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多元化

搜索文档
宝丽迪(300905) - 300905宝丽迪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6:40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技术壁垒与创新能力:深耕原液着色技术 20 余年,形成基础技术体系和配方数据库,依托科研平台与高校合作,通过多种模式加速创新转化 [3] - 一体化解决方案模式:提供全流程服务,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 [3] - 规模与区位优势:有多个生产基地,国内市占率领先,布局紧贴产业集群,福建基地将辐射华南及东南亚市场 [3] 未来 3 - 5 年战略规划 - 核心业务深化:2025 年福建鹭意新基地全面达产后产能突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标成全球原液着色技术标杆企业 [3] - 多元化市场拓展:纵向从化纤母粒向非纤领域拓展,预计 2025 年非纤业务占比提升;横向探索新兴应用场景并建立合作 [3] - 国际化与绿色转型:通过土耳其子公司辐射国外市场,推动产品符合更高级别认证 [3] 生产基地规划 - 现有基地扩建:福建鹭意新基地 2024 年启动建设,预计 2025 年底投产,新增 4 万吨产能;苏州新厂引入智能化生产线 [3] - 未来新建计划:根据市场需求评估,优先在化纤产业或原料集聚区布局,推进土耳其工厂产能爬坡 [3] 市场份额占比 - 国内市场地位:纤维母粒国内市占率长期领先,黑色母粒市占率高,白色母粒通过并购厦门鹭意后提升 [3] - 国际市场布局: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低,主要市场为土耳其、东南亚等地 [4] 关税影响 - 市场分布:境外收入集中于土耳其、东南亚等区域,受中美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4] - 成本转嫁能力:产品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强,可通过提价或优化供应链消化潜在关税成本 [4] 资产负债率情况 - 负债率水平:2024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11%左右,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4] - 变动原因:业务扩张使短期负债适度增长;分红与投资使资本性支出增加,负债率小幅上升但可控 [4] 短期偿债能力 - 偿债压力:公司不存在短期偿债压力,流动资产覆盖流动负债能力强,现金储备可覆盖短期债务 [4] - 未来举措:通过精细化资金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及加速产能释放,保持财务健康度 [4]
绿联科技(301606)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5 17:16
经营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收 61.70 亿元,同比增长 28.46%;归母净利润 4.62 亿元,同比增长 19.29%;扣非归母净利润 4.42 亿元,同比增长 20.42%;若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归母净利润为 5.02 亿元,同比增长 23.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4.82 亿元,同比增长 24.95% [1] - 2024 年研发投入 3.04 亿元,同比增长 40.87%;截至 2024 年底,累计获得境内外专利权 1628 项 [1] - 2024 年充电类营收同比增长 50.87%,传输类同比增长 21.30%,音视频类同比增长 11.64%,存储类同比增长 19.29%,移动周边类同比增长 16.21% [2] - 2024 年主营收入中,境内收入占比 42.53%,同比增长 10.11%;境外收入占比 57.47%,同比增长 46.46%,其中亚洲(不含中国大陆)贡献 20.68%收入,增长 50.07%,欧洲贡献 19.16%收入,增长 45.80%,美洲区域贡献 15.7%收入,增长 39.92%,其他区域贡献 1.93%收入,增长 75.93% [2] - 2024 年主营收入中,线上销售占比约 75%,线下销售占比约 25% [2]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18.24 亿元,同比增长 41.99%;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提升 47.18% [2]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长因国内增速提升、国家补贴推动国内收入增长,境外加强本地化建设使渠道增长,充电类和存储类产品增长 [3] 问答交流情况 业务相关 - 2025 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因 NAS 和移动电源业务增长,去年 12 月出货量增加致需支付早期采购批次货款,增加现金流备货 [4] - 已布局新能源周边产品,如车载充电充气泵等创新产品,有助于海外扩大销售份额 [4] - 关注新兴市场布局机会,将增强亚洲(非大陆地区)和欧洲市场渗透力度 [6] - 海运费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维持在 2%上下,未对业绩造成影响 [6] - NAS 产品拓展了 B 端市场,提供 6 盘位和 8 盘位等产品满足特定用户群体需求 [6] - 2024 年美洲地区主营收入占比 15.70%,虽美国关税高,但其他国家关税低,公司可通过提价覆盖成本,还将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优化成本结构、增加线下渠道布局降低关税影响 [6] - 目前未因税率提高特别提价,受关税影响商品在运输途中,财务报告反映变化有延迟,部分产品税率维持较低水平,公司正构建海外供应链 [7] - 2024 年境内业务毛利率 28.30%,境外业务毛利率 44.11%,2024 年因加大新品推广宣传和研发投入,销售费率和研发费用率提升影响部分利润 [8] - 2024 年充电类产品营收 23.49 亿元,同比增长 50.87%,占总营收 38.08%,未来有望随技术突破和产品推出保持较高增速 [8] 人才相关 - 公司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双线并行人才战略,完善薪酬管理体系,吸引和激励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9]
订单报价走低!贸易战下,这些“销冠”老板这样闯关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52
外贸市场趋势 - 全球客商对价格敏感度提升 报价普遍压低30%以上 [4] - 新兴市场客户占比增加 欧洲市场面临中国商品转战带来的议价压力 [4] - 印度客商通过广交会直接对接源头工厂 采购同等价格产品可多赚40% [5][6] - 北非客商采购案例显示 订单规模数千件 成交价从6060元压至5200元 [7] 企业应对策略 - 广东雕塑出口商对美业务占比从50%降至30% 转向中东市场开拓 [13] - 包装纸盒出口商美国市场占比80% 预计订单可能下降30%-40% [14] - 移动房屋企业俄罗斯订单占比快速提升至45% 带动出口总额同比激增650% [14] - 企业普遍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 东盟/非洲/南美/西亚收款占比从35%升至50% [19] 供应链优化 - 雕塑制造商投入三维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厂房搬迁后租金降低40% [19] - 外贸企业扩建工厂并引进北欧设备 设备制造商计划将亚洲市场份额提升至1/3 [18] - 部分企业在越南设合作工厂 但目前仅能承接5%-10%的标品订单 [19] - 供应链本土化加速 北欧设备商与深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产能本地化 [18]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3] - 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型 如移动房屋企业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 [14] - 产品差异化成为破局关键 雕塑制造商专注高端定制化市场 [19] - 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亚非拉市场本地收款量同比增长300% [19]
订单报价走低,贸易战下,这些“销冠”老板的闯关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24
外贸市场趋势 - 全球客商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报价普遍压低30%以上 [1] - 欧洲市场议价压力加剧 因中国商品转战导致竞争激化 [1] - 新兴市场客商倾向直接对接源头工厂 采购利润可提升40% [1] - 北非客商采购行为显示 订单谈判中价格博弈加剧 单笔订单压价幅度达14% [5] 企业转型策略 - 雕塑制造公司通过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获客 对美业务占比从50%降至30% 中东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10] - 包装纸盒企业线上转化率领先同行 依托外语能力与话术设计提升客户情绪价值 [11] - 移动房屋公司迅速转向新兴市场 俄罗斯订单占比达45% 带动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50% [11][12] - 装饰品企业推动外贸方式多元化 采用多头出击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12] 供应链优化 - 外贸企业扩建工厂并引进北欧设备 合资公司推动进口设备本土化生产 [14] - 雕塑公司投入三维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厂房搬迁降低40%租金成本 [15] - 包装企业越南合作工厂承接5%-10%标品订单 但定制化能力受限 [15] 新兴市场动态 - 亚非拉市场本地收款量同比增长300% 东盟/非洲/南美/西亚业务占比超50% [16] - 一季度对东盟进出口增长7.1% 对中亚五国增长6.9% [17] - 跨境金融平台数据显示 70%外贸企业出口含亚非拉国家 [16] 产品升级方向 - 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差异化产品成为竞争核心 [1][16] - 雕塑企业坚持高端定制路线 匹配愿意为品质付费的客户 [15] - 模块化建筑产品需求激增 因具备短周期/低成本/环保优势 [12]
债市启明|高频数据看近期宏观基本面情况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8:14
出口链条调整与内外需分化 - 义乌小商品出口价格指数在美国关税政策宣布前出现抢运性上涨,总价格指数则在政策落地后滞后上升,反映出口企业抢在关税实施前集中出货的短期行为[2] - 出口与总价走势背离,部分出口订单向国内市场转移,企业主动调整定价策略,内需韧性释放,标志着小商品行业从单一外需驱动向内外需共同作用转型[2] - 国内消费市场展现出潜在承接能力,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市场结构调整能力增强[2] 制造业链条承压与中游韧性差异 - 沿海集装箱运价持续下行,表明出口链条上游生产活动收缩,制造业对外需变化高度敏感[3] - 原油及化工品期货价格整体走弱,终端需求偏弱导致中游价格体系面临下行压力,PPI下行风险积累[3] - 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回升,显示基建投资需求边际改善,部分领域在政策托底下展现修复潜力[3] 新兴产业景气波动与企业应对策略 - 4月新兴产业EPMI指数大幅回落至49.4%,环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外需冲击主导出口订单压制[4] - 企业应对策略分化:部分转向新兴市场或局部产能外迁以规避关税风险,部分增加内销或调整产品结构[4] - 企业自救行为增强行业韧性,但外需恢复与市场多元化进展成为决定新兴产业景气企稳的关键[4] 经济整体影响与展望 - 外部关税冲击传导至国内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短期内对生产和需求形成制约[5] - 经济韧性仍存但结构性分化加剧,出口、制造业生产及PPI环节压力累积,内需领域有望延续回暖[5] - 后续需关注外需修复进程、新兴市场开拓成效及国内刺激政策落地节奏[5]
签约 50 多亿元!成都 33 家企业沙特闯市场
四川日报· 2025-04-27 06:29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成都工业领域政企代表团首次出海沙特收获颇丰,对接会现场签约金额达50多亿元,更多意向合作在走访中达成,沙特市场充满机遇 [1][2][3] 日程安排 - 5天时间安排政商洽谈、对接会议、园区考察等10余项活动 [1][2] 充满机遇是共识 - 沙特“愿景2030”提出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依赖,重点发展旅游、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和科技等领域,到2030年将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到1000亿美元,实施800多项改革措施增强对投资者吸引力 [2] - 沙特30岁以下人口超过60%,海湾六国整体互联网渗透率高达90%,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是巨大蓝海 [2] - 智象科技过去出海以美国市场为主,现新拓展土耳其、阿根廷、斐济、菲律宾、韩国等市场,此次沙特行目标开拓沙特批发客户 [2] 对接会成效明显 - 2025成都 - 沙特工业合作对接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成都展示中国制造重镇形象,拥有37个工业门类,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 [3] - 对接会现场签约金额达50多亿元,希迪智驾与沙特格拉达瑞卡车与重型设备有限公司达成“成都造”高端定制重卡采购协议,成都硅宝科技与阿卜杜拉·巴赫特·阿尔·马赫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就采购有机硅密封胶产品签约,前方高能人工智能科技与北京致远互联软件就沙特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方面项目达成合作 [3] 逛市场收获潜在客户 - 走访中“成都造”平板电脑、智能矿卡、运动器材等很“俏市”,唐俊文与中国联通沙特分公司等达成共识推进人工智能应用项目落地 [5] - 唐俊文到沙特第二天办本地手机卡下载应用程序积累人脉 [5] - 成都硅宝科技国际贸易部经理张晓娅在利雅得建材城推介产品,引起当地建筑贸易商店主兴趣,店主儿子前往公司广交会展位深度洽谈后续合作 [6]
广交会持续助力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
第一财经· 2025-04-23 21:09
广交会作为联通全球贸易的战略通道,正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大舞台,吸引全球广大优质参展商和众多专 业采购商,携手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与投资环境优化进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作为全球经贸领域的重要盛会,通过 助力中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实现外贸"稳量提质"的核心目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供强大动 能。 (王立系商务部研究院美洲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权金亮系商务部研究院美洲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权金亮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25.45万亿 元,同比增长7.1%;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稳步增长。 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2024年,我国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对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对东 盟进出口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同 比分别增长1.6%、4.9%。 中国拥有全球工业标准分类体系全覆盖的产 ...
上海重夺“外贸第一城”!这座西部小城“涨疯了”→
第一财经· 2025-04-23 09:38
外贸城市规模变化 - 上海一季度进出口总额10053.85亿元,重夺全国外贸第一城地位[3][4] - 深圳一季度进出口总额9901亿元,暂居第二[3] - 上海在2024年失去年度冠军后重新超越深圳[4] 核心城市稳外贸政策 - 上海市政府至少5次常务会议研究稳外贸工作,动态出台支持举措并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6][7] - 深圳市委常委会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并发布10方面稳外贸政策要点[7] - 上海对东盟进出口1435.2亿元,同比增长7.1%,出口总额4622.4亿元,增长12.6%[7] - 深圳3月进出口3870.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2185.3亿元(增长8.8%),进口1685.2亿元(增长17.2%)[7] 市场多元化成效 - 深圳对香港进出口679.9亿元(增长10.6%)、对东盟659.9亿元(增长14.1%)、对台湾572.6亿元(增长92.3%),三者合计占比49.4%[9] - 苏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93.2亿元(增长14.3%),占全市42.6%,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185.1亿元(增长29.5%)[10] - 宁波对欧盟进出口606.3亿元(增长14.6%)、对东盟481亿元(增长21.1%)、对非洲198.9亿元(增长28.5%)[10] - 防城港对东盟进出口占比36.9%,一季度进出口增速58.9%,出口增速高达429.1%[10] 区域外贸表现 - 苏州一季度进出口6325.2亿元(增长7.3%),出口4031.7亿元(增长11.5%)创历史新高[9][10] - 宁波一季度进出口3488.5亿元(增长8.4%),出口2378亿元(增长17%)[10] - 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多个城市受益于该市场增长[10]
中信证券:加大非美市场开拓实现转型 或将成光伏供应链对冲关税战风险的关键
快讯· 2025-04-22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 加大非美市场开拓,推动技术升级和品牌塑造,实现市场多元化、业务本地化和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或成光伏供应链对冲关税战风险和盈利回升的关键 [1] 行业情况 - 美国“对等关税”来势汹汹但虎头蛇尾,中国光伏长期面对高额关税,对美出口已与关税脱敏,主要通过东南亚等海外基地间接出口美国 [1] - “关税战”冲击使中国光伏厂商海外产能成本上升、盈利受挤压,但相较美国本土制造成本仍具相对优势,美国光伏制造回流进程不确定,中期难改进口依赖窘境 [1]
光伏|关税冲击下的光伏供应链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2 08:10
美国对华光伏关税影响 - 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加征税率高达145%,但中国光伏长期面临"双反"+301+201的高关税,对美出口持续低位,已与关税脱敏 [2] - 中国光伏主要通过东南亚等海外生产基地实现对美间接出口,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电池"双反"和加征关税可能抬升海外产能成本,但相比美国本土制造成本仍具相对优势 [2] - 中东及周边地区面临关税较低,或受益于中国厂商主导的新一轮光伏产业迁移 [2] 美国光伏制造回流现状 - 截至2025年1月,美国硅料/硅片/电池/晶硅组件本土产能分别约21/0/2/35GW,供应链配套短板明显 [11] - 美国对光伏供应链的进口依赖将从组件部分转移至硅片、电池及上中游辅材等环节 [11] - 高关税或进一步推升美国本已较高的制造成本,可能导致光伏产业陷入"高成本-低需求-投资萎缩"的衰退螺旋 [11] 光伏出海2.0战略 - 市场多元化+业务本地化+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成为对冲风险和盈利回升的关键 [15] - 硅料、硅片、电池及配套辅材等产业链上中游环节直接出口比例加速提升 [15] - 光伏供给端从产能竞赛逐步转向销售服务竞争,"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日益重要 [15]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布局 - 协鑫科技在阿联酋规划6万吨颗粒硅产能,最早2025年投产 [17] - 联合太阳能在阿曼规划10万吨多晶硅产能,投资13.5亿美元 [17] - TCL中环在沙特规划20GW硅片产能,投资20.8亿美元 [17] - 钧达股份在阿曼规划5+5GW电池片产能,投资7亿美元 [17] - 晶科能源在沙特规划10GW电池组件产能,投资9.85亿美元 [17] - 天合光能在阿联酋规划5万吨硅料+30GW硅片+5GW电池组件产能 [17] - 中信博、振江股份、安泰新能源等企业在沙特布局跟踪支架产能 [17]