要动力,下半年为行业旺季 [4] - 手机通讯市场中AI端侧功能应用提升电源管理产品需求,单机价值量持续逐年提升 [4][5] - 数据中心是战略新兴市场之一 [2][3] 运营与财务 - 三季度为传统旺季,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较高 [5] - 行业属重资本投入,每年有持续扩产需求,研发投入长期持续增长 [5][6] - 三个工业园和研发中心相继完工,未来几年基建投资将明显放缓 [6] - 短期内暂不考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案 [6]
正泰安能终止分拆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9-03 21:17
分拆上市终止决定 - 正泰电器终止分拆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于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 原计划发行不低于2.71亿股并募资60亿元 主要用于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共建项目 [1] - 终止原因为正泰安能业务发展较好且业绩增速快 需统筹安排业务发展 结合市场环境等因素经综合判断后撤回申请 [1] 分拆上市市场环境 - A股市场自2019年分拆上市规定出台后曾现热潮 但随监管政策收紧 大批项目陆续撤回申请 2024年超20家上市公司撤回"A拆A"申请 [3] - 正泰电器此前坚持分拆计划 并于2024年6月更新招股书 [3] 正泰安能业务与财务表现 - 正泰安能为户用光伏行业龙头 累计建成光伏电站超180万座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47.98亿元 净利润超19亿元 [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37.04亿元、296.06亿元和318.26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7.53亿元、26.04亿元和28.61亿元 [3] - 2024年正泰安能营收占正泰电器总营收645.2亿元的49%以上 净利润占正泰电器归母净利润38.74亿元的73%以上 [3] 分拆上市动机与债务压力 - 分拆上市主要目的为拓宽融资渠道减轻债务压力及抬高估值 [4] - 正泰安能IPO进程三次中止 导致正泰电器资金紧张局面难以缓解 [4]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正泰电器总负债1032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66.48% [4] - 正泰安能自2021年以来资产负债率持续保持80%左右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4] 对赌协议风险 - IPO失败可能触发四份对赌协议生效 涉及工银金融、工融能安、中银投资、绿色金融及领翊投资等机构 [6] - 协议约定若未按期完成合格上市 投资方可要求正泰集团及南存辉回购股权 [6] - 仅B轮融资协议涉及回购敞口即超15亿元 [6] 业务战略调整方向 - 终止分拆后正泰安能可更灵活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 并重点切入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及能源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新兴领域 [7] - 此举有助于把握"双碳"战略机遇 加快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7] 集团业务架构 - 正泰集团旗下除正泰电器和正泰安能外 还包括正泰新能源、正泰电源、正泰维智等多家子公司 [7] - 2010年正泰电器A股上市 2015年集团发起成立温州民商银行 2023年正泰电器并购A股上市公司通润装备 [7]
杭萧钢构2025半年报:稳健发展显韧性 政策引领助推装配式钢结构市场扩容
证券日报· 2025-09-03 20: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7.60亿元,归母净利润1.28亿元 [2] - 新签合同订单52.42亿元,已中标未签订合同订单约7.05亿元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7.96%至0.44亿元,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73%至1.60亿元 [2] - 6月末所有者权益54.16亿元,未分配利润17.87亿元 [2] 业务发展 - 装配式钢结构业务覆盖住宅、新能源厂房及公共建筑场景,采用标准化供给与一体化交付模式 [3] - 获上海市金属结构优质工程奖5项及山东省钢结构金质工程奖1项 [3] - 研发投入1.94亿元,聚焦高强钢材应用、装配式体系标准化及工业化建造工艺创新 [4] - 通过数字化工厂与自动化产线提升加工精度及协同效率,完善MES/ERP系统 [4] 产能布局与国际化 - 全国设立18个制造基地,突破300-500公里运输半径限制,形成价格竞争优势 [6] - 承接16个海外项目,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总承包与部件供应 [7] - 国际化项目包括孟加拉桥梁、印尼柴油厂、沙特燃机项目等 [7] 行业与政策环境 - 钢结构建筑因可循环利用、低能耗特性成为绿色转型核心抓手 [4][8] - "十四五"规划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超30%,多地配套土地及金融支持政策 [8] - 钢结构住宅被列为安全绿色智慧优选方案,纳入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国家级文件 [8] - 唐山等地提供资金成本与土地资源支持"钢结构好房子"建设 [8] 竞争优势 - 具备设计-制造-施工-运维一体化能力闭环与成熟标准化体系 [3][9] - EPC模式与工业化建造协同降低综合成本与交付不确定性 [4] - 政策红利下在保障房、新能源厂房领域获份额提升及税收金融利好 [9]
研判2025!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新能源强制配储”取消,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9:08
新能源配储发展背景 -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4年底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5] - 电网消纳能力滞后导致弃风弃光问题凸显 2025年1-6月全国平均弃风率6.6% 弃光率5.7% 较2024年有所提升[5] - 新型储能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和消纳难题的关键手段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01.3GW(同比增长110%)[6] 新能源配储政策演变 - 强制配储政策始于2017年青海省要求风电项目配套10%储电装置 后续多地政策将配储比例提升至15%-30% 时长要求从1-2小时增至4小时[7] - 2025年2月国家明确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的前置条件[8] - 山东、河南等地推动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 2024年12月河南省出台配套政策拓宽盈利渠道[8] 新能源配储市场现状 - 累计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24.23GW 2024年新增装机13.10GW(同比增长58%)[1][8] - 储能时长以2小时和4小时为主 合计占比93% 电站规模以5MW-100MW为主(232座) 100MW及以上大型电站仅9座[1][9] -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 各省总装机均超1GW[1] 新能源配储运行效能 - 2024年平均利用率指数32%(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但显著低于独立储能(52%)和工商业配储(65%)[1][11] - 年均运行小时数1439小时(较2023年提高642小时) 年均利用小时数766小时(较2023年提高383小时)[9] - 新疆、西藏地区利用小时数超1000小时 青海、甘肃、江西超500小时 部分区域电化学储能基本未调用[9][11] 新能源配储核心价值 - 动态吸收储存电能缓解电网电压波动 改变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刚性模式[2] - 缓解输电通道受阻引发的弃电问题 增强电网可调节性和调频调峰能力[2] - 通过峰发谷存模式提供辅助服务和应急供电 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2] 行业发展趋势 - 强制配储政策取消短期内对新型储能装机造成冲击 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1][8] - 需完善顶层设计 明确市场参与方式和调用机制 加强系统友好型电站技术研究[11] - 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需提升储能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1][7]
冰轮环境(000811) - 000811冰轮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3 07:26
业务概况与核心技术 - 公司致力于能源和动力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主要产品为压缩机和换热装置,覆盖-271℃-200℃温度区间 [3] - 产品包括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吸收式制冷机、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工业热泵、储能蓄能装置、真空冻干设备、速冻装置、换热设备、船用制冷设备、多联机等 [3] - 打造全系列磁悬浮压缩机产品矩阵,参与《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和《无油悬浮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两项国家标准起草 [3] - 产品应用于食品冷冻冷藏、冷链物流、冰雪运动场馆、能源化工冷却、航天科研、轨道交通、商业地产、数据中心、核电、冶金石化等超20个行业领域 [3] 数据中心冷却业务 - 旗下顿汉布什公司和冰轮换热技术公司为数据中心及液冷系统提供一次侧冷源装备和热交换装置 [3] - 顿汉布什两项产品入选工信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 [3] - 国内服务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中国移动(贵州)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等超10个重大项目 [3] - 海外与本土集成商合作,服务北美、澳洲、东南亚、中东项目 [3] - 2024年7月推出升级版IDC专用ACM磁悬浮、气悬浮系列新产品和IDC专用FanWal风墙 [3] - 冰轮换热技术公司提供蒸发式冷凝器、闭式冷却塔等设备,其中"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名单》 [4] 海外市场与竞争格局 - IDC冷水机组存在国别专用标准,对工况、抗震度、可靠性、能效等有较高要求,形成技术门槛 [4] - 海外制造基地在战术性扩产中,境内制造基地开始支援海外市场 [4] - 海外市场主导者为欧美系一线暖通厂商,包括开利、约克、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等 [4] 工业热管理业务 - 公司推出"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工业热控领域 [4] - 依托"高温度、大温差、宽温域"热泵核心技术,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 [4] - 直接受益于城市更新中的城市热网改造项目 [4] 核电领域应用 - 公司聚焦核岛冷却、核能供热等核心场景,研发核岛冷却、冷却余热回收、安全壳内无动力空冷器等创新技术 [4] - 服务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海阳、徐大堡等超12个国内核电站 [4] - 旗下换热技术公司批量供货全球首座商用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 [4] - 顿汉布什公司是全球核岛制冷机服务商,拥有20余年核电服务经验,是国内唯一在核岛各个区域都有应用且品种最全的生产厂家 [4] - 华源泰盟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水热同产同送技术、核能供暖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已应用于国家电投"暖核一号"项目 [5]
国家电投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 海洋绿氢计划落地揭阳
深圳商报· 2025-09-03 07:14
合作项目与参与方 -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署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团队包括深圳大学 四川大学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1] - 深圳大学和四川大学提供基础研究优势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提供装备开发领域的工程经验 为项目提供从原理创新到示范落地的全链条技术支撑 [1]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发挥能源央企产业链整合优势 联合团队推进兆瓦级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 计划落地揭阳开展工程示范 构建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氢能应用一体化产业链 同步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制造基地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谢和平院士团队开创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 将分子扩散 界面相平衡等物理力学过程与电化学反应结合 建立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理论方法 实现海水当纯水直接电解制氢 [2] - 相关成果于2022年11月30日发表在《自然》期刊 是全球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领域首篇《自然》正刊 获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 - 东方电气于2022年12月16日专项投入3000万元研发经费 与团队合作打造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示范工程 2023年5月17日至26日在福清市兴化湾海域对接海上风电连续稳定运行10天 [2] 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海上风电与海水原位制氢的技术耦合被视为未来绿氢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2] - 合作将加速破解海水制氢成本高 能效低等产业化瓶颈 推动新能源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 [3] - 项目坚持技术-工程-产业协同推进 力争通过3年至5年示范运营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绿氢技术标准与商业化路径 [3] - 项目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助力培育海洋工程+绿氢新质生产力 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海洋绿氢发展模式 [1]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3:45
公司战略与建设进展 - 全力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完成"1234"方面工作 包括产业集群新发展 数智化和绿色化新进展 原料规模巩固 永磁材料新布局 [2] - 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属于产能置换 建成后具备年处理混合稀土精矿198,000吨(REO 115,018吨/年) 萃取分离能力106,661.6吨/年(REO) 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竞争优势 [5] - 通过工艺技术升级 项目实现酸碱单耗降低20%以上 新水使用量降低30% 节能15%左右 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智能生产水平 [6] - 在磁材领域规划以速凝合金产业为基础 多元化发展稀土永磁材料 现有磁性材料合金产能10万吨/年 子公司启动建设5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速凝合金项目 新增5万吨磁材合金及1万吨氢碎粉产能 [13] - 差异化布局磁材下游领域 合资公司已建成5000吨/年稀土永磁产业化项目 联合投资设立新公司实施3000吨/年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 [14] 经营业绩与市值管理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收入 利润 产值 市值保持行业第一 [8] - 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出资10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累计增持43,099,222股(总股本1.19%) 增持后持股比例38.03% [8] - 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 现金分红1.27亿元 上市至今累计分红55.46亿元 分红水平居行业首位 [8] - 2025年初公司市值767亿元 8月28日市值2029亿元 较年初增长165% 市值规模长期保持行业第一 带动稀土永磁板块整体上涨 [10] - 公司股票首次入选中证A50指数成分股 资本市场关注度和投资价值吸引力增强 [10] 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 - 优化科研管理体系 统筹稀土研究院和创新中心资源 围绕储氢材料 永磁材料 合金材料等开展联合攻关 形成全链条研发体系 [11] - 在中高端产品方面重点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 加大攻关力度 做强磁性材料 储氢材料 抛光材料 合金材料 [12] - 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围绕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钐钴磁性材料等开展技术攻关 针对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研发微特稀土永磁电机 [12] - 稀土储氢材料及应用开展高能量密度材料研究 开发固态储氢装置 实现在两轮车 叉车 船舶 分布式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2] - 高丰度稀土元素高值化利用围绕镧铈等元素 研制稀土改性涂料 陶瓷材料 耐火材料等 拓展应用领域 [1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在环保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2014年在全国稀土行业率先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形成闭环循环处理模式 [7] - 废气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自主研发萃取VOCs治理装置实现挥发有机物全回收 萃取过程无废气排放 [7] - 一般工业固废与危险废物均合法合规处置 [7] -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近两年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5家 开展全产业链碳排放自核查 [3] - 推动稀土EPD平台建设 牵头制定稀土行业首个碳排放核算标准 成为践行"双碳"战略示范型企业 [3] 市场表现与需求展望 - 对未来稀土行业下游需求增长持乐观态度 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 预计2025年保持这一趋势 [18] - 风电 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为下游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18] - 手机盖板 半导体 芯片带动抛光粉产业发展 贮氢在储能背景下有新增量 永磁电机在政策推动下明显增长 [18] - 上半年镨钕等主流产品价格稳定运行 近期受预期影响和订单恢复带动价格上行 [18] - 公司产品出口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6] 资源管理与产能布局 - 通过优化销售策略 推行研产销一体化 革新技术 并购重组等措施消化镧铈产品库存 今年销量已大于产量 [19][20] - 上半年稀土氧化物销售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5.71%) 稀土盐类销售量6.50万吨(同比增长45.41%) 稀土金属销售量2.24万吨(同比增长32.33%) [20] - 在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主动布局 控股子公司拥有4960吨/年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产能 正在建设4000吨/年项目 [22] - 磁性材料市占率20%以上 抛光材料市占率60%以上 储氢材料市占率30%以上 永磁电机已实现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批量销售 [21] - 与包钢股份稀土精矿交易执行稳定定价机制 每季度首月上旬根据公式计算调整价格 [27] 行业影响与竞争优势 - 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在全球处于显著领先地位 资源储量占全球40% 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0%以上 [17] - 稀土提炼加工利用技术被列为禁止出口技术 产业链覆盖开采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及终端应用等环节 [17] - 《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对深化供给侧改革 优化产业生态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 - 《总量调控办法》涵盖对境外稀土矿产品管理 规范进口资源冶炼分离生产活动 扩大稀土资源管控范围 [16] - 公司将严格执行稀土总量调控管理 提升稀土追溯系统信息化水平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16] 国际合作与发展战略 - 在国际市场上更注重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 做优做强磁性材料 抛光材料 储氢合金等产业 [25] - 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占比 稀土功能材料属于定制化产品 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销售附加值 [25] - 2025年生产经营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72.17亿元以上 利润总额28.20亿元以上 [25] -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 稀土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公司将从销售端 降成本 科技创新 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应对市场变化 [25]
协鑫能科(002015) - 2025年9月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20:42
核心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坚持"能源资产"与"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战略,聚焦电力交易、节能服务及数字化升级 [2] -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新能源资产上链,提升资产流动性和透明度,破解资金沉淀周期长等困局 [4][5] - 与蚂蚁数科合资成立"蚂蚁鑫能",聚焦电站智能运维、电力交易优化及虚拟电厂AI技术落地 [8] 财务表现与业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能源服务业务营收10.79亿元,同比增长378.81% [11] - 节能与技术服务营收8.82亿元,同比增长474.49%,占营收比重从3.26%提升至16.26% [3][11] - 交易服务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174.44% [11] - 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1,998.57MW,报告期内新增并网740.97MW,转让300.33MW [11] - 管理售电量约156亿kWh,绿电交易3.55亿kWh,绿证对应电量合计10.89亿kWh [11] 虚拟电厂与AI技术应用 - 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690MW,在江苏省辅助服务市场占比约30% [10][11] - 平台管理用户规模超20GW,拥有国家一级需求侧管理资质 [10][11] - 基于大模型多智能体(VPP)开发负荷预测、调度控制等算法模型,覆盖电力现货交易、绿电交易等场景 [6][10] - AI数智平台通过海量交易数据训练提升电价预测精度和套利策略有效性 [6] ESG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度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Wind ESG评级从BB上调至A,商道融绿评级从B+上调至A- [9][10] -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完善ESG治理架构 [10] - 2025年6月组织ESG专题培训,7月修订委员会议事规则推动ESG融入战略决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